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3.32W 次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一

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這篇課文生動地描寫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和姿態,引起了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是重點段。其中第二自然段抓住丹頂鶴的顏色展開了生動細緻的描寫,表現出丹頂鶴亮麗和諧的色彩。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層層引導的:

一、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讀的訓練。朗讀的形式多樣,並在讀後給予了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閲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激發起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充分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美。

二、激發想象,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丹頂鶴在黃海之濱生活得怎樣?我驚訝地發現學生的想象是那樣的豐富多彩。

三、繪畫和語文學習的整合。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學科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美術和語文在對學生進行美育方面的教育完全是可以融為一體的。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説,色彩繽紛的圖畫比文字能更形象地直接作用於他們的感官,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我在學生充分朗讀感悟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作畫,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把已經感受到的丹頂鶴的美,對丹頂鶴的喜愛通過畫再次表現出來,促進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二

在高效課堂理念的引領下,我積極嘗試“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努力實踐“學生能自學會的,老師就不教”的理念。遵循了“明確目標——自學(包括獨學、對學、羣學)——展示(組內小展示,全班大展示)——檢測反饋、評價反思”的學習程序。教學設計努力體現“以學為本”,以學定教,以教導學,以評促學,自學為主。因為我深知“獨學”是“對學”和“羣學”的基礎和保障,沒有充分的獨立思考學習,就會出現合作學習的虛假形式和過場。緊緊圍繞課時目標,我重點考慮選擇合理、科學、易操作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讓孩子們循序漸進地展開學習過程,靈活地調節教學的內容和進程,努力使課堂教學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和主動發展的過程。

關於情境的含義,德國一位學者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餚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於知識,就像湯之於鹽。知識需要融於情境之中,才能真正被吸收、內化。針對小學低段的語文課堂,我還是應該在激情、童趣、激勵評價上再豐富一些,讓課堂更加豐滿並充滿活力和美感。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生命的狂歡。

本節課,因為是第一課時,我又崇尚生成課堂,也想冒險體驗一下,看看孩子們到底一節課40分鐘能達成什麼目標。整個課堂實施過程中,發現對於部分孩子來説,完全完成我制定的課時目標還是有難度的。我趕緊把領讀和範讀加進來,以降低難度。但由於班級“小組建設”還不夠成熟,合作的時間長,以至於後邊寫字的時間不夠充分,也沒有時間充分展示評價孩子們寫的字,以達到鞏固識記的目的。不過,改變了以往“心中裝着教案任務”的形式主義,堅決紮紮實實落實好一個環節再進行下一個環節,哪怕完不成“教”案,也要讓孩子們“學會”一樣,再進行下一樣。

“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着另一個(或另一羣)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

歡迎各位老師共同探討,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