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二哥日誌

二哥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週末在家睡懶覺,二哥不停地發微信、打電話,說他又寫好了一篇短文,而且跟編輯說好了,人家等着發稿,讓我抓緊時間幫他修改一下。

二哥日誌

我已經不是第一次幫二哥修改文章了。這半年時間裏,二哥已經有三、四篇文章見諸微信朋友圈或網站,有《燒炕》、《寫信》、《上墳》、《廟會》等,其中《燒炕》一文被多家微信公衆平臺和網站轉發,好評連連;《廟會》一文入選西安岐山商會舉辦的徵文活動等。每次發稿前,二哥都要讓我幫他把把關,不然心裏沒底。

這次二哥寫的文章叫《心想事成》,是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說明人活着應該有夢想,而且只要付諸行動,夢想就一定能變爲現實。文章中心思想明確,語句流暢,只是標點符號和段落安排方面稍有紊亂。

二哥文章最大的特點是鄉土氣息濃厚,喜歡用方言也是一大亮點,因此贏得大批鄉村網絡讀者和粉絲。有些網友對二哥的文章評價蠻高,說貼近生活,樸實無華,真切感人,具有原生態花草清香味,讀後使人心曠神怡;還有人說二哥是“農民的貼心人”和“鄉村作家”,等等。

二哥並非職業作家,只不過是二十多年前從老家來省城做小買賣的農村人,前年剛過知命之年。二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沒有上過高中,更不可能上大學,爲了生計,當過農民,種過莊稼,學過木工,拉過磚瓦,擺過地攤,散過傳單,開過飯館,賣過服裝,經營過商店,等等,就是沒有幹過任何一件與文字相關的工作。可就是這樣一位很不起眼的市井小人物,卻在一夜之間喜歡上了寫作,並且從寫一兩句話,到寫一段文字,再到寫一整篇文章,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彷彿過去所有生活經歷都成了他取之不完、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二哥的寫作初衷竟是爲了打發時光。二哥做小買賣,平時除了訂貨就是日復一日、起早貪黑地守店,掙的全是辛苦錢。生意忙的時候,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更不可能去想別的.事情;生意差的時候就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生活也變得乏味無聊沒意思。尤其自去年以來,經濟蕭條,生意慘淡,每天在店裏除了看電視,就是一個人坐在那裏胡思亂想。人到了這把年紀,常常是眼前的事情記不住,過去的事情忘不了,回憶過去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課。二哥平時不抽菸、不喝酒,也不會打牌,生活極其單調。半年前,他突發奇想,想靜下心來學着寫東西,並以此來打發時間,如果可以,也算對自己的前半生有一個記錄和交待。

歪打正着,這一寫還真寫出了名堂。最初是用筆在紙上寫,可許多人想看很不方便,尤其是老家的好朋友看不到。後來聽說用手機可以寫,還能隨時隨地修改,並且可以發到微信和朋友圈與大家分享,於是,下決心花了四千多元買了一部屏大好用能看清字的手機。從一兩句話開始寫,到三言兩語的人生感悟或類似心靈雞湯一樣的文字,再到後來一篇又一篇文章出現,雖說每篇文章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如意,但畢竟是出自業餘文學愛好者之手,而且半年時間有四五篇文章發表,進步非常大,實屬不易,值得可喜可賀。

話說我們家姐弟四人,都出生在共和國最艱苦的歲月裏。大哥自小聰明能幹,深得父母喜歡,父親常誇大哥有本事;二哥老實本分,我年齡最小,母親到老都偏心我們兩個。父母親在世時,二哥經常開玩笑逗二老開心,說他小時候,父母“愛大的,偏小的,中間夾個受氣的”,他就是那個受氣的可憐人,等等,全家人聽了都在笑。我對二哥說,我們兄弟三人好比是一塊漢堡,大哥和我就相當於漢堡上下那兩片面包,雖然油光脆亮,容易引人注目,但最可口、最有營養價值的是中間夾芯的肉和菜,二哥聽後感覺非常開心。

我們小的時候,家大人多,勞動力少,生活非常貧困。加上家庭出身是地主,父親又是右派分子,全家人在村裏擡不起頭,說不起話,遭人挖苦諷刺、歧視詆譭是常有的事,大姐因此早早就嫁人了。大哥初中畢業沒有資格被推薦上高中,14歲就在生產隊參加勞動了。那時候,每家每戶吃糧食全憑家中勞力掙工分所得,爲了多掙工分多分糧,二哥初中畢業也參加勞動了。二哥個頭小,沒力氣,膽小怕事,不愛說話,隊長就安排他跟婦女們一起幹活,也只給他跟婦女一樣的工分。再後來,有人安排二哥跟隊裏的一個女啞巴一起幹活,一年下來更是說不了幾句話,好多人以此來取笑二哥,說他活得連個啞巴都不如!

在二哥的文章《心想事成》裏可以看到,當時生產隊有人說話更難聽,譬如“你娃這輩子就是打牛後半截的料(意爲一輩子耕地種田當農民)!”,“這輩子就是打光棍的命!(意思一輩子娶不到老婆)”,“這輩子把架子車給你娃焊在溝子(屁股)上了(意思是一輩子拉架子車,當農民,幹苦力)!”等等,這些話極大地刺傷了二哥的自尊心,認爲自己的人格遭到了踐踏和侮辱,活着沒有什麼意義,曾一度想要自殺,不願與人交流,性格越來越孤僻,以至於到了結婚年齡,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對象,相親無數次也都以失敗而告終。

改革開放以後,在縣農機公司當炊事員的大哥辭職下海,在寶雞市開了一家岐山飯館,發現效益不錯,第二年又開了一家,並把二哥叫來一起幹。飯館風味獨特,貨真價實,乾淨衛生,生意非常紅火,《寶雞日報》經常報道大哥和二哥的飯館,不到幾年時間,他們就成了遠近聞名的大老闆和萬元戶。

這時候,二哥也遇到了自己心愛的另一半(就是現在的二嫂),兩個人情投意合,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可大哥擔心二哥被騙,硬是不看好這門親事,說人家姑娘娃肯定是看上二哥的錢了。二哥卻執意非她莫娶,並親自到二嫂孃家去求婚,在徵得孃家人同意後不久,倆人便步入了婚姻殿堂。第二年,他們的寶貝女兒婷婷出生了,第四年兒子少平出生了。

1993年,我把大哥二哥叫到西安來發展,經過二十多年的打拼,他們都在這裏安家置業了。二哥二嫂剛到西安時擺過地攤,散過傳單,賣過服裝,開過商店等,上過當也受過騙,但他們始終夫唱婦隨,不離不棄。現在二哥有房(兩套)有車,女兒前年結婚,也有了小外孫女,全家人日子過得挺滋潤。

已過知命之年的二哥現在又喜歡上了寫作,並且勁頭十足,感覺過去所經歷的一切是老天爺賜給他最好的創作素材,只恨自己水平有限,無法準確表達。二哥回憶說,在西安打拼這麼多年,“天道酬勤”、“勤能補拙”使他受益匪淺。現在他更是夜以繼日地學習,有時候爲了腦海中閃現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創作靈感,會三更半夜爬起來寫在本子上。

二嫂高興地說,二哥自從喜歡上寫作,彷彿變了一個人,比以前更勤快,更充實了。二哥也覺得自己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只是文學基礎太差,常常有“書到用時方恨少”之感,感覺自己需要補充和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二哥說,等有一天不做買賣了,就去老年大學寫作班進修,以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