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通用16篇)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通用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遲子建散文讀後感(通用16篇),歡迎大家分享。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通用16篇)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1

遲子建痕跡,一個出生於中國最寒冷的北極村的純真女子,她的文筆可謂“驚天動地”像霧嵐一般。

我最愛的一篇文章《時間怎樣地行走》講述了作者童年時喜歡愛牆上的掛鐘,她的作息都受着它的支配。她喜歡在各種時間做各種不同的事,曾一度天真地以爲一雙神祕的大手在操控時鐘,在北京遲子建發現了時間的痕跡,在每一處地方,都可以發現一個時間的祕密。

這多像以前的我呀!總是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盯着一臺掛鐘。“滴答,滴答,邁着輕盈的步伐走過,也不留下一點兒痕跡,直到它的鈴聲”鈴鈴“的響起時,才意識到馬上要去寫字,才立起身趕向書桌,認認真真的寫字,不一會兒,時鐘又開始響了起來,看看這住在框中的兩個小人啊!賽跑地如此飛快,讓我措手不及,雙趕往去做下一件事情。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閃爍着,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勿匆了,使我漸漸瞭解它,發現了它的蹤跡。

我調皮的時間啊,轉眼間漸漸消逝了,令人有些無法習慣,可是它總是激情澎拜地行走着,不等人。還有一篇文章,是我較爲喜歡的《暮色中的炊煙》遲子建對炊煙十分了解,知道什麼時候的炊煙朗,什麼時候的炊煙氣者遊煙之後,她識得了一位俄羅斯老太太”老毛子“”老毛子“爲人很好,總是招呼她去家玩,她的走路姿態,跳舞動作,我都記在心裏,只可惜在冬天,老毛子靜悄悄地走了。

文中的”老毛子“雖是一位俄羅斯老太,卻已加入中國籍,算半個中國人吧,雖然村中不太有人與她交際,但人人都惦念着她。使我覺得這世界上的人情,即吏大家不是很離開,可依然會互相惦記,詢問關心,人情的不,溫暖使這個位處北極寒冷的小鎮添加一陣暖意。

這就是一位純真女作家所作,瑩瑩白雪,總像霧纏繞字裏行間。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2

中國文學裏是不會缺少散文的,正如天上的銀河,絕不會缺少星星。我也不絕不會缺少一本好書的,正如手中的這本《遲子建散文》。

縱觀全書,若論哪篇散文最令我印象深刻,無疑便是這篇《時間是怎樣地行走》了。時間,這種抽象而又真實存在的東西,永遠地行走着,不曾停息。它不會因爲在世外桃源而停

下腳步,也不會因爲戰火的紛飛而止步不前,它永遠都藏在鐘錶裏,滴答,滴答——不緊不慢,氣定神閒,好似一首隻有一個節奏的歌。只不過,世人皆認爲這是一首充滿悲涼的歌罷了。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創造了光。那這匆匆不停的時間又從何而來呢?幾萬年來,恐龍消失了,殘暴的紂王消失了,四方來賀的大唐消失了,就連當時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元帝國也消失了,唯有時間,還是那般無二。風霜雪雨,潮漲潮落,河流漲了又枯,花開了又落,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在一場去了又來的寒冷和飛雪中,地老天荒,我們的手卻挽不住它的去留。明明是它伴着我們在生命中行走,然而有一天,朋友不見了,父母不見了,甚至我們也不見了,它卻仍然在其他人的身邊行走。可能我們就是它之中的一滴小水珠,而它卻是洶涌的大潮,我們從後浪變成前浪,又從前浪變成了一行水漬,在無限的奔涌中化爲塵土,成爲後人眼中的歷史。

不正是這樣麼?百年黃圖霸業,過眼煙雲耳。從這個天地誕生起,它就那麼不朽而又亙古的存在了。對這無限大的天地來說,它是那麼短暫,短暫的匆匆一瞬;它又是那麼漫長,漫長的天長地久,何況是我們人類呢?無二,我們只能任由它與我們匆匆而過,在我們青春的臉上劃上滄桑;在我們烏黑的髮絲中添上白雪。輝煌的宮殿會變爲廢墟,明亮的刀劍會變爲廢鐵,在它的行走中,一切都只是曇花一現,它可能還會永恆地走下去,直至空間的盡頭。

合上這本書,赫然發現封面顏色已然有些變黃和幾絲褶皺,我不由一笑,這不便是它行走過的痕跡嗎?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3

由秋入冬,心也沉靜不少。若是炎夏,這樣短小精悍又靈動的文章,怕是看不進的。

遲子建的文風依我所見是別具一格的,不同於以往我們所讀散文的華麗,高深,玄妙,哀傷,她的憂愁並沒有那麼文藝與細膩,不過是平平淡淡地悅動於篇幅之間,關注着時事要聞,講述着各種日常瑣事的小幸福,也就是俗稱的小清新。

我也迷戀她道來歷史時的厚重感。這些故事在她筆下顯得生動而不生澀,如同在冰雪覆蓋的俄羅斯的夜晚,閃爍的星點微光,讓人在寒冷中又看到溫暖與希望,質樸的感動往往最令我着迷。

斟酌許多,感悟良多,最使我五味雜陳的是名爲《兩個人的電影》的散文。故事簡單,也就是作者與母親分別到了劉老根大舞臺與電影院。前者熱鬧非凡喧鬧之極,後者卻只有她們母女二人寥落欣賞,這篇文章毫不起眼,卻又令我陷入沉思。

該如何去描述呢——這可以有多種解釋。大部分人認同的觀點就是好的東西,真正有藝術價值的東西並不在意,人們樂於觀看讓自個兒開心輕鬆的事物,而不屑於欣賞藝術,或者說是對藝術的敬畏太深。

這,也就是那些文藝片始終不能取得好票房,或者爲觀衆津津樂道的原因。爆米花電影充斥了熒幕。通常只有在有國際獎項冠上名號後,文藝片才能走進大衆視野,如一部我很中意的片子,其真正表達的主題是很晦暗的,普通觀衆大部分都說不好看,然而有些人並不如是說道,各執己見,才組成了這個世界。

所以依我拙見,劉老根也是一種藝術,不過是種俗美,是大衆喜聞樂見的老百姓的藝術,而無人欣賞的電影,也許是被擡得太高,反而導致無人摘採這朵高貴冷豔的花,因爲大家夥兒都是俗人,忙於生活,疲憊得沒有力氣去動動腦子,有情調的生活,也可以充滿了爆米花,只要有正直的思想,也就是文藝青年,無所謂喜劇或悲劇,只要充實地過,未嘗不可。

她的其他文章,而給我各式各樣的感觸。看來還是自然點最好,還是微光最能給人溫暖,還是閱讀最能令人充實。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4

書香濃濃,令人着迷,又是一本名著好書,又是一本良師益友,這本書就是《遲子建散文》。雖然它不及《畢淑敏散文集》那麼生動細膩感人,也沒有象《張曉風散文》那樣的令人神往,但是它那獨特的韻味也深深的吸引着我。

其中有一篇叫《時間怎麼樣地行走》,深深的抓住了我內心的好奇心。把我帶進了文章之中,作者一開始就提到了“掛鐘”,對於作者童年的情形,鍾是一張可以對所有人發號施令的嘴,它說什麼,作者他們就得做什麼。看到這兒,我的疑惑來了,不是談行走的時間嗎?怎麼談上鍾去了,這個疑惑在我品讀完文章之後就後迎刃而解吧。

讀到了後面一些,作者筆鋒一轉,又談爲時間的痕跡與形態,講述了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閃爍着,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作者寫到這兒,筆鋒再轉,開始大量描寫時間的痕跡,寫了幾十年前的一天,發現自己烏黑亮麗的秀髮之中出現了一根白頭髮,這很明顯是時間行走過的痕跡,作者還看見在她母親的口腔裏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尾紋。時間是殺豬刀,它把你身體改造得淋漓盡致。

我終於明白掛鐘裏的時間與手錶裏的時間只是時間的一個表象而已,它存在於更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漲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們戲耍的笑聲中,在花開花落中,在候鳥的一次次遷徙中,在我們歲月不同的臉龐中,在聲音由清脆到沙啞的過程中,在一場接着一場去了又來寒冷與飛雪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不理解時間,但我們要珍惜時間,在你一個人發呆時,在你消磨時間時,當你在外奔波勞累,回家歇時,時間悄悄地來了,它帶走了什麼?或是留下了什麼?我們都不了了知。

這本書一開始我一直讀不懂,我就把它放在角落中,漸漸遺忘它,是這兩天才發現這本書是這麼深沉,這麼讓人難以忘懷。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5

“我願意做這樣一個玉米人,守着自己的爐子,守着爐子裏心靈的炭火,爲那些愛我作品的人,精心焙制食糧。

——題記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平凡的人,爲了放棄現實利益甘心承受因堅持自己的信仰而帶來的生活中的冷清。

品讀遲子建的散文,不由得讓我們回想起在我們生命中平凡的小事,從而使我們有所反思。

玉米人一篇令我尤爲感嘆。講述的是作者向一個賣烤玉米的人買生玉米遭到了拒絕,作者認爲他很固執,最後到別家買到了生玉米,向那個烤玉米的人炫耀,但他卻坦然相對。他心中對作者能買到生玉米而感到吃驚,同時也因爲自己堅守信仰而感到安閒從容。

這篇散文通過寫兩個烤玉米人的不同經營態度來襯托出那個被作者認爲“固執”玉米人的淳樸與執着的信念。

作者因此被他的執着所打動,被他的堅持所吸引,反思自我,應像那玉米人一樣,守着自己的爐子,守着爐子裏心靈的炭火。做一個追求信念,堅守信念,勇於付出,拒絕現實利益,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一些“固執”的人都是少之又少的。一些人爲了自己的利益,失去了社會責任感,而冷漠那些“固執”的人。就因爲如此,那些“固執”的人才會逐漸消失。

同樣還看過一篇文章《鏡中》,講的是一位普通的保安,因爲堅守原則,恪盡職守,得罪了來學校講學的張處長。雖然他本身沒有錯,但最終受到批評,暗示了我們堅守原則的保安在現實生活中卻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這些雖是身邊的一些尋常的小事,卻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現實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現象。然而這些在我們生活中平凡的人,在他們的身上卻總洋溢着神光之靈,他們爲着一個信念,或者說是一種責任,而拒絕唾手可得的利益,他們這種“固執”是世界上最爲可貴的!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他們那種“固執”的心態,不會因爲利益而違背對社會的責任感,守着自己的爐子,守着爐子裏心靈的炭火,那麼我們的國家將會變得繁榮富強!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6

沒事的時候,看看書其實是可以休閒一下的,當我得到《遲子建散文》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翻開來看看,年到“我對黑暗的柔情”時,不禁有了些生活的感慨,這世道。

文章開頭寫了作者養了幾盆花,引來幾隻蜜蜂的叮咬,直到晚上疼的睡不着覺看見了夜的純黑。作者在文中寫到:我感激這隻勇敢的蜜蜂,它用了一場壯烈的犧牲,喚起了我的疼痛感,喚起了我對黑暗的從未有過的柔情,一件小小的事,卻在作者心中引起了一番波瀾。

是呀!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有在鄉下,在一些農村,我們才能看到那黑芒的天空,有無數顆潔白無瑕的寶石點綴,這萬點繁星和皎皎明月,不都是點綴天空的嗎?即使天空像潑墨般無芒,那麼這也是夜的本質,黑暗本是純潔的,是任何的始祖,我們在母親肚子裏的時候,不是黑暗的嗎?一顆種子在土裏的時候,不是黑暗的嗎?就算是宇宙,它最早也是黑暗的。黑暗是一切的始祖,任何東西誕生前都是黑暗的。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黑暗何嘗不是光明磊落的母親呢?

現在,黑暗只是邪惡的替罪羔羊,直到黑暗這兩個字徹底的論爲了貶義詞,爲什麼呢?人爲的光明吞噬了黑暗的純潔,夜本是無憂的,人類即要把夜晚搞得燈紅酒綠,半夜開着刺眼的路燈,去驅散所謂的黑暗,有的人說,這是一種繁華,能顯出我們地市華貴。是真的嗎?不是的,同理,這也不是光明的本質,如現在,我們受到的教育,年過的動畫片,都是什麼光明戰勝黑暗之類的,這和正邪是不同的吧,爲什麼要糾纏不清呢?

二十一世紀的人們,不要用糜爛的光明去埋沒了聖潔的黑暗,畢竟黑暗是光明的母親。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7

遲子建的散文有一種奇特的魅力,它總是能牢牢抓住我的心,不斷地驅使着我,讓我對它產生了一種貪婪的渴求。

遲子建的文章總是勾人心魄的,就像是絕世美人一般,對我來說,有着極大的誘惑。但我更喜歡她那淡雅的,像詩一樣的文字,就像是絕代美女卸妝後清秀的眉目,我喜歡這清麗的散文。

在我傷懷之時,她細膩的文風像陽光照進我心,像緩和的溪水緩緩流過我的心田,我總能感到人生充滿了希望與快樂。

《時間怎樣地行走》是我讀的一篇頗有感悟的文章。

時間怎樣地行走?這一直是作者和我的疑問。

時間看不見,摸不着,它到底在哪兒?它從哪裏開始,又從哪裏結束?

我曾天真地以爲時間是被一雙神祕的大手給放在掛鐘裏的,從來不認爲那是機械的產物。它不會因爲貪婪窗外的鳥語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腳步,也不會因爲北風肆虐、大雪紛飛而加快腳步。它的腳,是世界上最能禁得起誘惑的腳,從來都是循着固定軌跡行走。時間藏在掛鐘裏,與我們一同經歷風霜雨雪、潮漲潮落。

時間可以讓一棵青春的小樹變得枝繁葉茂,讓車輪的幅條沾染上鏽跡,讓一座老屋逐漸地駝了背。時間毫不留情,它總是持之以恆、激情澎湃地行走着——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在我們不經意走過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夢中。

我終於明白時間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在漲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的嬉笑聲中,在花開花落中,在候鳥一次次遷徙中,在我們成長着的臉龐上,在桌椅不斷增添新的劃痕中,在一個人的聲音由清脆變得沙啞的過程中,在一場接着一場去了又來的寒冷和飛雪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和時間是一對伴侶,相互依偎着,不朽的它會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引領着我們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8

那一天,我看了遲子建散文,從此就對它愛不釋手,遲子建的散文,雖然寫的是她從小到大的種種小故事,卻處處有美有愛。

在故鄉,有愛她的親人,有溫暖的親情。《龍眼與傘》、《兩個人的電影》、《燈祭》、《紅綠燈下》、《蚊煙中的往事》、《年畫與蟋蟀》、《我的世界下雪了》,等等篇章,遲子建以深情的筆觸向讀者娓娓講述了與親人們相處的一幕幕——風雪中爲我送傘而不得,“微弓着背,緩緩地朝回走”的母親;和母親看的兩個人的電影;在世時過年爲我做燈的父親;和愛人一起買花、過馬路回家;童年裏一家人在清香的蚊煙中,對着青翠的菜園和絢麗晚霞吃晚飯;臘月家裏貼年畫的熱鬧,樁樁件件,充滿了濃郁的人間親情。

作者通過敘述和回憶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女人坎坷卻又華美的一生。遲子建流暢的文字似涌流的清泉,濃郁的感情似林間灑下的明麗陽光,光與水交融,使得這篇文字,晶瑩飽滿。

我喜歡遲子建的散文,因爲,溫暖的親情,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9

《遲子建散文》是前不久舍友推薦給我的。

以前高中時曾經聽說過她,就連扉頁的照片也似曾相識一般,感覺無比親切。遲的蛻變幾乎有點傳奇,十分像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故事,但又不完全是,因爲她本身就是一個具備了白天鵝所有素質的醜小鴨。當有一天,她藉着東風飛起來的時候,沒有人懷疑她的能力。

她是在比我生活的北方小城還要北、還要小的地方走出來的一位優秀作家,她生活的地方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北極村。對於北極村的瞭解,大多原於最初的想像,就像沒見過海的人對大海的想像,沒見過玉龍雪山而對雪山的想像那樣,我沒有去過北極村,但那裏的一切,似乎還好好的保存在最初的記憶中。

那裏應該一年中有大半時間處在冰雪期的,那裏的冬天應該有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那裏的夏天應該有連綿不斷的蒼翠的原始森林,那裏就是中國北陲的一個小村莊,寂寞而遙遠。小村莊只有百十戶人家,靠種地、獵魚和伐木生活,家家有院,戶戶相連。清晨,開始勞作,飯口時,又見炊煙。小村的人民就過着這種平靜而滿足的生活。遲就是在這個村子裏度完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時光。

八十年代初期,遲考取了大興安嶺師範學校,從北極村中走了出來。在大興安嶺地區,師範院校位於首府。所以,她的家庭應該是北極村裏極讓人羨慕的。她師範畢業後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後一直在黑龍江作協工作,至今以爲黑龍江作協的副會長。

所以,前文中之所以稱她爲傳奇,就是因爲她後來的成就。她不但讀了研究生,進入黑龍江作協,而且長居哈爾濱,因工作無數次出訪他國,成爲推動黑土地文化交流的工作者。遲先後出版了幾百萬字的作品,並多次獲獎。作品無法一一細數,但她的傾心之作《額爾古納河右岸》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是她奉獻給生活在北方的那羣遊獵民族最好的禮物。也是第一部反應額爾古納河原住民生活習性和民族文化的小說。

我始終認爲,一個心懷故鄉,腳踏黑土,望眼親情的人,無論有怎麼樣的文學造詣,她所寫出來的文字都是飽滿的,她所歌唱的都是動聽的,她所抒發的都是最自然、最親切、最樸實無華的。讀遲的散文,從她的文字中,體會更多的是一種北方人那種質樸的感情,對於黑土的熱愛,對於蒼茫雪原的落日,對於遠山近水的呼喚,對於風土人情的理解,對於生活之中的平淡與真善,都是那麼的接近於真實。我喜歡這種文字,沒有矯情,沒有曖昧,一切都娓娓動聽。

散文中,無論是對異國風情的描寫,還是對故鄉山水的懷念,對奇異風情、異國文化,對遠山,對河流,對日落,和故鄉窗前的河岸,對逝去的舊時光,都是飽蘸着那一點無華的女人的風情去感懷一切。書中,無論是對自己內心的刨析還是對身邊事物的看法,遲都能以安祥的態度處之,我想,這和她從小生活的北極村有極大的關係,那裏的山水養育了這樣的一個平靜而安祥的人。

之所以這樣喜愛她,或許是因爲自己的私心。我是那麼渴求她把我帶回到那一片北國的風情之中。或獨行在昏黃的街燈下,迎着漫天飛舞的雪花,擡起雙手,留一片晶瑩在心間,回到少女時的心境,雖然漫冬寒冷,但內心充滿了希望與熱情。或某個夏天,沒有知了的北方盛夏,與好友歡並肩而行,說着天馬行空的話,戀戀不捨的分手各自回家。這些小細節就像此時無處不在的雨水一樣,浸溼了我,浸溼了我的世界。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10

很多年來,遲子建作爲一名小說家頗受文壇重視和關注。但當我讀完《假如魚也生有翅膀》後,我認爲遲子建也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散文家。

《假如魚也生有翅膀》全書分六輯,共73篇散文。自序是一首《致愛人》的詩。“你離去了/從此環繞我的河流/就是兩條了……”這悽傷優美的歌,彷彿以里爾克式痛苦召喚人性復歸神性的語言,青銅般地唱起了序曲。我把她寫在第一輯《春天最深切的懷念》裏的篇章,視爲通過語言而進行的一種很內在的心靈歷險和疼痛。的確如此,遲子建在愛人出車禍去世後,經歷了“最殘酷、黑暗、絕情”的日子。那日子儘管悲痛,但遲子建是堅強的。爲此,她有了對生命無常的更深切的感悟和對親人刻骨銘心的懷念。當然除寫愛人的篇章之外,遲子建在此書所涉及的題材頗廣。其中有對童年生活的追憶,對出訪國外的隨想,對小動物的遐思,以及閱讀札記和寫給同行的印象記。通讀全書,你會呼吸到一種大自然與作者和諧之美的氣息。比如:《中國北極的天象》、《女人與花朵》、《魯鎮的黑夜與白天》等,既以女性獨特的視角,闡述了自然萬物的生長與變化,又道出了人在大自然中滄海一粟的哲理。

遲子建是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她在寫小說之餘所寫的散文,是真情的流露。讀者很容易用心靈去感覺、觸摸、溝通和接近一個真實的她。她是孤獨的,又是安靜的。她唯一的嗜好是創建精神之塔。她說:“創作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消蝕的過程。我們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消蝕。”遲子建寫作就是渴望一種生命的超越,一種整個人生境界的昇華,一種寒冷中的燃燒。她的長篇小說《滿洲國》是這樣,這部《假如魚也生有翅膀》也是這樣。該書第二輯《時間怎樣地行走》等22個短文,便是她寫得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所謂:“辭達而已矣”也。

《會唱歌的火爐》是一篇描述作者少年時代,在大興安嶺度過的時光。它讓讀者跟隨着他們姐弟三人,推着空車上山拉柴火。“那裏生長着的鮮樹,比如落葉松、白樺、樟子鬆是絕對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樹,只有枝椏縱橫的柞樹和青色的水冬瓜樹。冬天的時候,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氣溫,是司空見慣的。”這篇散文以大興安嶺寒冷的冬天爲背景,寫出了在艱難生活中親情的溫暖。

文中說:“在山裏呆得時間久了,我和弟弟都覺得手腳發涼。父親就會劃拉一堆枝椏,爲我們籠一堆火。潔白的雪地上,跳躍着一簇橘黃的火焰,那畫面格外地美。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因爲有了這團火,我和弟弟開始用棉花包裹着幾個土豆藏到懷裏,帶到山裏來,待父親點起火後,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後,土豆也熟了,我們就站在寒風中吃熱騰騰、香噴噴的土豆。”也許正是因爲小時候有這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時光,遲子建的筆底便有了東北風景的蒼茫與壯美。

《木匠與畫匠》是作者愛人去世後,裝修新居時的隨感。遲子建的散文大多與童年生活有關,這篇也不例外。她說:“童年的時候,我覺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們那時用的傢俱,哪一個不是木匠親手打出來的呢!想着木匠能讓椅子長腿,能讓桌子鑲上抽屜,就覺得他們是有道理牛氣的。”

倘若你縱觀遲子建的這本散文集,你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風光的融融暖意,可以體會到一個藝術家、文學家或思想家的成就最終都是孤獨所取得的成就。孤獨的堅守,才能創造精神之塔。拿《莊子》的話形容,則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遲子建正是這樣一個孤獨的堅守者。因此在熱鬧的羣體中,她特別醒目地擁有了她自己。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11

遲子建的《兩個人的電影》除了讓我感受到濃濃的母女情意之外,還讓我想起了二十幾年前的一件事:

那時的我最多有八九歲,我的姐姐在工人文化宮電影院買票。有一天,我隨姐姐去上班,那天放的什麼電影我早已記不得了,只清晰地記得那天下午姐姐一共只賣了四張電影票——一對白髮蒼蒼的老人買了兩場四張電影票。我也在電影開演時隨着看了一會,但是對於八九歲的我來說,那似乎是場看不懂得電影,只記得兩位老人並肩而坐,認認真真的看了兩遍。電影結束了,他們牽着手慢悠悠的晃出電影院,在門口玩耍的我還記得老先生輕聲說:“我們年輕時看這部電影離現在有幾十年了吧?”

當時的我不懂得這就是世上最浪漫的事。如今,當我看到遲子建的這篇散文題目時,兩位老人的身影隨着“兩個人的電影”這幾個字影就神奇的在大腦中清晰的播放起來。當我把這份感動說給我身邊的同事時,他們說:“你總是會講一些很傳奇的話,你不是在講一個什麼夢,或是在編一個什麼故事吧?”我不想用什麼證據來證明我所說的話是真的,也沒有這樣的必要!因爲在這個愛情變化的比流星都快的年代,誰又有理由讓誰相信“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誓言呢!感動在自己心中,足矣!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12

喜歡遲子建,是多年前高考試題還有散文閱讀時,喜歡她的《我的世界下雪了》,喜歡她的《時間是怎樣的行走》,喜歡她的《寒冷的高緯度》,也喜歡她的《泥濘》。這幾篇文章我也在課堂上和我的學生們分享。分享她的詩意而又溫情的文字,分享她的完美而又不事雕琢的文章結構。臨放假前,又專門買來了她的散文集準備再次閱讀,書到的那天,學校恰巧停了電。平日裏總是坐在空調屋裏的學生和老師們都感受到了什麼叫揮汗如雨。上完了課,在如大蒸籠一般的辦公室裏打開了這本《遲子建散文集》,象在大口大口的吃下冰激凌一樣,心慢慢隨着那熟悉的文字風格而沉靜下來。

最先使自己感受到美麗的是那篇《傷懷之美》,她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我走出室內溫泉,走向那扇朝向東方的門。站在門邊就感覺到了寒氣,另外兩位女子驚奇地望着我。試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溫泉,實在需要點勇氣啊。我猶豫片刻,還是將門推開。這一推我幾乎讓雪花給嚇住了,寒氣和雪花匯合在一起朝我襲來,我身上卻一絲不掛。而我不想再回頭,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時候,我是絕不肯退卻的。我朝前走去,將門關上。

我全身的肌膚都在呼吸真正的風、自由的風。池子周圍落滿了雪。我朝溫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讓自己成爲溫泉的一部分,將手撐開,舒展開四肢。坐在溫泉中,猶如坐在海底的苔蘚上,又滑又溫存,只有頭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靜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藍,雪花朝我襲來,而溫泉裏卻暖意融融。池子周圍有幾棵樹,樹上有燈,因而落在樹周圍的雪花是燦爛而華美的。

我想我的筆在這時刻是蒼白的。直到如今,我也無法準確表達當時的心情,只記得不遠處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錯落有致地生長着松樹和柏樹,三股泉水朝下傾瀉,bb有聲。中央的泉水較直,而兩側的面積較大,極像個打漁人戴着斗笠站在那。一邊是雪,一邊是泉水,另一邊卻結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這是我所經歷的三個季節的景色,在那裏一併看到了。我呼吸着新鮮潮溼而浸滿寒意的空氣,感覺到了空前的空靈。也只有人,纔會爲一種景色,一種特別的生活經歷而動情。

特別喜歡她寫的這種獨自享受一種特別生活經歷的動情!一種別人分享不了也無需找人分享的情感!就如自己前幾個月到多年前就夢想去的麗江一樣,我無需讓同伴們知道我內心無法用語言描繪出的感慨。當然,同伴也報無法理解爲何我會在離開麗江後一次次的夢見它的原因。這是一種只有獨享的傷懷之美!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13

世界的景色在每個人眼中都是不同的,而北極村這一特殊的生長環境無疑給遲子建帶來了觀景、觀物的不同感受。幼年時北極村的那縷暮色中的炊煙彷彿一直縈繞在她的心頭,縈繞在她的作品中。

遲子建的散文作品大體上可以分爲三類,一類主要寫她在故鄉北極村的生活,以回憶的視角寫過去的生活,把故鄉中淳樸的勞動人民的形象刻畫得生動具象。第二類則是着眼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歷,由一些細微的小事着眼,闡發自己對事物獨特的見解。在這一類文字中,女性作家所突出的細膩情感與她本身的思想高度巧妙結合,引發讀者的思考。在最後一類文章中,作者主要寫了自己遊訪各地的見聞、心得。

在第一類文章中,遲子建總能把童年的往事講述得生動可感,讓人心生嚮往。也許是回憶有美化往事的力量,她筆下的農民也許有幾分笨拙無知卻總是可愛的,她筆下的趣事也許有幾分幼稚卻是讓人想去了解的。如《蚊煙中的往事》一文中,具體寫的是做醬、吃醬的事,聽來也頗爲普通。但當作者用孩子的視角加以敘述時就增加了幾分童趣。“你願意在河邊多流連一刻,看着浸在水中的柔軟的雲,是沒人知道的;你願意在山間偷偷地採一些漿果來吃,大人們依然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麼幾種野菜橫在籃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踏人家門”,這些話聽着很孩子氣,卻讓筆下的情景令人憧憬起來。

回想自己的兒時雖然沒有出外採摘野菜的經歷,卻也有過許多充滿童趣的往事。也許在那時的大人看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但在現在已經長大了的我的眼中卻是美好而令人留戀的,是僅屬於自己的美好經歷。而遲子建將這些經歷和其他的大人一起分享,大概也是想提醒他們不要泯滅童心吧。

而北極村的那縷炊煙也影響着遲子建以後對事物的認知,一直保持着自然、純樸的態度,這主要體現在在她的第二類作品中。在《我的夢開始的地方》一文中她如是說道:“當我童年在北極村生活的時候,因爲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認定世界就北極村這麼大。當我成年以後到過了許多地方,見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絢麗的風景之後,我回過頭來一想,世界其實還是那麼大,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北極村。”

的確,我們在長大,心中的世界也在長大,只是身體和心一樣,總是戀舊,那舊日的情感、記憶便也混進了這個世界,現實與回憶都稍作停留,回到了最初開始的那個地方。那裏,對於作者而言,是一個小小的北極村;而於我,是“草長鶯飛二月天”的江南,是溫軟的一池春水。

遲子建的文集中還有許多優美的抑或是發人深思的文章,但對我而言,最打動人的是她在描述故鄉時語氣裏不自覺的依賴、留戀、自豪,如同孩子炫耀他們最寶貝的玩具。也許我們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會遭受很多挫折,但不管何時,一直牽引着我們的一定是那縷炊煙,是永遠不斷的夢中的炊煙。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14

週末的清晨,我又拿起了《遲子建散文》。雖然早已看完,卻還是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我再一次讀起了那篇令我爲之一顫的故事。

其實吧,這本散文集本身就是經典,裏面寫了許多具有人生哲理的故事,這大都隱藏在生活中,只是人們還未發現罷了。可遲子建卻一一發覺,也許就是這細膩的心,造就了遲子建唯美、感人的筆風吧!

在這衆多的文章裏,《一隻驚天動地的蟲子》這篇短文令我動容。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我“去給菩薩上香,一隻米粒兒大的黑蟲被香氣吸引,想爬上香臺。這個任務對它來說簡直難如登天,可它並無懼怕。第一次,它失敗了。”我“以爲它會放棄,但接踵而至的卻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論”我“百般阻撓,不論條件多麼嚴峻,黑蟲始終都堅定一個信念:爬上去。第二天,它死了,可令”我“有了許多感悟。

這是一隻多麼驚天動地的蟲子呀!每次讀完它,我都不得由衷的想。這隻蟲子或許渺小,但卻是無比強大的,足以驚天動地。因爲它的毅力。

它所擁有的毅力是我們常人所能企及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不止是常人,就連那些毅力超常的運動員們都未必做得到。我被這隻蟲子深深地觸動了,在我看來,它還是一個戰士,一個與命運抗爭,永不屈服的戰士。它也許偶爾會偷人們的食物,偶爾會啃人的傢俱,但這都不影響,因爲對於一個戰士來說,它是稱職的。”我將用生命戰鬥至最後一息,永不言敗。“它嘶聲力竭的喊聲彷彿在我耳邊響起。它或許不是一個好蟲子,卻是一名好戰士。在此,向它致敬!

蟲子都有如此堅強,身爲高等生命人類的我們呢?一次小小的失敗便足以壓倒我們。

這也許就是我心頭爲之一顫的原因了。身爲初中生,我們不也與這蟲子一樣,正在與命運激烈地搏鬥,而它,卻用生命告訴了我們一個寶貴的道理:努力是達成目標的必然條件,當然,努力過後不一定是成功,可如果你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希望。不只是成功的人才算成功,渺小的蟲子能夠驚天動地,普通的人們也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我緩緩合上書,回味着剛纔的短文,在這短短几分鐘時,我感覺我長大了許多。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15

很多年來,遲子建作爲一名小說家頗受文壇重視和關注。但當我讀完湖南文藝出版社總編室主任,責任編輯薛健先生寄來的《假如魚也生有翅膀》的校樣書稿後,我認爲遲子建也是一個十分優秀的散文家。

《假如魚也生有翅膀》全書分六輯,共73篇散文。自序是一首《致愛人》的詩。“你離去了/從此環繞我的河流/就是兩條了……”這悽傷優美的歌,彷彿以里爾克式痛苦召喚人性復歸神性的語言,青銅般地唱起了序曲。我把她寫在第一輯《春天最深切的懷念》裏的篇章,視爲通過語言而進行的一種很內在的心靈歷險和疼痛。的確如此,遲子建在愛人出車禍去世後,經歷了“最殘酷、黑暗、絕情”的日子。那日子儘管悲痛,但遲子建是堅強的。爲此,她有了對生命無常的更深切的感悟和對親人刻骨銘心的懷念。當然除寫愛人的篇章之外,遲子建在此書所涉及的題材頗廣。其中有對童年生活的追憶,對出訪國外的隨想,對小動物的遐思,以及閱讀札記和寫給同行的印象記。通讀全書,你會呼吸到一種大自然與作者和諧之美的氣息。比如:《中國北極的天象》、《女人與花朵》、《魯鎮的黑夜與白天》等,既以女性獨特的視角,闡述了自然萬物的生長與變化,又道出了人在大自然中滄海一粟的哲理。

遲子建是才華橫溢的女作家。她在寫小說之餘所寫的散文,是真情的流露。讀者很容易用心靈去感覺、觸摸、溝通和接近一個真實的她。她是孤獨的,又是安靜的。她唯一的嗜好是創建精神之塔。她說:“創作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消蝕的過程。我們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消蝕。”

遲子建寫作就是渴望一種生命的超越,一種整個人生境界的昇華,一種寒冷中的燃燒。她的長篇小說《滿洲國》是這樣,這部《假如魚也生有翅膀》也是這樣。該書第二輯《時間怎樣地行走》等22個短文,便是她寫得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所謂:“辭達而已矣”也。

《會唱歌的火爐》是一篇描述作者少年時代,在大興安嶺度過的時光。它讓讀者跟隨着他們姐弟三人,推着空車上山拉柴火。“那裏生長着的鮮樹,比如落葉松、白樺、樟子鬆是絕對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樹,只有枝椏縱橫的柞樹和青色的水冬瓜樹。冬天的時候,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氣溫,是司空見慣的。”這篇散文以大興安嶺寒冷的冬天爲背景,寫出了在艱難生活中親情的溫暖。

文中說:“在山裏呆得時間久了,我和弟弟都覺得手腳發涼。父親就會劃拉一堆枝椏,爲我們籠一堆火。潔白的雪地上,跳躍着一簇橘黃的火焰,那畫面格外地美。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因爲有了這團火,我和弟弟開始用棉花包裹着幾個土豆藏到懷裏,帶到山裏來,待父親點起火後,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後,土豆也熟了,我們就站在寒風中吃熱騰騰、香噴噴的土豆。”也許正是因爲小時候有這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時光,遲子建的筆底便有了東北風景的蒼茫與壯美。

《木匠與畫匠》是作者愛人去世後,裝修新居時的隨感。遲子建的散文大多與童年生活有關,這篇也不例外。她說:“童年的時候,我覺得木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們那時用的傢俱,哪一個不是木匠親手打出來的呢!想着木匠能讓椅子長腿,能讓桌子鑲上抽屜,就覺得他們是有道理牛氣的。”

遲子建裝修的新居我去過,很有藝術品位。那些從她家鄉運來的樟子鬆軟木,做着地板和傢俱。本色的噴漆,看上去幹淨清爽。遲子建是懂得生活藝術的女人。她不僅文章寫得好,畫兒也畫得好。在她家牆上的那幾幅水粉畫和油畫,便是她的繪畫作品。

倘若你縱觀遲子建的這本散文集,你可以感受到人與自然風光的融融暖意,可以體會到一個藝術家、文學家或思想家的成就最終都是孤獨所取得的成就。孤獨的堅守,才能創造精神之塔。拿《莊子》的話形容,則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遲子建正是這樣一個孤獨的堅守者。因此在熱鬧的羣體中,她特別醒目地擁有了她自己。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16

最喜愛遲子建散文中借事抒情的文字了,因爲可以從中感受到遲子建最真實質樸的情感世界,藉着生動的往事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可以避免做作不自然,使情感的表達質樸動人、溫婉自然。

遲子建童年時是家裏最勤快的撕日曆的人,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撕日曆。早晨一睜開眼爬出被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穿衣服,而是“赤着腳踩着枕頭去撕釘在炕頭被架子一側的月份牌,凡是黑體字的日子就隨手丟在地上,因爲這樣的日子要去上學,而到了紅色字體的日子基本上都是星期天,我便捏着它回到被窩,親切第看着它,覺得上面的每一個字母都漂亮可愛,甚至覺得紙頁泛出一股不同尋常的香氣。

於是就可以賴着被窩不起來”,這時她的父親就會“惡作劇般地把院中的狗放進睡房,狗衝着我的被窩就搖頭擺尾地撲來,兩隻前爪搭着炕沿,溫情十足地嗚嗚叫着,你只好起來了”。這段文字所表達的場景是那麼的溫馨,充滿父、女、家狗之間構成的濃濃的天倫之樂。多年後,父親故去,面對這檯曆和逝去的日子作者深情地感慨:“如果能把幼時已撕去的日曆一一拾回,也許已故的父親就會復活,他又會放一條狗進我的睡房催我起牀,也許我家在大固其固的那個已經荒蕪了的院落又會變得綠意盈門。但日子永遠都是:過去了的就成爲回憶。”“可它畢竟深深地留在了心底”,這些文字表達了作者對父親和逝去的童年歡樂時光的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