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四年級作文 > 滴水穿石的啓示四年級讀後感400字

滴水穿石的啓示四年級讀後感4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篇一:滴水穿石的啓示讀後感

滴水穿石的啓示四年級讀後感400字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滴水穿石的啓示》,作者通過幾個例子說明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出現過不少這樣的事。

記得我九歲那年,小夥伴中流行起學騎自行車來。當我看到小夥伴騎着自行車開心的笑時,我是多麼的羨慕他們啊!細心的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我興奮極了,第二天一早就推着車來到操場。坐在車座上,就想騎。可是自行車就像沒有馴服好的小馬,怎麼也不聽使喚,連摔了好幾回。急得我直擦汗。正這時爸爸走了過來看我這樣說“學騎車也是講究方法的,不可蠻幹。”然後邊示範邊講解如何上車,如何控制車頭,怎樣保持平衡。看看爸爸騎車的輕鬆樣子,我的鬥志又回來了。從爸爸手裏搶過車,學着他的樣子左腳踩在腳踏上,右腳迅速的蹬着地面,自行車真的向前行了!正當我得意的時候,自行車忽然一歪,連人帶車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揉了揉摔疼的屁股,看看太陽快到頭頂,我暗下決心:吃完午飯再來,今天一定學會它。下午頂着太陽我又練開了。也不知摔了多少跤,流了多汗,我終於可以穩穩的坐在自行車上,迎着夕陽回家了。

這件事讓我想起文《滴水穿石的啓示》裏的一句話:只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篇二:滴水穿石的啓示讀後感

昨天語文課上,孫老師講了《滴水穿石的啓示》,我聽了感觸很深,受益非淺。

《滴水穿石的啓示》主要講了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石頭正中有一個光滑的小洞,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石頭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滴下來,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奇觀。課文第3自然段舉了三個例子: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他們靠着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的。

讀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小時候學自行車,因爲東搖西晃而摔下地擦破了一塊皮,就從此懼怕騎自行車,就連坐也不敢坐了,現在一想我應該勇敢地繼續學習騎自行車,而不是半途而廢,誰沒有遇到困難呢?又有一次,我想畫一個卡通人物,可畫來畫去就是畫不像,我一摔筆就放棄。我確實沒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但是現在的我下決心要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我應該這麼做:

1、遇到困難要不懼怕,不退縮,這樣才能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取得成就。

2、要有專一的目標,並持之以恆,不半途而廢。

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篇三:滴水穿石的啓示讀後感作文

怎樣才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說要有聰明的頭腦;有人說要有大量的知識;有人說要有樂觀的態度;有人說要有豐富的經驗……《滴水穿石的啓示》這篇課文給出了一個最好的答案——成功要有專一的目標,也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塊石頭正中凹進一個小洞,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由於水滴從巖縫滴落到石頭上,幾萬年從未間斷過。”只要有恆心,目標專一又鍥而不捨,微不足道的水滴就能滴穿堅硬的頑石,細細的繩子就能鋸斷結實的木頭,即使粗硬的鐵棒也能磨成小針,我們在學習上難道不也是如此嗎?

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比如我從小就對繪畫感興趣,但總是畫不好。於是我買了一本《動畫形象大全》,天天臨摹,即使生病時也要堅持。現在我仍然保持這個習慣,每天臨摹一幅,風雨無阻。正是這樣,我的繪畫水平纔會突飛猛進的提高。

“若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祖逖、王羲之、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諾貝爾、談遷……這些名垂千古的中外名人的例子告訴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夢想。

篇四:滴水穿石的啓示讀後感

最近,我們新學了一篇課文,是滴水穿石的啓示。學習這篇課的時侯我就在心裏想,這篇文章是什麼意思?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堅持不懈的人才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

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地方是第三自然段,它說:正是齊白石老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創作,他的畫法技藝才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讀到這一自然段,我不由想到了我的學習。我之所以每天課間作業做不完,就因爲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不能做到做完作業再玩耍,所以課間作業就託了下來。如果我能像文中所寫那樣有毅力,堅持把老師佈置的課間作業做完以後再去玩耍,就不會每天被留到很晚再回家。

文中還有一段使我感觸很深。就是第四自然段。我覺得他說“雨不能滴穿石塊的原因是因爲他沒有目標,也不能持之以恆”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爲我也是這樣,做作業時,我覺得語文比較容易,便先做語文。可做到一半,感覺數學作業少,又改做數學。但是數學做了一半以後,又感覺英語比較好做,又去寫英語。就是這樣,我把時間都磨光了。

這篇文章喻意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無論做什麼,只有專心致志,持之以恆,才能成功。

篇五:滴水穿石的啓示讀後感

學完了《滴水穿石的啓示》這一課,我得到的啓發就是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說到“滴水穿石”,我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呢!

四年級暑假的一天,我到爺爺家去玩,看到姐姐騎自行車的樣子好酷,便嚷着也要學。媽媽鬥不過我,姐姐呢,讓着我,所以就都答應了。

爸爸把自行車推到外面,姐姐把車子騎到了廣場,我跟不上她騎車的速度,只能在後面狂奔了,終於追上了。姐姐把自行車交給我,我縱身一躍,挎上了自行車,我對姐姐說:“你在後面扶我好嗎?”

“不好!”誰知姐姐一點也不留情面地說。“你應該自己學,而不是靠別人,我先教你起步吧!”姐姐邊說邊指手劃腳的。可是誰知道這自行車到我手裏怎麼就那麼不聽話,我怎麼也保持不了平衡。我剛踩上腳踏板,車子就歪到了,再騎再倒,我簡直要瘋了。

這時姐姐又說話了:“你應該要先猛踩右邊的踏板,讓車子跑起來,再把左腳放上腳踏上,然後一圈一圈不停地蹬,這樣才行。”我一試,果真有效果,可誰知剛騎了不到五米,就“人仰馬翻”了,我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行,我就準備放棄了。這時我想起了愛迪生髮明電燈做了許多次試驗,最終取得成功了。我又扶起自行車接着練,就這樣我終於學會了騎車。

看來,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銘記滴水穿石的啓示。

篇六:滴水穿石的啓示讀後感

讀了《滴水穿石的啓示》這篇課文,我非常贊同作者的看法:人民做事,往往和水滴一樣,雖然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終究會把“頑石”滴穿。

古往今來,歷史上有許多成功人士都有着這樣的品質,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冒着觸電的危險,奮不顧身的完成實驗,最終揭開了雷電的祕密。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立志要寫一部明史。爲了完成史書,抄一點史料,竟帶着乾糧走了一百多里路。可是,就在書稿即將完成的前幾天,書稿竟被偷走了,厄運並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50幾歲的談遷不顧一切,奮筆疾書,一部新的《國榷》誕生了,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學鉅著。瑞典科學家諾貝爾,他爲了實驗,使父親與弟弟付出了血的代價,他毫不氣餒,更是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親自點燃了導火線,投入了整個生命去發明炸藥。總而言之,成功人士大多都靠“滴水穿石”的啓示取得成功的。

就說說我吧。我從4歲便開始學習鋼琴,去年暑假準備考10級了,10級的譜真難啊!我不是這裏老彈錯,就是那裏不熟。灰心喪氣的我真的準備放棄了,可多丟人呀!於是我還是咬咬牙,堅持下來,最終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10級。

我們要牢記:做什麼事情都要目標專一,並加上持之以恆的努力,纔會獲得成功。

篇七:滴水穿石的啓示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滴水穿石的啓示。這篇文章主要告訴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剛看到這篇課文,我立刻就被吸引了,讀完以後,我深有感觸。文中講了了齊白石、李時珍、愛迪生都是因爲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獲得了成功。

這樣的人世界上還有很多,如諾貝爾,他把一生都用來發明炸藥,在遭遇親人離世和實驗室被毀的打擊之後,他並沒有悲觀消沉,而是重新再來,終於獲得成功。

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從高空落下來的,但它沒有專一的目標,所以不能把石塊滴穿。看了這個事例,我不禁想起了我曾經學了三年的低音提琴,因爲太累了,於是就放棄了。把這些微不足道的痛苦與那些成功人士的困難相比較,真是不值一提。

“葡萄酒不總是甜的”。是呀,在前進的道路上也是如此。但只要你在腦海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它就會如一縷光明,會在你迷茫的時候爲你驅散黑暗。

篇八:滴水穿石的啓示讀後感

滴水穿石,這個在現代已是自然現象的景觀,在各地也是不足爲奇的了;而它在我眼中卻是神奇的。水滴的力量別說是微不足道而又渺小,但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所以纔可以把堅固、牢厚的石塊滴穿。由此聯想,要是我們也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恆,那還有什麼困難、危險是我們克服不了的呢?

文中所舉的三位名人事例,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他們都靠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有句名言說的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天賦再高,沒有努力,同樣一事無成,因此,天賦加努力,纔等於成功。

就拿我來說吧,平時遇到一點點小困難,就退縮,去依靠父母,不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自從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才知道:凡事都要靠自己,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穿石”精神,纔能有自己的收穫,才能得到更多。

“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我們的啓示:目標專一而不能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能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從這句話裏,我讀懂了:在人生旅途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只要有堅定的信念與目標,就一定會有希望來臨。

《滴水穿石的啓示》教育了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只要用陽光心態去面對,有着打不挎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