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黃州攬勝散文隨筆

黃州攬勝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筆下,江水、浪花與英雄人物融爲一片,氣勢雄渾、豪放,文意深沉、雋永,爲後人所推崇,成千古絕唱。滄桑千載,曾叩動多少人的心絃!

黃州攬勝散文隨筆

來湖北黃州,遊覽東坡赤壁乃首選。東坡赤壁原名黃州赤壁,清康熙末年更名爲“東坡赤壁”。其位置在黃州西北,赤壁磯山崖上,因斷岸臨江,崖石赤赭,屹立如壁而得名“赤壁”。始建於西晉,幾經興廢。現有的十八座樓閣多爲清同治年間所建。其樓閣建築有二堂(雪堂、二賦堂)、二閣(碑閣、留仙閣)、三樓(棲霞樓、涵渾樓、挹爽樓)、一齋(慨然齋)、一峯(剪刀峯)、九亭(放龜亭、問鶴亭、酹江亭、坡仙亭、睡仙亭、覽月亭、快哉亭、望江亭、羽化亭)。

蘇軾因寫詩得罪朝廷,以及深受小人“機心”之害,被貶黃州,歷史上稱爲“烏臺詩案”。二堂中的雪堂,爲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所建,爲其居住躬耕之所。蘇軾謫居黃州期間,經濟窘迫,靠親友接濟和自己精打細算,才勉強度日。他的老友爲他請得十餘畝荒地,開墾種植,增加收入。他日出於阡陌之間,日落棲身於雪堂。蘇軾人緣極佳,與黃州人民建立了休慼與共的和藹關係。他種麥於東坡之上,適逢雪盈尺,乃豐收之兆。可他卻牽掛雪中的百姓:“但舍外無薪米者,亦耿耿不寐,悲也!”(《書雪》)正是他這高尚寬厚的仁愛情懷,即使身處窘境,仍關愛着黃州的百姓。

碑閣經典精品留後人。歷史上曾有無數的'文人墨客駕臨東坡赤壁,觀光憑弔,留下許多詩詞畫賦,被鐫刻成方碎近兩百塊,嵌入碑閣四壁,古樸典雅,風韻可人,極爲珍貴,構成特有的“赤壁文化”。其中有蘇軾108篇詩詞賦手跡方碑。徜徉碑閣,領略文人書法的雄渾境界,感受蘇軾翰墨的清幽、詩文的溫馨。蘇軾手跡蒼勁暢達,豪放飄逸,給人以書風大氣、古樸奔放的藝術享受。文人書法,浸透着濃郁豐厚的古代文化底蘊,無疑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精品。

蘇軾有過高官生涯,仕途的輝煌,鮮花曾相擁過,卻頻觸世患,以致宏大的抱負落空。蹲大牢後,謫貶黃州,這給他精神上帶來極大創傷。然而,蘇軾毋與後悔,沒有被政敵擊垮,而是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期冀國家早日擺脫外患內憂,進步強盛。他日:“雖廢棄,未忘爲國家慮也。”“粗有益於世,瞑目無憾也。”(《與藤達道》)這表明他身處厄境,仍憂國憂民,企盼爲國家和人民做有益的事情。他身居“雪堂”而想天下事,他的“許國之心猶在”的精神,贏得千載之下人民的懷念。

乾坤旋轉歲月逝,詩人華章仍留傳。蘇軾謫居黃州,其身份無異平民百姓。這就使他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苦大衆,與其交友,同情他們的疾苦。同時,這也爲他的文學創作吸取豐富的營養,提供廣泛的題材。蘇軾這期間先後創作詩詞賦文700餘篇,筆耕極豐。而《念奴嬌·赤壁懷古》則爲千古傳誦的名篇。可貴的是,他此時政治上失意,文中卻無喪志之言。

蘇軾泛舟於黃州赤壁之下,自然會聯想到歷史上的名勝古蹟——古戰場赤壁。俯仰古今,必有一番感觸,繼而抒發胸臆。大江、歷史和英雄人物都融入懷古情思中。彷彿他的胸襟、他的神來之筆也經大江淘洗過。把歷史帶回到一千年前,在赤壁發生的那場噬咬江水的廝拼,再現孫劉聯軍與曹軍鏖戰的硝煙。火燒戰船,燒紅了當年的江水,燒紅了昔日的戰旗。周郎儒雅雍容,鎮定自若,以“羽扇輪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告終。

故國神遊,使你早生華髮。你對如畫的江山,竟如此多情!“一樽還酹江月”,且把酒澆到江裏祭奠明月吧!文意終了之前,你心中縈懷江“月”,這使人們聯想到《前赤壁賦》中“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初秋月色,多麼美妙迷人!月色依舊,然“千古風流人物”都在浪花中逝去了。

蘇子面對東去的江水,高空明月,更感天地悠悠,人生淼淼!日光如流,歲月千載,帶走人間無數春秋,帶走多少英雄豪傑,也帶走蘇子“烏臺詩案”深深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