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推薦作文 >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精選32篇)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精選3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介紹蒙古包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精選32篇)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

走向蒙古草原,是一望無際的綠色,而在茫茫綠海之中,又點綴着幾朵耀眼的花兒,沒錯,這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納20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一個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族住和使用。

搭蓋新包後,是要舉行新包宴會的',在新竈是舉火,準備豐盛的食品,請左鄰右舍來喝茶。來客將禮品呈上後,將哈達拴在墜繩上,有一位年邁的祝頌人,手捧哈達和盛滿鮮奶的銀碗,高聲吟唱《蒙古包祝詞》。氈包的祝詞各地不同但十分豐富,既有傳統浪漫的部分,也有現實的描述,既有古老歷史的遺恨,也有當代新增的部分。有固定的套路,也有即興發揮,是非常富有藝術性的。

蒙古草原很美,蒙古包很美,而那兒人與人之間的那段距離更美。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

蒙古包,大家都聽過,但是又有多少人瞭解蒙古包呢?下面讓我來說說吧!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居住建築,外形非常普通,呈圓形尖頂的天穹式住屋,是由木棚,撐杆,包門,項圈,襯氈即皮繩和鬢繩等一些普通東西構成的。

蒙古包雖然不夠城市的高樓大廈豪華,可是它易於拆裝,隨時可以“搬家。”而且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峯駱駝或一輛勒勒車就可以運走,兩三個小時可以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很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光線也很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蒙古包是東南向而設的。這與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陽,有朝日之俗有關。但這種東南向習慣不僅是一種信仰更多得失未抵禦嚴寒和風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適應自然環境的智慧和創造。因爲他們居住在高寒地帶,冬季有多西北風。

在我的介紹下,你有沒有想去內蒙古旅遊啊?有沒有想去享受蒙古包帶來的生活呢?到了那裏,當地人會招待你如國王一樣!

這就是蒙古包,可以自由移動的民居。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蒙古族的那達慕、藏族的雪頓節、苗族的服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要介紹的是蒙古包。

蒙古人在公元七世紀前住的房都是把獵獲的野獸皮做的皮棚,到公元八世紀以後,蒙古人脫離皮棚,住進了氈包。《蒙古祕史》中稱“斡魯格臺兒”,所說的意思都是指蒙古包。蒙古包從此以後就是蒙古民族傳統的住房,至今蒙古人住蒙古包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然小了那麼些。但包內面積卻非常大,而且包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也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

蒙古包是圓形的.,由條木緣子,網狀編壁(即哈那)圓形天窗和門的構成,外面蓋上氈子,再用毛繩或皮繩加固而成。夏天掀開圍氈通風,冬天放下圍氈保暖。

搭蓋蒙古包有着嚴格的次序:首先鋪好地盤,再豎立包門、支撐哈那、系內圍帶、支撐木圓頂、安插緣子,鋪蓋內層氈、圍哈那氈、包頂襯氈、覆蓋包頂套氈、系外圍腰帶、圍好哈那底部圍氈,最後用繩索圍緊加固,就是一頂渾然一體的蒙古包了。

蒙古包是東南向而設的,是爲了抵禦嚴寒和風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適應自然環境的智慧和創造。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道獨特的民族風景線啊!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4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稱作穹廬、“氈包”或“氈帳”。據《黑韃事略》記載:“穹廬有二樣:燕京之制,用柳木爲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開門,上如傘骨,頂開一竅,謂之天窗,皆以氈爲衣,馬上可載。草地之制,以柳木組定成硬圈,徑用氈撻定,不可卷舒,車上載行。”隨着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廬或氈帳逐漸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圓形尖頂,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爲:哈那(即蒙古包圍牆支架)、天窗(蒙語“套腦”)、椽子和門。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爲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過去幾十個如此大的蒙古包聚在一起,十分壯觀。

蒙古包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60釐米左右,用條木編圍砌蓋;遊牧區多爲遊動式。遊動式又分爲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後者以牛車運輸。克等族牧民遊牧時也居住蒙古包。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着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這就是那有特點的蒙古包!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5

各位旅客,歡迎來參觀蒙古族——馬背上的民族的居處。蒙古人民常年生活在草原之上,靠放牧爲生,一望無際而又綠草茵茵的草原是蒙古族人民賴以生存的地方,可在草原之上可供遮風擋雨的地方少之又少。那蒙古族人民是如何抵住寒風的肆虐呢?他們又是如何在草原之上生活下來的呢?下面請跟着我一探究竟吧!

草原之上並沒有遮風擋雨的高樓大廈,蒙古人民無法生存下去。於是,聰明的蒙古族人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在草原上搭建了一種以羊毛氈爲主的.建築,名爲蒙古包。

在漢語中的蒙古包一詞始於清代,原來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知識文化啊!包這個字滿語裏有家,屋的意思,顧名思義,蒙古包便是蒙族人民的家了!蒙古包還有好幾個名字呢!被稱穹廬,氈帳,氈包的都是蒙古包,是不是有一種收納天下四方,五湖四海的英氣之感呢?

現在,蒙古包在遊牧民族中很是常見。正如你所見,蒙古包所透出的正義和豪放之感,正如遊牧民族的民族性格一般。

你要是有幸到蒙古包裏做客,遊牧民族必定會擺上奶茶,果條,炒米,手把肉等美食供你品嚐,奶香味十足的茶,透着質樸淳時的感覺;鮮嫩爽口的手把肉,帶着熱情奔放的味道。

在蒙古包內坐到實木的板凳上,喝幾口熱騰騰的奶茶,再細細觀察起那些美麗而又神祕的圖騰花紋來,更是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韻味,這種感覺有些陌生,卻又好像已經深深的刻在了你的骨子中,讓你忍不住站起來,大吼幾句,抒發一下心中的豪邁之感。

如此美妙的人間仙境!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6

世界上不有幾個民居是建在草原上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居是可以攜帶組裝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民居是擋風能力極強,可以讓屋內溫暖舒適的呢?

蒙古包歷史悠久,早在匈奴時代就出現了,爲了可以在草原上隨意更換軍營,當時匈奴便發明了蒙古包。後來,蒙古族的遊牧人便把蒙古包當成了家,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放牛放羊,一片草吃完了就帶上蒙古包,尋找另一片長滿青草的.草地,蒙古包是用牛車運輸的,不用花費人力,組裝也很容易。

蒙古包不但歷史悠久,觀形也很獨特。蒙古包外觀呈圓形,頂部爲圓錐形,圍牆是圓柱形,四周的牆壁是用160釐米左右的木板,用木條編圍砌蓋,搭建方法也十分簡單。蒙古包搭建好後人們將會在包外包內進行裝飾,在四周的牆上掛上鏡框和招貼花,在牆的正中間掛一把弓,並在包內鋪上厚厚的羊絨地毯。隨着現代科學的日新月異,一些現代化的傢俱電器也“走”進了蒙古包。蒙古包的進口會裝上木門,在內外兩側鋪上厚厚的屏風,讓蒙古包的保暖性能更上一層樓。蒙古包外的裝飾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裝飾越豪華就越能體現出身份的尊貴。古時的蒙古可汗的蒙古包外都會插滿紅色或黃色的旗幟,門口會放兩口大鼓或兩把大刀。現在的蒙古族的遊牧民則會在門口鋪上一塊地毯,並在蒙古包的頂部插一面黃色的旗幟。

在蒙古汗國時代,可汗的蒙古包可容兩千多人,在民居中,蒙古包就是一個智慧的結晶,從貴族王室到遊牧人經歷了幾百年歷史。

蒙古包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讓遊牧人民住下去。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7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想便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釐米、長230釐米左右,圍成圓形板,帳頂留一天窗。

頂氈是蒙古包的頂飾,頂氈的大小,以正方形對角線的長度決定。裁剪時,以橫木的中間爲起點並且四個角上釘上帶子。可以防止大風灌進來把氈房吹走

蒙古包的.好處是什麼呢?它的好處有以下兩點:

1、搭蓋迅速:搭蒙古包,一個女人都可以搭起來。等人生火熬茶的時,一座蒙古包就搭起來;

2、拆卸容易帶子都是活釦,一解開。氈子和架木就自動分離。一個人就能卸完。

因爲蒙古族是遊牧民族,從事遊牧生產,所以蒙古包的應運而生,給千萬里長距離的自由遷徙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8

在碧綠遼闊的蒙古高原上,寒風呼嘯,蒙古族人正在過着充實快樂的日子,但他們怎麼住的,沒錯,就是蒙古包

蒙古族自稱“蒙古”。“蒙古”這一名稱其意爲“永恆之火”。別稱“馬背民族”。現在主要分佈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蒙古包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蒙古語稱格兒,滿語爲蒙古包或蒙古博。蒙古包自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是蒙古遊牧民族的臨時的“房子”,與其說它是房子,不如說他是帳篷,它是乳白色的,有的上方時一個圓錐體,有的上方是一個圓頂形,不易於坍塌、變形,下方是一個圓柱體,就像一個乳白色的.巨大的稻穀垛,它看起來外形雖似乎很小,但裏面卻非常龐大,大約可容納20到400人,蒙古汗國時代可汗及諸王的帳幕可容2000人,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很好,冬暖夏涼,非常牢固,不怕風吹雨打,就像極地的冰屋一樣,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大約高130~160釐米、長230釐米,用條木編成網狀,與側壁連接,再用繩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個木框,用以安裝門板,帳頂留着一圓形天窗,以便採光、通風等,可以排放炊煙,夜間或風雨雪天覆以氈,而且方便拆裝,方便攜帶,就像現代的房車。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通常分爲4個、6個、8個、10個和12個哈那。12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多平方米。我不禁發自肺腑的讚歎:“蒙古人真聰明,想的真周到,設計的真巧妙,不愧是草原上精明的遊牧民族啊!”

從蒙古草原上向下眺望,大地點綴着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這就是那有特點的蒙古包!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9

雲朵朵,藍天有了斑斕;歌聲悠悠,不再寂寥;衣襟飄飄,居住神舟一方;點點蒙古包,增添色彩於草原。蒙古族,以遊牧爲生,以草原爲家。

歷經長途跋涉,終從那頭翻山越嶺來到此地。尋找適宜氣候,養育一羣牛羊。你也許會問,他們有家嗎?有人答,是蒙古包。風很緊,吹舞着道道彩旗;光甚強,照射着一方草地。蒙古包簡易卻堅固,樸素卻絢麗。你,是茫茫草原裏的一絲波濤;你,是寂寞途中的一個依靠;你,是整個民族文化的一種標誌。以你爲家,或許不錯。

但又有人提議,遊牧人總會換着自己居處,蒙古包太孤獨,不能爲家。在荒蕪人煙的草原中,有位牧民拖沓着艱難步履,跟隨這一波牛羊,徒步於此。天遼遼,地廣廣,天地之間,何處爲家?牧民把自己的`身軀帶在途中,把自己的靈魂獻於牛羊。季節在變,牧人在遊,牛羊在奔。相伴,安詳。也許你和蒙古包都可與牛羊相伴,以牛羊爲家,不再孤獨。

牧民夥伴,是牛羊;牧民之家,也是牛羊嗎?細細想來,其實不然。牛羊也終會離他而去,當只有孤身一人之時,是否意味着,只是有處所可去,卻無家可歸。後來才知,原來草原是牧民永遠的家。他在奔走,但不過是在草原咫尺之間,身影永歸草原。草原上,如雨的馬蹄,如琴的歌謠,如夢的畫面。以草原爲家,以牛羊爲伴,以蒙古包爲依靠,牧民恪守本分,奔波一生。他厭過,一生如此反覆;但他終熱愛草原,熱愛自己的家。這個家,把蒙古包、牧人、牛羊永遠牽扯在一起,讓他們遠離孤獨。

廣袤草原,一人,一歌聲,一羣牛羊,一個蒙古包而已。說其單調,也不完全是。說起繁華,也不完全是。其實,這樣剛剛好。寧靜卻不孤獨。這樣,一處居所可以自由穿梭各大草原;這樣,一位牧民可以隨意行走於神聖土地;這樣,一個歌聲可以任意飄蕩在朗爽空氣。

有了草原,有了牛羊。蒙古包,在漂泊,卻不孤獨。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0

有人說,遠行者的心是孤獨的,它不受羈絆,卻又不知歸處。然而,在茫茫草原之上,卻有着那麼一個遠行的民族,他們帶着自己的家,沒有禁錮,沒有約束,終身與草原爲伴。

哼着不知名的曲調,或粗獷,或婉約……他們懷揣着夢想,馳騁着,到遠方去。這以一生爲籌碼的.遠行卻絲毫沒有帶去孤獨,換來的是無盡的胸懷,一顆平靜的心。

天亮了,起來征服草原;晚了,頭枕着草原,小憩於蒙古包中。於是,蒙古包成了他們一生的信物,牛羊成了他們摯愛的夥伴。當我面向草原,瞧見一位牧民,左手拎着一壺酒,騎在馬上,驅趕着羊羣,他擡頭暢飲,又下俯牛羊,盡顯豪爽之氣。絕不像范仲淹筆下“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那般憂傷。他下了馬,用極其熟練的手法拆解了蒙古包,手一彎,便盡在囊中。望着他遠去的背影,我想,其實他並不在意家在哪兒,只需綠草茵茵,牛羊成羣,何處不可成家?

遠行者,不孤獨!

……

當獨自走在黯淡的燈光下時,當無奈漫步於漆黑的道路中時,是否會想起,在遙遠的西部草原上,有那樣一羣人,他們沒有整棟的高樓,不見成排的別墅,而他們所有的,只是一個矮矮的,用粗布製成的小蒙古包,可是那兒,就成了他們的家。沒有城市的浮華,沒有利益的鬥爭,只有一下躍於馬上,策馬奔騰!

心煩意亂之際,不如眺望遠方,拾起行囊,說走即行,到遠方去。

因爲遠行者,不孤獨!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1

在遼闊的蒙古高原上,點綴着數以千計的白色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

普通蒙古包,頂高10-15尺,圍牆高約50尺左右,包門朝南或東南開。包內四大結構爲:圍牆支架、天窗、椽子和門。支架通常分爲4個、6個、8個、10個。12個支架的.蒙古包,是罕見的,面積可達600多平方米,遠看如同一座城堡。

蒙古包呈圓柱形,上面有一個圓錐形蓬頂。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納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納20個人。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製作不用水泥、土坯、磚瓦,原料非木即毛。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便可以開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的地毯,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一些傢俱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支架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支架摺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20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

蒙古包巧妙的運用了圓形面積大這一特點,可謂建築史上的奇觀,遊牧民族的一大貢獻。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2

今天導遊讓我們晚上住蒙古包。

在我們來到蒙古包之前,它一點也不像我們住的房子。它由圓柱體和圓錐體組成,以木頭爲支撐,以布爲外壁。雖然簡單,但攜帶方便,適合草原上的.遊牧民族。

蒙古包的門很矮,我媽打了好幾次頭,正好適合我。

我們住的蒙古包裏有兩張牀,一個浴室和一個空調。這是一種新型蒙古包。住進去很舒服。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3

在廣闊無邊、茫茫綠海中,屹立着一個個屋頂圓圓,極富特色的建築——蒙古包!

蒙古包看上去小巧玲瓏,端莊可愛,可“肚子”裏卻出人意料的龐大,像個小倉庫,堆積着各色各樣的用品。它室內空氣流通,不悶不熱。太陽曬進來暖洋洋,冬日飄雪也照樣暖和,炎炎夏日也成了一處乘涼之地,快活自在。

蒙古族的人民屬於遊牧民族,這蒙古包不怕狂風吹也不怕暴雨打,在草原上這片氣候不定的地帶,成爲了一種固若金湯的“城牆”。

蒙古包構造孰厚,以木杆子作爲其主要支撐部件兒,是蒙古包能夠屹立不倒的核心部位,依蒙古人的做法,之後就是將毛氈做其屋頂、牆壁,覆蓋在木杆子上面。這其實是人類早期建築形式,骨架形結構被賦於了人類歷史上智慧的結晶,是多麼值得令人讚歎啊!

蒙古包的建築方位也很值得研究,借鑑了當地地形、氣候、風水等各種因素考慮,蒙古包包門開向東南,巧妙地避開了西伯利亞的強冷空氣,同時,又不失考量地沿襲着他們吉祥的古老傳統:面對日出方向。帳內中央,安放着不大不小的一個火爐,火爐旁堆放着炊具,而火爐頂上的奇妙之處,就莫過於是開了個小天窗。火爐邊鋪着地氈,擺着極爲精緻的`雕花木桌。包門兩側懸掛着牧人的馬鞭、弓箭等用具,彰顯着遊牧民族的個性。

蒙古包,是蒙古人民得以在草原生存的重要之物,現在,也成爲了遊牧民族文化最閃亮的瑰寶!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4

每當提到蒙古包,我就想起那次愉快的草原之旅。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天藍藍的,白雲一片一片飄在空中,似乎離我們很近,彷彿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我和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還有金豆豆姐姐一起來到美麗的大草原。微風輕輕吹拂,草原變成了一浪接一浪的茫茫綠海,一望無際,使人心曠神怡。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個個雪蓮花般的蒙古包,恰似大海中的點點白帆。還有那些羊羣、馬羣和牛羣,它們都在悠然自得地吃着青翠欲滴、鮮嫩可口的青草。

我和金豆豆姐姐興奮地叫着、跑着,不知不覺就來到一座蒙古包前。這蒙古包真像一朵潔白的花裝點在綠色的地毯上,淺紅色的'木門敞開着,繡花的布簾向上卷掛,隨時歡迎客人的到來。

主人迎了出來,高興地拍手,示意我們進去。我和金豆豆姐姐迫不及待地衝進蒙古包裏。“咦,凳子呢?”金豆豆姐姐問道。“這不是嗎?”主人指着炕,笑着說,“客人來了就當凳子,晚上就當牀。”我們好奇地爬上炕,興奮地蹦了起來。過了一會,主人端來了鮮香的奶茶、誘人的奶酪、令人口水直流的酸奶和餅子,還有冒着熱氣、香氣撲鼻的烤羊肉。我迅速拿起一塊奶酪放進嘴裏,不禁感嘆道:“哇,香氣濃郁!”它和我們平時吃的硬硬的奶酪可不一樣,一到嘴裏就化開了。我又迫不及待地嚐了嚐烤羊肉,沒有一點羶味!我閉上眼睛,仔細品味,好像品出了草原的味道。

我們一直玩到傍晚6點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啊,我忘不了美麗的大草原和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更忘不了那神奇的蒙古包!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5

中國有很多民族,如滿族、回族、蒙古族還有我們漢族等56個民族。各民族風俗習慣都不相同,比如說:江南水鄉、土樓、吊腳樓、蒙古包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蒙古包了。

蒙古包是蒙古人住的地方,它和我們說的房子用途一樣,只不過它比我們的房子多一個用處,就是方便遷徙,想什麼時候拆就什麼時候拆,想在哪裏建就在哪裏建。我們知道蒙古人是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住址,他們靠放牧爲生,哪裏有草他們就在那兒安家。

蒙古包可通風、採光,即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非常適合遊牧民族居住。蒙古包的外形像一個巨大的蘑菇一樣,又如來自天上的飛碟一樣,圓錐形的屋頂浮在煙霧中。尤其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事,偌大一個高大建築,不用一根鋼筋,全以一塊塊布縫在一起的,所以蒙古包就是牧民的家。人坐其中飲酒唱歌,真是花香襲人,奶油飄香,不啻仙宮帝闕。

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大草原玩,內蒙古人民熱情接待了我們,他們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馬。我也試着騎上馬,發現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我漸漸學會了騎馬,發現騎馬真的好簡單。走進蒙古包一看,彷彿就是我們的家,陳設簡單,席地而坐。屋內冬暖夏涼,地上鋪滿毯子真是太舒服了。

啊!真是令人難忘,草原上的蒙古包,真是太美了!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6

蒙古包,難忘的蒙古包。

不論身在何處,也不管在什麼時間,只要提起蒙古包,我的腦子裏立刻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成羣的牛羊,一個騎馬的英俊少年,還有冒着嫋嫋青煙的蒙古堡。此刻,我的鼻子也彷彿聞到了地地道道的奶茶香味。

蒙古包是我國蒙古民族居住的一種房子,因其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特別適用於遊牧生活。你可別看蒙古包外面看着不大,但是包內可使用的面積卻是很大的。而且室內空氣流通順暢,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還不怕風吹雨打。常見蒙古包頂高10———15尺,包門一般朝南或東南方向。

我爸爸有一位朋友就是蒙古人。上一次我們去拜訪那位叔叔,真巧遇上他們搬家,而我有幸看的了蒙古包的拆遷時的樣子。拆遷的時候,大人們先把蒙古包的“外衣”脫掉,讓蒙古包就剩下堅硬的支架,然後大人們把支架從土裏拔出來固定到車上。等確認再沒東西后,兩輛車相繼而發,開向叔叔早就看好的“風水寶地”。行了大約二十分鐘後,目的地到了。大人們又立即進入了忙碌的時候,安裝開始了!等大人們把東西都搬下來後,我和那個叔叔的兒子,準備給大人們幫忙擡鋼筋,好讓他們輕鬆一下。我和那個哥哥找了一根細鋼筋,一人握起一個頭就開始擡。那可真重啊!我們牙齒咬得都快崩掉,而且手指泛白,青筋暴起,才擡起來。我們擡一會,歇一會。所以等我們擡到時,大人們已經將剩下的全擡完了。

大人們安裝的時候,我和那個叔叔的兒子幫着遞工具,搬傢什,忙得不可開交。經過近一小時的`忙碌,終於裝完了,一座高大的蒙古包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我望着發紅的手掌心笑了,這"家”搬的真不容易。

安裝完畢我們準備返回,可是熱心的叔叔阿姨挽留吃完飯再走,請我們品嚐一下那裏的美食!

在等飯的時候,阿姨給在場的每一位都倒了一杯奶茶,這杯奶茶讓我讚不絕口,流連忘返。但哥哥說,他每天都能喝上,已經習以爲常了。天天都能喝上這樣的奶茶該多幸福呀!

蒙古包,還有蒙古包裏的奶茶,都是少數民族擁有的一種獨特文化,而我已被這種文化深深陶醉,久久難以忘記。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7

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種呈圓形尖頂的天穹式住屋,可謂建築史上的奇觀,遊牧民族的一大貢獻。

蒙古包是東南向而設的。這與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陽,與朝日之俗有關。但這種東南向習慣不僅是一種信仰,還是爲抵禦嚴寒和風雪,因爲他們居住在高寒地帶,冬季又多西北風。

蒙古包的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氈、繩帶三大部分組成,建造時並不用泥水,土坯,和磚瓦,材料非木即毛,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適宜的地方。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8

在各民族的特色民居中,蒙古包是我最喜歡也最熟悉的。

蒙古包有四個主要結構,即花壇、天窗、椽子和門。蒙古包按哈納斯數劃分。最大的是十二個哈納斯,最小的只有四個。十二哈納斯的蒙古包在草原上也很少見,600多平米,看起來像個堡壘。過去,幾十個大蒙古包在一起非常壯觀。

蒙古包雖然外觀很小,但內部空間還是很大的,室內空氣通風良好,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雨。所以非常適合經常在放牧中生活使用的人羣。

蒙古包自匈奴時期就出現了,其形制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的外觀是圓形的.,頂部是圓錐形的,牆壁是圓柱形的,周圍的側壁分成幾塊,每塊大約160釐米高,上面覆蓋着木條。

蒙古包是遊牧民族的傳統民居,古代稱爲瓊廬,是遊牧民族爲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住宅很容易被改造和遊牧。只需要四十頭駱駝就可以運走,打包時間出奇的短。建造一個堅固的蒙古包供人們居住只需要大約二十個小時。

蒙古包外面雕刻着美麗的圖案作爲裝飾,這是蒙古人認爲的吉祥圖案。白色的蒙古包裝飾着藍色的花朵圖案,以遼闊的草原和廣闊的天空爲背景,看起來很美。

美麗草原上的蒙古包是蒙古文化的縮影,珍惜蒙古包就是珍惜蒙古文化。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19

在各個民族的特色民居中,我最喜歡也最熟悉的就是蒙古族的蒙古包了。

蒙古包有四大結構,分別是:哈那、天窗、椽子和門。蒙古包是以哈那的多少來區分大小的,最大的有十二個哈那,最小的只有四個,十二個哈那的蒙古包在草原上也是十分罕見的,有六百多平方米,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堡壘一般,過去幾十個大蒙古包在一起,非常壯觀。

別看蒙古包外表看上去非常的小,但是內部使用空間面積還是非常大的,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的.民族居住和使用。

蒙古包自從匈奴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其造型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外觀呈現圓形,頂上是圓錐形,圍牆是圓柱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一百六十釐米左右,是用條木編圍砌蓋的。

蒙古包是遊牧民族傳統的住房,古稱穹廬,是遊牧民族爲了適應遊牧生活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改裝,而且便於遊牧,只需要四十頭駱駝就可以運走,裝起來的時間也是驚人地短,只需要二十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搭出來一個堅固的蒙古包,供人居住。

蒙古包外面還雕刻上了美麗的花紋作爲裝飾,這些花紋都是蒙古人認爲的吉祥的圖案,白色的蒙古包用藍色的花紋點飾着,用遼闊的草原和廣袤的天空作爲背景,看上去美極了。

美麗草原上的蒙古包,是蒙古文化的縮影,我們愛惜蒙古包就是愛惜蒙古文化。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0

今天,我們終於到達了內蒙古草原,錫林郭勒盟,並且入住了蒙古風情酒店,也就是蒙古包了。(聽說這裏有篝火晚會,我還挺期待。)

我們來到蒙古包時已經很晚了,蒙古包的主人已經貼心的爲我們準備好了飯菜,所以我們一來就吃上了飯。嗯,他這裏飯還不錯嘛。烤羊腿很勁道,煎雞蛋很香。奶茶不甜,但是特別香。牛奶醪糟香甜,很好喝,甜甜的。酸奶饅頭有酸奶的甜味,大人小孩子都喜歡。

我們的晚飯結束了。終於到了我所期待的篝火晚會環節了,這裏不僅僅有篝火,還有唱歌的設備,還有救援燈(被我們玩成了蹦迪專用燈)。

篝火晚會開始了。大人們在歡歌跳舞,小孩子就帶着我的小老弟兒一起玩遊戲。我們帶着小老弟兒玩老鷹抓小雞,探險遊戲。大人們唱的歌我都沒聽過,都是描述草原的廣闊無垠,聽的'人心胸寬廣。

玩也玩夠了,歌也唱夠了,篝火也滅了,我們都該休息了。

哦……不妙了,小老弟兒好像很害怕這裏的太多太多的蚊蟲。不過我有一個聰明的老爹,他用燈光吸引蚊子,再用蚊閃光滅蚊,有些沒有陣亡的,都被老爹用手彈死了。

老爸的辛苦終於換來了我們的安穩睡眠。

今天太晚了,遊戲就不玩了。

晚安,再見!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1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民族衆多的國家。在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進程中,人們積累了豐富的民居建築經驗。中國民居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蒙古包就是其中之一。

在遼闊的蒙古草原上,寒風呼嘯,大堤上點綴着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一望無垠的草原是蒙古族人民自由放牧的大舞臺,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最適於遊牧民族居住的就是蒙古包,因爲它的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他在匈奴時代起就已出現,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古稱穹廬,還稱氈帳,帳幕,氈包等,隨着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這些名稱逐漸被“蒙古包”所代替。蒙古包整體爲圓形凸頂,頂上和四周被厚厚的氈子覆蓋。普通的蒙古包,頂高3.3~5米,圍牆高17米左右,大門朝南或東南。最小的`蒙古包,直徑有300釐米左右,大的則可以容納數百人。它共有四大結構:哈那,天窗,椽子和門。哈那就是蒙古包圍牆支架,蒙古包的大小以哈那的多少來區分,通常分爲40個,60個,80個,100個和120個。哈那爲120個的蒙古包,面積非常大,有6000多平方米,遠遠望去,如同一座巨大的城堡,十分壯觀。但是,面積這麼大的蒙古包在草原上並不常見。

牧民創造的蒙古包,有着蒙古族典型的特色。蒙古包分爲固定式與遊動式兩種樣式。半農半牧區大多建造固定式的蒙古包,周圍牆壁用土砌成,上面用葦草搭蓋;遊牧區大多使用遊動式的蒙古包,一種可拆卸,一種不可拆卸。可拆卸的蒙古包以牲畜馱運來遷移,不可拆卸的靠牛車或馬車拉運。

蒙古族傳統民居,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除蒙古族外,哈薩克族,塔吉克族等民族遊牧時也適用蒙古包居住。自從有蒙古族以來,人們開始使用蒙古包,但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至今仍無人知道確切的時間。

看啊!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星星點點的蒙古包就像大海上揚起的白帆,炊煙裊裊,蘊含着無限的生命力!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2

在遼闊的蒙古草原上,寒風呼嘯,大地點綴着許多白色的帳篷,它們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雖然不像徽派建築那樣有名,也不像蘇州園林那樣漂亮,但它依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獨有的特色。保留着蒙古族的民族傳統。

蒙古包是許多蒙古人民的日常居住地,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牧區。一圓形天空,通煙器,包門小。朝南或者朝東南。在古時候,它還有好幾個別名,分別是“穹廬、氈帳還有氈房。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最大有蒙古包約可容納600人,最小的蒙古包大約能夠容納20人。

蒙古包的架設非常簡單。一般是搭建在風水好、水草適宜的'地方。先根據蒙古包的大小畫一個圈,然後就能夠按照這個圈的大小進行搭建。蒙古包搭好後,人們便開始裝飾蒙古包的內部。鋪上厚厚的地毯,放上一兩張既舒適又漂亮的小牀,四周再掛上鏡框和各種美觀的裝飾。現在一些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給蒙古包增添了許多色彩。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便內部面積確很大。它不但採光條件好,而且不怕風吹雨打,冬暖夏涼。

蒙古包不像徽派建築那樣有名,不像蘇州園林那樣漂亮,但它以自身獨特的民族風格而保留下來。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3

清晨的陽光射進了一個寬敞的蒙古包,光柱子落在一位正在趕製新衣的蒙古族老阿媽的身上。櫃子上的時鐘正指着6時30 分。

爲了參加學校組織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活動,阿布漢一早就起來了。他看見阿媽側身坐在牀輔上,爲他趕製節日的新衣,心裏十分激動:半年前,自己的阿爸和阿媽爲了搶救集體的羊羣,在草原的大風暴中犧牲了,是這位好心的老阿媽收養了他,使他在失去雙親的'時候,重新獲得家庭的溫暖……

從阿媽那佈滿血絲的眼睛中,阿布漢彷彿看到了阿媽在微弱的燈光下,精心縫製新衣的情景:燈光太弱,穿針都看不清,阿媽試了好幾次才成功。縫紉機的“嗒嗒”聲和時鐘的“嘀嗒”聲陪伴着阿媽,疲勞不斷地襲來,阿媽眼皮不由自主地往下耷,針尖一次次刺進那粗糙的手指,她一次次從疲憊中驚醒過來……隨着時鐘一圈一圈地走動,一件淺藍色的新衣做成了,阿媽的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阿媽發現了站在一邊的阿布漢,親切地說:“來!阿媽幫你穿上,試試合不合身。”阿布漢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趕快走到阿媽面前,穿上了這件用千針萬線做成的外套。阿媽又親手替阿布漢戴上了鮮豔的紅領巾。這時,阿媽的女兒阿布爾拉開了布簾,來到了縫紉機前邊坐下來說:“呵!好神氣啊!”阿布漢此時心裏熱乎乎的,彷彿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他想:我和這位好心的阿媽沒有一點血緣關係,卻能從她身上得到自己曾失去的母愛。阿布漢冰冷的心又一次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母愛是多麼偉大啊!

“快去吧!慶祝活動就要開始了!”阿媽催促道。“嗯。”說完,阿布漢背起了挎包,奔出了蒙古包。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4

以前來到大青溝,蒙古包沒有幾座,可現在一個個巨大的蒙古包拔地而起,像是張着雙臂在迎接遠方的客人一樣。爸爸的朋友在這裏經營了一家賓館,所以我有幸被請進了這裏一個最大的,能同時容納百餘人共同就餐的蒙古包做客。

站在蒙古包前,擡頭仰望,嚯,足有三四層樓那麼高,推開兩扇木門,真是別有洞天啊。第一個映入眼簾的要數那鮮紅的開滿鮮花的地毯了,看上去馬上讓你感到非常的愉快,踩上去又格外的鬆軟。迎面牆上掛着成吉思汗的畫像,顯得莊重而神聖。兩邊分別擺放着一排就餐用的長桌,而桌邊圍着的不是咱們日常坐的椅子,而是一個個像小木墩似的圓形小凳。大家就坐後,宴會開始了。

第一個閃亮登場的是蒙古族宴席上最珍貴的佳餚“烤全羊”。“烤全羊”是用一個木製的二輪車推進來的,羊頭上還戴着一朵大紅花。主持人先舉行了個小小的儀式,並簡單地介紹了這道菜,然後用手把肉撕下來,放在盤子裏,蘸着調料吃,那味道真是鮮美極了。

席間,身着蒙古族盛裝的男女主持人,還一邊高歌,一邊向我們獻上了象徵藍天和聖潔的哈達,用銀碗斟滿了“馬奶酒”。喝酒時可是有講究的喲,要用左手端着酒杯,用右手無名指先到酒盅裏蘸一點酒,向天彈一下;再蘸一點酒,向地彈一下;最後蘸一點酒塗在自己的腦門上;表示敬天、敬地、敬人和對佛、法、僧三寶的祈禱。飲酒時,蒙古族人最喜歡客人一飲而盡,所以那天爸爸喝多了,哈!我是小孩兒,雖說不能喝酒,但也有模有樣的.跟着做了一遍,入鄉隨俗嘛。

敬酒剛罷,演出開始了。一個個蒙古族演員或唱、或跳、或演奏器樂,好不熱鬧。給我印象最深地是馬頭琴,那琴聲和在電視裏聽到的感覺不一樣,時而悠揚,時而奔放,尤其是拉起那首著名的曲子《萬馬奔騰》時,我彷彿真的是馳騁在了廣闊地草原上,身子也不由自主的在凳子上晃動,真美啊!

就這樣,唱着,跳着,我們一直玩到了深夜。

“烤全羊”。(戴哈達的是俺老爸喲)

是我呀!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5

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一家剪紙屋,那裏面有好多好多精美的剪紙,我突然間看到了一張我比較喜歡的一張剪紙,我好奇的走過去。堅持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在一個蒙古包裏,蒙古包旁邊長着一朵朵美麗的牽牛花,蒙古包裏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她坐在一張做工精美的地毯上,面前有一張花紋精美的小桌子,哦~原來小女孩正在看書呢!窗邊的兩隻蝴蝶正在靜靜地看着她。我呆呆的看着這張剪紙情不自禁地飛向了想象的`王國……

有一個蒙古小姑娘,她叫塞西,村裏的人都很喜歡她。可是塞西不喜歡被關在家裏,倒是喜歡出去與自己家養的一匹馬在大草原上奔馳,她性子烈,自己還在窗外的樹上搭了一個木屋。

一天,塞西一整晚都在木屋裏睡覺,可是病魔悄悄地來了,它吹了口氣……

第二天,全村的人都染上了瘟疫,而塞西昨日在村外所以沒染上瘟疫,她看全村的人痛苦成這樣,看着這些人一個個死去,她痛苦、傷心不已。她決心要找到治他們的方法。

她到村外好遠好遠的另一個鎮子裏每家每戶的借醫術,村裏的人們看着她村裏的人那麼可憐,所以把醫書借給了她,她終於借到了書。她回到家裏把醫書全部看完了。她知道的必須到千里之外的喜馬拉雅山頂找雪蓮。可是雪蓮每年只開一次,並每年只開一朵,極爲稀有啊!

塞西騎着自己的馬翻山越嶺到了喜馬拉雅山,她看那高山是多麼的險峻,深吸了一口氣,她自己爬呀爬,爬了很久過了幾個小時她終於到達了山頂。爲了找雪蓮她不停地用手挖雪,都挖出血來了呢,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她以爲沒希望了,突然,她看到了雪蓮,在最陡峭的邊緣,她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他終於得到雪蓮!

一個星期過去了,塞西回到了家鄉,她用雪蓮熬湯,把每個人都治好了。誰知,塞西在去喜馬拉山的路途中,受了傷,失血過多不幸身亡,她的家人悲痛欲絕。

全村的人很感激她,明天都去祭神,希望塞西能夠起死回生,上帝爲塞西的精神而感動,把塞西變爲一朵永不凋謝的牽牛花。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6

蒙古遼闊的草原上,寒風呼嘯,大地上點綴着許多白色的帳篷,都是蒙古包。

雖然蒙古包沒有徽派建築有名,也沒有蘇州園林漂亮,但還是保留了自己獨特的民族特色。保留了蒙古族的民族傳統。

蒙古包是許多蒙古族人的日常居所,在內蒙古自治區等牧區十分流行。一個圓形的天空,抽油煙機和小門。面向南或東南。古代也有幾個別名,分別是“瓊廬”、“氈帳”、“蒙古包”。

蒙古包是圓形的,有大有小。最大的蒙古包可容納600人左右,最小的蒙古包可容納20人左右。

蒙古包的搭建很簡單。它們通常建在風水好、水生植物適宜的地方。根據蒙古包的'大小畫一個圓,然後根據圓的大小來搭建。蒙古包建成後,人們開始裝飾蒙古包的內部。鋪上厚厚的地毯,放上一兩張舒適美觀的小牀,四周掛上畫框和各種漂亮的裝飾品。現在一些電器已經進入蒙古包,給蒙古包增添了許多色彩。

蒙古包外觀雖小,但內部面積確實很大。它不僅採光條件好,而且不怕風雨,冬暖夏涼。

蒙古包沒有徽派建築有名,也沒有蘇州園林漂亮,但保留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7

我的故鄉在錫林郭勒大草原,那裏藍天白雲綠草灘,牛羊成羣馬兒歡。在一處地勢稍高的草灘上,有我家的蒙古包,氈包前有一條彎彎的小河。春天的小河是熱鬧的春天,小河在小羊羔“哮哮”的叫聲中睡醒了,眼一瞪,腰一伸,笑了,撒個歡兒,像一條潔白的絲帶輕輕地自由自在地向遠方飄去,留下一路“叮叮……咚咚……”歡樂的歌。牧人們的身影不時地在小河邊閃現,掄圓的套馬杆蘸一下河水,甩出了天邊鮮麗的朝霞。地皮軟了,草青了,馬兒、牛兒、羊兒在河邊喝水,歡蹦,嘶叫。牧羊姑娘嘹亮的歌聲在草灘上回蕩,百靈鳥在半空中也亮開了婉轉的歌喉。阿媽提着古老的琺琅罐來河邊提第一桶聖潔的春水,爲全家人熬第一鍋吉祥的奶茶。貪春的野鴨、鴻雁在小河中划起了彩色的小船。

夏天的小河是歡樂的夏天,小河在老阿爸的馬頭琴聲中變得更加澄澈了,水熱熱的,河岸青蛙跳,水中魚兒遊。河邊不遠處友友草、艾篙叢巢裏的小百靈張着黃嘴在“卿卿喳喳”地叫着。河畔綠茵茵的草灘上野花爭芳鬥妍,小河水像乳汁一樣滋養着沿岸的草灘、牛羊、馬兒和水中的動物。蒙古包活似一朵綻放的大蘑菇,靜靜地守候在小河旁。此時的小河不管白天、黑夜都是生命的搖籃,花喜鵲在喝水的牛背上唱歌,紅蜻蜓在款款點水,剛出蛋殼的小野鴨在河中嬉鬧,阿爸在河中給羊兒洗浴,阿媽在河畔擠牛奶,就連藍天上好看的雲彩也喜歡在水中照鏡子。花頭蝴蝶飛,草尖螞蚌唱。

秋天的小河是彩色的秋天,草原成熟了,豐收了,一片金色。草枝黃了,搖着金色的籽兒穗;蟲兒的翅膀黃了,閃着金色的光;野菊花黃了,點着金色的燈。在秋草黃葉的映襯下,在陽光的照射下,小河也似乎變得橙黃了,更迷人了。這時的蒙古包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那兒笑了,笑看着晾曬在氈包門前木架上的奶酪、乾肉、蘑菇;笑望着沿着小河畔散撒在草灘上膘肥體壯的羊羣、牛兒、馬兒。小河的上空銀白色的飛機煙霧線長長劃過,演繹着草原的時代氣息。

冬天的小河是聖潔的冬天,小河在雪花的.飄灑下睡了,睡得酣甜、瀟灑,身蓋一牀乳白色的被子,宛如一條潔白的長長的哈達。牛羊在小河畔蒙古包前的柵圈裏靜臥、反色,牧羊犬在雪地裏奔跑。歡笑聲不時從銀裝素裹的蒙古包內傳出,這時的蒙古包是牧人溫暖的家。我和小夥伴在雪地裏奔跑,在小河上玩耍,我們與雪花、草原、小河融爲一體,成了粉雕玉琢的小天使。

蒙古包前彎彎的小河是牧人心頭幸福吉祥的飄帶,是草原時時流淌的血脈,是一曲永不停弦的馬頭琴聲,是我心中永遠歌唱的百靈鳥。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8

暑假裏,我去了位於蒙古阿拉善左旗的通湖草原。到了蒙古族的地方,當然要住蒙古包啦!

我們一進蒙古大營,就看到了大大小小的蒙古包。它們大小不同,但都是圓的,也都是白色的。小的蒙古包比較“原始”,是用氈布做的,上面有圖案,很漂亮。氈布的.邊緣用磚頭壓住,以免給風吹起來。大的蒙古包比較“現代”,是用水泥和磚頭砌成的,圓錐形的包頂上有金色的裝飾物,看上去很威風。

我走進我們住的大蒙古包,裏面鋪着綠色的地毯,中間有一張紅色的矮方桌,被子、褥子和枕頭都整整齊齊地擺放在矮桌兩邊。蒙古包的頂上畫有很多金色的裝飾花紋,中間是一個吊燈。包裏還配有電視機、影碟機、雜物櫃,還有一個整潔的衛生間,比我想象的要先進得多呢!

晚上,該睡覺了,我們一行七人,把褥子橫七豎八地鋪在地上,躺上去硬邦邦的,沒有家裏的牀睡着舒服。這樣在地上睡覺,我還是第一次呢,感覺新鮮極了!不過,因爲玩得太累了,沒多久,我就睡着啦!

甜甜地一覺睡到太陽露出笑臉,啊!又是一個清新美麗的早晨!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29

剪紙是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今天,我就看到一幅精美的剪紙。它是一幅紫藍色的剪紙,展現的是一個蒙古女孩在蒙古包裏讀書的情景。蒙古包裏是一個眉清目秀、亭亭玉立的小女孩。小女孩扎着長辮子,穿着漂亮的長裙子,盤腿坐在繡滿圖案的方形毯子上。小女孩的前面是一張精緻的四腳方桌,桌上擺着繪本,小女孩正在聚精會神地讀書。蒙古包外,牽牛花綻開了笑臉,一團團,一簇簇,迷人可愛。在花周圍,一對蝴蝶翩翩起舞。地上,小草青翠欲滴。

這幅剪紙栩栩如生,我不禁走進了想象的世界——

這是一個名叫卓瑪的蒙古女孩,她家裏很貧窮,上不起學,只能靠放羊謀生。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卓瑪正準備趕羊回家,突然發現草地上有個“不明物體”。她好奇地撿起來,一看,呀!原來是一本書!這本書雖已泛黃,但對於上不起學的卓瑪來說,這可是一個“大寶貝”呀!她小心翼翼地把這本陳舊的書撿起來,輕輕地吹去上面的灰塵,然後摟在懷裏,蹦蹦跳跳地趕着羊回了家。

一回到家,卓瑪就迫不及待地翻開意外收穫的書,專心致志地看起來,這是一本繪本,有着有趣的.插畫和簡短幽默的文字,卓瑪纔看了幾行,就愛不釋手了。雖然卓瑪不識字,但聰明伶俐的她反覆咀嚼,就把大概意思猜出來了。她在故事中遨遊,樂此不疲。隨着故事的跌宕起伏,卓瑪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潸然淚下,時而氣憤不已。此時的她是多麼高興:眼睛笑成了月牙,嘴巴發出了銀鈴般的笑聲……

“華華,你在幹嘛呢?”朋友的話語一下把我拉回了現實。我不禁自言自語道:“剪紙真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每一幅剪紙都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30

我那時的小蒙古包,是還沒有條件刷上美麗的天色白,白是白雲的白,是漂亮的蘭天白朵。不是我一包,是羣集散落在各地小山衝頭的一大片小蒙古包。小蒙古包是天然的黑色,黑色裏透漏着棕色的暖。那棕色就是落了泥巴,向了在外的草頭垡子。草頭垡子的乾草的草根草鬚子在太陽底下是棕色的。溫暖是溫暖,在有風的吹動之下,跑灰也跑的掉草絲,草的根絲。所以不時的必需貼補泥巴。做上厚土的底維圈,防止豬也包括雞的傷害。

豬嘴和雞腳是比較厲害的。雞的一天的找嘴腳刨,泥巴的土根就會少了一塊,多了一坑雞的土地窩子;即使小豬的幾嘴,也是小蒙古包的災害。生活是挺困難的。

我們的蒙古小包不是這時的旅遊目的地,白色的厚實的夾有棉花的,白布的白色的布的蒙古小包,是天上白雲的白色。我們的是黑土地的黑色。沒有是麼光彩的,前進的道路多是泥巴。有一部電視劇叫《籬笆女人和井》我看過,不怎地理解籬笆,想;想還是叫《泥巴女人和井》有意思。黑色的小蒙古包的沖溝的底地,也有一口水井,水井6米多深,到底。也有一個井軲轆巴子,繞上12圈多就可以提上鮮鮮的井水。早晨的井水比較涼甜和乾淨。我家的水一般都是早上的井水。

因爲泥巴是黑色的,所以我的小蒙古包也是黑色的。只有窗戶的木格楞子,還有門是有着木質的白色的。煙囪還有餘煙在上青天繚繞,竈坑的竈門是用土塊子堵上的。竈內還有沒有燃燒完了細碎的柴草,所以有青煙繚繞天空。黑色小蒙古包的10裏草原是牛馬的草場,遠遠的也要有注視黑色小蒙古包的目光,因爲包內有生活的基本資料。比如糧食和木桶的水,還有窩藏在木撐子上的油茶,本質說就是油茶麪子。防止草原上的野貓。

春天的草原,來了農耕時代的農民,是代表生產隊,人民公社來到草原。草原的草場綠油油一片。漢族兄弟是有着滿臉笑容的來到草原,有意思的活動第一根拇指,說:好,好,好。紅色的草原好。事實上只有動物的糞便有一些紅色的。說得是挺有意思。漢族兄弟是來買牛馬來的。買回去種地。草原上的牛馬倌吆喝喝顛着馬背上的屁股,吆喝喝集結着千多隻牛羣馬羣。吆喝喝圈着自己的世界。轟轟烈烈,場面壯觀,遼闊上的氣勢。牛馬口鼻有聲,呣呣嗎嗎直叫。

漢族兄弟是瞧瞧看看說說。這個那個,紅色的,白色的,棕色的那個,還有着語言不好溝通的問題。

找出了五六十匹馬,還有三十幾條牛,套上了套子,索上了繮繩。數完了人民幣,喝完了告別的奶茶,奶茶就是落底子的奶渣和奶酪的幹品,加在油茶之中的奶產品。有着各路勁頭的香甜。習慣的黑色小蒙古包的草原牧人,因爲習慣了,是不好喜歡農業的糧食的。比如農業的苞米茶粥。喜歡美麗的奶香,一口炒麪一口馬奶牛奶的吃,一定是有滋有味的。

有了美麗的人民幣,草原就有了好聽的歌聲,二胡和笛子的`顫顫悠悠的美妙的聲音。阿媽你的頭髮和臉就梳洗的亮汪汪的乾淨和漂亮,漂亮的頭紗,擋住了熱辣辣的陽光,還有蒼蠅和蚊子,多多少少的添上了含蓄,朦朧的美。依依帶腿的美麗長裙,是有着生物蛋白的光亮美,美麗的繭子之絲。草原上的皮靴是在早晨就擦得鋥亮的。多數是黑色的小蒙古包的黑色。驕傲的驕傲的可以挺直身材站在草原的高地,小有山衝的草原包上,看蘭蘭天空的白雲之美,高瞻遠矚的想過了年的故事。

在外一天的奔波,回到敖包內,黑色的小蒙古包是溫暖的。也有了好多的黑色幽默。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31

大家都見過蒙古包吧,你們想全面瞭解它嗎?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蒙古包。

蒙古包是遊牧民族的傳統住房,古稱“穹廬”,又稱“氈帳”“氈包”等。蒙古包在匈奴時代就已經出現,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是半球形的,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釐米,長230釐米左右,用木條編成網狀,幾塊網連接在一起,圍成球形。上面加上一個錐形的'圓頂,就像一個小土坡似的。帳篷的全身都覆蓋着毛氈,用線索固定,這樣就起到了保暖的作用。西南壁上留一個木框,可以安裝門板。帳頂留一個圓形的天窗,以便通風和採光,還可以排放炊煙。如果下雨了,就用毛氈把天窗蓋起來。蒙古包小的可容納20多人,大的能容下好幾百人呢。

蒙古包是蒙古人日常居住的地方。蒙古族是遊牧民族,蒙古人終年趕着他們的羊羣、牛羣、馬羣和駱駝尋找有新鮮牧草和水源的地方,所以蒙古包大多是可以隨時拆卸的。把蒙古包打點成行裝,由幾頭雙峯駝馱着,運到下一個落腳點,再重新搭起來,又可以在裏面居住了,非常方便。

這就是蒙古人的民居,有意思吧!

介紹蒙古包的作文 32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鈴聲響了,吳老師滿面春風的走進教室,笑着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欣賞幾幅剪紙,我相信,這些民族傳統文化會讓你們驚歎。”說完,吳老師就拿出了四幅剪紙,它們各有各的特色。

我細細端詳這些剪紙,其中有一幅上面的圖畫是一個坐在蒙古包裏面的小女孩,她認真的看着書窗外有許多蝴蝶飛了過來。圍着小姑娘的蒙古包翩翩起舞。好像也被這小姑娘的那雙求知的眼睛迷住了。

看着那副精美的剪紙,我情不自禁的進入了想象的聖殿。在一個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住着許多遊牧民族,小女孩的家也在其中。

那一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小女孩和她的姐姐們出去玩。五歲的.小女孩便和姐姐們一起騎馬,馬兒在草原上奔馳跳躍。她們玩的那是叫個不亦樂乎。小女孩就這樣在快樂中成長着。

這一天小女孩的爸爸病倒了,看着爸爸那蒼白的臉色,女孩關切撫摸着爸爸的頭,焦急得問:“爸爸,你怎麼啦?你哪裏不舒服嗎?”爸爸微微的動着他那蒼白的嘴脣喃喃地說出了幾個字:“女兒,爸爸沒事,有你這份關心我就足夠了。”

女兒請了許許多多的大夫,父親也吃了許許多多的藥,可是父親的病情就是不見好轉,女兒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於是便帶了些食物,騎着馬踏上了一個人尋找草藥的艱苦路程,許多天後,她幾乎跑遍了所有的遊牧民族,真當她覺得希望不復存在的時候,有一個人對她說;“小女孩,我告訴你在雪山上有一種神奇的花,叫雪蓮花,他可以治好你父親的病,但雪上奇冷無比,你最好不要去。”可小女孩把老爺爺的話拋之腦後,什麼也沒準備,便急匆匆地來到了雪山上。

她在雪山之上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得到了這長在懸崖之巔上的這朵雪蓮花。

回到家後,小女孩的父母都很擔心她,她把雪蓮花交給父母。不久,父親的病好了,一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於是,爲了避免以後再次發生,小女孩仔細的讀着書。

“範安琪,範安琪”,我後面的人在叫我,我只得從這美好的幻想中醒來。

我不由得讚歎,着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剪出如此形象生動的剪紙,真不愧虧是從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