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關於諸葛亮的作文

關於諸葛亮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W 次

篇一:諸葛亮,我真佩服你

關於諸葛亮的作文

  我學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後,我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識大體,顧大局。 
  周瑜嫉妒他的才幹,設計陷害他,諸葛亮卻鎮定自若,答應他在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我爲他捏了把汗,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完?可他還立了軍令狀! 
  諸葛亮知人善任,知道魯肅是一個忠厚守信的人,就私自找魯肅幫忙準備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有三十名軍士,船的兩邊用幔子遮住,一千多個草把子分列在船的兩邊,魯肅果然答應了他的請求。第一、二天沒動靜,直到第三天的四更,諸葛亮把魯肅請到船上和他一起去取箭。我感到迷惑,爲什麼要請魯肅一起去呢?原來是位了讓魯肅目睹整個借箭過程,當一個目擊證人,讓周瑜心服口服,他的計劃是多周密啊! 
  諸葛亮知己知彼。因爲知道曹操疑心很重,所以叫軍士們高聲吶喊擂鼓,虛張聲勢,曹操以爲他派了很多兵,就叫一千多個弓弩手朝船射箭,箭像下雨一樣插在草把子上。讀到這裏,我也替諸葛亮高興。他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輕鬆地得到十萬支箭!我覺得諸葛亮不是人,是神仙。 
  當時的科學並不發達,爲什麼諸葛亮能預計第三天有大霧呢?那是因爲他博覽羣書,時常觀察天氣,才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對比他我就很慚愧,因爲我不喜歡讀課外書,只喜歡看電視、打遊戲,所以成績一直“馬馬虎虎”的。今後,我可要多看書啦! 
  諸葛亮的胸襟寬闊,顧全大局,明知道周瑜要害他還不動聲色,並且完成任務,使周瑜無話可說。而我經常爲了一點小事就跟同學過不去…… 
  諸葛亮,我真佩服你! 


篇二:諸葛亮

  諸葛亮,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作爲智慧的化身而廣爲傳頌。他爲了顯著劉備興復漢室大業“鞠躬精粹,死而後已”地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但是他的這種付出真的有價值嗎?  
  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爲蜀國皇帝,軍國大事委任於諸葛亮,自己沒有什麼表現,是一個昏庸無能、懦弱的君主,劉備知道他不適合當國君,所以在他臨終之前,將他託付給諸葛亮,讓諸葛亮去輔佐他,完成復興漢室的大業,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取而代之。但是劉禪庸碌無能。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諸葛亮治理國政。由於劉禪,多次進攻他國的好機會都被葬送了,使蜀國的地位汲汲可危。其實,如果諸葛亮在關鍵時刻取代劉禪的話,沒有會怪他的。但就是因爲他一味愚昧的忠於劉禪,即使是知道劉禪的昏庸與無能,也不肯背叛劉禪,此爲愚忠。 
  正是由於諸葛亮的愚忠以及劉禪的無能,蜀國最終走向了滅亡。如果諸葛亮當上了君主,那我想蜀國的命運可能就不會是這樣的了。所以諸葛亮的這種堅持不值得我們去效仿和學習,他的付出是沒有價值的。  


篇三:我最喜歡的名著人物——諸葛亮

  我最喜歡的名著人物 
  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後,受益匪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就拿《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來說吧!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以公事三天造十萬支箭爲藉口,暗害諸葛亮。好在諸葛亮神機妙算,知道周瑜要暗害他,魯肅憨厚老實,曹操生性多疑,長江水向東流,以及第三天有大霧。利用這種種條件,諸葛亮在三天內從曹操那“借”了十萬支箭,完成了公事,這使周瑜心服口服、讚歎不已。 
  我敬佩諸葛亮,敬佩他的聰明才幹、胸有成竹、顧全大局。諸葛亮知天時,懂地理,識人心。就是因爲這樣,諸葛亮才能順利在三天內完成公事,沒有讓周瑜的陰謀得逞。相反,周瑜心胸狹窄,以公報私,來暗害諸葛亮,這是極爲可恥的。 
  我敬佩諸葛亮,敬佩那神機妙算,胸有成竹,顧全大局的諸葛亮。 


篇四:我心目中的諸葛亮

  我心目中的諸葛亮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在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我不得不佩服他是個人才,他在草船借箭中計謀不得讓我深感佩服。 
  在《草船借箭》中的諸葛亮不但計謀多端,還精通天文氣象,在裏面利用有霧的天氣與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使借箭成功,他考慮周全,安排巧妙,不愧是鬼諸葛,就是不同凡響。 
  我心目中的諸葛亮,不但上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他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後蕩氣迴腸的《出師表》,更成爲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至今流傳。他也是一個很神的人,他雖身在草廬之中,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瞭如指掌,接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就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他用兵如神,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同時,我覺得他還是一個“受人滴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久違了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爲了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爲了漢室之興他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在可歌可泣! 
  我心目中的諸葛亮,他神機妙算,有膽有識,才智過人......


篇五:諸葛亮的悲哀

  五丈原的風還在淒涼地颳着,你,一代俊傑,如今安息了嗎?你身爲蜀國的丞相,神機妙算,人不可及,令人佩服,令人讚歎,然而你爲何六出祁山卻未得寸土?你爲何不等蜀國大業擬定就匆匆而去?殊不知,蜀國的存亡,也有你丞相的責任! 
  還記得那次赤壁之戰嗎?你和周瑜合兵鬥曹操,燒得他敗走華容道。你爲何不趁此良機,殺了這亂世奸雄?也許,你投鼠忌器了,你怕曹操死後,孫權他不過是一個禮賢下士的吳候,絕對沒有他哥哥能征善戰,你又有何畏懼呢?正是因爲你錯把關羽放到華容道,放走了曹操,結果你和孫權一樣都敗在了魏國的腳下。當初要是把雲長和子龍調換,殺了曹操,不就沒事了嗎? 
  還記得那次街亭之戰嗎?你爲何失敗了?街亭多麼重要,卻把它給丟了!你錯用了馬稷這個無能之輩,難道你忘了先帝對你說的話了嗎?街亭一失,蜀國必亡。你可知你無意中錯用的馬稷,已將蜀國推向了地獄的大門。 
  你沒忘記劉禪吧?你明知他無能,卻不肯奪他之位,做成都之王。難道你忘了先帝對你說過:“如果太子劉禪可輔,就助他;如果他無能,就請丞相自己做成都之王吧!”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令人讚歎。但你心中如果裝的真是蜀國大業,爲何不自己掌握政權,爲何不親自來整頓蜀國呢?依你的才華,憑你的智慧,哪怕十個劉禪也無可比擬,還在乎這小小的成都城嗎?可惜你的人格不允許你那樣做,你的忠心也註定了蜀國的失敗。 
  你享年五十四歲,就匆匆離開了蜀國,留給了人們的只有那巋然不動的八陣圖和壯懷激烈的《出師表》,你可知道你的悲哀?人們無法忘記你,便給你寫了一首有名的詩《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怕森森。 
  映階碧草白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篇六:我心中的諸葛亮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而我唯獨欣賞着一個人. 
  此人“心懸八陣圖,目擊三分鼎”.是的,諸葛孔明,正是這個人.當今,用來形容孔明的詞彙實在太多了.我們已經不能用“英名”、“偉大”來形容孔明瞭.在衆人心中,孔明就像是一個神. 
  還記得他在隆中的高談論闊,還記得他草船借箭的智慧,還記得他巧使空城計,還記得他舌戰羣儒時的自信,還記得他“兩表”只爲酬三顧的忠義,還記得他臨死前的感慨! 
  這一幕幕,道出了他的智慧,演繹着他的神話般的人生. 
  孔明舌戰羣儒時,面對羣儒的伶牙俐齒,脣槍舌劍,頻頻發難,孔明則以不卑不亢,用容大度的自信態度對之.可謂是“無故加之而不怒,驟然臨之而不迫的高度自信,使羣儒從“咄咄逼人”態度化作唯唯諾諾一副狼狽不堪的醜態.在這種“萬箭齊發”的舌戰中,心虛會被人乘虛而入,自卑恰恰會中人下懷,動怒則會亂了自己的分寸,重要的是機智中見沉穩,瀟灑中見莊重,靈活中見自信.舌戰羣儒,與其說是舌戰,實際上是一場心理戰,孔明的能言善辯和自信挫敗了東吳主降派的銳氣. 
  由此可見,孔明是外交的楷模,智慧的化身.另外,他還是十分忠義的. 
  爲了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他輔佐後主劉禪,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收山川,取四蜀,定南蠻,六出祈山,七擒孟獲…… 
  論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我欣賞他,但我更有屬於我自己的人生. 
  ……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風春月.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諸笑談中.” 


篇七:我看諸葛亮

  劉備與諸葛亮,猶魚與水,兩人的關係被視爲最理想的君臣關係。劉備臨終託孤那幾句,也被視爲肺腑之言。不過,竊以爲,劉備決不希望諸葛亮取代他的兒子,這樣說是基於客觀事實。劉備活着時,軍政大事全仰仗諸葛亮;他死後,諸葛亮必定成爲蜀漢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若有二心,取代劉禪如探囊取物。劉備高明地說出這番話,諸葛亮只有感激涕零,對天發誓的份了。劉備又遺詔劉禪:“你與丞相共事,如事乃父!”他希望保住劉氏皇位,作爲回報,軍國大權交給諸葛亮。 
  劉禪恪遵父命,封諸葛亮爲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全權處理國事。《三國志》說:“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劉禪只是蜀漢的一個象徵而已。 
  人人都指責劉禪庸碌無能,把他說成一個昏君。陳壽寫《三國志》,給劉禪的評語是“昏暗”兩字。劉禪果真如此嗎 
  首先,劉備並不認爲劉禪是個低能兒。劉備有知人之明,況且“知子莫若父”,如果劉禪果真昏憒無能,做父親的能全然不知嗎?
  其次,人們說劉禪昏憒,往往援引此事爲證:蜀亡,劉禪過往洛陽,司馬昭設宴款待,歌妓唱蜀歌,跳蜀舞,在座蜀臣悲不自禁,唯劉禪談笑自若。第二天,司馬昭問他思蜀否,他竟說此間樂,不思蜀。實際上,這正是劉禪的高明之處。試想,如果他說思蜀,還能活命嗎? 
  劉禪不是聰睿之人,但也決不昏庸。他之所以無所事事,是因爲“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他實際上連個旁觀者都不是。 
  諸葛亮北伐前,向劉禪上了一道奏本,即著名的《出師表》。 
  在表中,諸葛亮表達了他對劉備的耿耿忠心,矢志北伐中原,興復漢室,以報劉備知遇之恩。其心之忠,其志之堅,讀之令人肅然。另一方面,表中又透露出諸葛亮與劉禪之間各種不和諧的跡象。例如,諸葛亮強調,皇宮與相府的步調已不大一致。至於怎樣不一致,史無明文。但可以肯定一點,不能一致是因爲劉禪自作主張而造成的。諸葛亮對此很不滿,他的反應是讓郭攸之、費、董允等干預乃至監管皇宮事務。這時,劉禪已經二十歲了,不僅國事不能過問,就連皇宮之事,不論大小,還必須向諸葛亮指派的人請示。若以“擅權”論,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衆多權臣中,是名列前茅的。通觀《出師表》,不像一個臣子的奏本,倒像一個嚴厲的父親在冷酷地教導不懂事、不聽話的孩子。 
  當然,劉禪決非賢明君主,蜀漢就是亡於他之手。這一方面是因爲諸葛亮連年北伐,使蜀漢國力大耗,此消彼長,更非魏國對手。另一方面,這劉禪即位以後,諸葛亮把一切事情都攬在手中,沒給劉禪任何鍛鍊的機會。 
  所以,我認爲,從某種程度上,對蜀漢來說,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篇八:我眼中的諸葛亮

  有才。無庸置疑,諸葛亮確實有才。劉備有了他,定荊州,收兩川,平南蠻開三國之功業。但是有才的只是他的政治方面。定荊州的是關張,收兩川的是魏嚴之到白帝託孤諸葛亮也只是個幕後的策劃者。不過,單是這樣也足以讓諸葛武侯的名聲流傳千古。可惜啊,可惜。陸遜的一場連營大火不單燒得劉玄德命喪白帝也似乎燒糊塗了諸葛亮;又或許是先主的遺命讓他心浮氣燥,使他喪失了作爲一個政治家所應該有的冷靜與審時度勢。六出祁山,窮兵黷武,內無安邦定國治理朝政之良謀,外鮮克敵制勝攻城拔寨的方法。他在進退中矛盾,在得失中迷茫,一點一點地蠶食了自己的生命後不單給蜀國留下了個爛攤子,還隱約的製造了文武之間的矛盾。真是成也孔明,敗也孔明。 
  無德。說孔明無德是因爲他不會做人。一個丞相的職責是什麼?“調和陰陽”。孔明在一手遮天的幾十年裏一直做的就是個“太上皇”的位置。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讀下“出師表”,當把他翻譯成通俗點的白話文其中大意是向劉禪推舉賢能順帶地褒獎了下自己在教育了下小劉。“我很強,你老子都三顧茅廬來請老子。我非常強,你個小屁孩只管乖乖的聽我的話就可以了,叫你用誰就用誰,叫你打誰就打誰。所有的責任我抗着!”貌似這就是諸葛亮的潛臺詞。我當時一直很不解,爲什麼諸葛亮沒有奪位或者不劉禪做掉。現在想來還是因爲劉禪太白癡了,跟本不用奪位,孔明依然是老子。孔明還確實聰明,用人家的錢給自己投資買股票想搞個名利雙收,劉禪想撤資返被又罵一頓——後出師表——真是可憐這個沒爸的孩子。 
  哎,說了一大堆閒話不知道符不符和閒人的心態。對於孔明的看法還有很多,現在寫了挺多了,以後有時間在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