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各朝代服飾介紹

各朝代服飾介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魏晉採桑婦女服飾

各朝代服飾介紹

魏晉時期的百姓服飾 近年在甘肅嘉峪關東北的戈壁灘上,發現一處魏晉時期的墓羣,其中有六座墓室的墓磚上繪有彩畫,共有六百餘幅。磚畫的內容幾乎都是現實生活的各種場景,包括採桑、耕田、狩獵、畜牧、屯墾、庖廚、宴飲等等,其中描繪勞動者形象的,就有二百多幅,。如農民的袍服、獵戶的氈帽、信使的巾幘、牧民的綁腿、婦女的圍裳等都被刻畫得惟妙惟肖。

魏晉信使服飾

魏晉時期的百姓服飾 近年在甘肅嘉峪關東北的.戈壁灘上,發現一處魏晉時期的墓羣,其中有六座墓室的墓磚上繪有彩畫,共有六百餘幅。磚畫的內容幾乎都是現實生活的各種場景,包括採桑、耕田、狩獵、畜牧、屯墾、庖廚、宴飲等等,其中描繪勞動者形象的,就有二百多幅,。如農民的袍服、獵戶的氈帽、信使的巾幘、牧民的綁腿、婦女的圍裳等都被刻畫得惟妙惟肖。

穿背子的雜劇女演員

宋代雜劇服飾——穿背子的雜劇女演員(宋人《雜劇人物圖》)。本圖所繪兩名女演員,手指交叉作致敬狀,都穿窄袖背子,其中一人頭上簪花,內穿白色抹胸;一人腿裹襪褲,足穿尖頭弓鞋,都是當時最流行的裝束。在左側演員的身後,還放有笠帽、扁擔及繩索,說明當時的戲劇表演已使用道具。

漢代婦女的襦裙

漢代婦女的襦裙 漢代婦女的襦裙圖(參考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及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實物復原繪製)。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這種服式的婦女逐漸減少。據此,有人認爲漢代根本不存在這種服飾,只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重新興起。其實,漢代婦女並沒有摒棄這種服飾,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中發現了襦裙實物,襦以淺藍色絹爲面,中納絲棉,袖端接一段白色絲絹。裙子也納有絲棉,質料用黃絹。可惜由於年代久遠,這套服飾在出土時已經粉化。本圖展示的襦裙樣式,即根據該墓發掘時的形象記錄復原繪製而成。採用的紋樣,主要依據新疆民豐出土的“長樂明光錦”及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豹首紋錦等。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清代,前後二千多年,儘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着最初的樣式。

明代皇帝金冠

明代皇帝常服 烏紗折上巾,是皇帝穿常服所戴,其樣式與烏紗帽基本相同,惟獨左右二角折之向上,豎於紗帽之後。這種冠帽的形制,在南薰殿舊藏的歷代帝王像中,描繪得非常細緻。本圖爲北京定陵出土皇帝戴的金冠(折上巾),也是這種樣式。折上巾是皇帝配盤領、窄袖常服袍所戴。

明代袞服服飾

明代服飾 明萬曆緙絲袞服的復原件。袞服是皇帝的龍袍中的一種,是皇帝祭天地、宗廟時與袞冕配套使用。此件緙絲袞服爲右衽大襟、寬袍闊袖。袞服主要紋飾爲十二章,其中團龍12,用孔雀羽線緙制,前身、後身各3,兩肩各一。十二章紋樣分佈在兩肩及前後衣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