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螳螂捕蟬歷史典故

螳螂捕蟬歷史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典源出處《莊子·山木》:“莊周遊於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顙而集於慄林。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 (jue) 步,執彈而留之。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 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 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周怵然曰:‘噫! 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漢·劉向《說苑·正諫》:“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遊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兵。”又《吳越春秋·夫差內傳》亦載此事。《戰國策·楚策》亦有相類事。

螳螂捕蟬歷史典故

釋義用法螳螂要捕蟬,卻不知黃雀在它的身後想要捕食它,而黃雀又不知樹下有人正用彈丸瞄準它。後以此典形容只顧眼前所得利益而不考慮後患。

用典形式

【伺螳螂】 唐·韋莊:“人心驚獬豸,雀意伺螳螂。”

【挾丸子】 唐·韓愈:“不知挾丸 子,心默有所規。”

【驚螳螂】 清·揆敘:“食蝦原不乏魚鮪,捕蟬亦復驚螳螂。”

【黃雀哀】 魏·阮籍:“一爲黃雀哀,涕下誰能禁。”

【螳捕蟬】 宋·黃庭堅:“小黠大癡螳捕蟬,有餘不足夔憐蚿。”

【隱榆諫楚】 唐·駱賓王:“隱榆非諫楚,噪柳異悲潘。”

【窺螳黃雀】 明·徐渭:“窺螳黃雀事,公子慎金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