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請問道德經是誰寫的?

請問道德經是誰寫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老子》這本書,主流的看法是“老子”親筆所寫,如司馬遷就在他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有鼻子有眼睛地說道:“老子脩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爲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爲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請問道德經是誰寫的?

這是一種影響至深的主流說法。然而,這種說法的最大問題是,“老子這麼一個大智慧的人,竟然只是在戰國晚期纔有人提到。而且,關於“老子”姓甚名誰還衆說紛紜。

司馬遷雖然認定寫五千文《老子》的作者是老子,可是老子究竟是誰他卻拿不準,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中他就給出了三種說法。一說“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再曰:“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又云:“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禮記》、《莊子》等書則又稱“老子”爲“老聃”。

以上這些記載表明,就是2100年前的西漢人、戰國晚期的人也說不清楚“老子”是誰,“老子”這個人是否存在還真有點不好說。

值得注意的是,比司馬遷早出生一百多年的韓非子,在他的“解老”、“喻老”篇裏卻絕口不提“老子”,凡是引用《老子》中的文句,都是以“故曰”或“故”作爲引子,而引用其他人的話時卻有名有姓,如“詹何曰”、“周公曰”等等。

如果歷史上真的存在有“老子”這麼一個大智慧的人,韓非子引用他的文句時總該尊稱一句“老子曰”吧?可是,韓非卻並沒有這樣做,這是爲什麼?

那麼,可不可以認爲《老子》這部書是“老子”的語錄而由他的弟子們回憶、收集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如果《老子》的性質如《論語》一般,那再怎麼說也會有“子曰”或“老子曰”的字眼,可是,迄今所見的所有版本的《老子》都沒有這樣的字詞。

其次,如果《老子》這部書真的是“老子”的弟子們憶述的“老子”言論,那就應該相對穩定、一致而不應該有大的變動。可事實是,帛書本《老子》及傳世本《道德經》與楚簡本《老子》卻有很大差異。

一是字數相差很大。楚簡本《老子》的字數,大約只有帛書本40%左右。

二是關鍵內容有很大不同。比如,帛書本三絕三棄的主張就與楚簡本幾乎完全不同。再如,帛書本、傳世本多處直接用水做比喻,而楚簡本卻連一個水字也沒有。還有,帛書本與傳世本都對仁、義、禮進行了無情的抨擊,可在楚簡本卻只有一處提到了仁義(古大道癹,安有仁義;六新不和,安有孝慈;邦家緍亂;安又正臣。),而且,楚簡本對於仁義並沒有明顯的褒貶。

三是即便是楚簡本《老子》的兩千多字也被分成三等,分別抄寫在三組形制各異的'竹簡上。整理小組把這三組形制各異的竹簡分別命名爲甲、乙、丙三組。其中,甲組竹簡最長,達32.3釐米,且抄錄的字數最多;丙組最短,只有26.5釐米,抄錄的字數也最少。

如果楚簡本《老子》記載的是同一個人的話,會有這種不同的待遇嗎?

綜上,我以爲,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老子》這本書其實並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一個推崇“老子”的思想流派衆多成員的言論集。而且,隨着這個思想流派思想的變化而不斷變更書中的內容。換言之,《老子》這本書並不是“老子”所寫,所謂“老子”爲關令尹喜所迫而留下五千言,只不過是一個歷史故事而已。

這個推崇“老子”的思想流派,應該就是習稱的“黃老學派”中的老子學派。至於被推崇的老子這個人是誰,且容在下另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