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南風不競的典故

南風不競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4K 次

南風不競的典故1

南風不競的典故

春秋形勢圖

南風不競意思是南方的音樂曲調不強勁,原來比喻楚軍的士氣不振,戰鬥力差,後泛指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此典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

春秋時,佔有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一角的一個國家的晉國;疆域西北到今陝西商南西北,東南到昭關(今安徽含山北),北到今河南南陽,南到洞庭湖以南的國家叫楚國。爲了爭奪霸權,晉楚兩國不斷髮生戰爭。

公元前555年,楚國要打晉國。聽到這個消息以後,晉國的師曠說:“不要擔心,我屢次歌唱北方的曲調,又熟悉南方的曲調。南方的'曲調不強,象徵死亡的聲音很多,楚國一定不能勝利。”

杜預注:“歌者吹律以詠八風,南風音微,故曰不競也。師曠唯歌南北風者,聽晉、楚之強弱。”

晉國似乎真是楚國的剋星,楚國碰上晉國就沒戲。當然,有一次例外,就是晉楚泌之戰,那次由於晉國內部不和,晉軍失利。其餘各次晉楚交戰,都是晉勝楚敗。楚國很多人當了晉國的俘虜,於是留下了“楚囚”的惡劣形象。還有很多楚國人投奔晉國,於是有了“楚材晉用”的成語

兩國之爭,到底是不是“南風不競”起決定作用,有待查證。

南風不競的典故2

典源出處

《左傳 ·襄公十八年》:“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杜預注:“歌者吹律以詠八風,南風音微,故曰不競也。師曠唯歌南北風者,聽晉、楚之強弱。”

釋義用法

春秋時楚軍攻打晉國,楚在晉的南面,晉國樂師師曠歌南北風以佔楚、晉的強弱,南風聲音低弱,與律不合,所以稱不競,指士氣低沉,無戰鬥力。後以此典形容衰弱不振; 或對立的 一方有不利、失敗的趨勢。

用典形式

【南競】 清·趙翼:“關門風靜無南競,戎索星低欲北流。”

【北風競】 宋·蘇軾:“行看北風競,來救南國蹙。”

【師曠審音】 清·吳偉業:“師曠審音吹不競,鍾儀懷土操誰傳。”

【誤競南風】 唐·杜甫:“此鄉之人器量窄,誤競南風疏北客。”

【南風不競】 唐 ·賈至:“南風不競多死聲,鼓臥旗折黃雲橫。”清 ·吳偉業:“南風不競君知否,抉眼胥門看入吳。”清·張尚瑗:“南風不競自天道,嗟哉豎子時無雄。”

【南風多死聲】 北周 ·庾信:“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