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糉子飄香散文欣賞

糉子飄香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小----棗----,糉子”

糉子飄香散文欣賞

每到端午節,我兒時故鄉的那一聲聲叫賣糉子的聲音便在我耳邊迴響。

那是四十多年前,母親帶着我們兄妹從蘭州回到故鄉,-----冀中平原的一個小村莊。

那時的故鄉條件很苦,地裏收穫的莊稼寥寥無幾,青黃不接的年頭時有發生,特別是到春天時節,槐花、榆錢、地裏的野菜便是村裏人度日的輔助食糧。每到這個時候,我便盼着母親在這個時候經常唸叨的“五月端午”。

端午節前後,村裏的大街上經常傳來一聲聲叫賣,賣糉子的是鄰村的一位五六十歲的大娘,推着一個木製獨輪車,兩邊是用麥秸杆編制的“蒲囤”,用棉被包裹着,打開蓋子,糉子的香味便隨着熱氣緩緩的飄出來。

聽到叫賣,我們姐弟便央求母親要幾毛錢,跑到街上,那時候,故鄉沒有像大米樣的糯米,只有像小米一樣的黃黏米和叫做黍子的穀物,包好的糉子小的三分錢一個,大一點的'五分,往往剛剛買到手,我們姐弟便搶着吃起來,引得一旁的小孩子口水直流。

我的故鄉是“滄州金絲小棗”的產地,那些年,樹上結的棗子也格外好吃,紅紅的,咬開一點,棗肉在陽光反射下,泛出一條條金絲光亮,過冬的幹棗,肉厚皮薄核小,是古代進貢的御用品。那時候,由於“割資本主義尾巴”,村裏基本沒有多少棗樹,誰家院子有自然生出的小果樹,也只是幾年光景,等不到大量結果,就被“割尾巴”挖掉了。

由於父親在蘭州做工,我們家條件在村裏算好一點。後幾年,快到端午節時,母親便去集市上買一些黏小米、小棗,把頭年在池塘河邊撇來的蘆葦葉找出來包一些糉子,有時候,糉子裏放一些槐花、榆錢,也放一點野菜,蒸出的糉子黃的是黏米,白的是槐花,紅的是小棗,綠的是榆錢和野菜,香甜的糉子透着槐花的香氣、和野菜的芳香煞是好吃。

村裏和我大小般的小孩子多,每到這個時候,許多小孩子聞到糉子香氣,就跑到我們家玩耍,母親也往往拿出一些給他們嚐嚐,後來,乾脆多做一些,給附近的每家每戶都送幾個,往往做出的百十個糉子,一大半都送給別家的小孩子了。

母親去世有十幾年了,每到清明的時候,母親的墳前總是有許多燒紙錢的灰痕,族裏一個我年齡相仿的侄子說,咱村裏五十左右的人,誰沒吃過三奶奶做的飯?誰沒穿過三奶奶縫紉機做的衣服?你們姐妹兄弟都在外工作,不方便回來,我們就順便給三奶奶燒些紙吧。

許多年過去了,我們這些當初的小孩子都已年過半百,但母親的慈祥溫和與善良卻留在了我的心中,也留在了那個我們家族世世代代居住的小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