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嫩玉米散文隨筆

嫩玉米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一棵小樹不太高,小孩爬在半中腰,身穿小綠襖,頭戴紅纓帽!”晚飯後,我與好友同路散步,突然看到一個賣煮嫩玉米的小攤主,倏然想起小時猜的一個謎語。

嫩玉米散文隨筆

“猜一猜,這是一個什麼吃的?猜中了,我就掏錢給你買!”我立刻吊着好友小孩的胃口。

“芒果!”“梨子!”“蘋果!”“香蕉!”……猜了一會兒,小孩見我總是搖頭,偶然觸景生情,指着玉米攤說,“玉米!”“玉米!”

“猜對了!”我馬上掏出30元錢,買了三包,一人一包,邊走邊啃,津津有味。

這時不由得想起,前幾天我回到二孃家的情景:啃着嫩玉米,喝着嫩玉米稀飯,嚼着嫩玉米乾飯,品着青椒炒嫩玉米。吃得津津樂道,走時免不了捎上一蛇皮袋子的嫩玉米棒,拎上兩個食品袋的嫩玉米粒,速凍到家裏冰箱,夠吃上一陣子,煮、蒸、炒,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到家後,迫不及待地撕掉嫩玉米的外衣,放入大銻鍋加水煮,伴隨“呲呲”水蒸汽聲,飽蘸清香,縈繞廚房,飄溢客廳,勾人食慾。約過十分鐘,揭開鍋蓋,濃香撲鼻,用筷子在沸騰水中使勁一夾,初入鍋裏原本乳白色的嫩玉米棒偷偷變得金黃欲滴,抓在手上燙的人左手換右手、前後翻滾,用口猛吹涼氣,趕快用牙猛啃一口,熾熱的玉米粒,暖暖的、甜甜的、香香的`、糯糯的、爽爽的,沁入五腑六髒,神清氣爽。

誘人的嫩玉米味,饞得人一口氣啃完一包,不鬆口再啃第二包,接連啃下三、四包,還嫌不過癮,長條形茶几上放着四、五個大盤子一掃而空,兩個垃圾桶裝滿啃得凹凸不平的玉米芯,口中、手中、房中的餘香不絕,完全是家鄉那個味道。有時,鄰居的小孩用缺牙巴吃力啃完一包,舔了左手,又舔右手,眼睛直溜溜瞪着廚房的大銻鍋,跑去用筷子使勁在鍋底打撈,剛好剩一小包,用筷尖的一頭插着,毫不客氣繼續啃得津津有味。

玉米,又叫包穀、玉蜀黍、棒子、苞米等。我老家在川西地區,鄉親叫包穀。我與玉米的情愫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長期吃不飽的農村人頓時有了幹勁,忙了小春又忙大春,忙了大春又忙秋收秋播。一年忙到頭,除了拿出少部分糧食到糧站賣國家訂購糧外,其餘歸自家支配。小麥、稻穀、玉米是滿櫃子、滿糧倉,一年到頭不愁白米白麪吃,常常添加玉米、紅苕等粗糧,讓飯菜有顏有色、有滋有味。

說到玉米,不得不說掰時的艱辛。每年七月底,玉米個個荷槍實彈站在大田大地裏,粗大飽滿的玉米棒斜挎在高高的杆子腰間,吐出金黃的鬚子,葉子慢慢變黃。放暑假的我自然加入掰玉米的行列。一個揹簍背在肩上,或一個籃子提在手上,母親、二孃、表哥、我齊上陣,鑽進茫茫玉米地,對準玉米棒,一掰一擰,一包碩大的玉米棒便掰下來,甩入籃子或者揹簍裏,接着嫺熟地掰第二包、三包……一人掰一行,一行一行地掰,不讓一包玉米漏網。一塊玉米地通常有三、四畝大,玉米與紅苕相間套種,一行有兩窩玉米寬,有兩個籃球場長。往往是大人掰三、四行,我才勉強掰完一行。雖已入秋,但日頭仍然毒辣辣,地裏更似蒸籠,渾身上下奇癢無比,汗水順着額頭、頸脖、脊背流下,衣服緊貼在身上,玉米的“鬍子”又幹又脆,很容易被弄到脖子,好似“白蟻搔心”。流汗的大背、小背顧不得這些艱辛,掰下一包包碩大的玉米棒,裝滿一籃子又一籃子、一揹簍又一揹簍,渾身總有使不完的勁兒。

成堆的玉米棒一背一背揹回家,在街檐上堆成小山,個個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爲了避免玉米堆積發熱而變色,我們顧不上喘口氣,挑燈夜戰,把所有的玉米棒外衣剝掉,剝皮時留下幾個皮作爲拴兒系在一起,掛在牆上或立柱子上。當第二天黎明的曙光照在院子時,金燦燦的玉米牆,黃珍珍的玉米柱,直刺你的眼睛金光閃閃,全家人直起快要累斷的腰身,笑眯眯地沐浴在五顏六色的晨曦裏。乘着清晨涼爽,我們趕緊下地,馬不停蹄地重複昨天嫺熟的動作,直到把八、九畝玉米地收完。

那些天,全家人一日三餐,吃掰回來選剩的嫩玉米棒。早上煮嫩玉米棒,一個人要啃上七、八包;中午孔嫩玉米乾飯,一人要吞下兩三大品碗;晚上煮嫩玉米稀飯,也要喝下兩三大碗;燒柴煮飯時免不了燒上幾包嫩玉米,焦香甘甜。有時,母親用石磨推磨嫩玉米,包玉米湯圓,烙玉米餅子,攪玉米涼粉,嫩玉米的吃法花樣翻新,有顏有味,食不厭精。

剝玉米更是一個苦活路。往往利用夜晚和下雨天剝掛在牆柱上的玉米棒,花色、乳白色、黃色……五顏六色,金光燦燦。先用一個鐵錐子把每包玉米棒錐一路下去,再甩給剝玉米的人,用虎口和大拇指使勁往下壓,稍收水分的玉米就一路一路掉到簸箕或者篩子裏,不一會兒就堆起一大堆,一個晚上或者一個雨天剝下來虎口疼得發腫。會剝玉米的老手就用兩個玉米棒扣在一起,上下扭動,玉米粒撲通撲通掉下來,省力、省勁、省時。全家人經常忙到深夜,眼皮子打架,眼眶裏佈滿血絲,偶爾眯幾下眼睛,又接着剝,沒有一絲怠慢,一心想搶在雨後天晴或者大太陽天爆曬幾天,趕快曬乾了裝滿倉,把“賣了玉米買新衣裳”的夢想擱在心底。

曬玉米全憑老天幫忙。剝出來的玉米粒,要靠大太陽暴曬五、六天。有時爲了搶隊裏公用的曬場,母親天不亮就扛着曬墊去佔席位。太陽剛從小山坡後爬上來,母親就把五、六牀曬墊一一攤開,把背篼裏的玉米粒一大把一大把撒下去。我們爬到曬墊裏把一片一片的玉米攤均勻,使每一粒都能曬到太陽。曬玉米,母親往往一天要用竹編的抓耙子翻曬五、六次,每次汗透全身。曬墊裏曬的玉米乾乾淨淨,沒有砂石、雜質,顏色好看,品質優良。

曬玉米最怕陰雨天或者雷雨天,秋包伏裏太陽喜怒無常,有時豔陽高照,有時瞬間烏雲密佈、大雨瓢潑,大人小孩齊出動搶在雨來前收回玉米。玉米一遇大雨淋,就會變黃髮黴,既買不上好價錢,又不好吃,只好用作豬飼料,“賣了玉米買新衣裳”的美夢就此泡湯。

幹玉米可以賣成錢,用作工業原料,製作餅乾、營養粉等食品,加工精製飼料;烤成燒酒,自家也喝,還賣給餐館、副食品店;磨成玉米麪子,煮稀飯,蒸乾飯,吃上全年;過年時,用來爆爆米花,金黃乳白,抓放在衣袋裏,互賀新春,散發分享,寓意來年豐富輝煌。

如今在飯店或者農家樂,從生態、綠色、環保的角度,人們往往要點一份五穀雜糧,嫩玉米棒缺一不可。有的農家樂摻入粗玉米麪孔乾飯,美其名曰“金裹銀”(銀白色的大米,金黃色的玉米麪),吃起來滿口馨香。煮玉米,燒玉米,炒玉米,嫩玉米讓我的童年烙上記憶,回味無窮;掰玉米,剝玉米,曬玉米,讓我的成長多姿多彩,有滋有味;啃玉米,燒玉米,吃玉米飯,使我對玉米產生了濃厚情誼,懂得“汗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深意。進工廠、入城市,我不再掰玉米、剝玉米、曬玉米,卻鍾情於嫩玉米飯菜,百吃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