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棗花情愫的散文

棗花情愫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今天逛書店街,偶然間,看到許多人在一家糕點店裏排隊買糕點,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走了進去。原來這是一家傳統的糕點店。

棗花情愫的散文

既然來了,我也想買些回去品嚐。商店裏各式各樣的糕點琳琅滿目,看得我眼花繚亂,不知道選哪種纔好。我就順着貨架往前一一察看,忽然驚喜地發現了一個精緻的小糕點,一個小巧的棗花,六朵花瓣,中間包裹着紅色的棗泥,晶瑩剔透,栩栩如生。我用手一指,就是它了,看着眼前的小棗花,我拿起來像欣賞一件精美的工藝品,嚐了一口,酥香可口,味道誘人。

這時,一位老先生走上前來,真誠地問我:“你是本地人吧,哪種糕點好吃?”說實話,我也沒有吃過,就歉意地對他說:“老先生,我也是第一次買這兒的糕點,反正我挺喜歡這個棗花糕點的。”老闆娘接過話去,笑盈盈地說:“老先生,要根據自己的口味額,每個人的喜好是不一樣的……”

老闆娘的話,讓我不禁想起了小時候老家的棗花,那制棗花、送棗花的情景清晰依然,歷歷在目……

不知爲何,家鄉人都稱女兒爲“棗花”。現在想來,棗花雖然不起眼兒,但在母親的眼裏也很金貴的。我就是母親的`“棗花”,母親就是外婆的“棗花”。我們那兒有一個不成文的習俗:女兒出嫁之後再回孃家,必定會帶一個大棗花,這是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的必備禮品。棗花即棗花饃,是一種面制食品,因上面安放一顆顆紅棗組成花朵圖案而得名。棗花的大小,也代表着婆家生活富裕的程度。剛結婚回孃家的新媳婦,對包裝棗花特別講究,把棗花放進一個不大不小的鍋裏,下面用個竹排支着,外面用塊紅布兜着,等一下車到了孃家門口,孃家的嫂子妹妹們都會圍聚上來,迫不及待地掀開紅布,看棗花的大小,看樣式漂不漂亮。“瞧,這棗花蒸得多排場、多體面啊!”嘴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這姑爺家定是有錢大戶,妹妹可是掉到福窩裏去嘍!”然後對着新女婿打趣一番。新女婿聽了,嘴上不說什麼,心裏卻樂開了花,被門口嫂子逗得紅着個臉,就快步走進老丈人的院子裏去了。

每年臨近春節,家家戶戶爲過節而忙碌着準備各種食物。臘八祭竈,年節來到;二十六蒸饅頭,二十八蒸棗花。過年蒸棗花,是老家一帶的風俗。出嫁的女兒都要提前蒸一個大大的棗花,回孃家時好帶給自己的父母,棗花越大越白說明對孃家越孝順。所以,有媳婦的人家年前都要請心靈手巧的女人來幫忙蒸棗花。以前上我姥姥家,因爲家裏生活條件不是很好,都是媽媽隨意地蒸個小棗花就行了,姥姥家的人也不爭這個理。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剛過門的嫂子春節要回孃家串親戚,這可是我們家的大事,不能丟了臉面。母親就專門請門口的嬸子來家裏,幫忙做了一個大大的棗花,引得左鄰右舍大家像看稀罕物件一樣,都會來爭相觀看。

這做棗花可是個細活兒,少了哪道工序都不成,記得母親曾多次做過。先從冬棗裏選一些上好的大棗,放到清水裏洗乾淨,再用熱水再泡上一會兒,這樣泡過的棗,看起來顏色鮮亮又圓潤飽滿,讓人垂涎欲滴。接着就用發好的面先掐一團,輕輕地揉搓,用擀麪杖把它壓成一個圓圓的大餅做底座,要不然,做的花瓣兒就會四分五裂,不能整合到一塊去。緊接着,再用面拉成長條,在上面用洗乾淨的梳子按上一溜印兒,像蛇一樣扭動輕盈的身軀,來回折動着,再用一雙筷子用力一夾,就摺疊成了一個漂亮的六瓣形的花。做中間的大花芯時,上面有空的地方會安上一顆鮮紅的大棗兒,邊上再做一圈小的花瓣兒,有的像個“8”字,裏面放上兩顆紅棗,中間像人的腦袋,兩邊像兩隻小耳朵,裏面放上三顆紅棗。等面省得差不多了,就放在12印的蒸饃鍋裏蒸煮,鍋邊不留半點縫隙,大約一個小時的慢火蒸煮,就可以掀開“蓋頭”一睹她的“芳容”了。只見一個又胖又圓的棗花端坐於鍋中央,像一個憨態可掬的胖娃娃,可愛至極。

看着這個可愛的“胖娃娃”,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小舌頭不停地舔着嘴脣,小手就不由自主地伸了出來,渴望嘗一嘗這棗花味,母親用筷子打了下我的手,“乖哦,動不得的,這是給你姥姥準備的。”爲了給我這個小饞貓解解饞,母親就用剩下來的麪糰專門爲我做了個小的花瓣。我欣喜萬分,拿着這個小花瓣兒,一蹦一跳地跑到了街上向小夥伴們炫耀,引得一羣小饞蟲團團將我圍住,我便將小花瓣高高舉過頭頂,他們個個高仰着頭張着小嘴兒,我就像個小明星似的被簇擁着,那種自豪感就甭提了。

長大出嫁了,我也有機會帶棗花回家孝敬父母了。記得我婚後第一年的春節,婆婆知道我們那兒時興送棗花時,就專門請了一個會這門手藝的嫂子做了一個大大的棗花。當我風塵僕僕地從百里外趕到孃家時,已到了中午,母親看到我拿的大大的棗花,高興得合不攏嘴,“閨女,這棗花可真大真美額!”門口的大姑娘小媳婦聞訊後,都來到我們家欣賞我帶回的棗花,“嘖嘖,你看這大棗花兒,真沒比的了,巧兒啊,你可真幸福呀!找了個富裕的婆家……”直誇得我滿臉羞紅。

在她們看來,棗花就代表着出門姑娘婆家生活的好壞,似乎是棗花越大就越有錢,他們走東家看西家比較着。“走,咱們看看春花家拿的棗花去。”說着笑着,一幫人就簇擁着走出了院門。

……

如今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回孃家送大棗花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棗花這種民間傳統工藝,也漸漸地被人們淡忘了,在農村也幾乎要絕跡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巧精緻、各種花樣的蛋糕棗花。但我總覺得無論時代怎樣變遷,那種蘊藏於棗花中的純樸真摯的親情,就像窖藏的醇酒一樣歷久彌香……

如今,每年春節回老家,我都會到商店裏精挑細選買上幾個味道鮮美的蛋糕棗花。雖然現在的蛋糕棗花味道更豐富了,但再也吃不出母親親手做的那種香甜的味道了。

棗花,蘊含着女兒對父母的一片孝心,希望父母日子過得像棗一樣甜蜜。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我對棗花的那份情愫永遠不會淡忘,對父母的那份濃濃親情永遠不會淡忘,時時回憶起來,依然溫暖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