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必備】高考作文彙總10篇

【必備】高考作文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高考作文彙總10篇

高考作文 篇1

嚴寒中,幸福與父愛的溫暖相伴。

乾渴中,幸福與父愛的細心相伴。

病痛中,與幸福與父愛的關懷相伴。

人生易老,韶華難留。父愛將定格在歲月的底片上,永恆而清晰地詮釋着親情的平凡與偉大。幸福與父愛相伴而行。

北風呼嘯,雪花飛舞。

母親嚴厲的目光讓我不覺打了一個寒顫。

深冬了,天越來越冷,窗外呼嘯的北風肆虐着荒涼的世界。

屋內燈下的我體會着苦讀的滋味,心裏開始怨恨母親冷酷無情。我不得不煎熬到改好全部錯題才休息。

我暗暗發誓“我一定要努力,考出自己實力”。我不再抱怨,不再煩躁。

每天晚上完成學校作業後還要繼續做母親佈置的練習題,她則是目不轉睛地盯在旁邊,一個“單位”甚至是一個“標點”的錯誤也會招來一陣劈頭蓋臉地批評。

梅花香自苦寒來,第二個月數學統測滿分。望着老師滿意的笑臉、同學們羨慕的神情,我感到輕鬆、自豪。

母親,像一堵牆,擋住了風雨,遮住了烈日,好讓我們這些不經風雨的小樹苗能茁壯成長;母親,像慈祥的鳥老媽,每天都用充滿愛的手撫摸着我們這些幼雛的羽毛,鼓勵我們去搏擊萬里長空。

母愛是深沉的,母愛是細膩的,母愛也是無私、偉大的。我用心去體會,去感受,纔能有資格接受這份愛,這份無價的愛。而今年的母親節,我又想起了一位哲人說的話:母親是一本讀不完的書。是啊,母親給予我的愛,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總之,要感謝母親的事太多太多了,我記起孟郊曾作過一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如今我也把這首詩送給我的母親,以表達我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讓我們行動起來,用一束最美的花,用一個細小的進步,用一句溫馨的話語,用一個甜蜜的吻,溫暖母親的心靈,回報母親的摯愛,告訴她——我愛您。

高考作文 篇2

例1:《魯侯養鳥》讀後

有這樣一則故事,講的是魯國一個國君把棲息在郊外的一種海鳥迎至祖廟,供之以動聽的音樂及美味佳餚,可謂關懷備至,然而海鳥面對這仙樂美味,不知所措:不敢吃一塊肉,不敢喝一杯酒,只是愣愣地、憂傷地望着,最後終於餓死了。海鳥的死自然是因爲魯侯盲目仿效別人養鳥的經驗,過分愛鳥,反而置鳥於死地。引申到人才問題上,就是不可“愛殺”人才。

現在,“好心”的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就是屬於“魯侯養鳥”一類的愚蠢行爲。從世俗的眼光看來,成績優異的學生是“金片”“衛星”“太陽”。於是,無論在家還是在校,都能得到國寶——“大熊貓”級的特殊照料。如此下來,這些學生究竟會怎樣呢?會吃,會睡,會給父母、學校掙個好分數。父母、學校名爲“愛”,實際“害”,也像魯侯愛鳥一樣,實際上是“愛殺”人才。

總而言之,我們要愛才,但不可“愛殺”人才,這是足以使當今“魯侯”們引以爲戒的。

[修改]這篇習作在運用因果思維方法上存在着明顯錯誤。《魯侯養鳥》故事中,造成鳥死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種:

①魯侯不會養鳥。

②魯侯“以已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③魯侯盲目仿效別人養鳥的經驗。

④魯侯沒有按養鳥規律辦事,而按照自己的好惡來養鳥。

⑤魯侯過分愛鳥,反而置鳥於死地。

對以上原因再做進一步剖析思考,可以發現:①條說得太籠統,③、⑤條不是主要原因,造成鳥死的主要原因是②、④條(實際④條是②條的現代漢語解釋)。這篇習作於對造成鳥死的原因分析錯了(見加着重號的文字),所以整篇文章思維混亂,造成論證的似是而非與簡單膚淺。下面的修改稿糾正了原稿思維上的毛病,論證令人信服。

請看修改文:

不可“愛殺”人才

——《魯侯養鳥》讀後

魯侯將棲息在郊外的一種海鳥親自迎進祖廟,給它敬酒,奏樂,吃美食,但這鳥卻不領魯侯的情,三天後便死了。可見,魯侯雖然用心良苦,但由於破壞了海鳥的生長環境,結果適得其反。引申到人才問題上:人才也是須有合適的環境才能生存,不可“愛殺”人才。

魯迅先生當年在談及如何看待文藝新人時就說過,不能用“捧殺”和“捧殺的辦法”。

清代詩人顧嗣協有一首《雜興》:“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這也說明,愛才要愛在“點子”上,因爲我們的愛才,才爲他們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使魚能躍,鳥能飛,所似要量才錄用,用當其才。否則,本是人才,用得不當,不僅會變成庸才,於個人無益,甚至還會有害於社會。

現在,“好心”的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就是屬於“魯侯養鳥”一類的愚蠢行爲。從世俗的眼光看來,成績優異的學生是父母、學校的“衛星”“太陽”“金片”。於是,在家裏,父母對之體貼人微,愛得一塌糊塗。而在學校裏,又往往能得到“國寶——大熊貓”級的特殊照料,如此下來,這些學生究竟會怎樣呢?有個典型的例子:有個20幾歲的大學生,在被派赴國外留學前夕自殺了,原因是母親不能與之同行,自己又不會疊被、洗衣、燒飯,困頓至極,而走向絕路。在上述事例中,父母、學校名爲“愛”,實爲害,也是在“愛殺”人才。

總而言之,人才的成長是與一定環境有關的。雖則我們要愛才,但如對人才僅知其表而不知其裏,愛不到根本,破壞了人才的生存環境,那就會“愛殺”人才。我們不僅不做魯候,而且還應積極爲人才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並以伯樂的慧眼去發現他們,這纔是我們所追求的。

例2:近墨者未必黑

“近來者赤,近墨者黑”,這似乎已成爲千古名訓,然而,我卻要說:“近墨者未必黑。”

無論是否讀過周敦頤的《愛蓮說》,但凡是見過荷花的,都會被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所深深感動。可見,近墨者中不乏不黑者。

那麼,爲什麼會有近墨者而不黑者在呢?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試想,一身浩然正氣者近墨也好,近朱也罷,絕不會沆瀣一氣,必定總是滿身正氣,使“赤者”讚歎,令“黑者”自慚。

戰國時愛國詩人屈原,他的正確主張不能實現,自己又處於混濁的環境之中,他寧可“固將愁苦而終窮”。他就是“近墨者未必黑”的典範。

當然,我們也不否定近墨者也有黑的,可見,黑與不黑,不能一概而論、籠統而論。

我們要說,近墨者未必黑。

[修改]

此篇在思維方法上存在着嚴重問題:思維不能辯證。立論蒼白無力(詳見加點句子)。尤其不能運用辯證唯物論從本質上看問題,論證膚淺且似是而非。下面的修改文從思維方法上與病文迥然不同,立意較高,能運用多角度的創造性思維的方式,對傳統觀念大膽質疑,並能運用辯證唯物論“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內因纔是事物變化的根本”的理論,使立論堅實可靠,且頗有新意(詳見加點詞句)。

請看修改文:

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似乎已成爲千古名訓。然而只要細加思索,我們就不難發現,近墨者未必黑。

無論是否讀過周敦頤的《愛蓮說》,但凡是見過荷花的,都會被其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所深深感動。荷花可謂是“近墨者”了,它卻冰雪晶瑩,亭亭玉立,被人們千古稱頌。它深深紮根於淤泥之中,卻沒有與其坑窪一氣,更顯風姿卓絕,潔如皎月,可見,近墨者中不乏不黑者。

那麼,爲什麼會有近墨而不黑者在呢?黑與不黑,關鍵在於近墨者本身的素質。荷花所以“不黑”,在於它內在的純潔。

由此可見,近墨與否只是外部環境的表面現象,而近墨者最終是否會變黑,起決定作用的,是其本身的素質,即內因起主導作用。試想,一身浩然正氣者,近墨也好,近赤也罷,必定總是滿身正氣,使“赤者”讚歎,令“黑者”自慚。

戰國時的屈原,“內修朝政,對外聯齊抗秦”的主張不能實現,自己又處於“燕鵲烏雀、朝堂壇兮”、“腥臊並御”的環境之中,屈原卻仍然不爲環境所動,寧可“固將愁苦而終窮”,也要爲尋求救國救民之道而上下求索。他的身上,就體現出一種近墨不僅不黑,反而更加高潔的品質,足以令人千古稱頌。

當然,我們並不否定近墨者也有黑者在,特別是自身已經開始變質,即使“近朱”,他們也會變黑的。可見,黑與不黑,關鍵要看其本質,看其骨幹裏是不是黑的。

近墨者未必黑,這就是結論。

例3:讀《她留下的不是悲傷》所想到的

讀完1987年2月《新體育》刊載的《她留下的不是悲傷》一文,我浮想聯翩。

海曼是世界著名的排壇名將,自23屆奧運會後,她爲了謀生,爲了掙錢,不顧有病,遠涉重洋來到遠離祖國和親人到日本打排球,最後因心臟病突發而無聲無息地辭別了隊友、同事,辭別了爲之奮鬥一生的排球事業。

海曼出生子美國的一個鐵路工人家庭,從小喜歡體育運動,得天獨厚的身體條件使她10歲就成爲一名排球運動員。經過多年的刻苦而科學的訓練,使她的球技達到很高的水平。然而,在拜金主義氾濫的美國,無處不需要金錢,海曼爲了生存,爲了家中八口人的生活,她不得不帶病到高工資的日本掙錢。在異國,她像一部不知疲倦的機器,不停地運轉着,最後竟在比賽場上停止了轉動,“世界第一炮手”倒下了,遠離人世而去了。然而,她的“遠去”,不能不令人深恩。她留下的不是悲傷,而是對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的控訴。

資本主義國家的排球隊是不配備隊醫的,隊員看病要自己掏腰包,海曼從1983年下半年起,體力下降,曾在1984年奧運會領獎時,暈倒在發獎臺上,但她還是帶病訓練,到日本後一年半多的時間,海曼沒有去醫院檢查過一次。這又是爲什麼呢?這都是因爲錢。

現在不少人對社會主義優越性談的不多了,似乎西方資本主義物質文明會給人們帶來一切,這些“糊塗蟲”目光如此短淺。海曼之死,給這些人上了生動的一課。

[修改]

這篇習作思維淺薄,對原材料不能深刻理解,不能從多方面、多層次和多種聯繫或關係中,來揭示事物的本質。觀點片面僵化,用公式化的現成結論來套解原材料,單憑個人主觀臆斷,只看到一點,不及其餘,使文章顯得單薄無力,難以立論。可以運用比較思維的技巧來修改此文。可以從海曼和郎平等人都是世界女排名將的共同點出發,引出一些不同點進行橫向比較:海曼打排球奮鬥一生的目的是爲了掙錢養家,結局是死在異國他鄉的比賽場上。郎平拼殺賽場有黨和國家的無比關懷,並實現了到大學深造的願望;海曼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運動員醫療條件沒有保障,而郎平等我國運動員有較好的隊醫監護。經過這樣一番橫向比較,水到渠成地揭示出造成這些差別的根本原因———社會制度所致。下面的修改文運用比較思維技巧分析問題,安排結構層次清晰,合乎情理。

請看修改文:

孰優、孰劣?

——讀《她留下的不是悲傷》所想到的

讀《她留下的不是悲傷》(載1987年2月《新體育》)一文,促使我重新思考一個老話題。

海曼是世界著名的排球運動員,自第23屆奧運會後,她爲了謀生,爲了掙錢,不顧有病的身體,遠涉重洋來到遠離祖國和親人的日本打排球,最後因心臟病突發而無聲無息地辭別了隊友、同事,辭別了爲之奮鬥一生的排球事業。相比之下,賽場上是對手,賽場下是朋友的我國排壇名將郎平、張蓉芳等人,在結束了排壇生涯後,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進入大學深造,實現了多年的願望,開始了新的追求。這些世界排壇名將不同命運的對照,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最好比較嗎?

海曼出生於一個美國鐵路工人的家庭,從小喜歡體育運動,得天獨厚的身體條件使她10歲就成爲排球運動員,經過多年的刻苦的和科學的訓練,使她的球技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然而,經濟發達的美國是個“金錢社會”,在這個社會裏生活,無處不需要錢。海曼爲了生存,爲了家中八口人的生活,她不得不帶病到高工資的日本掙錢。在異國,她像一部不知疲倦的機器不停地運轉着,最後竟在比賽場上停止了轉動,“世界第一炮手”倒下了,然而,她的“遠去”,不能不令人深思。同樣是排壇名將,曾在同一賽場上戰鬥過的中國隊員郎平,爲什麼能光榮而愉快地退出排球隊?爲什麼會得到那麼多的榮譽和稱心的歸宿,這告訴人們,是社會主義的無比優越性使祖國的兒女獲得幸福。

有一名隊醫,或許不需要多少錢,這是海曼生前所羨慕的,也是美國、日本的女排教練、運動員共同羨慕的。可是,世界上:沒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運動隊,配備專門的隊醫,他們看病要自己掏腰包。海曼從1983年下半年起,就體力下降,曾在1984年奧運會領獎時,暈倒在發獎臺上,但她還得帶病訓練,到日本後的一年半多的時間裏,她沒去醫院檢查過一次病情。這又是爲什麼呢,是她不願治病嗎,不是。都是因爲金錢。而在中國排球隊裏早就配備了專門隊醫,在所有的體育館,凡有比賽都設有急救站,這些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所無法比擬的,這些又說明,中國雖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國家對人民的關懷和熱愛,就如同母親熱愛自己的孩於。這難道不表明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嗎?

然而,現在人們對此談得不多,甚至有人認爲西方資本主義物質文明會給人們帶來一切。那些只把眼睛盯在金錢上的人們,不免有些目光短淺。究竟孰優,孰劣,海曼之死,不能不令人深思!

高考作文 篇3

有一羣水牛,其中有一支雄壯而溫順的公牛被尊爲水牛王。有一天,水牛王帶牛羣外出覓石,遇見一隻頑猴挑釁,還向水牛王拋擲石塊。水牛王見狀不僅不怒,還制止其他牛的報復行動。樹神看到後不解地問水牛王爲什麼這樣懦弱。水牛王說了一段偈語來回答“彼輕辱賤我,又當加施人;彼人當加報,爾乃得牲患。”過了一會兒,有一夥婆羅門經過這裏,那隻猴子又故伎重演,打了這夥婆羅門。結果,被人抓住,痛打致死。

思路點撥:爲人不可太狂妄,更不能欺人太甚,以強凌弱。有時受欺者貌似軟弱,實際上是胸懷寬廣,不與計較。而狂妄之人總有被人清算的一天。這故事或許會給那些正無故受謗、心火難平的人一些啓示: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不必爲莫須有的責難和議論忿恨不已,或衝動地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憾事。因爲事情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你所遭受的毀謗和非議總會得到補償。

高考作文 篇4

排比本是一種修辭方式,可是,一旦將這一語言樣式擴大使用,就會使自己的語言收到絕好的修辭效果。適當運用排比,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的氣勢,更集中的表達某種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結構形式的整齊美,增強文章的藝術美。用以敘述,則清晰深刻;用以描寫,則形象生動;用以抒情,則情深意厚;用以說理,特別能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鞭辟入裏、理直氣壯的強烈氣氛。排比可用於句子和段落之間。

一、用作段與段之間,即段的排比。

如20xx年高考作文《多解的一個問題》開頭三段是這樣寫的:幸福是什麼?//曾認爲幸福便是擁有金錢,但我看到當一些人使盡渾身解數拼命掙錢而腰纏萬貫,卻發現世間還有許多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時,我迷惘了。//曾認爲幸福便是擁有美女,但我看到一些人歷盡千辛萬苦尋找國色天香,待跪在美女裙下卻發現美女也有衰老的時候,我沒有找到幸福的答案。//曾認爲幸福便是擁有權勢,但當我看到一些人疏通官路、官位顯赫時,發現當官不爲民做主被百姓戳脊梁骨,不如回家賣紅薯,我明白我仍沒有找到答案。三個排比段整齊而不呆板,結構嚴謹而不落俗套,開篇就展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二、用作段內的排比句。

它可以是成分的排比,也可以是單句的排比,還可以是複句的排比。如20xx年高考優秀作文《橫看成嶺側成峯》,最後一段是這樣結束的:創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創新是火,點燃希望之燈;創新是燈,照亮前行之路;創新是路,引導我們前行!相信,橫看成嶺側成峯,只有創新纔不同,只願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作者語言文采飛揚,排比句式使語意連貫延伸,歸納了全篇,深化了主旨,更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

  例文1:

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大千世界,芸芸衆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生活、工作、學習、理想的不同,都會造就不同的人格,雕塑不同的形象。

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於是便有人問:你喜愛四季中的哪一個?

我喜歡春,春天是甦醒的季節,萬物萌生,百業俱興,春意暖人心。它是昂首挺過寒冬的象徵。另外,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又是一亮麗的起跑線,是生活的又一個新起點。

我喜歡夏,熱情洋溢的夏,熾熱的太陽暖和了春寒料峭的心,火一樣的陽光,給我們奉獻了更多的熱能。

我喜歡秋,金光燦爛的秋,收穫在這時進行,風景這時獨好。秋風瑟瑟,洪波涌起,秋日的落葉化爲了泥土,肥沃了土地,滋生了萬物。

我喜歡冬,沒有冬,就沒有春的到來。我喜歡雪,雪只屬於冬天,白雪皚皚,樹林披上了白紗。我喜歡冬天的太陽,在嚴寒覆蓋大地的時候。只有太陽能給帶來溫暖。

看呀,這就是答案,豐富多彩,各有所愛。絢麗多彩的春,熱情洋溢的夏,金光燦爛的秋,白雪飄飛的冬,不同的性格熱愛不同的季節,可誰又能說哪一個季節就不好呢。

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都不止一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體會,獨到的見解,世界千變萬化,愛憎便不盡相同。

有人崇拜軍人,因爲軍人是祖國的衛土。祖國安全的頂樑柱,沒有軍人,便會成爲亡國奴,處處被動挨打。

有人崇拜企業巨人,沒有他們的衝浪搏擊,世界經濟就不會高速發展,人類歷史將停滯不前,社會變革將難以發生。

有人崇拜醫生,有人崇拜演員,有人崇拜作家

每個人都面臨着一張人生答卷,選擇哪條道路,全由自己主宰。

生活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自己駕馭生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樂莫大焉!莫爲他人而使自己遺恨終生。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簡評】: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放筆抒寫自己的見解,行文自如,文采斐然。在對人們對四季各有偏愛的評說中,抓住季節的不同特點,觀察細膩,用詞準確。風景這時獨好、秋風瑟瑟,洪波涌起等語,化用詩文極爲得體,與文章融爲一體,渾然天成。接着由自然轉入社會,點明軍人、企業巨人等對社會文明進步所起的作用,可謂形散而神不散。

  例文2:

感悟生命

我們時常被周圍的人和事感動着。有了鮮花綠樹,纔有鳥語花香;有了藍天白雲,纔有一望無垠;有了海濤浪花,纔有煙波浩渺於是,我在感動的養分中成長,學會了感悟生命這道時時刻刻在上演的最好劇目。

友人告訴我:生命是崎嶇坎坷的,路上有着荊棘、沼澤,也有鮮豔的花果。想想,這成長的路上是有着許多煩惱、挫折和成功的。是啊,友人的話沒錯,生命就是一條路。

老師告訴我:生命是一場充滿着遺憾,又滿是拼搏的較量。較量中的每一個選手都是自己的勁敵,而我們所要抗衡的也不僅僅是那些強勁的對手、糟糕的處境,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所要戰勝的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望着老師慈愛的面龐,我點點頭。生命真的就是一場一直在進行着的較量!

父母告訴我:生命是一盤漫長的棋局。這盤棋局裏沒有獵獵西風,沒有四起的狼煙,只有在取捨和進退之間的抉擇。就像棋子中最不起眼的卒,要有那股勇敢前進的魄力。是的,生命正是一盤如此的棋局。

這麼多對於生命的感悟,而我呢?我決定自己尋找生命的真諦。

我向着藍天大喊,看着白雲在悄悄的遊走,灑下那一絲絲一綹綹棉絮,看着鷹展翅翱翔,只爲丈量那廣袤的天際,看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我想:生命就應該是那自由自在的靈性和一份閒適的情懷。

我奔向田野,諦聽樹與樹之間的耳語,跟隨蜜蜂去點數花蕾,與蝴蝶一起在陽光下旋舞,與風一道叮嚀屋檐下輕響的風鈴,去尋找生命的生存方式,去詢問那生命的存在。

風對我耳語:生命是我這樣的輕盈歲月!

雨對我歌唱:生命是我這樣的淋漓盡致!

雷對我咆哮:生命是如此的鏗鏘有力!

電對我眨眼:生命是如此的亮麗透明!

還有那些小草告訴我,生命就是一抹淡淡的綠意;花兒告訴我,生命就是綻放時的多姿

還有,還有

我在學着感悟生命。而父母、教師、友人以及自然界裏的一切,都在訴說着他們對生命的知覺和領悟。是啊,對於生命,每一個人的感悟必然是不同的,答案也是豐富多彩的'。

對我而言,生命是有着許多合音的交響,生命是有着一顆感恩而快樂的心,生命是能夠每日洋溢的幸福有着成千的解釋。

可是,我想,只有把努力與汗水獻給生命,這纔是我們每一個人感悟生命時最好的禮物。

呵!感悟生命,用心去感悟。

【簡評】:世間萬物都有生命,而生命是什麼?生命的真諦何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命感悟。本文句式靈活多變,大量運用排比,從開篇有了纔有到後面的排比段友人告訴我、老師告訴我、父母告訴我氣勢酣暢,通過對生命的感悟,明白了生命的意義。

  例文3:

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正是害怕槍打出頭鳥,幾千年來,我們多慣於謹守中庸之道,我們的腦筋被傳統和習慣緊緊地綁住,看問題力求合乎大衆眼光,論事情千萬不敢離經叛道,這種標準化的思維給過我們所謂的安寧與平靜,卻也給了我們老套與滯後。科技大潮洶涌澎湃的今天,相信千萬人都和我一樣在想,我們是該給腦筋鬆綁了,該換換眼光,換換角度,換換思維了,因爲橫看成嶺側成峯,只有創新纔不同。

有位學者曾出過這樣一道題:○、△、、四個圖形中,哪一個與其他三個類型不同?有人遲疑不決,不敢開口;也有說是△。其實,這四個圖形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作爲正確的答案,只是回答的角度和標準不同罷了。簡單的問題,多彩的答案,告訴我們一個值得深思的哲理:看問題是可以換種角度,換種眼光的。

換角度不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對於個人來講,只有換角度,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精彩;只有換角度,才能化矛盾爲和諧。或許母親的嘮叨常常讓你心煩,但如果你能從中體會到母愛的無微不至,這種嘮叨不也是愛的樂音嗎?失敗了,我們常常心灰意冷,但如果你記着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不是又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嗎?用心品味,生活本來就有滋有味。

換角度,是一種創新,是一種智慧,對國家和社會的前進來說,就是動力之源。

香港、澳門問題不能不說是一個難題,是鄧爺爺同志換角度的思維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使久出家門的孩子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

換角度,是一種財富,是一種勇敢。當前,西部大進軍的口號震天響,許多人頭腦一熱,就要趕去西部淘金,以爲還沒開發就已經遍地黃金了,對風險估計不夠,對困難認識不足。這時,不乏明智之人換了角度看問題,提出西部熱中的冷思考,爲西部進軍熱打上鎮定劑,爲春風再度玉門關做了保障。

換角度,說來容易做來難。第一個實行變法的商鞅被五馬分屍,第一個提出日心說的哥白尼死後仍不得安寧。可見,要寫出個一就要飽蘸心血和汗水,就要有迎接困難甚至獻出生命的準備。因爲國家需要創新,時代需要創新!

創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創新是火,點燃希望之燈;創新是燈,照亮前行之路;創新是路,引導我們前行!相信,橫看成嶺側成峯,只有創新纔不同,只願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簡評】:本文緊扣中心,說理透徹。多處引用或化用古詩文,兩處引用諺語警句,用得貼切、巧妙,使文章滿篇生輝。特別是中間四個排比段,最後一段以排比句收尾,造成語意連貫延伸,歸納了全篇,深化了論點,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

高考作文 篇5

高考題目:

1.要能準確表達主旨

2.題目要恰切醒目

3.題目要富有文采

考場上如何才能快速擬題:

1.迅速圈定材料的主旨

2.適當聯想

3.確定題目(最好在腦子理想好3個題目用最佳的)

如何對命題作文審題:

1.確定內容範圍

2.確定體裁

3.確定寫作重點

命題作文的題目不能改,如果要發揮,也只能家副標題,命題作文特別強調的立意

一.開頭結尾要講究技巧

1.開頭技巧:開門見山;短小精悍;引人入勝

2.結尾技巧:啓迪人心的結尾;詩情畫意的結尾;促膝談心的結尾;感悟昇華的結尾;照應開頭的結尾;令人回味的結尾

二。如何讓自己的閃爍出理性的光彩

1.滴水生輝內容深刻

2.縱橫開掘

3.比中選優主題求深刻

高考作文 篇6

全國卷Ⅰ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爲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專家解析:

20xx全國Ⅰ卷繼續採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作文材料源於央視5月份的一組連續報道,爲了讓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題時做了必要的調整與提煉。

命題在材料選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寫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覆斟酌試題的素材、內容和情境,直觀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立意高遠卻力避空泛,堅持以學生爲本,接地氣、有生氣,時代感強。將“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作爲明確指令,鼓勵考生從所知所學所感出發,在對宏大話題的把握中,感性敘說,理性思辨,暢所欲言,“講好中國故事”;引導考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關心現實國情與改革發展,展示他們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與綜合素質。

“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要求大處着眼,十二個“中國關鍵詞”是考生落筆的抓手,而“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則完全尊重考生的個人意願。這樣處理既利於引發考生的寫作慾望和真情實感,也利於將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細化、實化、具體化。這些關鍵詞搭配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長城”“京劇”講講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由“高鐵”“移動支付”談談現代開放的高科技中國,由“中華美食”“廣場舞”說說好玩的中國或熱情的中國,由“共享單車”“移動支付”聊聊生機勃勃的時尚中國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互聯網中國。另外,還可以將傳統的國粹“京劇”與時下流行的“廣場舞”並置而觀,將文化悠久的“中華美食”與“食品安全”的嚴峻現實作勾連,也可以將古時的“長城”與當下的“一帶一路”相互對照、相互發明……凡此種種,都可能寫出上佳的文章。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徵,它們之間既存在着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共同構成了多樣而立體的中國。

命題在引領價值觀的同時,並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勵關鍵詞搭配組合的創造性,爲批判性思維的發揮預留了很大空間。如由“美麗鄉村”走筆於舊式城鎮化的痼疾和“留住鄉愁”的必要,從“大熊貓”延伸到動物保護乃至生態保護的迫切,借“空氣污染”“食品安全”論述過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的呼喚。考生可以直面發展中的問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看到潛在的危機,以高度的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出謀劃策,添磚加瓦。

本題立意空間極其廣闊,不僅考慮到了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慮到了不同考生的寫作優勢。在立意行文的過程中,使關鍵詞形成有機的關聯並不難;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創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關鍵詞組合,並能由此寫好文章則又不那麼容易。

寫作要求中,“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也是命題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務驅動”的指令,也是“具體思辨”的語境。這裏,作爲寫作預設對象的“外國青年”屬於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體侃侃而談,也可預設某一個或某一類外國青年與之對話。優秀的文章應該有針對性地面對預設的讀者寫作,尋求共識乃至注意話語策略。“讀懂”可理解爲從茫然無知到初步瞭解,也可理解爲從不全面到更全面的瞭解,而如何理解並落實“幫助”,則與預設的讀者類型相關,也會影響立意的深度、寫作的難度。

此外,命題要求明確文體,而不限制考生寫作的文體,只要能“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且能“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論述類、敘述類乃至說明、抒情類的文體都可以自由選擇,只要在寫作中能體現所選文體的特徵。

通過以上努力,本題既給考生提供巨大寫作空間,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構,從而極大提高了測試的區分度和效度。

材料解析:

1.審清材料:來華留學生關注中國的關鍵詞,有十二組。

2.審清關係:這十二組關鍵詞的關係――指向對中國的認識。

3.審出問題

(1)是什麼:這些關鍵詞呈現出對中國怎樣的認識?

“一帶一路”:開放自信包容的中國

“長城”“京劇”“一帶一路”:延續傳統、和平崛起的中國

“熊貓”“長城”“京劇”: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

“高鐵”“移動支付”:科技進步、快速發展的現代中國

“高鐵”“共享單車”“中華美食”“食品安全”“廣場舞”:衣食住行的中國

“移動支付”“共享單車”:新生事物不斷涌現的中國

“京劇”“廣場舞”:傳統與流行並放異彩的中國

“食品安全”“空氣污染”:現實嚴峻的中國

“美麗鄉村”“空氣污染”:美好藍圖與現實挑戰並存的生態中國

高考作文 篇7

衆所周知,望遠鏡望得遠,顯微鏡看得細微。望遠鏡能從空間距離引申到時間距離,產生“遠見卓識”的意涵;顯微鏡則讓我們聯想到洞燭幽微,產生“明察秋毫”的意涵。

在政治中,有一種望遠與顯微融合一體的鏡,它叫“馬鏡”,即馬克思主義,具有望遠與顯微雙重功能。

我國執政黨在建國前就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是人民利益,他始終站在人民利益一邊,爲人民利益說話做事,爲人民利益着想。

馬克思的理論基礎是民主發展,用民主發展論指導社會革命與改革,終達權力共產主義。

顯微鏡放大着那個時代的人和事、景和物。透過那裂縫的傷痕,將人生的信息傳遞給觀察者。樂此不疲地在顯微鏡下觀察人生,看到人生的悲傷,不是英姿颯爽,不是朝氣蓬勃,不是張揚個性,是慢慢枯萎的青春。

在政治顯微鏡下,人民,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實體,個人與人民不可分離,不可切割,否定具體個人,把個人排在人民之外,那人民就成爲一個虛構。

人民的個體不是隨意可以打倒的,因爲人民的個體受到法律的嚴密保護。隨意打倒人民的個體體現着打倒者無視法律,在他們的心目中,自己就是法律,大權在手,可在法律之上。實質上,這種人一脈相承的是帝皇思想,王者風範在中國滿天飛翔。

我的家門口對面邊上現在就掛着“一切權力歸於人民”的大橫幅標語,自己一邊看着一邊呻吟,我年近古來稀了,只投過圈定候選人的選票,從沒有拿過直投選票來指點江山啊!還沒品嚐過一點兒權力的味道呀!

在政治望遠鏡下,要達到人民的實體功能化,那就得不斷髮展民主,使每一個社會公民都有權利參加對社會的管理,讓全社會公民主持社會的正義,那當然的需要憲政,在憲政下主持正義,實現科學的社會主義——憲政民主主持社會正義。

在馬克思主義中早就說了,在社會主義最初期的是不完全民主的社會主義,發展下來的就是完全民主持社會主義了。

現我國領導人說了,應用科學發展觀。那我大膽說,誰否定我國將進入完全民主管理,堅持完全民主管理不適用中國的話,那他就否定了應用科學發展觀,否定了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這種人完全談不上堅持馬克思主義,應用科學發展觀的,應該快快下臺,不要再當中國發展的絆腳石了。

生活就好像是一面鏡子,它會時時刻刻照着你。

的確,當你突然被大家否認了,另一個人搶了你的“奶酪”。這時你是否想起了你平常是怎樣對待工作的,怎麼對待大家的,你就會發現,你真的有很多的地方做得不對,再將心比心一下,你一定會覺得,當你是他們也會這麼做的。這就好了,當你心懷愧疚,好好地對待工作和大家時,大家一定會爲你驚人的改變而重新認可你,幸運的話,你還可以在大家的心裏威信倍增。此時,是你已經得到了生活的笑臉,那你爲什麼在前一段時間得不到它的認可呢?——因爲你沒有對它笑。笑?怎麼笑?是不是用力扯動臉上那兩塊疲憊的肌肉,機械般地笑?不是。那又是什麼?是你對它的態度,當你好好的善待生活,好好的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如果在鏡子前,你一定也會得到鏡子裏那誠摯的微笑。而生活,生活好像一面鏡子:當你對着它齜牙咧嘴,它也會對你齜牙咧嘴;當你對着它甜甜地笑個不停,它也一定會對你開心地笑個沒完,這樣,你快樂了,生活快樂了,就連身邊的朋友、家人、同事、同學都會和你一起開心地笑起來。這樣不好嗎?

只要你在生氣的時候,努力剋制住自己,用自己的大度瞬間將恩怨一掃而光,從而報以理解、寬容的笑,那原本與你怒目而視的仇敵,同樣會因爲你坦誠心胸,而一起你一起將以前的是非一筆勾銷,或許,當你們坐下來好好談一談,你就會認識到自己真的做錯了,真誠地向對方道歉,這樣一來,你們一定會化干戈爲玉帛,握手言和了。這個時候,你們一定都笑了。

笑了就好,你們此時的心情一定很高興,原本勢不兩立的仇家現在居然說說笑笑在一起,得需要多麼大的度量啊!無形中,你又悄悄得到了一樣生活這面鏡子送給你的禮物——寬容。

高考作文 篇8

作爲一個理科生,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立刻石化了。我很想抽人!很想狠狠地抽命題老師一巴掌——代表我的物理老師。讓一隻鳥,叼着樹枝飛太平洋——什麼樣的極品智商才能編出這樣的故事呢?我不知道命題老師的鳥,是如何威猛,是如何神奇。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卻讓我不得不懷疑一些東西。我不跟你計較,一個叼着樹枝的鳥,如何跟同伴打情罵俏;我不跟你計較,一個不會游泳的鳥,如何踩着樹枝捕也不跟你計較,太平洋的,20xx高考信息《高考0分作文》。海浪會不會打翻樹枝。

我只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究竟多大的一根樹枝,纔可以讓一隻鳥浮在水面上?鐵絲一樣粗的?筷子那樣粗的?找抽的命題老師,請允許我教給你一個關於浮力的公式,如果你想讓一塊木頭能載動一隻鳥,那麼需要符合如下條件(出於對您智商的尊重,我不使用各種字母):木頭產生的浮力-木頭本身的重力+鳥的重力爲了能讓木頭髮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假設木頭恰好被完全踩到水面以下。那麼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水的密度×木頭的體積×重力加速度-木頭的密度×木頭的體積×重力加速度+鳥的重量×重力加速度。合併同類項並簡化之,得出:木頭的體積×(水的密度-木頭的密度-鳥的重量);水的密度約爲1000千克/立方米,而木頭的密度在400-750千克/立方米之間;我們權且當這個鳥很聰明,找了比較輕的一種,木頭的密度按500千克/立方米算。可得出:鳥的重量/木頭的體積-500千克/立方米。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結論:如果鳥是1公斤重,那麼,木頭的體積-1/500立方米-0。002立方米-2立方分米,2立方分米什麼概念呢?——我們常見的磚頭,大約兩塊!!!一公斤中的鳥什麼概念呢?這麼說吧,普通的母雞一般三四斤重,一公斤重的,也就是隻小雛雞。

一隻小雞那樣大小的鳥,銜得動兩塊磚頭大小的木塊或者說是一個胳膊粗細的木棒嗎?就算可以,風對木塊的阻力,也會讓鳥兒飛到大西洋,而不是太平洋的。命題老師可能會說他的鳥大,鳥大分量也重啊!那可能要銜的就不是胳膊粗的,木棒了,而是一根柱子了。總之,科學告訴我。不管是什麼鳥,都不會選擇叼着樹枝飛太平洋。如果一定要這麼幹,肯定是隻傻鳥——淹死在太平洋裏餵魚的傻鳥。對於建立在這個傻鳥故事上的傻鳥道理,只有傻鳥纔會信。

高考作文 篇9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3日報道,在過去的30年裏,世界已經失去了大約一半的珊瑚礁。科學家們現在正努力確保這些獨特的生態系統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珊瑚是無脊椎動物,主要生活在熱帶水域。它們分泌碳酸鈣以形成保護性骨骼,並有炫麗的顏色,與藻類是共生關係。大羣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常被稱爲水下雨林,它們只佔據海洋的一小部分,卻爲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珊瑚礁也形成了重要的屏障,保護海岸線免受風暴的侵蝕。圍繞珊瑚礁開發的旅遊業、漁業和其他商業爲人們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它還應用於醫學研究來治癒癌症,關節炎和細菌或病毒感染等疾病。

但是珊瑚對溫度波動很敏感,溫度變化只要達到1到2攝氏度,珊瑚就會驅逐共生在它們身上的藻類,變爲白色骨骼,這一過程稱爲“漂白”。如果水溫下降,漂白後的珊瑚就可能恢復原狀,但如果高水溫持續幾個月,珊瑚就會死亡。最終珊瑚礁將退化,魚類就沒有棲息地,海岸線的保護將減弱。而各地的珊瑚礁正在遭受海洋溫度升高和酸化,以及過度捕撈、污染、沿海發展和農業徑流的影響。

地球的健康與珊瑚礁密不可分——珊瑚礁養活着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以及十億人口。一年前,馬爾代夫海域的珊瑚礁還是五彩斑斕,如今不斷上升的海水溫度造成馬爾代夫的珊瑚礁大量死亡,留下一片揮之不去的灰色,不僅如此,世界各地的珊瑚礁都面臨嚴峻生態災難。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莉亞?鮑姆說:“珊瑚礁死亡的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即使現在能夠阻止全球變暖,科學家們預計仍然有90%以上的珊瑚會在20xx年前死亡。如果不及時加以干預,我們就有可能失去所有的珊瑚礁。”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魯思?蓋茨說,因爲珊瑚礁可以產生氧氣,所以失去珊瑚礁將會影響人類的健康。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全球變化研究所主任霍格?古爾貝格說,“無論你生活在北美洲、歐洲還是澳大利亞,你都應該關注這個問題。珊瑚礁不僅僅是一些遙遠的潛水目的地,一個度假勝地,還是生態系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這一部分正在被破壞,破壞生命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是非常愚蠢的事。”

第一次全球珊瑚集體漂白事件發生在1998年,當時16%的珊瑚死亡。20xx年-20xx年厄爾尼諾氣候來襲,珊瑚集體漂白問題嚴重加劇,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水變暖,引發規模最大的珊瑚礁漂白。第三次全球漂白事件如人們所知,在厄爾尼諾結束後持續至今。大部分目光都集中在澳大利亞著名的大堡礁遭到破壞,但從日本到夏威夷,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情況都一樣不容樂觀甚至更糟。

馬爾代夫海洋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馬爾代夫周圍島嶼大約73%的珊瑚礁在20xx年3月到5月期間都出現漂白。該中心的高級研究主任尼扎姆?易卜拉欣說,“珊瑚礁漂白似乎影響了整個馬爾代夫,但各個珊瑚礁漂白的程度不同。”最嚴重的是太平洋中部,維多利亞大學的鮑姆做過基裏巴斯共和國聖誕島珊瑚礁的研究。20xx年-20xx年這裏的海水升溫持續了10個月,造成了90%的珊瑚礁死亡。

更糟糕的是,科學家們預測到下個月的海洋溫度將上升。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使用衛星監視周圍的珊瑚礁環境條件,管理局珊瑚礁專家和協調員馬克?埃金說,“該模型表明隨着印度洋東部和西部的珊瑚礁漂白,南太平洋很快就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情況可能不像去年那麼糟糕,但依然說明珊瑚礁仍在遭受破壞。”

珊瑚礁受到破壞的速度之快爲科學家和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敲響了警鐘,因爲受損的珊瑚可能還沒有恢復就會迎來又一次的海水變暖。上個月,霍格?古爾伯格啓動了一項名爲50礁的項目,旨在盡最大努力拯救海洋變暖中的珊瑚礁,並提高公衆意識。該項目的合作伙伴是理查德?維弗斯,他成立了一個澳大利亞海洋局,旨在尋求新技術來幫助減輕一些海洋問題。

維弗斯說,“對於最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珊瑚礁來說,關鍵是要保護他們免受各種問題的侵擾,如污染、過度捕撈和沿海開發。如果珊瑚礁保持健康、有彈性,他們有望成爲重要的種子,來重新填充周圍的珊瑚礁。自然本身提供了希望的曙光,例如聖誕島的一些珊瑚有重生的跡象。”

科學家們看到希望,正在努力進行實驗阻止珊瑚礁滅絕。蓋茨說,“我們已經失去了50%的珊瑚礁,但這意味着我們仍然有50%留下。我們絕不希望等到只留下2%的珊瑚時纔開始介入。”蓋茨在夏威夷工作,培育可以在變暖海水中生存的珊瑚。她還試圖“訓練”珊瑚在高溫中生存,將他們置於溫暖卻不致死的溫度下,希望他們能以某種方式儲存在記憶中,以後在相似的生存壓力下存活。”蓋茨說,“是時候跳出框架思考了,如果還是無動於衷,那麼這就是一場不會贏的比賽。”

高考作文 篇10

  昨日,在閘門口的河岸,一批遊子,在傍晚的雲霧中,繫纜下船。今日,在閘門口的河岸,又一批遊子,在晨曦的微光中,解纜揚帆。明年的今天,我們也將繫纜換船。生活就是這樣,總是在繫纜解纜的路上。

昨天,在實驗樓報告廳,我們把口號喊得豪情萬丈,喊得嗓子發疼,但是發現,疼痛的感覺,真好。明年的今天,在班級畢業晚會現場,我們把離別宣言吼得震天響,我們或喜或悲,或高興,或流淚,都必將重新開始我們自己的人生。後年的日子,我是徜徉在著名的大學校園,還是坐在高復的教室裏百鍊成鋼?華門是終點,同時又是起點。一道道門,成就了人生最美的遞進曲線。這遞進曲線,就是路,綿長蜿蜒。它是前方的召喚,引領我們走向心馳神往的夢想。

人總有離家的慾望。徐志摩,想做會飛的鳥,飛到了英國,飛離了張幼儀,飛向了林徽音,飛起了新月派的《沙揚娜拉》。曹文軒,追求一條解讀文學之路。從散文到小說,從古典小說到外國小說,他開啓了一扇《小說門》。我們可以通過這扇門,窺看藝術的靈魂,藉以淨化自己的心魂。

腳下遇檻,怎麼辦?李安的《喜宴》推開了好萊塢的大門。門裏和門外,世界全然不同。然而,進了好萊塢的這扇門,並非意味着一勞永逸。他經歷了春華,亦經歷了秋霜,《與魔鬼共騎》遭遇了滑鐵盧。李安,追求安定的李安,該如何經過這個門檻?正如紀伯倫所說:今天最痛苦的事情,往往是明天最美好的回憶。阻礙我們前進的,是門檻,更是檢驗我們是否勇敢的通行證。

能否跨過門檻,跨過怎樣的門檻,並不是最重要的。能否跨進大學之門,跨進怎樣的大學,也並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進大學之門,你是否有面對嘲諷的勇氣,可以頂着壓力,無怨無悔!進入大學之門後,你是否依然可以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可以甘於寂寞,奮力前行!

在路上,你自信或自卑,你是堅持或是放棄,便影響了你是在哪個岸——過哪道門——駛往哪個地方。文章劈腿後,馬伊琍說“愛情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每次成功都像是與愛人攜手走進婚姻之門,而每次抵達又像是新的人生面紗才真正撩開,且行且珍惜吧!人生之路,到底要堅持還是放棄,只有自己作出明智的選擇。

少年時,我們憧憬前方的門。中年後,我們平靜地走在路上。少年時,我們總有解纜的慾望,中年後,我們總有繫纜歸家的願望。家,總是最溫暖的港灣;土,總是最合適的歸宿。余光中,總在訴說着難以言說的《鄉愁》,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他的心靈一直在回鄉的路上。沈從文,他的《邊城》,遠離都市的喧囂和浮躁,那裏的水總是不緊不慢地流着,那裏的人總是不快不慢地走着。真好。

門與路永遠相連,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

我們永遠在路上,無論面對什麼,讓我們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