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我記憶中的春節散文

關於我記憶中的春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3K 次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爲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世界各國,特別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現代世界多數國家爲公元制紀年的1月1日。現代將“元旦”稱爲公曆新年,將“春節”稱爲農曆新年。小編精心爲你整理了我記憶中的春節散文,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關於我記憶中的春節散文

  我記憶中的春節散文【一】

進入臘月,就要過年了,大家開始爲這個喜慶氣氛甚濃的節日忙碌起來。不過,如今這個時代的忙碌似乎又顯得有些“輕鬆”了。一年一度的大掃除顧家政了,年饃、年糕、合碗,都在饃坊和飯店定做了,新衣服、新鞋子也是商店買或者網購了。更多的時間,人們選擇和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吃喝玩樂,或一家人結伴去旅遊,度過一個休閒而快樂的春節。不同的時代,過年都有了不同的節奏和內涵。

回憶兒時的春節,雖然沒有現在的春節過得富足,浮現在腦際的卻也滿滿都是溫馨有趣的畫面。

按照那時的規矩,往往是從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竈開始準備過年。父親會從介休或者孝義的集市上買回大概一小盤的糖瓜,到了二十三這天晚上十二點的時候,母親把糖瓜放於竈臺上,大哥和弟弟就去院子裏放鞭炮,隨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響,母親說,今天就打發“爺爺”上天了,這裏的“爺爺”說得是竈王爺。母親說,竈臺獻糖瓜,是爲了能糊住“爺爺”的嘴,上了天后,他就不會把你做了的錯事壞事告訴上帝,能保一家平安。等到第二天,我們兄妹幾個,早早就迫不及待的起牀,盤算着怎麼瓜分那盤糖瓜。那個一毛錢能買十塊水果糖的時代,糖瓜在我們眼裏也是極好的美味了。

從臘月二十四開始,各家各戶都開始忙碌起來。二十四是大掃除的日子,這一天,全村的人都行動起來,用長長的掃把掃屋頂,用長長的撣子撣去牆面一年來積下的灰塵,揭掉鋪在土炕上的油布,清掃炕底。那時每家都是燒火取暖做飯,一年下來,家裏面基本上都薰得發黑。人們掃去灰塵的同時,也掃去了晦氣,除舊歲,迎新春,對未來的一年能夠過上好日子充滿了信心和期待。還記得那時母親忙碌的樣子,頭上罩着花手巾,幾間屋子下來,人也變得灰眉土眼,我們兄妹幾個便幫着母親擦洗傢俱,掃地,做飯。到晚上的時候,家裏變得乾淨整潔,覺得屋子都寬敞了,空氣也清新了。臘月二十五,母親把家裏的被褥,全家人的衣服都清洗一番,記得院子里長長的晾衣繩都掛滿了衣服,到下午的時候,寒冷的天氣,把衣服都凍得硬硬的,想想那會的日子別是一番滋味啊!

臘月二十六,家裏開始殺雞宰羊,壓羊頭肉,做合碗子。還記得父親殺雞的“血腥”場面,抓着雞的翅膀,把雞頭摁在一塊厚木板上,用斧頭用力一砍,一股鮮血噴出,雞頭下來了,如果沒抓穩,已經沒有了頭的雞還會掙脫父親的手,飛起來,做最後掙扎,鮮紅的血點四處亂灑。還記得,殺羊的時候,割下羊頭,大人會用一個臉盆接了羊血,然後會叫我們幾個小孩拉住羊蹄,拉的展展的,殺羊的人就開始剝羊皮。現在想來,自己都做過那麼殘忍的事情,兒時的我們是那麼傻乎乎的樣子。到了晚上,我們兄妹幾個一排排坐在暖暖的炕頭上,看着竈臺上大鐵鍋裏煮的雞或者羊肉,聞着從鍋裏撲出來的誘人得香味,直往肚子裏咽口水。隔一會我們就問一下母親:“媽,熟了沒有?”等到肉熟了,母親會用筷子撕下一小塊來,讓我們嚐嚐,每個人只能吃有限的幾塊,剩下的要釘成合碗,等過年的那天和正月親戚來了吃。

臘月二十七到二十八,各家各戶開始做麪食、炸油糕。母親、姥姥、奶奶們都盡情發揮着自己的才藝,一雙雙巧手捏出了花色好看的發財饃饃、棗山山、棗角、供饃,琳琅滿目、眼花繚亂,充分展示了山西面食的特色,現在想起來那種場景,我也不禁感嘆:高手在民間哪!二十九這天,就是擦玻璃,貼對聯,貼窗花,掛花鳳紙的日子了!母親用一個鐵勺熬好了漿糊,父親裁好紅紙,準備好墨汁,自己開始寫對聯,院門上的,家門上的,豬羊圈,雞窩,都有對聯,我至今還記得對聯的內容:豬羊滿圈、雞多蛋多。想來也真有趣!有時,父親也會讓我們也寫上幾個字,練練我們的書法。

到臘月三十晚上十二點,母親們會把蒸好的麪食放到一張大桌子上,點上香燭,虔誠的.跪下來磕頭。母親磕過了,我們兄妹幾個也圍過來,要求母親:“媽,我們也要磕!”母親慈祥的摸摸我們的頭:“來來來,磕吧,好好磕幾頭。”磕完頭,就開始放鞭炮“接神”,就是把臘月二十三那天的“爺爺”從天上接下來。接了神,我們就開始“熬年”,母親說:能熬年的人明年一年都勤奮,不懶。那會還沒有電視,能做的就是和鄰家姐姐們打撲克,吃瓜子,一直玩到凌晨五六點,天還沒亮,母親已給孩子們衝好了紅糖水,每人喝一杯,寓意新的一年開始先嚐到“甜頭頭”,一年的日子都會甜。喝了紅糖水,母親開始給我們發壓歲錢,每人五毛錢,記得稍大點也發過一塊錢,領了壓歲錢,就能保孩子們身體健康,平平安安,茁壯成長!高高興興的收好壓歲錢,我們就眼巴巴的等着穿新衣服了。那會的新衣服,都是母親親手縫製的,爲了我們能夠像其他家的孩子一樣,在過年的時候穿上新衣服,母親經常熬到深夜,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硬是一針一線,爲我們趕製好新衣服,做好新鞋子。那會,農村常年沒有電燈,各家的照明大多是靠煤油燈。父母省下點錢,爲的是我們上夜學的時候,能夠用上明亮的蠟燭。到後來,快過年的時候,村子裏會送上幾天電,電燈亮起的那一刻,我們這些孩子們會在有路燈的街巷裏,歡呼雀躍的高興上半天,覺得過年實在是太美好的事情了。

穿好新衣服,天也亮了,早早的,母親也下好了羊肉餃子,蒸好了肉,對於一年都吃不上幾頓葷腥的我們來說,滿足小時候嘴饞的願望只能在過年的這幾天過過癮了。我們狼吞虎嚥的吃完飯,就穿着新衣新鞋子給去給同村的姥姥、姥爺、舅舅、姑姑、姨姨磕頭拜年。當然,那會每個小孩子都有個小小的私心,就是去掙壓歲錢。掙了壓歲錢,去供銷社買上幾個鞭,幾塊糖,邊玩邊放,邊玩邊吃。

民間道:過完十五纔算過完年,確實是這樣。春節過後,親戚們開始輪流拜訪,也利用這個農閒季節加深加深親情和感情。常言道:親戚是越走越近嘛!從初一到十五,也有不少講究,如新結婚的年輕人,要在初三這天帶着貢品去拜“外祖父家”,獻神祖,表示對祖先的尊敬。初五這天,要在天亮前把灰渣和垃圾倒出去,俗稱送“窮姑姑”。這一天不出門,在自己家吃翻身“火燒”。如此等等。等正月十五鬧完元宵,在城裏看了社火,熱鬧,年就算過完了。

回憶兒時的春節,每個習俗都無不反映了那個貧窮的時代,人們對未來美好日子的嚮往和憧憬!如今,人們虔誠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同樣是過春節,不同時代,同樣是中國人不同的過法,折射出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春節,做爲中國的傳統節日,隨着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發展,一定會過得更加富裕、精彩!

  我記憶中的春節散文【二】

年味兒還未散盡,人們聚在一起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這年是越過越沒意思了。現在,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穿已經不是困擾普通百姓的難題,人們心目中的“年”,就是放幾天長假,與久未見面的親朋好友聚一聚,吃吃飯、打打牌、串串門,在走親訪友累得精疲力盡之際,就又要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中去了。精力透支不說,財力也難以支撐。這不由得讓我們愈加懷念起小時候過的那些雖然物資匱乏卻歡樂多多的“年”來……

那時候,商品匱乏,物資緊缺,買東西要憑票,我們這些女孩子就盼望着過年,能穿上一身嶄新的花衣裳。供銷社裏的商品在過年的時候,會比平時豐富許多,最吸引我們眼球的要數那些幾分錢一張的花花綠綠的年畫了:人物、山水、花鳥、魚蟲應有盡有,古今中外無不涉獵。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張歷史典故年畫了,鑿壁偷光、程門立雪、囊螢映雪、聞雞起舞、鐵杵磨針……等等,在我幼小的心靈刻上了深刻的印記,即使不買,也要看個夠。家庭主婦們也一改平日的節儉本色,從油鹽醬醋到糖果布料,儘可量多地大包小裹往家買,孩子們樂得跟在後面撒着歡兒地跑。然後把媽媽分給自己的那份蘋果、糖塊、花生、毛磕兒(葵花籽)和雞蛋小心翼翼地藏好,留着待日後一點一點地慢慢分享……

最熱鬧的要數大年三十了。這天一大早,孩子們就會穿上新衣服,然後相約到一起,走家串戶去拜年,一圈走下來,衣兜的糖塊兒、花生也就裝滿了。等到瘋夠了、鬧夠了,各回各家吃午飯,下午再美美地睡上一覺,醒來後,已是掌燈時分。女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動手、用罐頭瓶製作的小燈籠,在裏面放上一支短短的、細細的紅色小蠟燭(俗稱磕頭了,意即磕頭的工夫就點沒了),然後就跑到外面去玩,看誰的燈籠做得好,比誰的蠟燭點的時間長;男孩子則把珍藏已久的花炮拿出來,盡情地放、盡情地笑、盡情地跳……節日的夜晚,成了孩子們歡樂的海洋。

按照習俗,不出十五便是年。從初二開始,一撥又一撥的由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秧歌、高蹺隊就會到各村去演出。孩子們會在在喧天的鑼鼓和歡快的嗩吶聲中,第一時間趕到演出現場。還記得當年,因爲年幼無知,看到那些畫着濃妝、穿着鮮豔演出服裝的演員時,竟突發奇想,把腳伸到了高蹺演員的高蹺下面,痛得齜牙咧嘴,愣是沒敢吭聲。在正月十五這天,孩子們又會一窩蜂地聚集到一塊兒,來到村頭已結了厚厚一層冰的水塘,躺在上面滾冰,取“滾病”之意,期盼新的一年裏祛除所有的災病。姐姐帶着妹妹、哥哥帶着弟弟,大家在冰面上滾做一團,歡快的嬉笑聲、緊張的叫喊聲響成一片,快樂至極;滾過冰之後,大家又會找那些高大的樹木,背靠着大樹作欲背狀,口中還唸唸有詞:“大樹大樹你別長,我長三年你再長”,虔誠至極……

  我記憶中的春節散文【三】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過春節,俗稱“過年”。

小時候,記憶中的“過年”沒什麼大事兒,卻“年”味十足,十分喜慶。小時候的年啊,不像現在,酒店商店都弄的花裏胡哨的,那時候,人們全在家裏過年。一大家子就在一個並不太寬敞的屋子裏,圍着一張圓桌子,女眷們都在廚房裏倒騰,做年夜飯,男人們就在飯桌上聊天,嘮家常,邊抽菸喝酒,邊談天說地。我們幾個小孩子啊,就在院子裏放鞭炮。哥哥特別調皮,我呢,那時候又特別膽小,所以,哥哥每次都會買那種一扔到地上就爆炸的小鞭炮,然後跑來嚇我,院子裏一直迴盪着我的似哭似笑,哥哥的“咯咯”笑聲和鞭炮“噼裏啪啦”的聲響。

女人們端着一道道大菜從廚房出來時,年夜飯就開始了,大人們邊吃邊聊天,我和哥哥向來對他們的聊天內容不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從來都只是年夜飯中的美味佳餚。也不知是怎麼的,我和哥哥總是喜歡搶着吃。就比如那道椒鹽土豆,平時吃着也沒什麼味道,但當它端上年夜飯的飯桌時,它的味道瞬間就昇華了,我和哥哥就這樣搶來搶去,一個又一個地搶到碗裏,嚥到肚裏,是那樣快樂,就算被哥哥搶走了,也不難過。每一道菜,哪怕是我不喜歡吃的,都有我們兄妹倆“戰爭”過的痕跡,吃飽了,吃撐了,也毫不放鬆,繼續吃,生怕對方搶走了好吃的似的。

吃飽喝足,夜幕已經降臨。大人們都來到院子裏,放鞭炮,放煙花。爸爸把那鞭炮的引火線一點燃,就趕緊躲到一邊,一家人都捂住耳朵,我們的目光隨着上升的煙花而上升,煙花在深藍的天空中盛開,我們的笑容伴着陣陣巨大的聲響也隨之綻放。

現在,過年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放煙花再也找不到那種快樂,我和哥哥也不會再做“搶着吃”這種幸福的傻事了,就連拿壓歲錢也開始不好意思。我多想重新回到小時候,回到那時候“年”味兒十足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