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伯玉知非詩詞典故

伯玉知非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典源出處

伯玉知非詩詞典故

《莊子 ·則陽》:“蘧(qu) 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於是之而卒詘 (qu)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淮南子·原道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釋義用法

蘧瑗,字伯玉,春秋時衛國大夫,常反躬自省,善於改過。往往一開始時以爲是對的,而結束時便知道是錯的了,即五十歲 (或六十歲) 時就認識到自己四十九年 (或五十九年) 來言行之非。後用此典指人回首往事,有所覺悟而知昨日之非。也因稱五十歲爲知非之年。

用典形式

【知非】 唐 ·杜牧:“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宋 ·陳瓘:“往事元無是處,何須待回首知非?”

【蘧非】 唐 ·張祜:“郗吊終須得,蘧非誓欲懲。”

【伯玉年】 唐·張祜:“伯玉年將近,宣尼易未弘。”

【悟前非】 唐·白居易:“明朝四十九,應轉悟前非。”

【慕蘧瑗】 明 ·高啓:“回頭悟前非,更名慕蘧瑗。”

【五十知非】 唐·李白:“五十知非,古人常有。”

【蘧璦知非】 宋·蘇軾:“蘧瑗知非我所師,流年已似手中蓍。”

【三十九年非】 宋 ·王安石:“身世自知還自笑,悠悠三十九年非。”宋·辛棄疾:“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爲客。”

【四十九年非】 唐·駱賓王:“且論三萬六千是,寧知四十九年非。”宋 ·李諒:“首開三百六旬日,新知四十九年非。”

【四十始知非】 宋·蘇轍:“自恨尋山計苦遲,年過四十始知非。”

【知非慚衛蘧】 宋·蘇軾:“吾年凜凜今幾餘,知非不去慚衛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