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兜不住下頦詩詞典故

兜不住下頦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原意爲人高興大笑而使下頦脫臼。形容高興過度。這句俗語至少在宋代就已流行。宋人周密在其《齊東野語·解頤》篇中對此語的來源做過考求:“匡衡好學,精力絕人,諸儒爲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蓋言其善於講誦,能使人喜而至於解頤也。至今俗諺以人喜過甚者,雲‘兜不住下頦’,即其意也。”

兜不住下頦詩詞典故

漢代大學者匡衡,善於言談,能把人說樂,樂得下巴頦脫臼。當然,這是形容,並非說真的掉下頦。但生活中真的掉下頦的'事也曾發生過。《解頤》篇說:“本朝盛度,以第二名登第,其父喜甚,解頤而卒。”這盛度的老父,不但樂得掉下了頦,還因此喪命。看起來高興也會死人的。所以後來人們形容特別高興,常說“樂死人”,亦可能源於盛度其父解頤而卒一事。

但現在口語中用“兜不住下頦”,已不是形容人高興的意思,而是指人說話不着邊際或口風不緊,說話不分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