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孫敬懸樑的典故

孫敬懸樑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三字經》中的“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說的正是懸樑刺股的故事。下面是孫敬懸樑典故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孫敬懸樑的典故

懸樑刺股

[釋義]形容刻苦學習。

[語出]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近義]懸頭刺股

[用法]聯合式;作定語;形容刻苦學習

[例句]:清·李漁《比目魚·贈行》:“我~年復年,把銅雀磨穿。”

[成語故事]這個成語由兩個故事組成,後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樑刺股”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孫敬懸樑

孫敬是成語“懸樑刺股”中“懸樑”的主角人物(另一個主角人物爲“刺股”的'東周縱橫家蘇秦。)

漢代孫敬爲了刻苦學習,用繩把自己的頭髮系在樑上,以防瞌睡。一旦自己讀書覺得疲倦想睡覺,系在樑上的頭髮就會被拉痛,提醒自己堅持學習。

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後爲當世大儒。”

《太平御覽》卷六一一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孫敬好學,時欲寤寐,懸頭至屋樑以自課。”

孫敬到洛陽,在太學左右一小屋安置其母,然後入學,編楊柳簡以爲經。見《文選.任昉<爲蕭揚州薦士表>》“至乃集螢映雪,編蒲緝柳”李善注引晉張方《楚國先賢傳》。後因用作苦學的典故。

蘇秦刺股

蘇秦是戰國時期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爲,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裏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着讀下去。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到六國去遊說,宣傳“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盟。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的人物。

【成長心語】

拉美特利說過:“大海越是佈滿暗礁,越是以險惡出名,我越覺得通過重重危難去尋求不朽是一件賞心樂事。”在逆境中,只有懦夫纔會一蹶不振,視此爲人生的終結。綜觀歷史,強者都是在大苦大難中取得成就的。求知也是如此,不經歷風雨,怎麼會見到美麗的彩虹?沒有百轉千回的“山重水複疑無路”,又何來“柳暗花明又一村”?要想獲得大幅度的提升,便要經歷“華山天險一條路”,要有百折不回的韌勁、聞雞起舞的苦幹、懸樑刺股的志氣和奮發,這樣才能夠“破壁”,一定能夠“走通”,一定能夠華山登頂、一覽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