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中國傳統文房四寶-硯

中國傳統文房四寶-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硯,也稱“硯臺”。中國傳統文房用具,始於漢代。

中國傳統文房四寶-硯

硯雖然在“筆墨紙硯”的排次中位居殿軍,但從某一方面來說,卻居領銜地位,所謂“四寶”硯爲首,這是由於它質地堅實,能傳之百代的緣故。中國四大名硯之稱始於唐代,它們是端硯、歙硯、洮硯,紅絲硯。宋代澄泥硯興起,今日稱之爲四大名硯的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加上紅絲硯,應是五大名硯。事實上,中國古硯品種繁多,遠不止此,如松花石硯、玉硯、漆砂硯等,在硯史上均佔有一席之地。

  硯的別稱跟由來

(1)石君。宋代蘇東坡曾爲婺源龍尾山“羅文硯”(歙硯的一個品種)寫過一篇傳記——《萬石君羅文傳》,裏面記載:“羅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隱龍尾山”,並說羅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萬石君”。“萬石君”由此而得名。例如,清代王繼香的《七星硯銘》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騰昌斯文。”不管是什麼材料製作的,也統稱石君。例如銅硯、鐵硯、竹硯、瓦硯等,都可統稱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別珍惜“情”,讀書人都把書齋中的各種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硯被俗稱爲石友。宋代王炎有詩曰:“剡溪束楮生,歙穴會石友。”“楮生”指紙,“石友”指硯。廣而傳之,衆皆稱硯爲石友。

(3)墨侯。例如,唐代文嵩以硯擬人,曾作《即墨侯石虛中傳》,稱硯姓石,名虛中,字居默,封“即墨侯”。從此以後,人們便稱硯爲即墨侯,如宋代王邁中《除夜洗硯》曰:“多謝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硯的別稱,一般稱大的硯臺,也有稱爲海硯的。例如,宋代蘇易簡《文房四寶》載:“惜黃帝得玉一鈕,治爲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鴻氏之硯’。”這就是傳說中制硯的開始。宋代程俱《謝人惠硯》詩:“帝鴻墨海世不見,近愛端溪青紫硯。”刊入清代高鳳翰《硯史》那方題銘“墨鄉磅礴,天空海闊。”的大瀛海澄泥硯,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代翟灝《通俗編》曰:“今書大字用墨多,則以瓦盆磨之,謂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稱小的硯臺。即大硯稱“海”,小硯稱“池”。也有把墨盒稱爲墨池的。

(6)墨盤。一般是比較淺的硯臺的俗稱,通常指像盤子狀的較大型硯臺。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這裏主要表示大,能“種墨”的地方,理解爲硯。

(8)硯山。依石頭的天然形狀鑿爲硯,刻石爲山,所以叫做硯山。明代高謙《遵生八箋》曰:“硯山始自米南宮,以南唐寶石爲之,圖載《輟耕錄》,後即效之。”

(9)硯池。有一種硯的形狀是凹形,稱作硯池。晉代傅玄《硯賦》雲:“蘆方圓已定形,鍛金鐵而爲池。”說的就是這種硯。硯池,是指在硯的一端有一個蓄水池,爲研墨加水方便而設的,大小不定,深淺不等,據石的形狀而定。

(10)硯瓦。俗稱瓦頭硯,又叫瓦硯。秦漢時用的建築瓦當,多采用澄泥治成,後來被人們改制成硯。例如唐代吳融《古硯瓦賦》曰:“勿謂乎柔而無剛,土埏而爲瓦,勿謂乎廢而不用,瓦斷而爲硯。”《邵氏聞見後錄》曰:“硯瓦者,唐人語也,非謂以瓦爲硯,蓋硯之中必隆起爲瓦狀,以不留墨爲貴。”

(11)研磨器。對原始硯的俗稱。在新石器時代,研磨石墨或其他顏料的器具。例如,陝西臨潼姜寨新石器遺址中出土的一套繪畫工具中就有研磨器,被稱爲“始祖硯”。

  介紹

  分類

硯,俗稱硯臺,是中國書寫、繪畫研磨色料的工具。漢代時硯已流行,宋代則已普遍使用,明、清兩代品種繁多,出現了被人們稱爲“四大名硯”的端硯、歙硯、洮硯和澄泥硯。古代中國文人對硯十分重視,不僅終日相隨,而且死後還用之殉葬。

  用途

硯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硯用於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筆。因爲磨墨,所以有一塊平坦的'地方;因爲盛墨汁,所以有一個凹陷。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

  流派

最常見的硯臺的製作材料是石材,有來自甘肅南部的洮硯,來自廣東端溪的端硯,來自安徽歙縣的歙硯,,來自河南洛陽的澄泥硯(澄泥硯爲泥所制)等等,這四種硯臺被稱爲“中國四大名硯”,端硯又稱作端溪石硯,位列四大名硯之首。另有“南端北易”之說,“易”指河北易水硯。此外硯還有南北流派之分,一般來說,廣東人喜歡端石硯,安徽人青睞龍尾硯,山西人推崇澄泥硯,而湖南人則看重祁陽硯。在形制上,唐開始使用銅雀臺遺蹟上的磚所做磚硯也曾流行一時。

  四大名硯

中國的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

  端硯

其材料取於廣東肇慶高要縣東南端溪之爛河山(又稱斧柯山)因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按之如小兒肌膚,溫軟嫩而不滑”且有不損毫,宜發墨的特點。自唐代問世以來,便頗受文人學士青睞。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以致升到我國石硯之首,長盛不衰。

  歙硯

其料取於江西婺源縣(唐屬歙州)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故又稱之爲龍尾硯。其石堅潤,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幹,滌之立淨。自唐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

  洮硯

亦稱洮河硯。其料取於甘肅卓尼(唐屬洮州)一帶洮河深水處。因其石質細膩,紋理如絲,氣色秀潤,發墨細快,保溫利筆,北方最爲貴重,宋時已經稀少,解放後又恢復了生產。

  澄泥硯

澄泥硯,屬陶瓷硯的一種非石硯材。其製作方法是:以過濾的細泥爲材料,摻進黃丹團後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乾燥後放進窯內燒,最後裹上黑臘燒製而成。澄泥硯的製作始於晉唐時期,興盛於宋朝。其特點是質地堅硬耐磨,易發墨,且不耗墨,可與石硯媲美。澄泥硯的顏色以鱔魚黃、蟹殼青和玫瑰紫爲主。唐時,虢州(今河南靈寶縣南)已成爲制澄泥硯的著名產地,在現代,澄泥硯的產地有河南洛陽、河北鉅鹿、山東青州、山西絳縣、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蘇寶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