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欣賞:讀沈從文

散文欣賞:讀沈從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承蒙同學說我的文章有沈從文之風,便買了沈從文的書來看。沈從文是大家,很多人都知道湘西鳳凰古城是沈從文的老家,記得他有代表作《邊城》。知道沈從文至少有二十多年了,念中文的時候現代文學老師講到過沈從文,卻直到近來纔買了些他的書來看。

散文欣賞:讀沈從文

上中學時似乎還可以算是文藝青年,喜歡現代詩,訂閱過詩刊,參加寫詩的函授;尤其喜歡讀古詩詞、古文,啃過古文觀止,對《鄭伯克段於焉》等文至今還能背誦一些,《鹽鐵論》、《封建論》等也逐句譯讀過。學中文後這些興致便徹底被毀了,文學課老師還是在用中學的方式講解課文,依舊是分析主題思想(中學叫中心思想)和藝術特色(中學叫寫作特點)。這種從前蘇聯引進的教學模式,思維定式化,凡事要往意識形態上靠;答題格式化,總結主題思想都要用:本文揭露了×××,或者批評了×××,歌頌了×××……這些並不容你去想,不容你用自己的話說,老師照着參考書灌輸給我們全國統一的說法,考試必須照着答案程式作答,學習照舊還是背誦。這一套在中學時便已經厭煩至極,上了大學仍舊是這樣,大學沒有中學那樣對分數的追求,於是大家便都懶散了,考試按照八股的標準套路胡亂一套混個及格幾乎輕而易舉。照理中文專業古今中外的名作、名家應當去讀,各科老師都泛泛講了,大家便懶得去看,粗略記下點老師的講義就糊弄了個文憑。

到目前爲止我身邊還沒有一個人說曾經接受過的教育好,個個對教育滿是批評,還以爲自己是明白的,其實大家的思維模式已經完全被這種教育僵化了,浸染在墨汁裏十幾年誰人能夠保持清潔。初讀沈從文的《瀘溪黃昏》寫的大都是他老家湘西水上的生活,沒有感覺到太大的意趣,其描述的文字是素直的,沒有莎士比亞戲劇那麼華麗。小說《長河》當年國民政府都要求進行刪減纔可以出版,越是被禁止的東西越是吸引人,看看其實不過寫了一些當時的真實情況罷了,看不出很深刻的主題,儘管被政府審查官看不順,其內容遠沒有當今青年對政府的諷刺與挖苦來得那麼激憤。還有一部名爲《邊城》的小說集子,看起來也頗爲用力氣,依舊沒有揭露什麼也看不到對什麼的歌頌。沈先生1949年以後的.文章難免也沾染“和諧”的味道,但遠不及那個華僑作家楊朔那樣對“新生活”的讚美。

古人說“文以載道”,文章總要表達一些思想,其實我看也未必。漢樂府詞:“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這哥們大老遠跑到江南去採蓮子,卻被蓮葉所陶醉,一會又看魚去了,如此三心二意地能載個什麼道道來?到民國,大家們對“文以載道”已經不屑了。魯迅先生的文章滿是憤懣,載了很沉重的道,現在很不討大家的喜歡,紛紛要求從教材中去除,可見現在人們的審美也不在“道”上了。文字本身就是美的,值得用心去欣賞、去體驗。就說那個去採蓮的哥們,忘了正事,竟然沉迷於看魚,看着魚從東遊到西,從西遊到南,從南遊到北,短短數語勾勒出多麼閒適的一種心境 。

當讀書不是爲了應試,不是應工作需要,讀書就是休閒,不必努力從書中尋找厚重的“道”,儘管去欣賞文字的美,即便是過目就忘,權當是打發閒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