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我的奶奶散文欣賞

我的奶奶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奶奶是農村婦女,卻有着男人般的胸懷;奶奶身體瘦弱,卻帶大了我兄弟姊妹及叔伯兄弟姊妹六個;奶奶是小腳女人,卻走出了高遠的人生路;奶奶大字不識,卻讀懂了複雜的人生大書。在我眼裏,奶奶是大智大勇的長輩,我敬而親之;在外人眼裏,奶奶是通曉事理的老人,好人敬之,惡人怕之。奶奶憑藉智慧用小腳走出了完美的人生。

我的奶奶散文欣賞

奶奶叫鄭淑善,那個年代,女人的名字一般都不叫,而喊XX氏,就是把男人的姓放前面,自己的姓放中間,後面再加上姓氏的“氏”就行了,我爺爺姓喬,奶奶孃家姓鄭,我奶奶很自然地被稱爲“喬鄭氏”。奶奶年輕時個兒很高,是一個十分俊秀的女人,雖然大字不識,但很有素養,也是出了名的能說會道。孩提時代聽奶奶說,那時向她孃家提親的很多,但她都沒答應,後來,不知爲什麼,就毅然決然選擇了從事革命工作的我爺爺。結婚沒幾年,我爺爺就被組織任命爲平度縣一區區委書記,受我爺爺的影響和組織的薰陶,我奶奶被推選爲村婦救會長,夫妻同心協力,艱苦卓絕地爲黨工作,抗戰時期的婦救會長可不好當,這與和平時期就大不一樣,責任重了,危險大了,自己沒有兩下子,沒有膽量是幹不了的。從我與奶奶幾十年生活經歷中就能判斷出她當年的情形,她能說會道,具備組織能力,她膽識過人,不會怕千難萬險。過去,奶奶經常說起她當婦救會長的事兒,發動婦女做軍鞋、籌軍糧、掩護傷病員。除了這些,因我爺爺、奶奶分別在區裏、村裏負責,就少不了接應和保護上面派來指導抗戰的人員,奶奶繪聲繪色地說都是縣以上的“大官”,幫助他們開展工作,掩護他們安全脫險,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都記不起他們的名字了,奶奶在回憶這些事的時候,從她的神情中似乎能看出一種自豪感。遺憾的是我過去對這些事並不怎麼關心,左耳朵聽右耳朵冒,更重要的是文字功底太淺,缺乏文學寫作的意識,現在能回憶起來的,也只是些支離破碎片段,模糊不清。現在想來,這可是奶奶人生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的缺失,假若時光倒流,我定會把奶奶當婦救會長時的動人故事記敘得清清楚楚,描寫得十分精彩,讓後人看起來明明白白,撼動着心靈,增添精神的力量。從另一個角度講,用感人的文字還原出奶奶人生的光華樂章,這也是對我奶奶那段不平凡政治生活的充分肯定,表達對奶奶起碼的尊重。

奶奶的婚姻是不幸的。大約1940年代,爺爺因革命工作需要,調往山東萊陽專署工作,轉入“地下黨組織”工作,工作十分緊張、保密,再加上平度離萊陽70多公里,那時交通工具又不行,爺爺回家的次數很少,鄰居難得見到我爺爺回家的幾次,都說是我爺爺騎着馬,挎着大蓋槍,十分英武。爺爺因很少和奶奶見面,感情就漸漸淡化,可屋漏偏遭連陰雨,在非常時期,組織上爲了工作和保密需要,提倡夫妻離婚,建議在革命陣營裏尋找伴侶,長年工作在外的爺爺思想動搖了,又聽信了外人的讒言,就和奶奶商量着離婚。奶奶聽了這話,如果堅決不離,爺爺也沒法治。但奶奶轉而又想,男人一旦產生了這個念頭,強扭的瓜不甜,今後的婚姻也不會幸福。於是,一向剛毅、爽快的奶奶在婚姻這件人生大事上也毫不猶豫,當即答應,馬上離婚。離了婚的奶奶爲了兩個兒子不受委屈,拉扯着他們長大成人,寧肯自己後半輩子守寡,受委屈,也堅決不再嫁人,無論誰來勸說,都是這樣,可以想象,在那個極端艱苦的年代,一個身體孱弱的婦女支撐着一個家庭,拉扯着兩個幼小的兒子,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堅強不屈的奶奶給人的印象始終是樂觀向上的,她把生活的苦水嚥到肚子裏,從不讓別人看出來,整日裏在艱難、孤獨、寂寞的歲月裏奮力抗爭,在家庭中既當女人,又當男人,許多男人才能幹的重活、累活,她照樣幹,不這樣,怎能支撐起一個家庭?她沒有被外人看笑話、瞧不起,張羅着蓋起了一棟房子,又買了一棟房子,爲我父親和叔叔組建了家庭,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要強的奶奶沒有閒着的時候,拉扯了一輩又一輩,我兄弟姊妹及叔伯兄弟姊妹六個都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我在兄弟姊妹六個中排行老大,在我記事的時候,父母和叔嬸都因公事和農活很忙,顧不上看孩子,看孩子的重擔就壓到了奶奶一個人肩上,常常見到奶奶佝僂着腰,手上領着兩個,肩上揹着一個,我現在仍能清晰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別人見了都心痛地說:“這樣看孩子,比干別的活累多了”,奶奶總是笑呵呵地說:“看着他們健健康康地成長,累點是累點,但心裏高興”。過去聽了奶奶這番話,多麼像現在流行說的“累,並快樂着”的翻版啊!奶奶一手操持的家庭興旺發展起來,令鄰里鄉親都刮目相看,聽了奶奶親口講這些往事的時候,我在暗暗佩服我奶奶,對這輩子不容易的奶奶更加孝順了。

奶奶不識字,可奶奶喜歡聽戲,喜歡聽盲人說書的,有時,聽得都入了迷,只要是戲臺子、街上、大槐樹下、大衚衕裏有說書的,唱戲的,奶奶就會急匆匆地趕去聽,去看。有一年奶奶聽說,平度城四月初八山會上要唱大戲,奶奶就招呼着四、五個上了年紀的老婆子,帶着馬紮子,都邁着三寸金蓮小腳,走了二十多里路,看了一場好戲,這是奶奶第一次到平度城,也是看了最好的戲,我聽了都感到十分驚奇,爲了看戲,那時六、七十歲的奶奶竟跑了二十多里路。奶奶的記憶力很好,只要看過的戲,聽過的書,都會牢牢地記住,裝在心裏,小時候,依偎在奶奶身邊的時候,奶奶就會給我講故事,講《楊家將》、《狸貓換太子》、《鍘美案》、《禿尾巴老李》......奶奶會講的故事很多很多,我現在都記不清了,我只記得夏天乘涼的時候,奶奶一邊指着天上的銀河、牛郎、織女星,一邊興致很高地講着《牛郎織女》的故事,帶來了美好的想象,消減了夏天的炎熱。奶奶還經常跟我說起村裏唱戲打擂臺的故事,有一個唱戲的,動作很嫺熟,讓烏紗帽兩邊的紗帽翅總是一動一動的,想讓哪邊動就哪邊動,真奇怪。孩提時代,聽了奶奶的很多故事,本應很好地發揮出來,怪就怪自己才疏學淺,沒有很好地傳承下來。

奶奶是一個對自己很節儉,對別人很大方的人。離了婚的爺爺還總是每季度往家寄錢,給我奶奶寄20元,給我家和叔叔家每家10元,那時的10元、20元錢可真是管用,用來添補家用能買好多東西,收到錢後,奶奶總是說:“我不要多,多了花不了,10元就夠了,你們兩家花銷大,每家15元。”這錢總是推來推去,最後還是奶奶堅決不要,分給了我家和叔叔家。就是這10元錢奶奶也不捨得花,把它積攢起來,用手絹一層層包起來,放到炕蓆底下,還經常拿出來給我和兄弟姊妹買這買那。在我記憶中有一件令我十分感動的事,我上學的時候,看好一支鋼筆是一元四角九分錢,那時就感覺很昂貴,絕大多數同學都不捨得買,我也不願向父母張口,奶奶看出了我的心事,就問我:“是不又想買什麼?”我說:“不買什麼?”後來,在奶奶的再三追問下,還是說了出來,奶奶就從她捲了好幾層的手絹裏拿出了一元伍角錢遞給我,怎麼說我也不要,最後,奶奶生氣了,我不好意思地接着了,到供銷社裏買了一支我心愛的黑色鋼筆,每當用到這支鋼筆,我就會想起我奶奶,鋼筆用舊了的時候,我就用蓖麻子油把它擦得鋥亮,總是引來許多同學羨慕的目光。

奶奶對家人是這樣,對街坊鄰居也是這樣,她樂善好施,看到別人家裏過窮日子,心裏也不好受,總是唉聲嘆氣地說:“唉,他家裏總是捱餓,吃不飽飯啊!”,奶奶說的是一家鄰居,家口很大,不夠吃的,就連地瓜幹也不夠吃的,奶奶就經常提着一簍子、一簍子給他送去。還有一家年輕的,剛剛分家,又能吃,家裏糧食不夠吃的,經常吃不飽,奶奶就可憐他,經常給他家送點地瓜幹、玉米餅子什麼的,他們都有點過意不去,不知道怎麼報答。奶奶就是這樣,用自己的寬廣胸懷溫暖了親人和街坊鄰里。

奶奶很會說話,通曉事理,街坊鄰里出現摩擦,打架鬥毆什麼的,都請奶奶說合說合,奶奶憑着能說會道,都使他們和好如初,有些父母反映子女不孝順的,兒子反映老子太武斷的,奶奶也總是不厭其煩地勸說,直到喜笑顏開,這樣,奶奶的能說會道就越來越出名了。

我的奶奶既普通、善良,又富有智慧,深明事理,她的普通、善良,帶給了親人、街坊鄰居親切和溫暖;她的智慧和能力,解除了父老鄉親的困難和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