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金史 > 《金史》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大綱

《金史》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盧彥倫(子璣 孫亨嗣) 毛子廉 李三錫 孔敬宗 李師夔 沈璋 左企弓 虞仲文(曹勇義 康公弼附) 左泌(弟淵 侄光慶)

《金史》卷七十五 列傳第十三

盧彥倫,臨潢人。遼天慶初,蕭貞一留守上京,置爲吏,以材幹稱。是時,臨潢之境多盜,而城中兵無統屬者,府以彥倫爲材,薦之於朝,即授殿直、勾當兵馬公事。

遼兵敗於出河店,還至臨潢,散居民家,令給養之,而軍士縱恣侵擾,無所不至,百姓殊厭苦之。留守耶律赤狗兒不能禁戢,乃召軍民諭之曰:“契丹、漢人久爲一家,今邊方有警,國用不足,致使兵士久溷父老間,有侵擾亦當相容。”衆皆無敢言者。彥倫獨曰:“兵興以來,民間財力困竭,今復使之養土,以國家多故,義固不敢辭。而此輩恣爲強暴,人不能堪。且番、漢之民皆赤子也,奪此與彼,謂何。”

初取臨潢,軍中有辛訛特刺者,舊爲臨潢驛吏,與彥倫善,使往招諭,彥倫殺之。遼授彥倫團練使、勾當留守司公事。

天輔四年,彥倫從留守撻不野出降。授夏州觀察使,權發遣上京留守事。師還,撻不野以城叛,彥倫乃率所部逐撻不野,盡殺城中契丹,遣使來報。未幾,遼將耶律馬哥以兵取臨潢,彥倫拒守者七月。會援兵至,敵解圍去,因赴闕。

天會二年,知新城事。城邑初建,彥倫爲經畫,民居、公宇皆有法。改靜江軍節度留後,知鹹州煙火事。未幾,遷靜江軍節度使。天眷初,行少府監兼都水使者,充提點京城大內所,改利涉軍節度使。未閱月,還,復爲提點大內所。彥倫性機巧,能迎合悼合意,由是頗見寵用。歲餘,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爲宋國歲元使。改禮部尚書,加特進,封郇國公。天德二年,出爲大名尹。明年,詔彥倫營造燕京宮室,以疾卒,年六十九。子璣。

璣字正甫,以蔭補閤門祗候,累遷客省使,兼東上閤門使,改提點太醫、教坊、司天,充大定十五年宋主生日副使,遷同知宣徽院事。丁母憂,起復太府監,改開遠軍節度使,入爲右宣徽使。章宗即位,轉左宣徽使,致仕。明昌四年,起復左宣徽使,改定武軍節度使,復爲左宣徽使。

是時,璣年已七十,詔許朝參得坐於廊下。復致仕。泰和初,詔璣天壽節預宴。二年,元妃李氏生皇子,滿三月,章宗以璣老而康強,命以所策杖爲洗兒禮物。章宗幸玉泉山,詔璣與致仕宰相俱會食,許策杖給扶。後預天壽節,上命璣與大臣握槊戲,璣獲勝焉。從上秋山,賜名馬。上曰:“酬卿博直。”其眷遇如此。泰和六年卒,年八十。子亨嗣。

亨嗣字繼祖,以蔭補閤門祗候,內供奉。調同監平涼府醋務,改同監天山鹽場。丁母憂,服闋,監萊州酒課,累調監豐州、任丘、汲縣、東平酒務。課最,遷白登縣令。明昌四年,行六部差規措軍前糧料,入爲典給直長,改西京戶籍判官,歷官西京、中都太倉使,中都戶籍判官,尚醞署丞。丁父憂。大安初,復爲典給署丞兼太子家令。崇慶元年,遷同知順天軍節度使事。是時,兵興,徵調煩急,亨嗣以辦最,遷定遠大將軍,入爲戶部員外郎。貞祐二年,遷莒州刺史。三年,山東宣撫司討楊安兒,亨嗣行六部,兵罷,還州。興定二年,卒,年六十一。

亨嗣與弟亨益,盡友愛之道。亨嗣初以祖蔭得官,大定十六年,父璣爲同知宣徽院事,當蔭子,亨嗣以讓弟亨益。亨益早卒,子兟。兟幼稚,亨嗣盡以舊業田宅奴畜財物與之。

毛子廉本名八十,臨潢長泰人,材勇善射。遼季羣盜起,募勇士,子廉應募。遼主召見,賜甲仗,率百人,會所在官兵捕盜。以功授東頭供奉官,賜良馬。

天輔四年,遣謀克辛斡特刺、移刺窟斜招諭臨潢,子廉率戶二千六百來歸。今就領其衆,佩銀牌,招未降軍民。盧彥倫怒於廉先降,殺子廉妻及二子,使騎兵二千伺取子廉。子廉與窟斜經險阻中,騎兵圍之,兩騎突出直犯子廉。子廉引弓斃其一人,其一人挺槍幾中子廉腋。子廉避其槍,與搏戰,生擒之,乃彥倫健將孫延壽也。餘衆潰去。

天會三年,除上京副留守。久之,兼鹽鐵事。天眷中,除燕京院都監。遼王宗幹問宰相曰:“子廉有功,何爲下遷。”;宰相以例對。宗幹曰:“盧彥倫何不除此職?子廉之功十倍彥倫,在臨潢十餘年,吏民畏愛如一日,誰能及此。”是時盧彥倫已以少府監除節度使,故宗幹引以爲比。除寧昌軍節度使。海陵弒熙宗,子廉聞之,嘆曰:“曾不念國王定策之功耶。”乃致仕。大定二年,卒。

李三錫字懷邦,錦州安昌人,以貲得官。遼季,盜攻錦州,州人推三錫主兵事,設機應變,城賴以完。錄功授左承製。遼主走天德,劉彥宗闢三錫將兵保白雲山。

金兵次來州,三錫以其衆降。攝臨海軍節度副使,參預元帥府軍事,改知嚴州。宗望伐宋,三錫領行軍猛安,敗郭藥師軍於白河。進官安州防禦使。再克汴京,三錫從闍母護宋二主北歸。復知嚴州,改歸德軍節度副使。詔廢齊國,擇吏三十人與俱行,三錫在選中。還爲慶州刺史,三遷武勝軍節度使。察廉第一,遷三階,改安國軍節度使,除河北西路轉運使,致仕。

三錫政事強明,所至稱治。世宗舊聞其名,大定初,起爲北京路都轉運使。制下,而三錫已卒。

孔敬宗字仲先,其先東垣人,石晉末,徙遼陽。遼季,敬宗爲寧昌劉宏幕官。斡魯古兵至境上,敬宗勸劉宏迎降,遂以敬宗爲鄉導,拔顯州,以功補順安令。天輔二年,詔敬宗與劉宏率懿州民徙內地,授世襲猛安,知安州事。將兵千人從宗望伐宋。汴京平,宗望命敬宗守汴。嘗自汴馳驛至河北,還至河上,會日暮無舟,敬宗策馬亂流,遂達南岸。遷靜江軍節度使,歷石、辰、信、磁四州刺史,階光祿大夫。

海陵問張浩曰:“卿識孔敬宗否,何階高職下也。”浩對曰:“國初,敬宗勸劉宏以懿州效順,其後從軍積勞,有司不知,故一概常調耳。”明日,除寧昌軍節度使。徙歸德軍,致仕。大定二年,卒。

李師夔字賢佐,奉聖永興人。少倜儻,有大志。以蔭入仕,爲本州監。天輔六年,太祖襲遼主於鴛鴦濼,郡守委城遁去,衆無所屬,相與叩門請師夔主郡事。師夔許之,乃搜卒治兵。

迪古乃兵至奉聖州,師夔與其故人沈璋密謀出降,曰:“一城之命懸於此舉。”璋曰:“君言是矣。如軍民不從,奈何。”師夔即率親信十數輩詰旦出城,見餘睹,與之約曰:“今已服從,願無以兵入城及俘掠境內。”餘睹許諾。詔以師夔領節度,以璋佐之。賜師夔駿馬二,俾招未附者,許以便宜從事。明年,加左監門衛大將軍。

劇賊張勝以萬人逼城,師夔度衆寡不敵,乃僞與之和,日致饋給,勝信之。師夔乘其不備,使人刺勝,殺之。以其首徇曰:“汝輩皆良民,脅從至此,今元惡已誅,可棄兵歸復其所。”賊衆大驚,皆散去。別賊焦望天、尹智穆率兵數千來寇。師夔以兵臨之,設伏歸路,使人反間之。智穆果疑,望天先引去。智穆勢孤,亦還,遇伏而敗,遂執斬之。是後賊衆不敢入境。以勞遷靜江軍節度留後,累遷武平軍節度使,改東京路轉運使,徙陝西東路轉運使。致仕,封任國公。卒,年八十五。

沈璋字之達,奉聖州永興人也。學進士業。迪古乃軍至上谷,璋與李師夔謀,開門迎降。明日,擇可爲守者,衆皆推璋,璋固稱李師夔,於是授師夔武定軍節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遷鴻臚卿。丁母憂,起復山西路都轉運副使,加衛尉卿。從伐宋。汴京平,衆爭趨貲貨,璋獨無所取,惟載書數千卷而還。

太行賊陷潞州,殺其守姚璠,官軍討平之,命璋權知州事。璋至,招復逋逃,賑養困餓,收其橫屍葬之。未幾,民頗軍輯。初,賊黨據城,潞之軍卒當緣坐者七百人,帥府牒璋盡誅之,璋不從。帥府聞之,大怒,召璋呵責,且欲殺璋,左右震恐,璋顏色不動,從容對曰:“招亡撫存,璋之職也。此輩初無叛心,蓋爲賊所脅,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復來。今欲殺之,是殺降也。苟利於衆,璋死何憾。”少頃,怒解。因召潞軍曰:“吾始命戮汝,今汝使君活爾矣。”皆感泣而去。朝廷聞而嘉之,拜左諫議大夫,知潞州事。百姓爲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書禮部侍郎。

時介休人張覺聚黨亡命山谷,鈔掠邑縣,招之不肯降,曰:“前嘗有降者,皆殺之。今以好言誘我,是欲殺我耳。獨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無疑。”於是,命璋往招之,覺即日降。

轉尚書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陽尹,遷利涉軍節度使,爲東京路都轉運使,改鎮西軍節度使。天德元年,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賜楊建中榜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