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高中記敘文寫作技巧及方法誰有?

高中記敘文寫作技巧及方法誰有?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一、一線串珠

高中記敘文寫作技巧及方法誰有?

內涵: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將材料串聯起來的一條主線,它把文章的各個部分聯結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有機體。如果說豐富而生動的材料是一顆顆珍珠,那麼線索就是將這些珍珠串聯起來的一條線。

記敘文的線索主要有實物、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無論採取何種線索,都必須從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體現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出發,靈活巧妙地確定。

[示例]當代作家趙麗宏的《炊煙》是此類作品中的傑作,該作品記敘的是作者在福建武夷山風景區旅遊途中的一次經歷,作品中作者從渴望炊煙寫到看見炊煙,再由看見炊煙寫到走近炊煙,認識炊煙,直到最後告別炊煙。

文章刻畫了一對淳樸憨厚熱情好客的對未來滿懷憧憬的山村中年夫婦形象,始終圍繞“炊煙”行文,推動情節發展。文中炊煙不光渲染了一種親切自然的意境,更重要的還在於它爲作品的展開鋪設了一條亮麗的大道,起到了“一線串珠”的良好效果。

二、以小見大

內涵:就是以小題材表現大主題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來似乎很平常,卻包含了深刻的意義。“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只要善於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小材料同樣能反映深刻的主題。在寫作中對形象進行強調、取捨、濃縮,以獨到的想象抓住一點或一個局部加以集中描寫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這種藝術處理以一點觀全面,以小見大,從不全到全,給寫作者帶來了很大的靈活性和無限的表現力,同時爲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獲得生動的情趣和豐富的聯想。

[示例]克里蒙·史東是美國聯合保險公司的董事長。小時候,家裏窮,他就賣報紙爲家裏補貼。一天他到一家餐館賣報紙,剛進去就被老闆趕出來。他沒有放棄,趁老闆不注意又溜了進去,老闆發現後把他踢了出來,小史東揉揉屁股又走了進去,客人們被這個小男孩的勇敢所感動,紛紛向老闆求情,又買了他的報紙。中年後史東創建了保險公司,以被認爲傻的舉動,獲得了驚人的銷售額。他說過:要是在哪裏倒下,就要在哪裏爬起來。(《倒樹精神》)語文新高考博客

本段節選就是運用了“以小見大”手法,用克里蒙·史東的事件折射那些沒有放棄生存的希望,以頑強的生命力證實自己的一類人。“以小見大”中的“小”,是描寫的焦點,它既是寫作創意的濃縮和生髮,也是寫作者匠心獨具的安排,因爲它已不是一般意義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勝大的高度提煉的產物,是簡潔的刻意追求。

三、穿插流動

內涵:在敘述過程中,插入一些與情節相關的內容,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這種手法就叫穿插流動。穿插流動的手法,是插敘的一種特殊用法。當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太多,過多的穿插也會影響文章本身的`連貫性。

[示例]王安憶的《雨,沙沙沙》記敘一位姑娘在雨夜沒搭上末班車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緒流動,文章就多次插入這位姑娘心靈深處的意識活動,反映了姑娘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語文新高考博客

這篇文章就是運用了穿插流動的手法。這些插入,不僅讓我們瞭解了姑娘的內心世界,豐富了文章內容,而且增加了可讀性。

四、粗筆勾勒

內涵:粗筆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幾筆重點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徵。採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可以對人物的身材、體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態、風度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作簡要的勾勒。

運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徵,用樸實的文字簡略地寫出來,不宜用過多的形容詞、過多的比喻。其次要簡練傳神,通過寥寥幾筆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示例]領頭的縴夫是個肩膀寬闊的老頭兒。他包着頭巾,衣服上打着補丁,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還長着呢!老頭兒的右邊是一個頭發胡須都很濃密的中年人。他身強力壯,顯得很有力氣。這兩個人走在行列的前頭。緊跟在他們後面的是個高個子,保留着農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沒精打采地銜着菸斗,好像已經厭倦了拉縴的生活。(《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這段文字運用粗筆勾勒法描繪了伏爾加河上縴夫的形象。

文段在勾勒這些縴夫時,側重點不同。領頭的縴夫,是寫他的衣着和肩膀;中年人,是寫他的鬍鬚和體型;高個子,是寫他的神態和動作。

五、曲徑通幽

內涵:曲徑通幽法就是通過曲折迴環的描寫和起伏多變的文筆來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搖曳多姿、引人入勝的寫作方法。運用“曲徑通幽”法,要注意兩點:第一、“曲徑”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爲目的服務;第二、行文的曲折應適當有度,不要爲曲折而曲折。

[示例]楊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讚頌勞動人民的崇高品質,並表達自己向勞動人民學習的意願。但文章並沒有直接道出這一主題,而是通過展示作者對蜜蜂思想感情的變化,曲折有致地表達了主題。作者開頭寫自己對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寫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後又寫了蜜蜂的辛勤勞動與養蜂人對蜜蜂的介紹。文章結尾寫作者做夢“變成了一隻小蜜蜂”。語文新高考博客

由《荔枝蜜》可見,“曲徑通幽”不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顯現主題的一種謀篇手法。在很多情況下,運用“曲徑通幽”能夠造成峯迴路轉、恍然大悟的藝術效果。

六、鋪墊照應

內涵:爲了使文章內容銜接緊湊,結構嚴謹,一篇文章中,前面寫到的,中間或結尾要有交代;後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鋪墊,這種安排設計叫做“照應”。照應一般有以下幾種:(1)文題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常常是文章中安排多處和題目照應,在恰當的地方直接或間接地點明題意。

(2)前後照應。這種照應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寫事,後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寫事的結果,使內容相互補充,層層深入。

(3)首尾照應。在文章的結尾處對開頭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爲有機的整體。

[示例]這三種照應在《小桔燈》一文中都有所體現。

(1)文題照應。全文中,多處照應了題目。如第5段的買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開桔子及做小桔燈的動作,第10段我提着小桔燈走在路上的聯想等。語文新高考博客

(2)前後照應。如第2段對房間陳設的描寫,提到竹凳及牆上的電話;第3段寫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電話的動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則交代朋友已經回來了;第9段寫小姑娘的話“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第12段則呼應“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來了”。

(3)首尾照應。開頭寫道:“這是十幾年以前的事了。”“在一個春節前一天的下午……”結尾呼應:“但是從那時候起,每逢春節……十二年過去了……”從《小桔燈》行文的處處照應,沒有絲毫疏漏,可見作家冰心的寫作技巧,正因爲如此,文章才做到結構嚴謹,清晰鮮明。

作文時,注意前後照應很重要,這樣能使文章結構嚴謹,重點突出,中心明確。不管用哪種照應方法,下筆前都必須考慮周密,不可提筆就寫,寫着前邊,忘了後邊;或前邊沒寫,“半道殺出個程咬金”來,首尾脫節,使別人讀不懂。

1.寫熟悉的人和事。因爲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瞭解透徹、認識深刻、感受深切的,寫作時就能準確地把握住寫作對象的個性特徵,就能寫得真實自然、生動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父母、老師和同學。因此,學生對他們的外貌、性格、愛好、思想品質等了如指掌,描寫時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點。

2.真情實感。寫規範記敘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真情實感,只有你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才能贏得別人的共鳴,有時候文章不需華麗,但求懇切,用詞華麗堆砌起來的東西,會讓人感覺很單薄,無法打動人心,而一篇好的文章,只有在“於人心有慼慼焉”的時候,才叫成功。

3.學會觀察。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寫作文,也不能脫離生活,所以要看,要聽。

4.各種技巧的綜合運用。學會運用各種寫作技巧,但不能爲了技巧而技巧。語文新高考博客

專一

今天是女兒開學的日子,母親向鄰居借了一輛腳蹬三輪車,準備送女兒去上學。

母親把行李收拾好,女兒看到瘦小的母親忙裏忙外的沒有吭一聲。

風似乎比以往颳得更猛一些。

母親騎着三輪車,很專一。女兒臉上還是沒有任何表情,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當公路上的行人逐漸多起來時,女兒騎着自行車開始晃悠了,她猛一捏閘,停在公路旁邊。她回頭卻看不到自己的母親。她伸長了脖子,左右尋覓着,忽然看到一個小小的身影在吃力地推着腳蹬三輪車。風把母親的頭髮吹得很亂,似乎有一些白色的光在母親的頭髮上閃過,女兒看母親專一地向前走着,眼睛溼潤了。

女兒從不相信母愛有多偉大,認爲這些全是人之常情,是一種本能。那些感人的場景只有在電影中才會出現。她認爲“專一”只適用於戀人之間的情感,卻從未對母女之情下過任何定義,沒有用過任何一個修飾詞。

“丫頭,怎麼了?騎不動了嗎?”母親嘶啞的聲音使女兒回過神來。

女兒轉過頭,倉促地用手擦掉眼淚,“沒有,我等你一會兒吧。”這句不冷不熱的話,母親聽了卻欣喜萬分,因爲女兒從小就未說過一句體貼的話。

“丫頭,媽不累,快走吧,別遲到了。”母親坐上了車座,似乎灌輸了無窮的力量。

母親仍舊專一地騎着車,看上去卻比以往輕鬆了很多,她知道女兒在回頭看着她。女兒踏上車繼續走,只是比以往慢了許多。

路,在母親的專一下越走越短,彷彿女兒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難,在母親的關懷下是小菜一碟。

女兒第一次爲母親流淚,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母愛是這麼的“專一”。

風被偉大的母親的“專一”感動了,漸漸地減小了,恰若女兒冰冷的心開始解凍。

雪球開始解凍

語文新高考博客今天是女兒開學的日子,母親向鄰居借了一輛腳蹬三輪車,準備送女兒去上學。

母親把行李收拾好,女兒看着瘦小的母親忙裏忙外,沒有吭一聲。

風似乎比以往颳得更猛一些。

母親騎着三輪車,很專一。女兒臉上還是沒有任何表情,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當公路上的行人逐漸多起來時,女兒騎着自行車開始晃悠了,她猛一捏閘,停在公路旁邊。回頭卻看不到自己的母親,她伸長了脖子,左右尋覓着,忽然看到一個小小的身影在吃力地推着腳蹬三輪車。風把母親的頭髮吹得很亂,似乎有一些白色的光在母親的頭髮上閃過,女兒看母親專一地向前走着,眼睛溼潤了。

女兒從不相信母愛有多偉大,認爲這些全是人之常情,是一種本能。那些感人的場景只有在電影中才會出現。她認爲“專一”只適用於戀人之間的情感,卻從未對母女之情下過任何定義,沒有用過任何一個修飾詞。

她忘不了那一幕:十年前的一個醫院裏,母親表情嚴肅地呵斥着生了病卻不願打針的女兒:“不許哭,再哭就不要你了,快來打針。”女兒看着旁邊的小朋友個個被父母抱着摟着,還哄着喝糖水,心裏委屈極了。頓時覺得世界上那麼多人都與親情手牽手,自己好像是多餘的。自此,她的心中多了一個“雪球”,隨着時間的推移,越滾越大,直到剛纔……

“丫頭,怎麼了?騎不動了嗎?”母親嘶啞的聲音使女兒回過神來。

女兒轉過頭,倉促地用手擦掉眼淚,“沒有,我等你一會兒吧。”這句不冷不熱的話,母親聽了卻欣喜萬分,竟也流下了淚,因爲女兒從未說過一句體貼的話。

“丫頭,媽不累,快走吧,別遲到了。”母親坐上了車座,似乎灌輸了無窮的力量。

母親仍舊專一地騎着車,看上去比剛纔輕鬆了很多,她知道女兒在回頭看着她。女兒踏上車繼續走,只是比剛纔慢了許多。

腳蹬三輪車,在母親的努力下越走越快,彷彿女兒人生路上遇到的任何困難,在母親的關懷下都變成小菜一碟。

女兒第一次爲母親流淚,第一次感受到原來母愛是這麼的“專一”。

風被偉大的母親的“專一”感動了,漸漸地減小了,恰若女兒心中的雪球開始解凍。

本文話題爲“專一”,作者在構思時把話題的領域層層縮小到感情專一,再至感情中的母愛專一,以小見大,有力地表現了主題。升格作文補充了一段回憶性的細節描寫,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