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淺談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輝煌和帶來的啓示

淺談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輝煌和帶來的啓示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中國從古代建國以來,我們從歷史上看,自漢朝統一中國之後,在教育制度上,就有了一個很精細很明確的概念, 成爲我們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的教育哲學——“建國君民,教學爲先”。可以說在全世界其他國家民族尚未發覺文明之前,中國人已經十分重視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決人自身以及人類社會的一切問題,才能夠幫助人類自己安樂和平;深知教育是強國富民之本,與國家民族之前途密切相關;而小學教育是紮根,教育應從兒童着手,所謂童蒙養正。

淺談中國古代傳統教育思想的輝煌和帶來的啓示

教育的中心是孔孟教育,一直延續到清朝。孔老夫子有教無類—— “教不倦,學不厭”的偉大精神光耀千秋。那麼,我們首先要問教育是什麼?在中國孔孟傳統教育理念中,教育就是生命、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天地萬物、與宇宙的關係。

現在,讓我們超越時空,從《禮記》上領略中國古代的`教育場面和讀書之樂:童子七歲的時候,離開父母跟著老師,只有節日,才能回家看看父母。跟著老師學什麼呢?學灑掃應對。換一句話說,他所學的是生活教育。他在學校裏面能夠侍奉老師、侍奉學長,回家去自然就會孝順父母,尊敬兄弟姊妹,這是倫理道德的教育。除此之外,就是背誦重要的經典。老師選出來教他讀,督促他背誦,一遍一遍去背 ,一天要背幾十遍、上百遍。諸位想想這目的何在?是不讓學生胡思亂想。小孩不給他事情做,他會胡思亂想,用這種方法訓練他的智慧。整個小學從七歲到十二歲,都不講解義理,就是叫他背誦,背得滾瓜爛熟,他心裏沒有妄想,只記誦許多聖哲的智慧結晶。十三歲入太學,太學授課就是講解研討。太學裏的老師教學,不一定是在講堂裏面,擺著書本坐在講臺上。那時候學生少,一個老師大概只帶十幾、二十個人,這樣小班,老師也都是專家,對於學問,他一生專攻某一經論,他專講授這個科目,老師往往帶着學生遊山玩水,領略大好山川,旅行授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遊歸來,他的課程也講授完畢。爲什麼呢?課程典籍老師背得很熟,學生也背得很熟,講課不需要帶課本,講到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大家都知道。每一面十行,一行二十個字,沒有空格;不管哪個地方刻書,都是這個規矩。所以上課不帶書,老師帶着學生去玩 ,帶着酒、帶着菜,學生替老師拉車,服侍老師,教學是那麼自在快樂。所有要修學的課程都在小學完成背誦,以後就不要再用書本了。現在諸如國學大師南懷謹,他到七十多歲寫文章,引經據典,隨手拈來,這都是他小時候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