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小學課文《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

小學課文《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34W 次

  《理想的風箏》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理想的風箏》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語言平實質樸,簡潔明快,感情豐富細膩.。作者把濃濃的師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着的追求。課文着重描寫了三個特寫“鏡頭”——笑談腿疾、寫板書、放風箏,其中着力刻畫了“放風箏”,用細膩生動的細節描寫來表現恩師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表達了作者對恩師的深深懷念之情。

小學課文《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從字裏行間品讀感悟的能力,所以感知劉老師的形象,提煉劉老師的性格,對於他們來説並非難事。但根據以往經驗,學生的感悟往往淺嘗輒止。《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如何引領學生品味文字藴涵的情意,真正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學習感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而促進讀與寫的結合,在我看來是學習這一課教學的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該營造一種怎樣的課堂氛圍呢?以往的閲讀教學課萬變不離其宗,都是讓學生在相關段落中畫出重點句子,然後感悟品讀,如何捕捉學生的閲讀興趣,突破重難點呢?我心中閃現出了一個關鍵詞——“靈動”。在我看來,語文課堂要煥發生命活力,應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靈動成為新課程課堂的主旋律。

那麼,選擇一種怎樣的訓練方式呢?在磨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靈感——為劉老師拍照,併為照片起一個詩意別緻的名字。讓課堂在我深情投入、激情四射的引導召喚下,激發學生深入感悟,創新設計的興趣,將課文的現有文字讀成動態畫面,濃縮為“咔嚓”的一瞬間,這既是挑戰,也是展示!

果然,課堂上,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發現,深化知識的遷移練習,交流討論時的提示,依託文本的“旁逸斜出”等,都展示了教師、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對話過程。課堂氛圍靈動而和諧,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感受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樂。劉老師的形象,課文別緻的寫作手法,都在交流過程中水到渠成。

本文教學由於對寫法教學過於細緻,抓住了篇章教學,注重了對課文片段的感悟,對“作者借景烘托,列舉事例,夾敍夾議等寫作方法”的`指導,重在了這“一課一得”吧,而忽視重點詞語的感悟。教學中,我對重點句子中的“漾”、“泛”等字詞的理解不夠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不紮實,學生對課文不夠深入,理解浮於表面;另外,朗讀方面我放在了第一課時,本課朗讀還沒有訓練到位。本來我在教學中預設了幾個重點句子的感情朗讀,但由於課前鬆後緊,時間很大程度上放在“走進劉老師”,感悟老師的形象,學習列舉事例的描寫方法,造成放棄了一部分句子的感情朗讀品悟,確為一憾。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

《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無論誰讀之都會為之感動,教完這一課,主人公劉老師對生活樂觀向上的態度,身殘志堅的高尚品德,對生活的不懈追求,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人感動。

一、課堂一詠三歎,昇華情感。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作者的情感線索走進文本,走進劉老師的內心世界。“他將永遠在我的記憶裏行走、微笑,用那雙寫了無數粉筆字的手,放起一隻又一隻理想的風箏。”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的情感線索。我每學完一板塊都回到重點句的激情朗讀,使整堂課一詠三歎,曲折迴環,別有趣味。如此處理,精略得當,使文章的教學張弛有度,保證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享受到了學習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火花得以綻放,激情得以飛揚。

二、品細節,悟情感。

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有效地學習,我抓住了劉老師的三件事:“笑談腿疾、轉寫板書、放、追風箏”來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品味文字,體會情感。達到了長文短上的目的,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長課短教,把複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明瞭,使宂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使複雜多樣的教學方法變得簡單易行,這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教學素養。

在教學“談腿疾”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抓住劉老師的笑的神情和講的故事感悟劉的樂觀幽默的特點。並且抓住了學生聽故事後的情感變化“笑——酸澀——尊敬”,進行情感補白,更能深入地走進人物的內心,感受人物情懷。在教學“寫板書”這一部分時,引導學生抓住劉老師寫板書的動作:“撐地——離地——急速地一轉——轉向——轉向”來品味,通過老師動情地朗讀,讓學生想象情景後談感受就能入情入境,情動辭發。學生的感受也很深刻:不容易、感動、擔心摔了一跤,如果沒有想象怎能有這些真切的感受。第三部分抓住了劉老師放風箏的動作和語言,感受他的堅強、自信、熱愛生活的品質。

三、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潤物細無聲。

好的文章需要品讀,更需要動情地朗讀。而在教學中,方法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時,我抓住文中描寫劉老師的細膩感人的句子朗讀,啟發學生口中讀出感覺,眼前讀出畫面,心中讀出情感。

四、注重寫法的指導。

這是一篇很好的寫人的文章的範例。我注重讀寫結合,在注重內容理解的同時,不忘寫法的指導,不忘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如在教學時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了劉老師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品質的。抓住了“笑談腿疾、轉寫板書、放、追風箏”這些典型事例更能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相信一直進行這些寫法的指導,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會潛移默化地得到培養。

當然,課後深深反思,也發現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自己只感動於文章的優美,戀戀不捨地要與學生品悟許多細節,以致於課堂時間不夠,前鬆後緊。教師還是講得太多,放手讓學生自我交流的時間缺少了。看來上課還是靠老師主觀情感控制太多,理性教育缺乏了。

  《理想的風箏》教學反思

我有幸參加了高港區語文優質課評選活動。本次賽課,六年級組的課題是六下第22 課《理想的風箏》。這是一篇文字優美,情感真摯的文章。雖是第二年執教本文,但再一次細讀文本,我讀出了許多新的東西,也挖掘出了教材的幾大亮點:1.作者將敍事與抒情融為一體;2.環境描寫與表達的情感相當和諧;3.作者選取了幾個典型事例,通過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4.文章中幾處動詞活用,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如何讓學生通過解讀感悟文本,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受到人文薰陶和關懷,是我在語文課堂上努力追求的目標。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成功,也有缺憾。

成功之處:

1、關注教材及學生實際,注重了學法指導。課始,我出示了這樣的自學題:認真讀一讀課文第6-9自然段,想一想從劉老師的動作、語言、神態及我們的內心感受等細緻的描寫中,你看出了什麼,讀懂了什麼?畫一畫句子,適當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寫批註便於引導學生在開放的空間中自主閲讀,自我感悟。)

2、引導學生圍繞細節,進行了多形式的朗讀指導。本文有多處深情細膩的描寫,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讀書交流,相機出示有關劉老師特寫的文字,讓學生或緊扣重點詞讀出藴含的深意,或走進人物的內心讀出豐富的情感。如通過理解“漾”指導學生讀出劉老師發自內心的快樂,抓住提示語“笑着”“喊着”讀出劉老師的激情,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最後,又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結尾的省略號,讀出作者對劉老師無盡的思念之情。自我感覺,孩子們的朗讀還是比較到位的。

3、注重讀寫結合,增加語言實踐。在交流“他仰望白雲,注視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風中翱翔盤旋。”時,我啟發學生想象:仰望着空中翱翔的風箏,劉老師可能在想什麼?在學習課文最後兩節,適時介紹了作者蘇叔陽的有關資料後,又引導學生説話和寫話:如果你是作者,你想讓風箏帶去什麼?把自己最想對劉老師説的話寫下來。從交流反饋的情況看,孩子們大都能選擇不同的角度,表達對劉老師的深情。

不足之處:

1、過分關注情感表達,對文中語言文字的訓練還不夠紮實。

2、教學評價語言不夠豐富。

3、對學生有些偏離主題的回答,有些茫然。如何運用教學機智,抓住課堂上的意外生成精彩,需要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