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實用】高考作文彙編8篇

【實用】高考作文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62K 次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高考作文彙編8篇

高考作文 篇1

你的志願填高中部嗎?

是的,惠來一中高中部。

要離開這裏了,真的很不捨。

想剛來那會,挺好笑的。

走廊上倆同學的對話不由得把我的記憶拉到了三年前——初中學段這個起點。

剛踏進這所縣重點中學那會,我是第一次離開家獨立生活。我才一米三,一個小不點,那麼稚嫩、那麼生澀。生活上就是一個“白癡”,不會洗衣服,不會套棉被,還偷偷哭了好幾回。

要上自習課了,我走進了教室。教室裏的電風扇“呼呼呼”地不知疲憊地轉個不停,同學們奮筆疾書,滿頭大汗都不知道擦一下。

某某,這道題怎麼解?

這道題有兩種解法。第一種由問題逆向推導,第二種採用假設法。

利用自習課,給大家講一下說明方法的作用。大家記下筆記——例子前即關鍵,關鍵即答案。現在我們看短文和題目,實戰一下。

“鈴鈴鈴”,5點40分下課的鈴聲如期響起,同學們喊完“謝謝老師”後,有的伸個懶腰就又馬上投入題海;有的揉揉腦門、抻抻脖子就又開始默寫英語單詞;有的僅深呼吸一口氣就重新翻看起錯題集;還有的在整理解題思路……教室裏同學們依然在埋頭苦讀,只有四位值日的同學匆匆地“操”勞動工具去了,其中倆同學還把《古詩文必備手冊》一起帶走了。

同學們懷揣着一個人人皆知的“野心”——考上惠來一中高中部。每個人都卯足了勁,就連平日裏吊兒郎當的也收斂起來,認真地投入到了備考大軍中。

日光燈下一大片白銀似的柔和的光,把教室裏每一個角落照得通明,潔淨的玻璃,清晰地映照着同學們認真自習的身影。教室板報園地裏的考試心理輔導和飲食注意事項,牆上張貼的名言警句和圖畫,都那麼熟悉、那麼親切。中考倒計時牌赫然地顯示着35天,紅色的35刺痛了我的雙眼。

三年了,同學們填志願了,不會的我全學會了,原來的小不點已經人高馬大了,原來的生活白癡已經成長成女漢子了。惠來一中初中部,原來從和你相遇的那天起就是我們的倒計時。

我們即將到達終點了,我搜尋着我們初三的日常,努力是我們的日常,奮鬥是我們的日常。在剩下的一個多月裏,拼了。

初一是我們小學生活的結束,初中階段的起點;初三中考是我們初中階段的終點,這個終點也是我們高中階段的起點。

終點也是起點。同學們:全力以赴,拼了,奔向惠來一中高中部。

高考作文 篇2

人生就像是一杯茶。

起初只是幾片葉子罷了,沒有一點兒生機,沒有茶香只有像樹葉兒一樣的綠色的葉子。當滾燙的水衝擊着它的身軀,心便變得寬敞了膨脹了似乎能能包容下所有痛苦。在灼熱的考驗鍛鍊之中,它終於敞開了心扉給人生擺出最完美的姿態。之後便進入了第三時間段,那是生命散發優雅茶香的時候,淡雅的茶香飄飛入鼻,心也變得安靜多了。最後一時間段茶水便變得香淡色清了,生活平靜的像一杯水,即使有過美那也只是過去了。這時人便變的淡泊、安靜了,它又歸於原始了,仍舊是綠色的葉子,卻比原來更加豐盈、更水潤、更可親了。曾經豐盈過,這就足夠了,什麼都不需要了,只讓心歸於原始的淡定。或許有的人並沒有經歷最後一階段,因爲他的人生中少了一種元素——淡泊。命運註定缺少淡泊的人生很累,缺少淡泊的人很可憐。

共享一個世界,共享一杯香茗。我願意給香茗添上清純的色,那是三月梅花的風姿,那是六月筀竹的俊俏,那是八月荷花的淡香,那是十月秋菊的高雅,那是臘月雪松的挺拔。我願給我的香茗添上一年四季的花開,譜上日日月月的斑斕色彩,更願意讓生命在枯燥中流光溢彩。

今生今世,同一本丹青;今生今世,同樣的呼吸;今生今世,同樣的扶搖萬里。

年輕就是奇蹟的母體,狂傲就是奇蹟的呼吸。我們擁有時間,擁有廣闊的天地,我們擁有鋪展虹霓的浩氣。世上最值得的就是狂放不羈,在不羈的歲月中譜寫激昂的曲;世上最珍貴的是桀驁不馴,不要對月傷心,要藐視天下羣雄,有氣衝凌霄的決心,有勇爭第一的壯志;世上最浪漫的是閒坐靜閣,看一彎秋月冷,是靜心竹林,吟詩作曲。我和李白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裏,共享一杯香茗,他的癲狂我的歌,他的爛漫我的詩。共享一杯香茗,便共擁有屬於人生的奇蹟。

我不怕這甘甜的滋味來的緩,對愛也從不失去信心,“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任花凋水流,相思閒愁”手中的香茗便是衆裏尋他的永恆的甜蜜單曲。

高考作文 篇3

34歲的上海男人潘躍昀在開車赴朋友婚宴的路上,碰到遭土方車碾軋的一個4歲小女孩。她父親在這場車禍中喪生,小女孩的右腳血肉模糊。潘躍昀毫不猶豫地帶上小女孩,奔波近20公里,耗費4個小時,輾轉兩個醫院,還墊付了數千元醫藥費。有人問他怕不怕被賴上,他說,你沒有辦法判斷別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個好人。

如今,距車禍發生已經過去了一個星期,可這個故事仍在媒體上不斷傳播,有人評論說,在那麼多冷漠的故事發生後,我們太需要這樣一個故事,來溫暖冰冷的人心。

如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11月20日下午,上海男人潘躍昀應該輕鬆地開着自己的黑色“凱美瑞”轎車,回到家裏,換上一身筆挺的西服,然後去參加朋友的婚宴。

但一個四歲的小女孩改變了他的行程。

在一個車來車往的路口,他看到了那個孩子:小女孩的左腳穿着粉紅色的旅遊鞋,右腳血肉模糊,不斷往外淌着血;她整個人看起來迷迷糊糊的,還時不時地抽搐一下。

那是個繁忙的交通樞紐,兩座高架橋交錯立在馬路上方。二三十個人圍着一輛巨大的土方車,旁邊是一輛被撞得扭曲的助力車,以及一灘血跡。

這個兩年前剛剛當上父親的男人覺得自己的心被狠狠抽了一下。“很心痛的感覺。”他事後說。

一位在現場的市民回憶,肇事的土方車司機已經嚇得“沒了方向”,他把小女孩從車底抱出來,站在路邊撥打110和120,後來覺得等不及了,又跑到路中間,伸出沾着血的手,想攔下一輛過往的車輛。

路過的潘躍昀並不知道這些。他只看到這個“看起來挺老實”的年輕人抱着小女孩站在路上,過往的幾輛車卻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趕快上我的車!”潘躍昀說。他扭身打開車門,讓司機抱着還在不斷淌血的小女孩,坐進了自己車的後座,然後朝最近的醫院開去。

這位35歲的男人並不知道,這段救人的路程會讓自己奔波近20公里,耗費4個小時。他只是踩下油門,儘量讓車跑得快一點。路途中,這位父親時不時覺得,後座上那個喃喃喊痛的小女孩,“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如果見死不救,我以後要怎麼教育孩子,讓他做一個好人?

最開始,潘躍昀的目的地是印象中距離最近的上海第十人民醫院。

當時是下午三點,路上沒有堵車,潘躍昀開着雙閃燈,把車速儘量提到最高,甚至有兩個路口,他看到黃燈也直接衝了過去。

在他的身後,小女孩躺在土方車司機的懷裏,拖着已經分辨不出來的右腿,不斷喃喃自語。

“爸爸,我要找爸爸……”這是小女孩重複最多的句子。

而每一次,潘躍昀和土方車司機都會耐心地回答她:“爸爸馬上就回來了。”

事實上,那個時候,小女孩的爸爸還躺在土方車的車輪下面。在他們離開五分鐘後,120急救車趕到了現場。可當這位重傷的父親被送到醫院時,已經無法救治了。

路途中的小女孩無法體會到這樣的悲傷,她只是不斷地嘟囔,有時說“疼”,有時又想要“玩具”。

“想要玩具嗎?到時候叔叔給你買。”潘躍昀對小女孩說。

“不要,我要自己的玩具。”小女孩回答。

“好好好,到時候叔叔去家裏幫你拿。”潘躍昀一邊好脾氣地哄着孩子,一邊加快了車速。

隨着晚高峯臨近,最後的一小段路,周圍的車變多了,潘躍昀的速度也只能慢了下來。他轉過頭,看到小女孩的傷口還在滴滴答答地流血。暗紅色的血液沿着後座淌下,也把腳下的地墊染紅了。

“這麼小的身體,出這麼多血,還得了啊?”潘躍昀急了。他把車拐上路旁的非機動車道,搖下了駕駛室的窗戶,一邊拍着車門,一邊對着旁邊騎自行車的人們大喊:“幫忙讓一下,車上有人要送醫院!”

令他感動的是,路上的人們都帶着理解的表情,給自己讓了路。從車禍現場到醫院的五公里路程,他只用了十分鐘。

到了醫院,潘躍昀和土方車司機直接抱着小女孩衝進搶救室。可是,在對傷口進行簡單處理後,醫生卻告訴他們,孩子的傷勢醫院“處理不了”,建議轉院到設有小兒骨科的新華醫院。潘躍昀也是在這個時候才發現,孩子的右腳被幾噸重的土方車直接碾過,只剩下了一些血肉模糊的骨頭碴子。

“在那種情境裏真的受不了,很崩潰。”這位中年男人說,當時忍不住“掉了好幾次眼淚”。

因爲時間短,在這裏,並沒有醫生詢問他的身份。潘躍昀猜測,“可能他們覺得我是小女孩的親屬吧”。不過,當他們把小女孩擡上醫院門口的救護車時,一個圍觀的路人忍不住問潘躍昀:“這是你們家小孩嗎?”

“不是,”潘躍昀說,“就是路過看到車禍,就把她送過來了。”

他總覺得,當時自己的車已經停在了小女孩旁邊,如果裝作沒看見,再把車開走,“良心上過不去”,甚至回家都“沒辦法面對自己的孩子”。

“我以後要怎麼教育他,讓他做一個好人呢?”他說。

人做什麼是由道德觀,而不是由經濟地位決定的

儘管第十人民醫院的醫生承諾用救護車送小女孩轉院,可潘躍昀覺得,自己還是不能離開。

“小孩沒有親屬,總要有個大人在吧。”他說。那個時候,土方車司機已經嚇得“腿都軟了”,所有證件和錢包都落在了車上,潘躍昀覺得,只有自己跟着,才能幫小女孩“解決些問題”。

一開始,他打算開車跟在救護車後面,不過又擔心自己“跟丟了”,最後,他索性把車停在第十人民醫院,爬上救護車,坐到了後艙裏的長凳上。

也許是因爲救護車頂上藍色的警報,這段12公里的路程只用了20分鐘。在新華醫院門口,潘躍昀爽快地付了90元的救護車車費,然後和土方車司機一起把小女孩擡了進去。

“我有能力那就付了唄,”他說,“跟一個人的生命比起來,這些根本不算什麼事情。”

在新華醫院,潘躍昀又一次被當做了小女孩的親屬,他急忙否認,又把前面發生的事情大概講了一遍。

可能是感動於他的故事,醫院小兒骨科的值班醫生沒有像對待普通病人那樣直接開出各種檢查單,而是領着他們跑完了整個手續流程。這名醫生還向辦公室門口排隊就醫的病人們解釋了情況,請大家稍微等一等。

“我真的很謝謝他的幫助。”潘躍昀說,“還有那些在門口等着的病人,我也挺感激他們的。”

於是,在這座現代化的醫院大樓裏,就出現了這樣的畫面:一位穿着白大褂的醫生在前面帶路,兩個男人在後面推着擔架車,在大樓裏不同的科室間來回奔跑。三樓的小兒骨科急診處、一樓的掛號、二樓的抽血化驗、一樓的破傷風針注射、二樓的CT和X光檢查,反正上下來回,“不知道跑了多遠”。

在這些過程中,金錢的支出是免不了的。零零碎碎一千多元的檢查費用,潘躍昀毫不猶豫地付了,等到辦住院手續需要6000元押金的時候,因爲身上沒那麼多現金,他又拿出了自己的銀行卡。

“你不擔心到了最後,這些錢沒有人補給你嗎?”在事情結束後,有人問他。

“沒人補就沒人補吧,我已經參與了,不可能因爲吝嗇這點錢讓她得不到治療。”他說,“當然,這些錢也在我的承受範圍內。”

在平常的生活裏,潘躍昀是上海一家廣告印刷公司的合夥人。不過,他強調自己“不是富一代也不是富二代”。“人做什麼是由道德觀,而不是由經濟地位決定的。”他說。

事實上,事情的後續發展也沒有出現旁人擔心的糾紛。當天晚上,土方車司機所在的運輸公司趕來醫院,並且在第一時間結清了潘躍昀墊付的全部款項。

高考作文 篇4

白居易說:“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時代的進步一日千里,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作文也要反映時代精神,選材也應與時俱進,唱響時代主旋律。因此我們寫作時要選擇現實生活中涌現的新人、新事、新情況、新創造、新思想、新風尚、新經驗、新政策等。那麼如何選擇這些材料呢?筆者認爲可從六個關注入手:

  (一)關注國家大政方針

可以密切關注國家的重大決策和思想輿論。因爲文章要合爲時而著,要反映當前的時代精神,要與國家的思想輿論相一致。如“三農”政策和國家救“樓市”等都是我們應該關注的材料。還有20xx年面對世界金融風暴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面對食品安全國家出臺的情繫民生的相關政策,都可恰當的用到我們今後的作文中。

  (二)關注文化娛樂信息

可以密切關注受衆文化信息,獲取如“春晚”“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等熱點文化素材。這些材料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內容。

  (三)關注重大體育賽事

可將每年的重大體育賽事的有關看點和可感點,作爲鮮活材料用於作文中。如奧運會、亞運會、錦標賽等重大體育賽事中的涌現的英雄人物和事蹟作爲我們寫作的素材。

  (四)關注重要新聞人物

可以關注當前出現的風雲人物,我們可將每年的感動中國的十大新聞人物的事蹟和頒獎詞,作爲寫作素材用於作文中。

  (五)關注重大熱點評論

可以從各種媒體中選材。多讀書報,多關心時事,勤摘錄、善整理鮮活材料。更要重視觀看《焦點訪談》《實話實說》《東方時空》《今日說法》《新聞調查》《人與自然》等電視節目。將從《焦點訪談》《實話實說》《東方時空》《新聞調查》中獲得的信息作爲素材用於作文中。

  (六)關注身邊的人和事

這些材料可以是身邊的真人真事。著名作家浩然的一段話頗值得參考。他說:“別人沒看到的,你看到了,這是新;別人看到了,沒有想到,你看到又想到了,這是新;別人看到、想到了,但沒寫到,你看到、想到又寫到了,這還是新。”所以應到自己周圍生活裏及閱讀的書刊裏去選取新鮮材料,去思索新的問題。

高考作文 篇5

一、時間、筆和草稿紙

先說這三個詞,是因爲它們屬於一個人的習慣問題。而習慣是要靠平時養成的,之所以先說,當然是希望考生在平時的作文訓練尤其是考前的模擬訓練中,就要十分注意這三個詞,以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語文考試150分鐘,通常用在作文上的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最好能在一小時之內。這一小時應該這樣安排:用10分鐘審題構思,後面預留5至10分鐘檢查修改,那麼正式寫作就是35至40分鐘。從往年的考試經驗來看,這是一種最佳的時間安排。這需要考生在平時的模擬訓練中,有意識地持之以恆地這樣去做,時間一久,這種時間安排便自然成了一種固定的習慣。

筆和草稿紙是用來寫字的,這毫無疑義。這裏要強調的是在前10分鐘,要養成用筆和草稿紙的習慣。前10分鐘是審題構思的階段,一般情況下,考生是左手託着下巴在苦思冥想,卻極少見動筆的。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審題構思是什麼?有人說這是打腹稿,雖然不錯,但打腹稿並不意味着一定要在腹裏打,就不需要動筆。審題構思通常要做的有五件事:破題入境,展開聯想,確定中心、文體並擬題,篩選材料,形成寫作提綱。這樣複雜的五件事,連着想下來,相信絕大多數考生都沒有錢鍾書那樣的腦袋,所以常常是想了後面忘了前面,甚至想得多了,腦子裏亂得像一鍋粥,嚴重時大腦裏是一片空白。這時候就該想一想,爲什麼不隨手把思想的火花記一記呢?反正發下來的草稿紙不用白不用。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審題時,用筆把關鍵詞圈一圈(試題卷圈了就圈了,也沒關係,不是答題卷,不會有作弊之嫌),有什麼理解,或有什麼靈感,想到什麼材料,都可以在草稿紙上寫上那麼一句半句。最好的方式是把關鍵詞寫在中心位置,把聯想到的,圍着關鍵詞寫上一圈,一圈不夠寫上兩圈三圈,然後再篩選,選擇最佳的。相信這樣做,就不會發生前面所說的幾種亂糟糟的情況了。當然這也是需要在平時的模擬訓練中,慢慢形成習慣的。

二、一氣呵成寫下去

前面說的是習慣,順便也把前10分鐘的事說了,這裏就直接下筆成文了。至於前10分鐘還會出現什麼意外,要注意什麼,留到後面再說。

花了10分鐘,該看的也看了,該想的也想了;該留的留下了,該剔除的也剔除了;中心也明確了,思路也清楚了,文體也確定了,下面完全可以從容不迫、心定氣閒的落筆了。考場作文最講究的是能一氣呵成,因爲那麼緊張的氣氛,中途一旦卡殼,心理上就受不了。心理上有了障礙,再想寫下去,尤其想寫得文氣通暢就格外困難了。所以考場上行文一定要下筆就一路寫下去,寫到文章結尾再收筆。從容不迫、心定氣閒的好處是,字能一筆一畫的寫,不會出現東倒西歪、如藤似蔓這類不雅的情況;標點也能按規矩書寫,不會出現一逗到底或隨手亂點的情況;情感和思路也不容易斷線,極少會出現中途卡殼或半道改嫁這類的尷尬。

當然,話也不能說得這麼絕對,世上的事各種可能都會有。落筆成文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下面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寫到一半(也不一定是正中間)就寫不下去了,這時候,建議只有兩條,先看看草稿紙,看上面的圈點詞句能否給你一點提示;再一個就是逼着自己寫下去,在心中不斷默唸,堅持堅持再堅持,絕不半途而廢。第二種情況是寫到中間,突然發現好像走題了。這時候千萬別重打鑼鼓另開張,別以爲重新再寫就能解決問題。這是因爲一是時間來不及,二是答題卷也容不得你這麼胡亂折騰,況且,你也不一定真的是走題,因爲你前面的10分鐘畢竟不是白花的,你所思考出來的中心也好材料也好,不可能與題目一點也不沾邊,最多隻是有點偏題而已。而前半部分的偏題是完全可以在後半部分補救過來的。你要做的,就是先冷靜下來,再花一兩分鐘時間,考慮一下偏在哪兒,該怎麼補救,然後在寫下半部分時,儘量加以補救。第三種情況是寫到中途,突然覺得你擬的提綱有點不太滿意,好像限制了你的某種想法。這就得恭喜你了,因爲這極有可能是你的靈感來了,你得高分的機會也隨之到了。這時候就得有大膽突破的勇氣,放開膽量去寫,寫得酣暢淋漓最好,只是千萬要注意一下與前面已寫部分的過渡與照應。

高考作文 篇6

爲了幫助x生打開思路,前幾年江蘇卷的命題者們常常要在題目前加上一段提示語,但提示語也是個雙刃劍,提示語框死了或是提示得不周密,反而弄巧成拙。有人因提示語而打開了思路,有人也因提示語而誤入歧途。

今年的高考作文的命題者打破常規,沒有費盡心思擬什麼提示語,而是在文題前提供了三則材料,這三則材料很有代表性,有中有外,有古有今;既有家庭人倫的憂與愛,也有國家民族的憂與愛,更有廣泛意義上的憂與愛,給了考生諸多提示與啓發。這種材料加命題的方式不知是不是將來轉爲材料作文的一個過渡,反正江蘇的命題模式也應該有所改變,總是命題作文,命題者也會有江郎才盡的一天的。

文題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能引發考生對“憂”與“愛”的深層次的思考,而且這種關係型的作文題更有利於考查學生辯證思維的能力。“憂”或“愛”的對象是什麼?應該是同一的。憂是一種社會責任,歷史使命,有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對生活、家庭、社會就會充滿愛。“憂”中要有“愛”,“愛”中又要有“憂”,憂國與愛國,要寫出憂與愛的邏輯聯繫,先有憂後有愛,愛從憂中來。這是對學子們水平與智慧以及人性與品德的綜合大考驗,任何一個方面的膚淺與缺失,都或多或少影響着精彩作品的誕生。

同時,文題的發散性又很強,既可寫小憂小愛,對親人、對同胞,體現親人、同學、師生、鄰里之間的關心和愛護,對生命個體的憂與愛,也可寫大憂大愛,寫對祖國、對民族命運憂與愛,不同層次的考生也都有話可說。人們常說“居安思危”,實際上就含有“憂與愛”的意思,有了憂患意識,憂患的最終是爲了愛,這樣文章選材比較廣闊,自然就會有深度。

在文體的選擇上還是比較公平的,考生無論選擇哪種文體都可成文。寫記敘文,你可以敘寫生活中的點滴片斷;寫議論文,你可以縱論“憂”與“愛”的內在聯繫和辯證關係。無論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議論文,都要扣住兩點寫,如果閱卷老師能從你的文章中感覺到你的“憂”是因愛而生的,而你的“愛”又因爲“憂”而顯得更加濃烈,那你的文章就一定能獲得高分!

金陵中學特級教師、語文教學專家喻旭初認爲,這個題目也對中小學的教學有一些啓示。他認爲,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瞭解生活,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生活,增強公民意識。喻旭初認爲,現在社會欠缺公民意識,對很多事情都麻木了。而有了憂患意識,就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也會促進生活中一些不良現象的改變。

南京一中特級教師孫芳銘如果考生在考場上不是胡編亂造,不是像往年一樣靠引用古人、死人過日子的話,好好去寫這個題目,寫作過程就會是一次靈魂的洗滌。據我瞭解,今年考生中很多都是從大的方面來寫,寫憂國憂民的不少;也有一部分從小的方面來寫,寫憂父母,比如憂父母年齡大、責任重等,我覺得這些都可以寫。但是這樣寫很可能寫出來的就是“大路貨”。考生寫自己有真切體驗的“憂與愛”會更好。例如一高二的學生作文《吃飯》,寫的是他爸爸在一個大飯店請人吃飯,結果人一個也沒來,他爸爸就打電話給他爺爺奶奶,誰知爺爺奶奶開心地一路跟別人說。直到回家後還在講兒子今天請我吃飯。結果小作者看到爸爸回家後痛哭流涕,感觸很深。這種文章就很好。如果考生能夠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寫一點真切的體驗,就能寫出動人的文章來。

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尉天驕認爲這個題目很多學生都有話說,寫得好卻不太容易。因爲很多學生很容易走到套路上,拿屈原、文天祥等等來舉例。這個題目要寫好,怎麼寫呢?比如抓住孟郊的詩,是母親對兒子的愛,可以反過來寫兒子對母親的愛;也可以取自己熟悉的入手,比如農村學生可以寫河流的污染、土地的減少,比如“我爲什麼憂患河流污染呢?因爲我太愛我門前這條小河了。這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所以看到河流污染憂心忡忡。”城市學生可以寫因爲居住環境的變化而引起的親情淡化。但很多學生想不到這些,容易寫到套路上。我還擔心一個問題,這個題目可能有的學生會把憂和愛寫分離了。只寫愛不寫憂、只寫憂不寫愛,或者將兩者寫脫離了都是屬於跑題了。

高考作文 篇7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組織我們參觀一個苦難展覽,我們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爲了讓老師能看見我的表現,我捨不得抹去臉上的淚水,我看見有的同學悄悄的將唾沫摸到臉上冒出淚水,我還看到一些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個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水,也沒有用手掩面,他睜着大眼睛看我們,眼睛裏流露出驚訝和困惑的神情,事後我向老師彙報了這位同學行爲,爲此,學校給這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後,我因爲自己的行爲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這位同學十幾年前已經去世了,每當想起他,我就深感愧疚,這件事讓我悟出一個道理:當衆人都哭時,應該允許別人不哭;當哭成爲一種表現時,更應該有人不哭。

求同存異 才能豐富多彩

告發未哭的同學,致其受到處分,再到終身的遺憾,這是對單一性社會形態的深刻反思。在衆人皆泣時,應允許有人不哭。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爲什麼偏要保持一致呢?只有求同存異,世界才能保存差異,而絢爛繽紛,豐富多彩。多樣性,才能豐富多彩。有人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同一本書,不同層次的人,由於他們的閱歷、知識、水平和能力的不一,理解也就不盡相同,這本是正常的現象。更何況對於更加豐富多彩的社會,讓人們的認識等雷同,這是多麼的荒謬想法!因此,允許不同,就是允許差異的存在,這纔是社會本來的面貌,我們應該順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承認差異。這是實事求是的做法,而不是違背規律,違心地去幹預,逆潮流而動。如果一味地追求整齊劃一,千篇一律,世界豈不是成了製造的工廠,批量生產嗎?差異性,才能產生動力。發展,必然伴隨着新舊事物的更替。有更替,就必有不同,昔時伽利略,牛頓與亞里士多德不同;愛因斯坦、普朗克與牛頓也不同;未來科技的發展,因不同而不停止,就像科學界的一句調侃“人類,總是從‘正確’走向‘錯誤’。是的,不同,讓我們發現差異、改正錯誤、不斷更性自己,因而不斷髮展和完善。即使同樣的產品,也在不斷地完善更新。中國品牌海爾,在高科技的歐洲照樣佔領一席之地,靠的就是不斷地更新換代,吸引了大批歐洲客戶。可見,差異性便是發展的動力,是歷史車輪前進的助推力。時代性,是創新的源泉。時代在發展,技術在更新。當一個想法不曾出現過便帶來了創新。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不存在絕對的不變,也自然不會存在永恆的相同。正因如此,便爲這個世界帶來了新的變化。因爲追求卓越,萊特兄弟讓人類生出翅膀;因爲追求發展,三星電器迅速崛起;因爲超越,喬布斯趕超,讓電腦放在手掌上。如今,在這高速發展的創新時代,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新的事物。在多數人熟悉的地方,產生了變化,纔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力量。從中國仿照,到中國製造,再到中國創造,創新思想引領我們向夢想不斷邁進。《三字經》說:“性相近、習相遠”,和而不相同,是儒家的一個根本所在。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的特殊價值就在於不同。因而,對於一些規範性的、常識性的東西,並不一定有百分百的認同,因而要有不同的價值判斷,甚至顛覆性的認知。梵高他的抽象派畫法不爲當時所接納,但他依然堅持表達。如今梵高的畫作,依然屹立在時代的頂端,這就是當時不被認同的梵高。生命因不同而存在,人生因不同而美麗。因此,“當衆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衆人笑時,應該允許有人不笑;當社會發展時,當允許不同的存在才能豐富多彩,這纔是社會進步和多元性標誌。

1.題目《求同存異,才能富多彩能》深刻地解析材料和文章中心。審題立意準確,擬題深刻。2.文章充滿了辯證的思維,作者學會了一分爲二地看問題。開篇引材料,簡述而引出中心論點。語言簡潔明快;3.中間:分論點+舉例子+講道理。分別從多樣性、差異性和時代性三個不同方面闡述中心。4.結尾再引材料,用排比句總結全文,落腳點進步與多元很深刻。

高考作文 篇8

第一步:仔細斟酌補好題目

1.準確理解,辨清題意

寫好半命題作文,最重要的是擬好題目。我們應對題目認真審度,理解每個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如20xx年江西南昌的作文題目“我讀____”,從句子成分來分析,明顯地缺了嗎?不行。還要抓住至關重要的關鍵詞。把握住了關鍵詞語,也就掌握了正確理解題意的鑰匙。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有的明顯,有的隱蔽,有的甚至是命題者故意設置的迷惑和干擾因素。上面例題中的“讀”就是關鍵詞語,重點扣住“讀”的程度或過程,把最能反映特殊愛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個事物名稱填上就行了。如《我讀四大名著》《我讀松花江的浪花》《我讀媽媽那顆期盼的心》等等。

2.細處入手,以小見大

如果擬題過大,往往難以下筆。以“善待____”這一半命題作文爲例,不少考生運用散文化的筆法,寫《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時間》《善待大自然》……顯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寫深寫透一個主題,寫起來不易把握,更不易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寫,這樣才能使文章內容充實,主題深刻。如選取生活中你最爲心動的一個場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動的一個細節,用自我獨特的情感體驗,去表現最動人的情感,這樣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補題要避免雷同,要從小處切入,才能寫得具體,寫得生動。如以《善待地球》爲題,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場景,抓住幾個真實的、震撼人心的鏡頭,注意細節取勝,讓人感受到地球被毀壞的慘狀和大自然警鐘長鳴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詩意命題,匠心獨具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在不經意時錯過一些美好的、珍貴的、受益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風景,一個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誠的勸說,一次難得的機遇,一聲禮貌的道謝……而這一切錯失的背後,應該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與非同尋常的意義。請將你的故事與感悟寫出來與大家分享。請以“曾經錯過的____”爲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記敘文。

近幾年來,詩意化的命題逐漸走進了中考作文,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審題和構思的難度。考生要將詩意化命題的象徵義、比喻義、引申義挖掘出來,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題,大多數考生補題爲:一段友情、一次機遇、一個道歉等。如此補題易於構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語中。造成雷同,毫無特色。我們不妨展開想象,化實爲虛,補出新意。在文題的橫線上補上:一輪明月、一米陽光、那個季節、那縷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夢想拔節的日子……這些文題新穎生動,既富有詩意,又蘊有理趣,能激發讀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立意出新

不難看出,半命題作文的立意,實際上往往與作者的補題構思同步進行。考場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決定着作文的成敗,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決於作者平時的生活積澱和感悟人生、提煉思想的水平。下面談談半命題作文立意的三點要求:

1.準確。準確是前提,立意不準,全盤皆輸。求準,首先就是要準確理解文題中的關鍵詞語:也有人稱之爲“題眼”“題魂”。立意前須把握題中已有的修飾或限制性詞語,準確理解已給文字的含義十分重要。同時,半命題作文如果有引語,往往以精闢優美、寓意深刻、情感濃郁的語句導人作文情境,或闡釋,或舉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發寫作情思、界定選材範圍的作用。

2.新穎。即對題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開一般層面而取題意允許的新層面。例如“拒絕____”一題,一般考生在橫線上補充上“自卑”“儒弱”“平庸”“自我封閉”等賓語,構成動賓短語,這類文章都含有自我審視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卻能避開這一般模式,機智地補出別具一格的題目,閃爍出與衆不同的文學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絕再玩》《拒絕長大》《拒絕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時,所補題目須利於我們選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題材,這樣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寫,有情可抒發。

3.深刻。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進入本質,由感性進入理性。例如作文題“我多想____”,你若補“唱”,則文章未免膚淺;你若補“飛”,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於一般。其實所補寫的內容可實可虛,可近可遠,你只要大膽發揮想象,儘可以遊覽於草木山水之間,徜徉於琴棋書畫之中,關鍵在於你是否有較爲豐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擬題《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從運河水當年的清澈、寧靜寫到現在的渾濁、喧囂,寫到了人對大自然的毀壞,也感悟到世態滄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見奇,於一般中見深刻。

第三步:明確要求寫出特色

有的半命題作文前有引語,要謹慎審視,提取關鍵詞語和切題聯想。在文題的後面,往往都有一個“要求”,常對諸如寫作範圍、角度、文體、字數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審這些要求的方法與全命題作文的相同,此不贅述。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

1.斟酌已給出的半個題目信息,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寫作特長、寫作內容等將其補全,成爲全命題作文,巧妙地讓陌生的新題變成自己熟悉的舊題,從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例如有關“讀書”“親情”“學校生活”之類的作文相信同學們已經寫過不計其數的文章,我們可以將20xx年重慶中考作文題“那是一首歌”寫成“讀書經歷是一首歌”“母愛是一首歌”“學習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將20xx年江蘇省無錫市中考作文題“精彩”演變成相類似的形式。

2.注意審清題面要求,明確選材範圍。如20xx年湛江中考作文題要分清“生活”與“生命”的不同。

3.標題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個性風采。標題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關係到一篇文章的格調、精神和色彩,好的標題能使人產生強烈的閱讀願望。

4.立意要鮮明,集中,新穎。

例如:“生活因__更精彩”和“生命因__更精彩”都是半命題作文,限制較少。空缺處可以填名詞、動詞、形容詞,如音樂、讀書、挫折、愛等,也可以填短語,如得到關注、奮力拼搏、遭遇苦難等。題目一旦確立,就要善於從平凡的生活彩鏈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閃光的那一節來寫,要寫出精彩的一瞬、精彩的場面、精彩的心靈感悟。總之,要突出精彩,突出填寫的詞語,突出主題。

其次,表達的角度要巧。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選擇地使用懸念、插敘、呼應、對比等技巧,要設計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適當穿插議論和抒情,行文中要注意反覆點題。

另外,選材要新。要善於調動多種描寫手段打動人,以此引起讀者情感上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