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通用22篇)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通用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通用22篇)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

衆所周知,蘇東坡是古時一位偉大的詩人,當然他的才華還不僅限於此,可以說每每談起蘇軾,人們心中都會涌出一股對他個人欽羨。林語堂這樣說到:“我若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我對蘇軾開始的初步認識還是在初中;隨後上了高中,由於陳校長對蘇東坡的欣賞,使我對蘇軾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這個暑假我讀完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對蘇軾其人有了細緻徹底的品讀和學習。

蘇東坡傳的作者林語堂對蘇軾敬佩有加,從他的言語中就能體現出來。“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爲勇敢,絕不爲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爲民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於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於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於俗套,動筆爲文則自然典雅。”便是林語堂對蘇東坡的評價。

蘇軾作爲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在文學方面作爲中學生了解最多的還是他的詩詞,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爲豪放派詞人。這本書讓我瞭解了這位大才人的波瀾坎坷一生,蘇東坡是一位敢於在官場上直言的人,爲人坦誠直率,這也使他在官場上的跌宕起伏的根本所在。在王安石當政時期,蘇軾因不滿王安石的新政,直言進諫,卻遭貶職,不得重用;同時他又在肯定新法正確的部分,又得罪舊黨,也遭到排擠貶謫。至於王安石,能成爲宰相就必定有其過人之處,但是變法的失敗既有其自身心胸狹隘,剛愎自用,王安石見不得有人說新政的`問題,無法虛心納諫有關,同時也與正如蘇軾提出的新政存在的種種問題有關。蘇軾有着樂觀豁達的心態,這波折坎坷的一生也更磨練了蘇軾的性格。他做官實實在在的爲百姓着想,爲百姓幹實事兒,無論到哪都深受百姓愛戴,這便是蘇東坡正直愛民的體現。

讀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讓我深入走進了一位偉大的中國古代歷史人物,使我對蘇軾有了全新的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敬佩,也能使我在將來學習他的詩詞時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2

讀完《蘇東坡傳》,我對蘇東坡有了新的認識,我覺得可以用一個詞形容他的一生——自然而然。

蘇東坡的一生歷盡坎坷,大起大落——1057年中進士,1080年謫居黃州,1094年被貶惠州,1097年南遷海南儋州。子瞻遭貶,如美玉入泥。黃州湫隘,惠州山高,儋州地僻。以常人眼光看來,這些地方怎能安得下大才?而蘇東坡則不然。他在黃州開墾爲農,曰“朝嬉黃泥之白雲兮,暮宿雪堂之青煙”;在惠州飽啖荔枝,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哪怕在窮山惡水的儋州,他都有食生蠔之興。處境不堪,他就順其自然,尋找其中的美好,而不因處境艱難而憂煩。

蘇東坡瀕死的時候,錢世雄叫他想來生,蘇東坡最後的話是:“勉強想就錯了。”他一生自然而然,只做真實的自己。

曾經認爲蘇東坡樂觀,讀完此傳,愚以爲“樂觀”不如“自然”形容得貼切。樂觀,是把不美好的事物看得美好;而自然,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從心所欲,不爲外物所擾。倘若失掉了那份自然,他恐怕寫不下“此事古難全”,道不出“鴻飛那復計東西”。失去了自然,他便不是我們所喜愛,所津津樂道的蘇東坡了。

無論身在何時何地,“自然”永遠是一個人最真摯,最不可捨棄的.秉性,自然使人安詳,滿足,並且永遠擁有生活的興味。人本是自然的子女,自然而然,本就是人骨子裏的天性。赤子之心永遠讓人羨慕,不就是因爲其自然、本真嗎?

我們每日行色匆匆地奔走着,工作着,學習着,很多時候繁多的任務佔據了我們整個生活。我們可曾停下手中的活計,思考生活的真諦呢?不知不覺間,我們變得煩躁,焦灼,怨天尤人。這時不妨停下工作,給自己一段時間,做想做的事情,做真實的自己吧。縱然生活一地雞毛,也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3

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寫蘇東坡傳,他說沒有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爲樂。我在圖書館遇到這本書時,出於對蘇東坡的敬佩與喜愛,拿來看看,再看是林語堂先生所著,更是來了興趣,這大概又是精神盛宴。

林先生講: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偉大的書法家,是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者......看到這些描述,大家或許和我一樣,想要再一次去了解這位多才多藝,品性正直,深得大家所喜愛的大詩人。

本書共二十八章,從蘇東坡的童年寫到終了。讀林先生的作品讓你真正的`理解什麼叫:行雲流水、妙筆生花、酣暢淋漓,閱讀的過程真是一種享受。

不過讀這本書,並不順利,文中摘錄了一些詩詞,遇到詩詞,不得不停下來想去弄明白詩詞的含義,所以目前還沒有讀完一整本。

蘇東坡的一生很曲折,也可以說很精彩。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任妻子,我最喜歡他與王弗的感情,只是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太短暫,王弗身故後在蘇東坡的詩詞中,能感受到蘇東坡對王弗的思念以及深厚的情感。

除了夫妻之情,蘇東坡與兄弟子由的感情也讓我特別羨慕和喜歡,兩人不只是兄弟,還是良師益友,如果有兩個寶寶,培養出他們那樣的感情,也無憾了。

書中還有一些育兒方法,比如:東坡小時候努力苦讀經典名著,抄寫背誦;父母與孩子,晚輩高聲朗讀,老輩倚牀而聽,幫小朋友糾正錯誤等,很多美好的小細節,都值得細細品味。

一本傳記,有政治,有情感,有生活,有歡喜,有苦悶......閱讀的同時心情也隨着文字此起彼伏,合上書,回味無窮。

給這本書打9分:

推薦語:如果你身邊沒有一位讓你特別喜歡,特別敬佩,特別崇拜,特別欣賞的人,要不然你就喜歡蘇軾吧,你會變得謙卑,上進,同時,你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吐槽:還沒發現,不過有個提醒,或許要準備一本字典

對我的指導意義:說一點,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和寶寶一起成長,儘管還沒有。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4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如此瀟灑豪邁的詞句,是出自大文豪,北宋中期文壇領袖詩人蘇東坡的筆下。可我一直對蘇東坡知之甚少,直到讀了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這本書,才更多的瞭解這位偉大的詩人。

蘇東坡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是我最敬佩最欣賞的一點卻是他的積極樂觀的性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他表現出了樂觀豁達的態度與積極向上的`精神。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充分展現了蘇東坡的政治哲學,也表現出他個人的氣度風格與機智。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並沒有怨天尤人或者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貶官。

蘇東坡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但他始終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這一切,明明被貶官了,可是蘇東坡卻是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像他的詩詞一樣大氣磅礴。細讀蘇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還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這些詩句,都是蘇東坡樂觀態度的體現。

比如被貶官到惠州,惠州在當時是片荒涼的地帶,可是他卻不覺得悲哀,反而樂在其中,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名句。他隨遇而安,修建蘇堤,研製中藥,救助百姓,他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雖然並被貶,但是心懷坦蕩,從不怨天尤人的態度,真是令我十分敬佩。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都會抱怨發牢騷,甚至自暴自棄,破罐破摔。反觀蘇東坡的一生,他這一輩子幾乎沒有得志的時候,幾乎是在被貶官,或是去被貶官的路上。我們遇到困難,一般過一段時間都能解決了。遭遇無數艱難挫折的蘇軾都沒有抱怨,反而這麼樂觀積極。我們又有什麼資格,遇到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在抱怨計較呢?

看《蘇東坡傳》給我帶來最大的啓示與感悟就是遇到困難,我們要向蘇東坡那樣,以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去面對,只要不斷努力,相信總會戰勝困難,迎來光明!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5

在我小的時候,曾經接觸過這人們口中鼎鼎有名的《蘇東坡傳》,當時可謂是驚鴻一瞥,感言不知如何下筆。而如今長大了些,有幸跟着老師再次拜讀東坡傳,輾轉間仍覺下筆艱澀,真怕自己筆下的文字不夠美好,表達不出內心對蘇軾的敬意。

閱此傳前,蘇軾這個有名的名字,對我來說僅僅是文采出衆、逸興遄飛的大文豪罷了。身爲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固然精彩,而他瀟灑的文筆凝結的字符更令人折服。蘇軾的文學成就衆人有目共睹,自不必多說,然而若只侷限於此未免過於狹隘!多才多藝的他爲歷史文化的貢獻除了延續百年的華夏詩詞源流,更於書畫上有過人的造詣;於政治上有獨到的見解,甚至是日常繁瑣的工作,他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他不僅是中華文壇上光照古今的恆星,還是一名評述價值觀的導師。

在他的生平中,我們所能體會到的除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廣闊胸懷,更有“人間如夢,一尊還淚江月”的人生覺悟。蘇軾的一生坎坷,受王安石“新政”的影響,蘇軾屢遭貶官。即使宿命於此,蘇軾仍然不肯屈服。他大膽指出新政的不足之處,將其呈現與紙筆之中。他明知自己的這些舉措得不到任何迴應,只會給自己招致禍端,卻仍然執着於自己的志向。他這麼做不是由於他冥頑不化,更不是因爲他貪圖功名,而是爲了黎明百姓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即使自己是滄海一粟,蘇東坡也要以正直率性的心態,面對這些崎嶇不平的道路,竭盡所能去糾正這些謬誤。

隨着年齡的增長,蘇東坡那份年少輕狂的'作爲也逐漸收斂起來。他開始感悟人生愛好廣泛,擅長廚藝,也會製藥,他身爲官吏,卻心向自然,“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大概說的就是他這樣心境超然的偉人吧!

總之,林先生的這部《蘇東坡傳》向我們展現了一位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名人的生命歷程,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品味他的詩詞散文,也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作者的切身情感,讓我手不釋卷。同樣的,我也敬佩蘇軾這樣文采斐然而又胸襟寬廣的靈魂,他的人生經歷似乎如同教科書一般在指點着我們爲人處事之時該做出怎樣的抉擇。他教會了我們“是造物者之無進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的人生哲理!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6

近日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心中頗有感觸。蘇軾雖文章名滿天下,仕途卻歷經艱險,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皆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立於尖峯位置;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千年來始終閃耀在

比之於李白,他多了憂國憂民的情懷,他的一生都在爲百姓的疾苦而奔波勞累,被貶黃州時他雖是一介草民,但是仍然心繫百姓,爲了改變黃州丟棄女嬰的習俗更爲了拯救那些無辜的.生命,他用自己的積蓄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孤兒院,使那些剛出生的女嬰享有了生存的權利。出任杭州太守時他不僅整頓西湖,平衡糧價,更在杭州瘟疫盛行時爲了解決農民因藥價貴而沒錢買藥的問題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公立醫院。甚至在高齡謫居海南時他仍然沒忘了百姓,他教當地人讀書寫字,耕地種田,打井採藥,爲海南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比之於杜甫,他又多了一些幽默和曠達,他喜歡陶淵明棄官歸隱的日子,在被貶爲農時安於田園生活,他曾寫道:吾現在東坡種稻,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只是因爲勞而有獲,衣食能夠自給,他就心滿意足了,這就是他的達觀思想。他還喜歡做菜,也樂於自己做菜吃,吃飯乃人生一大樂事也,這點倒是和我很像呢,從來都不能理解爲什麼有人會覺得吃飯是一種任務。蘇軾做的菜餚至今仍然有好多流傳下來了,最有名的當屬東坡肉了吧,杭州樓外樓的東坡肉有幸吃過一次真的是名不虛傳呢,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經過現在的廚師改良過。

個人總覺得會吃的人總是更懂得享受生活,就像蘇軾,不管朝廷怎麼貶都貶不倒他,因爲不管在哪裏不管處於什麼樣的地位他總能找到自己該做的事情總能從生活中找到樂趣。人似鴻雁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時間總是轉瞬即逝,一切經歷都只有一次,正因如此,所以他那麼深刻而堅決的愛好人生。

讀罷全書,留給我最深刻的感觸是“塵世是唯一的天堂”人生不再,我們應該趁着人生還未消逝的時候努力讓她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充實有價值!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7

讀着這本語言清秀的書,文字進入腦海,帶進心門的卻是蘇東坡向我翩翩走來。

不錯,正如作者所說:“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心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正如作者筆下的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我欣賞這樣的他,樂觀豁達,而在他的詩詞中也不難看出這一點。“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這詩中沒有把流水比擬成時光一去不復返,而是讓我們體會到不抱怨,不哀愁;相信珍惜眼前便是永恆的的價值觀。

我也景仰那個志存高遠的你,讓我不覺你是不爭不搶文弱的詩人,而是讓我在你身上學到了一種精神。“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這樣的豪言,激勵着我,是我有了更高遠的目標。這話恰如,“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志向與承諾,這樣的精神激勵着我奮發圖強……

而令我更對你有更深一層認識的是你的柔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你對愛情的執着與堅貞吧!你有着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身份,同時帶給我不同的.感覺。而我最喜歡的是你的愛國熱情與面對逆境更加自強的意志!而這些特質恰從你的詩詞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你那句“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爲何讓我感到一絲憂愁,你是想到了周瑜的偉業了嗎,還是擔心當時的國家?你那句,“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與“會挽雕弓如滿玉,西北望,射天狼。”讓我察覺你的愛國熱情與想要報國的衷心。

你的善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你的淡然――“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去任平生。”你的豪放――“大江東去,浪淘盡。”都讓我看到一個真實的你,獨一無二的你。因爲你那與衆不同的率真天性已深深烙印在無數人心靈深處。在藝術歷史茫茫的進程中,你的豐碑鐫刻着你追尋的目標。這些亦是我所喜之處。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8

一次又一次地走近東坡,一次又一次的被其吸引,沉醉,着迷。

書本的魅力是難以言喻的,儘管在校期間觀看過東坡的紀錄片,但我還是對於這本《蘇東坡傳》愛不釋手。喜歡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東坡的愛,喜歡再這樣離東坡更近一些。

很小的時候就總的聽人哼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只是覺得:真是好聽……到了初中,開始要求背誦這首《水調歌頭》的時候,才初初知道了蘇軾,因爲小小的時後背的只是些“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之類的詩句。到了這個時候,纔算真的瞭解了些許蘇軾。

不知道是怎樣一個人,可以既是“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又是“不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只有東坡了。無奈那句“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他是個天才,獨得歐陽修的賞識,那時的他,可謂春風得意,一帆風順。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王安石變法卻將東坡拖入深淵,想要憑着滿肚子的才情去爭上一爭,並坦言自己如不抨擊時弊便“如蠅在口,比吐之爲快”,如此東坡,還是愛的,這般剛直性格。如不知,寫一吐爲快,便遭來了“烏臺詩案”,遭來了往後的漂泊。

東坡這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初是被貶黃州,從當初的春風得意,到如今的潦倒落魄,東坡憑着他的樂觀,親自入田耕地,自建雪堂,作爲吟詩作賦之所。甚至坐在村頭與村夫歡談。這樣的東坡,如何不愛!時有落寞,便是想要“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但第二日還是在家呼呼大睡。東坡啊東坡,爲何如此可愛?

不似常人,自然,東坡並非常人,他每到一處,畢竟造福一處,不說東坡肉,就是從其在旅居武昌時上表向太守請求禁止民間殺嬰的野蠻風俗,到於杭州治理西湖,成就了著名的“蘇堤春曉”、“三潭印月”,再到他在儋州建立學校,傳播儒教。

還記得讀《江城子》時的震撼,是的,是震撼,嘆東坡那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令人肝腸寸斷;又有羨,羨那句“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懂我”;之於弟弟那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其兄弟情深,可見一斑。

豁達是東坡,淡泊是東坡,可愛是東坡,真性情亦是懂破,如何能不愛東坡?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9

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時期第一才子。他是文人,更是工程師、瑜伽術修煉者,同樣也是皇帝的祕書、慈悲的法官······他涉獵廣泛,更是在文壇最輝煌的時期從衆多人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但這些都不足以概括蘇東坡的全貌,比他這些頭銜更引人矚目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蘇東坡傳》由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林語堂所著。蘇軾這樣一位偉人,在林語堂的筆下栩栩如生。彷彿我們已經揭開歷史沉重的面紗,看到了那個風雲激盪的時代。

蘇東坡出生並且成長於一個繁榮穩定的時代,當時由宋仁宗執政,而宋仁宗是宋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賢明的'皇帝。可以說蘇東坡的少年時期,生活是相當的舒適。只可惜他在入了政壇後,神宗繼位,命王安石進行變法。蘇軾不贊成王安石變法,便與司馬光統一戰線,成爲“守舊派”。雖然在當今人們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在書中看來,王安石變法雖然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後期卻逐漸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王安石一派的人各自也都心懷鬼胎,早都沒有擰成一股繩,這也同樣導致了變法的失敗。而蘇東坡在任各地方長官時,親眼目睹了“青苗法”等改革措施使人民叫苦連天,於是蘇軾向皇帝上書了一篇上千字的文章,以表民間疾苦。只可惜神宗老是搖擺不定,蘇東坡的這篇上書也被王安石等人扣押,皇上壓根兒沒見着。

雖然宋朝這麼多皇帝都昏庸無度,但幸運的是他們都娶了一位好皇后。宋哲宗即位時,年僅十歲,他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高氏是英宗的皇后。高氏因其賢明淑德、執政有方,被後人讚譽爲“女中堯舜”。

到了蘇軾晚年時,王安石等人又捲土重來,蘇東坡受到他們的污衊,被不斷貶職,最終流放,病死在被流放的途中。

蘇東坡的一生,可以說是先甜後苦。年少時他意氣風發、才華橫溢,到老卻居無定所,像個皮球一般被人踢來踢去,但他依舊是一個十足的“樂天派”。在他後來慘遭貶職的那段日子,卻成了他文學詩詞創作的巔峯時期。我們應該學習蘇軾的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不被困難所打倒,迎難而上。

千秋萬世,歲月輪轉,人間唯一蘇東坡。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0

《蘇東坡傳》被譽爲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在林語堂的作品中,他講述了幾千年前蘇東坡的故事。他是一個豁達樂觀的智者,才華橫溢,是一個樂觀的偉人。隨着林語堂的筆觸,一個生動的蘇東坡向我們走來。

在中國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山。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多才多藝。他有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他聰明而優秀,但他的心就像一個天真的孩子。對於詩歌、文賦、書法、繪畫,蘇東坡幾乎無所不能,無所不能。蘇軾位列散文中的“唐宋八大家”。宋詞中有“蘇辛”之說,蘇軾開創了豪放派的詞風。書法上,宋四家“蘇黃米蔡”蘇軾排名第一,行抹《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享譽書史。蘇軾的繪畫是文人繪畫的典型代表。他明確提出了“詩畫一致”的概念。林語堂評論道:“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是因爲他對自己的主張和原則始終堅定不移,二是因爲他的詩歌、文學、繪畫和藝術之美。”

從人生經歷的角度來看,蘇東坡的經歷坎坷、磨難深重,也十分罕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次新涼”。33歲時,蘇東坡曾經進入中央政權的中心,但很快,由於政治分歧,他開始了大部分時間的流離失所,但他一生都無法逃脫危險的政治漩渦。35歲時,他正處於盛年,被貶到杭州任通判。從那時起,他開始了一種夢幻般的`墮落和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安排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英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這張路線圖的總體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離李敏無恥政客的中傷、謠言、攻擊和陷害。他不屑於反駁和反擊,只是笑了笑,然後收拾行李去下一個流放的地方。

在惠州松風閣漫步時,他想到的是“這裏有什麼不能休息的地方”。他能放下的是個人的恩怨和名利。然而,人民的憂慮總是掛在他的心裏。修水利、救災、減免租稅、平反冤情、爲人民請命......蘇東坡總是造福一方。因此,林語堂稱他爲“人民之友”。他把任何流放的地方都當作文化交流的場所。

杭州西湖因東坡而聰明,“蘇堤春曉”成爲西湖十大風景之首。他把長江邊的黃州建成了一個文化高地,“東坡赤壁”聞名世界。惠州的“玉塔微藍”、徐州“放鶴亭”、揚州“三過平山堂”,無不滲透着蘇東坡的曠世情懷。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1

在林語堂筆下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鉅子:“李白,一個文壇上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哲人,又是仁厚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一生,在才華畢露背後,幾度升遷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爲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至於王安石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得寵人物、位高權重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心鬥那種善於剪除異己,心胸狹窄小人,在封建宋朝,也許真是需要一番勇氣。類比蘇子由——蘇東坡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於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於提出、敢於批評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私慾,這是十分卑微事情,他人生,他奮鬥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他雙眼,更多關注是他們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爲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於水火發生了牴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於在他管轄州府裏,這些所謂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人生道路上有許多泥濘,可從他詩篇,他文章,以及他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即使是雙足深陷時候,他依舊能唱着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朋友,享受生活美好。他爲小姐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爲百姓求雨,他四處遊歷。蘇東坡詩詞良篇裏,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話說:“蘇東坡已死,他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是他那心靈喜悅,是他那思想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用我自己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2

“橫看成嶺側成峯,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題西林壁》,我從小就能朗朗上口地背出來。而作者蘇軾,也名不虛傳。從《飲湖上初晴後》到《惠崇春江晚景》,從《念奴嬌 赤壁懷古》到《水調歌頭》,人人無不熟知。

蘇軾,宋代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軾合稱“三蘇”; “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他精通各個領域。他是詩人、詞人,寫過數千篇詩詞;他是書法家,於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是美食家,發明了流傳至今都讚不絕口的東坡肉、東坡魚;他還是藝術時尚家,他一穿戴,就使“東坡帽、東坡屐”民間長存。他是奇人,他也是神人。

我對他的瞭解不是很多,但卻對他詩詞特別感興趣。

還記得從小就背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詞,是在他官場失利時所做。但是這首詩給人的意境沒有任何的抑鬱,它表現了雖然表現了作者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何人不曾面對過離別,何人不曾面對過傷心。然而有人從此一陣不起,有人卻樂觀向上,創造出了“不可能”的奇蹟。蘇軾,雖然被一貶再貶,卻在此時創造了他詩詞輝煌的最高峯。他因第一任妻子去世,傷心萬分,多年後寫下感動千古的《江城子》。他的種種遭遇也煉成了他豪放千古的詩,煉出了他樂觀的精神,煉就了他亙古不變的癡迷!

“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首自嘲詩是詩人面對當年自己的畫像時所作,撫今追昔,感慨萬千,既有對目前垂垂老矣的描述,也有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多重感情交織在一起。短短24個,卻包含了作者多少年來的情感!我不禁對他有敬意幾分。

他,就是那個豪放的詩人,他成就了詞的豪放派。他就是那個奇人——蘇軾。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3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寫書人與被寫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所以,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經典之作。

當時讀它依然帶着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爲了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後來瞭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範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蘇東坡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峯”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所打動,被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樂觀態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後,更覺得蘇東坡“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誇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爲同代人,沒有關係。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瞭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瞭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瞭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爲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爲我瞭解蘇東坡。我瞭解蘇東坡,是因爲我喜歡蘇東坡。”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爲偶像,是因爲我們心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爲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後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裏,一不留神就變成了塵埃,那麼渺小,那麼爲現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了我們在暗夜裏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傑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豔了同時代的人,還穿越了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着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了生命的一種境界。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4

蘇東坡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作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人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上的祕書。

可以說,蘇東坡的一生豐富多彩。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峯造極。他的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

蘇軾在四十歲以後半生漂泊不定,從顯貴一直貶至卑微小吏,嚐盡世間疾苦。貶謫途中的蘇軾也自嘲:有的不是學問,而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軾的“言”是出名的。曾經上神宗皇帝“萬言書”,譏評時事,論辯是非,希望神宗改變變法的心意,不久就遭貶職。此時的蘇東坡依然胸懷大志,大不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時興起,作詩幾首,卻被好事者誣陷,強加對君主大不敬的罪名,釀成一時轟動朝野的“烏臺詩案”,身陷窘境,自己卻不是很在意,四處遊玩,四處寫作,四處交友。以灑脫看待困境,以微笑面對人生。

人生充滿了失敗與挫折,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你積極對待,生活則充實、精彩、光明一片;如果你消極對待,生活則空洞、無趣、一片黑暗。

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動,只能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霍金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以微笑面對人生成爲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人生苦短,讓我們像蘇東坡、霍金一樣以微笑面對人生,讓我們的人生更加充實,更加精彩,更加光明!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5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鉅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爲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至於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鬥那種善於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於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於提出、敢於批評的態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慾,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鬥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爲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於水火發生了牴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於在他管轄的州府裏,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着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爲妓女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爲百姓求雨,他四處遊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裏,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纔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說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6

清風霽月!

從古至今,詩人詞人無數,但我最偏愛的是蘇東坡。蘇東坡,即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所稱頌的奇才。許是天妒英才,他的一生是我們無法想像,更描述不盡的曲折。

他生於眉山,這個溫暖如詩的城,那所庭院的門,走出的便是"三蘇”。他青年時正好遇上文字的革新,而他那清麗樸質的文字便脫穎而出了。也許你會想,這可是千年攢來的好運呀。別急,接着向下看。

王安石變法,蘇軾爲朝廷上小人所嫉妒,遭遇毀謗,度過了130多天的牢獄生活。這便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經朋友多方相助,得以出獄後蘇軾被貶黃州。他也曾陷入頹唐之中,好在天生的樂觀使他支撐了下來。在黃州,他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轉折,作文實現了精神境界的提升,他成了名聲赫赫的東坡居士。

太后掌政,他步步高昇,自然又成了小人們的眼中釘。雖遭遇各種讒言,但他一心只爲百姓。

高太后去世,反對派執政,他二度被害,流放嶺南,後又被貶海南儋州。

徽宗年間,調升至常州,卻因路途艱險,人已暮老,病逝途中,令人惋惜!

黃州至惠州,嶺南到海南,越來越遠也越來越苦。政壇風雨多變,宦海一生沉浮,幸運的是,他是蘇東坡,他笑着面對又揮揮衣袖,攜兩股清風而去,這凡世間的塵俗似乎與他無關。

他不羈,卻有禪意。而他的底色,則是儒家的——濟世救人。是他的初心,以及他的大愛,又將他拉回這世間,與這疾苦對峙。他放下手中之筆,亦能扛起重擔,他修洪抗災,他真真切切對百姓好,“百姓之友”形容他,便也真真切切。

是的.,我偏愛他,不止於他的詩與才華。我偏愛他的清澈,如清風,掠過這世俗而不沾染一星半點;我偏愛他的仁慈,似乎如月般將其溫柔的光輝灑向世間,穿透黑暗。

如清風,也如霽月,我偏愛這樣的蘇東坡。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7

蘇東坡?嗷!就是那個特別有名的詩人嘛,我可是從小就讀過他的詩呢,比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大江東去浪淘盡”等等。是的,這就是我在沒讀過這本書之前對蘇東坡的認識。可是蘇東坡只是個詩人嗎?當然不是,這不,我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知道蘇東坡原來是個千古奇人!

蘇東坡不僅是位詩人,他還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比如《記承天寺夜遊》中的“月色入戶”,門都破舊的連月光都透進來了,可是他下一句詩卻是“欣然起行”。看吧,他果然是個不折不扣的樂天派啊!

蘇東坡不僅是個樂天派,他還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比如西湖的蘇堤,原來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發現西湖中的一種水草破壞了西湖的'水質,影響百姓的生活用水。於是他帶領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無處可放,他便在西湖中建堤。這樣既爲水草找到了合適的放置地方,同時也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舉措。

蘇東坡不僅是百姓的朋友,他還是一名“吃貨”。像《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還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對了!他不只是吃貨他還是一名美食家呢,他發明了一味至今廣受歡迎的佳餚:東坡肉。他還爲這道菜專門寫了一首詩:《豬肉頌》!他還經常研究各種菜和各種羹,每研究出來的菜品都會請自己的好友去品嚐,有的甚至還爲此吃壞了肚子呢!

當然這些並不是蘇東坡的全部,還有好多好多我沒有描繪出來。蘇東坡的一生非常的坎坷,但他的一生也非常豁達樂觀。想要非常全面的瞭解一個人太難了,我所瞭解的蘇東坡可能只有皮毛,甚至比較片面,但是蘇東坡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堅信蘇東坡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8

自從讀了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後,我才發現,國際上竟有如此曠達之人,而他就是蘇東坡。

蘇東坡終身都在被貶,但是我們總能在他的詩中找到一些豁達的詩句,比方《記承天寺夜遊》一文中的“月色入戶”,門都寒酸的連月光都透進來了,但是蘇東坡接下來又寫了一句“悵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樂天到無可救藥的人,連我也敬服的心悅誠服。世上像這樣的樂天派不多了,所以這也是蘇東坡在前史長河中永久那麼光芒耀眼的原因之一。所以讀完了《蘇東坡傳》,看完了蘇軾的終身,我學到了兩個字:豁達。

蘇家出了三個文人,稱爲“三蘇”:蘇洵、長子蘇軾、次子蘇轍。所以說“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我賞識蘇東坡不只僅由於他豁達,還由於他是一位正派的詩人,他說“寧可食無肉,不行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行醫。”由此可見,他很重視人品。當我們學蘇東坡他寫的《記承天寺夜遊》時,爲“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中的.“閒人”找了幾個適宜的諧音詞:賢人、嫌人、涎人、嫺人和銜人。蘇東坡儘管宦途含辛茹苦,但也很會日子,做了一手好菜,例如:東坡肉等等。並且他的日子風趣,寫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我們說失落的人有一個詩意的人生。

蘇東坡後來歸隱於田園了,他開端在東坡一片田地裏作業,自稱“東坡居士”,所以我們纔會叫他蘇東坡。他變成了一般的農民,真實開端務農了。

林語堂先生與謝教師最喜歡的詩人就是蘇東坡了,現在我知道爲什麼了,由於蘇東坡的異乎尋常。當我們去閱覽他的詩作時,沒有苦澀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頭的靈靈通觀。他真的是一位優異的詩人!

我要向蘇東坡學習,他心靜如水、胸無世俗,而又光明正大、淡泊閒適,並且具有豁達曠達的胸襟,真的是一朵當之無愧的天主的最美花兒,沒有缺陷,如此絢爛的聳峙在文學史上的頂峯!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19

他讓語言和文筆中永遠沒有隔閡:他將至情融化爲筆端流淌的華彩;他讓生命因爲語言而奪目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他讓宋氏筆調源遠流長……——題記

一提到蘇軾,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可親、可敬的小老頭,彷彿他就是自己身邊的長輩一樣。蘇軾的詩詞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達觀,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痛楚,還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哲理,還有那“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絕唱。

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還有他的`書法,他的畫作,在當時也是無人能比。就這麼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卻是一生仕途坎坷,窮困潦倒,但依然自得其樂。軾以他坦蕩的胸懷,盡情的享受人生,不懼權貴;他敢於說:“我做華堂上,不該麋鹿姿。”他敢對天子說:“我豈犬馬哉,從君求帷傘?”,他敢於向帝王直言陳述:“苛政猛於虎。水旱殺人,百倍於虎;人畏催欠,甚於乾旱……是常有二十萬餘虎狼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

仕途的不順,反而讓他的才氣顯露出來,上天將他的一扇窗緊閉,也必將把他的才氣之門流傳千古,他即使被貶官,但是他依舊會用他的精神感動世間萬物,王安石的變法原本是好的,但它沒有將整個宋朝有一個轉變,縱使蘇軾奮力反抗,遭到迫害,歷史也會還給他一個光明的春天。

周國平評價蘇軾說:“讀所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蘇軾人格中那豁達樂觀的一面,他的詩文自然清新,奔放靈動,豪放不羈。

同時他也把這種豪放之風吹入了詞中,大大擴寬了詞的題材。在“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背後,是詩人廣袤千里的豁達胸襟。人生之中難免會有些風風雨雨,當他遇到暗礁時,早已用闊達的胸襟將其粉碎,好一個曠古奇才。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20

果說有誰最與百姓爲友,誰的詩最樸實,誰最生性愛開玩笑,誰是最仁慈的官員,那便是蘇東坡了。

蘇東坡亦名蘇軾,一生可謂坎坷,青年時中進士,後又因王安石而謫居黃州,元祐年間因太后攝政,步步進升,是朝庭的翰林學士,後又因反對派掌政,一貶再貶直至海南儋州謫居,窮苦之至,太后再次攝政,用她獨具慧眼發現了蘇東坡的才華,在徽宗年間,調升至常州,因已垂垂老已逝世在途中。

他最大的優點是樂觀、行善,這卻也是他最大的之缺點。因爲他過分了,沒能識破小人。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他的眼裏沒有任何壞人,導致媚顏奴骨之輩對他打擊至深,雖爲一朝忠臣,卻不能安己,這又有何用?我覺得,所謂忠臣,不僅要忠於皇,亦要忠於己,纔是立根之本,否則滿肚子好計良言卻不和時宜。太過強烈的.愛國之情了,導至最後在朝庭上竟孤立無援單槍匹馬爲百姓所付出,太浪費!依我看,因找對火候,該下手時出狠點,不有半分軟弱,言則保己打敵,不言則守口如瓶,讓敵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機。

可蘇東坡正好相反,因爲是詩人,把自己的忠腸散於詩中,包含攻擊諷刺,這使政敵奸臣搞文字獄,這裏的字有忌諱,那個字角觸犯聖上……,使得很長一段時間蘇東坡不得翻身。但也許正是他的這種執着,這種慈善樂觀的風格詩文,使他的名聲越來越大,朝庭立即壓迫他,可他卻更出名了,人人都以多有他的詩文而相誇,士大夫不能誦東坡詩,竟覺氣索,可謂膾炙人口。

讓人覺得有趣的一點是,那些個宋朝之太后卻總是充當蘇軾的救命星,每當他窮苦之極,沒落之極,太后一掌政便步步高昇,朝政整治一新,也是宋朝國家的大救星,還因太后們,那些奸人侫臣才得已平息。

總之蘇東坡的詩也好,人也罷,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如同一場大雪過後的春天,清新的,怡人的,儘管飽受打擊挫折卻百折不撓,樸實無華背後保留着他特有函意……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21

讀了《蘇東坡傳》後,我覺的他是一個樂天派,什麼事都能開心面對。他還是百姓的朋友,一個詩人、一個酒仙、一個小丑、一個大文學家……

蘇東坡雖然曾經度過一段風雨人生,但是他卻很開心的度過,這一生沒有一點怨言。不管在哪,他都很開心。不管他走到哪,哪裏的百姓都很開心,他都能和百姓成爲朋友。到哪都開心。他有一個大缺點,就是愛說實話,不管皇帝怎麼罰他,不管責任在不在於他,他都沒有半點兒理由爲自己辯解。

當時的皇帝很無能,國家都治理不好。而蘇東坡卻令人刮目相看。他令我敬佩,他的所做所爲我們都看在眼裏。他有一顆博大的心。

有一個故事:一天飯後,蘇東坡捧着肚子度步,他問侍兒們一個問題:“我肚子裏藏了些什麼?”侍兒們紛紛說:滿腹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雲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連稱是。這就是蘇東坡的不合適的表現。然而這又是文豪的可愛之處。

讀完《蘇東坡傳》,我知道了蘇東坡之所以被人們記住,是因爲他那樂觀的心態,就算太苦太累,他也總能在苦中品甜,在累中放鬆自己。

蘇東坡在一生中大量地寫詩寫詞,詩、詞的每一句話都是蘇東坡的`感情。比如:蘇東坡的弟弟子由,子由住的房子又小又矮,蘇東坡常常對弟弟高大取笑,寫下兩句: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大頭。這兩句的意思是這樣的,經常吟誦詩句,忽然一擡頭,頭撞在了頭頂的牆上。

蘇東坡的一生被稱爲風雨人生,他經常被趕到偏遠的小城市,做一個小地方官。他被趕到一個地方,他就跟那裏的人和平相處,幫助別人,同時也些出了許多美妙的詩句。

蘇東坡在哪,別人就因爲他的存在感到幸福。他的快樂能感染身邊的每個人。當他要離開莫個地方時,那裏的村民都會依依不捨。

我們應該學習他樂觀的心態,無私奉獻,理解他人的美好的品質!

《蘇東坡傳》高一學生讀後感 22

最近,讀了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愈發喜歡蘇東坡和他的詩。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漫長的流放中度過,但他始終有一顆豁達的心,這最令我佩服。

提起蘇東坡,或許大家並不陌生。“眉山出三蘇,草木爲之枯。”說的就是蘇洵、蘇軾、蘇轍。三蘇裏,我最喜歡的就是蘇軾,蘇軾以東坡自居,所以後人又稱之爲蘇東坡。蘇東坡一生起起落落,烏臺詩案讓他跌落谷底,黃州務農的辛苦,惠州的.慘淡,海南的缺衣少食……但他總能苦中作樂。閒暇之時,遊歷于山水之間,廣交天下有志之士,創作了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我喜歡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福;也喜歡《定風波》中“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樂觀;更喜歡《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豪情。

才華橫溢的蘇軾還是個地地道道的美食家。他被貶黃州時,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做的“東坡肉”,特地把這道菜譜編成順口溜的形式,以方便人們記憶,以至於現在這道菜還十分有名。他對生活的樂觀,對做菜的喜愛,對此可見一斑。也正如書中所說,正是這樂觀的精神,讓他在鬱郁不得志的時候,也能抵禦負面情緒的侵襲。

書中還寫到,蘇東坡和他的弟弟蘇轍感情深厚,二人曾有“風雨對牀”的約定。正是這般親情,維繫着兄弟倆,讓他們同甘共苦,伴他們走過風風雨雨,共同面對困難和挫折,榮耀和掌聲。還記得兄弟倆第一次分別時,東坡這樣描述他們分別時的複雜心情:登高回首坡壠隔,惟見烏帽出覆沒。苦寒念爾衣裘波,獨騎瘦馬踏殘月。以至於後來,爲踐行風雨對牀之約,三番五次想要從仕途中退出,享受兄弟相處的喜悅。

蘇東坡是一個傳奇的存在,他寫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華章,他的豁達開朗、樂天知命的人格魅力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