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爭吵》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語文《爭吵》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爭吵》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爭吵》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語文《爭吵》的教學反思 篇1

《爭吵》是一篇精讀課文,上午完成了課堂教學,課後自我感覺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思路還是比較清晰,學生也比較積極參與。但在一些問題的引導上還做得不夠明確,三年級學生有點莫名其妙,不知從何答起。另外感覺自己的臨時應變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於一些不在意料當中的回答有些手足無措。

在《爭吵》的教學中,主要抓住“終於捱到了放學。”“我愣住了。”這兩個表現我的心裏活動的句子展開教學。課後自我感覺在教學“挨”時非常到位。

我先請學生朗讀,從讀中感悟出此時我覺得時間過得很漫長。在層層剝繭,平時不覺得時間漫長,今天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到底在想些什麼?

讀完後,提出給“挨”字換個詞來表達的問題。第一個學生換了一個“等”,學生馬上有不同意見,認爲“等”的心情並不一定是我現在的心情,有同學馬上想到了“熬”這個字。在請學生舉例說說自己平時覺得時間難捱的情況。學生也能從不同的情況出舉例,有的說被關在門外等媽媽下班,捱了批評不好受……。最後走進我的內心,朗讀訓練。

對於克萊諦的表現我主要抓住第十段展開教學。讓學生從克萊諦的動作、神態、語言中去體會他對朋友的寬容和友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很棒,很會說。

父親教育我的話,我在教學時這樣處理:先解決今天是怎麼教育我的,主要告訴我什麼;再聯繫全文,平時又是怎麼教育我的,對於父親的教育,那些我已經做到了,哪些我沒有做到。

語文《爭吵》的教學反思 篇2

《爭吵》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四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最後重歸於好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小學這個階段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容易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今天是我上的第三次課,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課文內容,第二節課主要講生字詞。

在第一節上課的時候,因爲這一課和我前面講的課的類型不同,對教案也沒有做到爛熟於心,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有些底氣不足,還是會緊張,以至於說話有些磕磕絆絆。而且上課時我的聲音可能有點小,對同學們有些不懂的地方引導的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今天的課堂氣氛有些沉悶,同學們的表現不太積極。對於時間上,這一節課課堂上發生了一些突發事件拖延了些時間,加上對教案熟悉程度不夠,使得本來想在這一節課上完成的內容沒有完成。這節課本來是想將課文內容處理完的,結果進行到要分角色朗讀的時候就打下課鈴了,當時腦子沒有反應過來,沒有在結尾引到下一節課就生硬的草草的下課了。

在下午的第二節課上,我想要同學們根據所學的這篇課文,講一件他們與同學之間發生的一件事情,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並想一想以後要怎麼做。但是可能他們並不想要說太多自己做過的不好的事情,所以沒有人想要舉手回答,所以我讓他們小組討論,一是想要延長他們思考的時間,二是想要活躍一下氣氛。可是這一環節進行的時間有些過長了,使得後來同學們已經遠離了主題,開始亂了。後來請孔令舉和孫正宇同學表演完他們的情景劇時,孔凡琪他們那一組也是想要上臺表演的,但是因爲時間關係,沒有讓他們上來,也忘記了和他們解釋,就直接進入下一環節了,我覺得我當時沒有處理好這一件事。在學習要求學生會認的生字的時候,直接就顯示的是這幾個字,沒有出示它們所在的詞語,可能同學們直接接受起來會有些困難,下一次我會注意讓同學們先通過課文中的詞語來學習這些字,讓他們的學習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習要求會寫的生字時候,是同學們指出哪裏我說了哪裏,沒有做到把一個字要注意的點直接說完,再進行下一個字的學習,這一點也是我以後要注意的地方。

除去上面提到的這些地方,我還有好多方面需要繼續學習、改進。

1、對學生評價不夠,有時候就只是一帶而過,評價的方式過於單一,學生回答完問題後只是我自己在評價,沒有讓同學來評價、借鑑和學習。對於表現好的同學沒有給予適當的表揚,對於今天有些同學沒有預習好這一現象也沒有做出批評。

2、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熱情,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夠積極主動。

3、小組討論時間設置過長,沒有把握好教學時間,致使學生後來寫生字的時間不夠。

4、在朗讀感悟環節做的不好,往往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按照應該有的感情去讀。

總體來講,這節課是順利講完了。對於以上這些方面,我還要多多注意,繼續努力,儘量向好的方向發展。

語文《爭吵》的教學反思 篇3

張華梅今天的這堂課,對我而言算是一堂自我檢測課,它讓我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方面存在的諸多不足。現我將本節課存在的問題做了如下反思:

1、不能有效地控制課堂、把握時間

從整體來說,這是一堂極其糟糕的課。一堂好的賽講課,它最重要的就是在時間的把控上能夠遊刃有餘,而單憑這一點,就能證明一個老師控制課堂的能力。很顯然,這一點我沒有做到,也因爲這個原因我沒有更好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說的最後一段話的含義這一難點,這是本課最大的失敗,也是作爲一名教師最應反思和更正的地方。

2、沒有備學生

在講課前的那兩個小時,我只顧着備教材、備教學目標、備重難點,卻忽視了最應該備的東西—學生。在上課之前,我完全沒有考慮到學生會在學過的課文裏出現字詞不分前後鼻音等的這些小問題上,也更沒有想到學生會對課文中的目標問題完全沒有思路,從而使整堂課的節奏不能有序進行,浪費了許多時間,更沒有有效地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這一重點。針對這個問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這和我過分高估了學生的能力以及引導的不到位有着直接的關係。所以,這堂課會因爲我的這些缺點敗得一蹋塗地。

3、缺乏朗讀的引導

三年級的語文課甚至整個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最大的特色就應該是以讀代講,應該讓孩子在反覆朗讀文本的基礎上自發地感悟課文中所蘊涵的道理和情感,包括體會人物的的內心世界等等都需要通過朗讀來完成。而《爭吵》一文就是要通過孩子們在反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我”和克萊蒂吵架後的心情,以此來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可我恰恰沒有做到這一點,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在這方面上多向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取經。總而言之,這堂課上的漏洞百出,醜態盡顯。

不過,也就是這麼一堂失敗的課讓我認清了一個不足的自己,一個在教學上急需要改變的自己。我希望它能時刻鞭策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

語文《爭吵》的教學反思 篇4

《爭吵》一文圍繞“我”和克萊蒂之間因爲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情,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決定上《爭吵》這一課時,很茫然。這是外國作家的作品,寫的是意大利學生之間的爭吵的故事。一開始很怕咱們中國孩子思想認識上與外國孩子存在差異,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變化過程有點困難。而且,這中間也存在着一定的中外文化差異。將教材反覆研究,終於定位在“爭吵是發生在兩個小學生之間的故事,跟學生實際生活比較接近“這一點上。

想象總是美好的,現實比較殘酷!

生字教學一塊基本順暢,較好地結合了漢字的`音、形、義來教學。學生落實地較紮實。其實,三年級學生已具備自學能力,故生字詞教學我緊密的和課文聯繫起來,抓重點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字的音形義上都有所瞭解。這樣教,學生比較不容易疲倦。

本堂課的教學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所提問題的明確性較強。學生的發言面比較廣,但對於一些問題,學生回答得不夠準確之後,評價的導向性不夠,這樣再找同學起來回答,還是不夠準確,我想要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究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簡單的告訴他們,殊不知時間就這樣流走了。由此反應出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自己的教學語言還要豐富,尤其是對課堂學生回答的評價語要及時有效,這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途徑;另一方面,督促孩子們認真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應該常抓不懈。

語文《爭吵》的教學反思 篇5

《爭吵》一文圍繞“我”和克萊蒂之間因爲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情,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學時特別重視對課文文本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通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採取課題質疑的辦法,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以下問題:誰和誰爭吵?爲什麼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後怎樣了?然後學生自主讀書,並通過交流、討論,瞭解課文講了什麼內容。同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課文較詳細地描寫了“我”與克萊諦吵架時的心理活動,以及吵架後的矛盾心情:當我被克萊諦碰了胳膊肘時,我“火”了,於是產生了報復的念頭;“我”與克萊諦吵架後,覺得很不安、很後悔,後悔自己罵了克萊諦,覺得不應該做對不起他的事;心裏很想向克萊諦承認錯誤,又覺得太丟人;心裏暗暗說向他認錯,可嘴裏又說不出請他原諒。教學時,我聯繫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後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生交流討論的着力點應放在揣摩和體會文中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另外我還結合重點詞句的學習,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如,朗讀怎樣爭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討論:當克萊諦弄髒我的本子之後,我爲什麼報復他,弄髒他的本子?

通過討論,理解“嫉妒”一詞的含義,並有感情地朗讀爭吵原因和經過的段落。朗讀“爭吵後各有什麼表現”的段落,可以先深入瞭解爭吵後“我”的表現和克萊諦的表現。如,“要是我沒有罵他,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該有多好!”讀出後悔的語氣;“我又記起父親??這幾個字怎麼也說不出來”這一部分,讀出矛盾的心理。再來看克萊諦的表現:“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裏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結合對“瞟”這個詞語的理解,想想克萊諦這時在想些什麼呢?他說“我在外邊等着你”時,心裏會想些什麼呢?(一定是想着要怎樣和“我”重歸於好)“我”說“我也等着你”時,又會想些什麼呢?(只是想到防禦)課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他們都說在外邊等着對方,倆人想的一樣嗎?”這是引導學生在關鍵的地方認真想一想。教學時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聯繫上下文兩個主人公的不同表現,體會出這兩句話的含義完全不同,兩個人的心理狀態也完全不同。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後,纔有可能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終於捱到了放學。”這裏的“挨”字讀二聲,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時,不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體會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還嘗試着積累運用,學習表達。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父親的話散見於課文之中,共三處。可以讓學生把這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再聯繫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把“我”的行爲與父親的話對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允許學生自由談體會,父親的話主要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於承認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尺子”防禦。最後爲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組織課堂討論。

如,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麼?使學生在對人物行爲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體會。如,有的學生能通過具體事例準確地概括人物的某種品質和個性,說克萊諦能諒解同學的過錯,寬容同學,珍視同學之間的友情;有的學生能比較全面地評價別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點(愛瞎猜、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善於反思,是非觀念清楚等);有的學生能看到別人的進步,而不是憑一時一事的表現給別人下結論,認爲“我”的進步是明顯的,由嫉妒同學、瞎猜疑、報復同學到心裏不安、後悔、知錯,最後能接受同學的友愛,與同學重歸於好。總之,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

在交流時鼓勵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作爲自己的理由支撐。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爲。語文閱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在教學時能夠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於學生的回答,我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回答得好給予肯定,對於學生回答過程中,不太明確或不合理的,我也給予正確的導向與引導。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因此,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新課標提出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三方互動的“對話”中,尤其以“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爲最終出發點和歸宿。因爲只有學生和文本真正對起話來,才能真正建構起文本的意義,爲學生體驗情感內化語言做好鋪墊。

不過,在教學時,我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這方面還有待我好好學習。

語文《爭吵》的教學反思 篇6

講課前一天我見到了學生,個個活潑好動,老師說一句他們接三句。面對這樣的紀律我真感到頭疼,生怕他們給我出亂子。誰知道第二天課堂上,他們人人積極,踊躍發言,那一張張充滿好奇、探索、疑慮、喜悅的笑臉,頓時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明媚的陽光。

“太順利拉,他們太會配合了。”這一點也不對。課後我沉思了很久,心裏在想:學生爲什麼有這麼大的變化?我終於悟出:課堂教學中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師設計好的路,老師怕出錯,學生也勞累無趣。所以,教師就要順應學生的“學勢”而導,而不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屬於學生的,倘若不屬於學生,課堂與老師則沒有了存在價值。在課堂上,不是學生配合老師的教,而是老師服務於學生的學,老師的行爲取決於學生學習的需要,這就要求,老師要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體驗洞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該導向時導向,該啓發時啓發,該設疑時設疑,該鼓勵時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