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8篇)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8篇)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

元宵被稱爲“小年”,也是一年當中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成都會有哪些風俗呢?

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湯圓,這也是衆所周知的事。這一天我們一大早就得起來包湯圓。包湯圓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頭一天就得把皮兒給和好,只需要用開水把糯米粉衝好,慢慢搓成團狀,留着第二天包湯圓用。第二天一早外婆會把芝麻和黃糖放到一個石頭做的容器裏使勁捶打,直到它們充分地混合到一起,餡兒就做好了。這時候全家老小就回一起到竈前包湯圓,首先在搓好的皮團上揪下一小塊,按成皮餅,握在手中,再用勺子舀一勺餡兒放到皮兒上,再包裹起來,一定要包緊,不然等會兒就會煮爛。

湯圓在鍋裏煮,我們在外面等。湯圓一出鍋,我們眼睛都掉到裏面去了,吞下嘴裏的口水,拿起勺子就開始吃湯圓。小孩子都狼吞虎嚥得吃,掙着搶着去舀第二碗;而大人們都會細嚼慢嚥地吃,覺得好不容易過個元宵,吃個湯圓,就要細細品味。

吃完湯圓,大人們去聊天,小孩們去玩耍,一起等待着晚上的活動。

元宵節的晚上,大街小巷都會掛起花燈,有紅的、黃的、綠的,有長方形的、圓形的、花型的。大人們都會牽着小孩的手,去看花燈、打燈謎。聽說猜出最難的燈謎,就回得到一碗免費的湯圓,這可吸引了許多大人紛紛上去破解這個“難題”。小孩們則會去製作他們自己的小花燈,帶回家做紀念。還會有小孩去找老師傅玩皮影。大街上充滿歡笑聲、說笑聲,好不熱鬧。平時早早就睡了的孩子,今天精神好的不得了,大家把這個元宵節所有的樂趣都放到這個晚上了。如果自己願意的話還可以去祈個福,祈求自己這一年平安健康、多財多福。

元宵過完,也就證明年也過完了。大家就會去工作、上學。像這樣的熱鬧,又要再等上一年。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2

在南方,每年端午節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會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會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牆角處灑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蛇。在門旁邊插上艾葉,有滅蟲驅鬼的說法。

傳說,端午節是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

那時,楚懷王十分信任屈原。可是楚國的奸臣卻非常討厭他,於是,就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楚懷王就不相信他,後來楚懷王被殺,他兒子楚襄王把屈原下放到江南地區。

屈原懷着悲痛的心情,寫下了《天問》、《九章》、《離騷》等很多詩,後來跳入了汨羅江。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把做的糉子投入江河。

所以,端午節就會包糉子。我們會在端午節頭一天晚上包好,用柴火煮一個晚上,一起牀,便能吃到美味的糉子了。

做糉子的方法很簡單。先拿糉子葉洗乾淨,取出糉子葉一端捲成錐形,再往裏面撒米,小火煮一個晚上就可以了。

端午節又怎能少得了賽龍舟呢?比賽開始前,河面上有兩條龍舟。一隊是紅龍舟,另一對是綠龍舟。隊員橈手意氣風發,一個個勢在必得的表情。

比賽一開始,船如離弦之箭,在江上飛馳。一時間,鼓聲驚天動地,震耳欲聾。

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之一,蘊含着豐富的民俗文化。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是如此之幅員遼闊,民俗自然也種類繁多。東三省的面積雖不是很大,卻佔據了“雞首”。在東北,家家戶戶逢年過節都要吃餃子。

要吃餃子怎麼辦?上街買?不!在東北黑土地上生活的人家,都自己包餃子,韭菜餡兒的、芹菜餡兒的、蘿蔔餡兒的、白菜餡兒的、豬肉餡兒的‥.....一應俱全。

一天早晨起牀後,我走出房間,一出門就看見姥姥、姥爺正在廚房準備包餃子用的食材。我仔細想了想,卻算不出這天究竟是什麼日子,耳朵裏只有菜刀剁肉餡兒時碰撞砧板時發出的咚咚聲。我走過去細細一瞧,只見姥爺正揮舞着手中的菜刀,賣力地剁着餡兒。手中的刀就似一條銀龍,在屋外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轉過身去,卻見姥姥正揉搓着一個麪糰。麪糰已經變得白白胖胖,摸一摸,涼涼的,軟軟的,很舒服。

又過了一會兒,姥姥和姥爺都站到了餐桌前,兩個人分工合作:一個揪面球、擀餃子皮;另一個放餡兒,把餃子包好。姥爺手持擀麪杖,把剛揪下來的小面球放到身前的面板上,左擀擀,右擀擀,看似無章,實則暗藏玄機,只一眨眼地工夫就“變”出了一張薄厚均勻的餃子皮。姥姥接過餃子皮,拿起一把小勺,舀了點餡兒進去,緊接着便用手指把餃子皮“縫”了起來。不知爲何,姥姥總能舀出適量的餡兒,還能把餃子皮包得似件精美的工藝品。我不禁讚歎起了姥姥、姥爺的手藝。

又是一轉眼的工夫,午飯已經上桌,餃子的香氣侵襲着我,我下意識地拿起了筷子,夾了一個餃子,蘸了點蒜泥,一口下去,齒頰留香。我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個,只記得午飯過後,我挺着圓滾滾的肚子,躺在牀上動彈不得了。

餃子是東北的一種美食,包餃子、吃餃子也是一種獨特的風俗。一個元 寶形的餃子中,蘊含了東北人民別具一格的民俗和家鄉的味道。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4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爲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裏爲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爲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裏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裏家裏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裏吃的餃子裏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裏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裏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裏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着新的一年裏,身體健康,做事有幹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着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着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5

“三月三,廟會場,熙熙攘攘人流淌……”每年的三月三,我的家鄉都會舉辦盛大的廟會。今年,我跟着爺爺參加了這個盛會。

來到廟會現場,但見人山人海,來來往往,年輕的姑娘三五成羣,年邁的老人拄着柺杖,小娃娃騎在爸爸的肩膀上……每個人都喜氣洋洋,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擀麪、雜醬麪、油潑面、擔擔麪、刀削麪、陽春麪……”街道兩邊,一家家商販一邊嫺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藝,一邊聲嘶力竭地叫喊着。爺爺緊緊拉着我的手,向廟會的中心走去。

一路上,除了吃喝,玩樂的東西也應有盡有。泥塑哨子各種各樣,讓人愛不釋手;手工編織的竹籃小巧精緻,讓人依依不捨;小猴拉車和變魔術的賺足了人們的眼球;上了點歲數的嬸嬸、阿姨們,忙不迭地挑選花布和毛線;套圈兒的攤位前,擠滿了想試試手氣的孩子們,看,有的孩子看上了一盒彈珠,有的孩子喜歡漂亮的`發 卡,有的瞄準了小手 槍……

“西山王母開盛會,擺下蟠桃請衆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獨沒請孫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麪人,他嘴裏說着,手上不停地捏着,這次捏的是“孫悟空偷蟠桃”。只見老人拿了一些粉紅色麪糰,一捏、一搓、一壓、一挑,一個粉嘟嘟的大仙桃就做成了。接下來,他拿起一塊五彩的麪糰,壓扁,做成了一條虎皮裙。再拿起另一塊,用手搓來搓去,做成了如意金箍棒。最後,他拿起身邊的小人,給他穿上虎皮裙,插上金箍棒,抱起大蟠桃,嗬!一個抱着大蟠桃的孫悟空活靈活現地出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爺爺二話不說,掏錢買下了它。

我舉着這個麪人兒,跟着爺爺循着喧天的鑼鼓聲,來到了大戲臺。戲臺上的演員穿着色彩鮮豔的戲服,濃妝重彩,咿咿呀呀地唱着。可是,我聽不懂他們唱了些什麼,硬拽着爺爺走開了。

傍晚時分,我跟爺爺離開了廟會現場。然而,那琳琅滿目的商品,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激盪雲霄的笑聲……卻在我的腦海中久久沒有散去。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6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沒錯,這句詩正是描寫元宵節的。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此外,出門賞月、喜猜燈謎、觀賞花燈、共吃元宵,這些都是歷經歲月沉澱不變的習俗。

爲了讓大家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今年的元宵節,我們學校組織了一場“巧手做湯圓”的活動。一走進食堂,看到已經準備好的原料堆滿了桌子,聞到那撲面而來的酒釀的香甜味,我們瞬間對製作美食的欲 望愈發強烈了。說幹就幹,大家洗淨雙手、挽起袖子便拉開了戰場。首先當然是和麪了。我們學着老師的樣子,把水倒進盆裏,十幾雙小手和着糯米粉合力揉着面,直到把面揉到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緊接着就是最熱鬧的做元宵環節了。只見陳老師用手從剛纔的大面團上掰下一小塊兒,三下五除二搓成了長條,擱在臺面上迅速切成了形似正方體的小塊狀,“來來來,大家跟着我,每人先拿一塊練練手……”我抓了一個放在左手的掌心,右手輕輕合上後摁住小麪糰順時針輕輕打轉。這玩意兒在我手裏滾來滾去,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真有意思!“約莫過了十多秒,我小心翼翼地挪開右手掌:好期待啊,我的第一個元宵會成功嗎?“不錯不錯!”一旁的小王湊近着看。“咦,它怎麼被搓成長的了……”同組的小羅看着自己的“成品”忍俊不禁。“嘿,大家快看我的連體娃”,對面的小金一次搓了兩個,直接擰成了一個“8”字……經歷了第一個元宵的各種奇異事件後,大家開始慢慢摸着門道,不緊不慢地搓,小心翼翼地放。不一會兒,桌子上滿滿都是那白白的、玲瓏的小元宵了。待水燒開後,我們迫不及待地把它們一股腦兒倒進了鍋裏……

剛出鍋的元宵,熱騰騰、胖乎乎、圓溜溜、晶瑩透明,就像一個個白胖小子,用調羹舀一個放入嘴裏,甜滋滋、軟綿綿的,真是美味極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感謝學校舉辦做元宵活動,讓我們明白了做元宵吃元宵不僅僅是一種傳統習俗,它更象徵着我們生活的甜美、團圓和幸福。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的家鄉葉家是淳安縣威坪鎮六都的一個大村莊。這裏有着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而舞龍就是這裏最熱鬧的風俗了。

舞龍的時候,人們可以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每年的正月初三,就是舞龍的日子。

在去年正月初三的下午,廣播裏響起了招人蔘加舞龍的聲音。我們在家閒着的人都去參加舞龍這個活動。因爲舞龍不論男女老少,只要願意誰都可以參加。聽到這個消息,我可高興壞了,便和幾個小夥伴去當彩旗隊的成員。我們練習了好幾個小時,爲的是在觀衆面前展示出美好的姿態。3:00多鐘的時候房頂上陸續升起炊煙,在4:30左右家家戶戶陸陸續續都吃好了晚飯。雖然舞龍還沒有開始,但人們都還是迫不及待地來到廣場上等候。

當天一擦黑兒,舞龍就正式開始了。演員們都穿着各種各樣的古裝,敲大鼓的人有節奏地敲起來‘咚鏘咚鏘咚咚鏘’,這個鼓聲給場面增添了幾分熱鬧感。舞龍的隊伍要出發了,此時,已是人山人海歡呼聲不斷,但觀衆還是爲隊伍讓出一條道路來。隊伍走到哪兒,觀衆就跟到哪兒。整條大街上處處懸燈結彩,鞭炮聲不斷,一串串煙花陸續射入天空,在天空中綻開了笑臉,彷彿就是在辦喜事,真是熱鬧非凡,燈紅酒綠!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的遊行,我們把大龍頭放在大會堂裏,有無數的人來參觀,並且於龍頭合影,人們還輪流去摸龍頭,並且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

到了8:30左右,舞龍結束了,人們都回家了,各家門口都堆放着爆竹紙。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一一舞龍。

小學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8

在我們這,有許多的節日,其中我多最喜歡中秋節。每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平時望見的月亮,今晚的月是無比的圓,就如銀白色的玉盤。

有人說,新月是不怎麼圓的,半月是像飄着一樣的,而圓月是像西子之明眸一樣的。聽說這一晚的月亮,很是神祕、迷離、獨具情調。

如果可以,我願在月中漫步,聽她講古先的傳說;也願靜靜地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爲月光灑在了我身上,這纔是真實的與月共處,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着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靜地夜晚,在靜寂地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的美好。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ye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望。也曾聽到過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首詞的作者是張若虛。

這首詞寫出了作者想到了永恆的月亮和人世變遷。於是追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寫出了詩人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奧祕,感懷宇宙永恆生命短暫。但是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可人才輩出無窮無盡,就和永恆的月亮共生於宇宙中。

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出瞭望月思鄉的感情,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

中秋節的確是一個賞圓月的日子,又可以吃月餅,又可以賞月,真的是一舉兩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