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過年記憶散文

過年記憶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又到年關了,鄉下年味漸濃。過去,在我老家,從臘月廿五開始,家家戶戶打豆腐,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聞着飄香的豆腐,勾起我對家鄉過年的回憶。

過年記憶散文

過年吃豆腐是農村一種習俗,寓意人人吃了豆腐都幸福。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打豆腐。過年來客人了,豆腐切成塊,放在大鍋裏煎,兩面焦黃,或者用各種方式燒、煮、炸,形成各式各樣的過年必備菜餚。

豆腐是把黃豆浸泡後,用石磨磨成乳白色的豆漿,然後用紗布過濾,放進鍋裏煮沸,再用石膏水點漿,並用紗布包裹,放在小方桌上,最後用石頭擠壓成型,分割成塊,這樣,一桌香飄飄的豆腐就誕生了。

小時候,家裏窮,平時是吃不上豆腐的,只有逢年過節、家中辦大事,才能吃到鮮嫩爽口的豆腐。但不管家裏多困難,母親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吃上過年豆腐。有一年,眼看春節即將來臨,家裏沒有黃豆打豆腐,母親到處借。那時候,物質匱乏,各家各戶境況差不多,轉了一圈,仍空手而歸。母親一狠心,將牙縫裏節約下來的口糧,拿到集鎮上去兌換幾斤黃豆,與別人家拼在一起,打了一桌豆腐過年。

後來,條件好了,物質也豐富了,豆腐不再是稀罕物,不管是平時,還是過年,只要是想吃的時候,母親就會打桌豆腐,讓我們解解饞。

每年過年時,母親把豆腐做好後,將一部分豆腐蒸元子、炸豆腐泡,把一部分豆腐用清水漂起來,留着待客,並將另一部分豆腐切成小塊,做腐乳。腐乳是一道很好的鹹菜,香味濃郁、香乾可口,吃了令人回味無窮。剩下的豆渣也捨不得丟,母親用手捏成粑,放在筲箕裏,黴成豆渣粑,晾乾後放在家裏,吃的時候,隨時在鍋裏一煮,放上白菜薹,也是一道不錯的時令菜。

做豆腐是個技術活,不是人人都會做的`。豆腐做得好不好,關鍵的一道工序就是“點”漿。所謂點漿,就是用石膏水點豆腐,滷水兌多了,豆腐就老了,兌少了,嫩了,不能成型,要不停地攪動,過幾分鐘後,豆漿就變成了豆腐腦,再包裝擠壓成型。

記憶中,母親是打豆腐的高手,她做出的豆腐,色澤光鮮,白白嫩嫩,口感適中,人見人愛。灣裏不管是誰家打豆腐,都要請母親去掌作,從來沒有失過手,桌桌豆腐口味純正,細而不膩。

如今,隨着年齡的老化,村裏會打豆腐的人越來越少,家家戶戶也不再打豆腐了,過年要吃豆腐,就到市場上去買。可機械化加工的豆腐怎能與母親的手工豆腐相比?那濃濃豆香裏,是母愛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