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宋史 > 《宋史》卷三百一 列傳第六十大綱

《宋史》卷三百一 列傳第六十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1K 次

  邊肅 梅詢 馬元方 薛田 寇瑊 楊日嚴 李行簡 章頻 陳琰 李宥張秉 張擇行 鄭向 郭稹 趙賀 高覿 袁抗 徐起 張旨 齊廓 鄭驤

《宋史》卷三百一 列傳第六十

邊肅,字安國,應天府楚丘人。進士及第,除大理評事、知於潛縣,累遷太常博士。三司使魏羽薦爲戶部判官,祀南郊,超薦尚書度支員外郎。帝以三司鉤取無法,至道初,置行帳司,以會財用之數,命肅主之。帳成,遷工部郎中。

真宗幸大名府,命肅經度行在糧草。改判開拆司,出知曹州,徙邢州。會契丹大入,先是地屢震,城堞摧圮,無守備,帝在澶州,密詔肅:"若州不可守,聽便宜南保他城。"肅匿詔不發,督丁壯乘城而闢諸門,悉所部兵陣以代之。騎傅城下,肅與戰小勝,契丹莫測也,居三日,引去。時鎮、魏、深、趙、磁、洺六州閉壁不出,老幼趨城者,肅悉開門納之。

擢樞密直學士,徙宣州。車駕朝陵,徙河南府。還,勾當三班院。出知天雄軍,徙真定府,累遷給事中。以王嗣宗代肅。嗣宗與肅有舊隙,諷通判東方慶訟肅前在州,私以公錢貿易規利,遣吏強市民羊,買女口自入。嗣宗上其事,帝以肅近臣,不欲屬吏,遣劉綜、任中正以章示之,肅引伏。以守城功,止奪三官,貶嶽州團練副使。久之,徙武昌、安遠軍節度副使,起知光州,以泰寧軍節度副使徙泗州,又徙泰州,卒。

子調,終尚書兵部員外郎、福建路轉運使。

梅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少好學,有辭辨。進士及第,爲利豐監判官。後以祕書省著作佐郎、御史臺推勘官,預考進士於崇政殿,真宗過殿廬,奇其佔對詳敏,召試中書,除集賢院。

李繼遷攻靈州急,吳淑上書請遣使諭秦、隴以西諸戎,使攻繼遷。詢亦請以朔方授潘羅支,使自攻取。帝問誰可使羅支者,詢請行,未至而靈州陷。還,爲三司戶部判官。詢自以爲遇主知,屢上書陳論西北事。時契丹數侵河北,詢請遣大臣臨邊督戰,募遊手擊賊。又論曹瑋、馬知節纔可用,傅潛、楊瓊敗當誅,田紹斌、王榮等可責其效以贖過,凡數十事,其言甚壯。

帝欲命知制誥,李沆力言其險薄望輕,不可用。後斷田訟失實,降通判杭州,知蘇州,就徙兩浙轉運副使,判三司開拆司。坐議天書,出知濠州。爲湖北轉運使,擅假驛馬與邵曄子省親疾而馬死,奪官一級,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蘇州,爲陝西轉運使。坐薦舉朱能,貶懷州團練副使。又以善寇準,徙池州。起知廣德軍,歷楚、壽、陝州。復直集賢院,改直昭文館、知荊南,擢龍圖閣待制,糾察在京刑獄。歷龍圖閣直學士、樞密直學士,知通進銀臺司,判流內銓,爲翰林侍讀學士、羣牧使。累遷給事中、知審官院。

仁宗御邇英閣,讀《正說養民篇》,覽歷代戶口登耗之數,顧謂侍臣曰:"今天下民籍幾何?"詢對曰:"先帝所作,蓋述前代帝王恭儉有節,則戶口充羨;賦斂無藝,則版圖衰減。炳然在目,作鑑后王。自五代之季,生齒凋耗,太祖受命,而太宗、真宗休養百姓,天下戶口之數,蓋倍於前矣。"因詔三司及編修院檢閱以聞。病足,出知許州,卒。故事,侍讀學士無出外者。天禧中,張知白罷參知政事,領此職,始出知大名府。非歷二府而出者自詢始。

詢性卞急好進,而侈於奉養,至老不衰。然數爲朝廷言兵。在濠州,夢人告曰:"呂丞相至矣。"既而呂夷簡通判州事,故待之甚厚。其後,援詢於廢斥中,以至貴顯,夷簡力也。

馬元方,字景山,濮州鄄城人。父應圖,嘗知頓丘縣,太宗攻幽州,應圖部芻糧,沒虜中。元方去發爲浮屠,間行求父屍,不得,訴於朝。上哀之,爲官其兄元吉。

元方,淳化三年進士及第,爲韋城縣主簿,改大理寺評事、知萬年縣。諸將討李繼遷,關輔轉餉逾瀚海,多失亡,獨元方所部全十九。以勞,遷本寺丞,爲御史臺推勘官,遷殿中丞。戶部使陳恕奏爲判官,元方言:"方春民貧,請預貸庫錢,至夏秋,令以絹輸官。"行之,公私果便,因下其法諸路。

知徐州,改太常博士、梓州路轉運使。後知鄆州,量括牧地數千頃。爲京東轉運副使,遷轉運使。按部至濮州,被酒毆知州蔣信,降知宿州,下詔切責之。徙滑州,爲京西轉運使,知應天府,累遷太常少卿。擢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公事,衆論不以爲允。真宗謂宰臣曰:"元方在三司,何多謗也?"王旦曰:"元方盡心營職,然其性卞急,且不納僚屬議,而醜言詆之,所以賈怨。"帝曰:"僚屬顧不有賢俊邪?"歲餘,以煩苛罷。進給事中、權知開封府。以樞密直學士知幷州,留再任,賜白金五百兩,詔中書諭以委屬之意。官至兵部侍郎,卒。

薛田,字希稷,河中河東人。少師事种放,與魏野友善。進士,起家丹州推官。李允正知延州,闢爲從事,向敏中至,亦薦其材。改著作佐郎、知中江縣。真宗祀汾陰,田時居父喪,經度制置使陳堯叟奏起通判陝州。還,拜監察御史,以母憂去。會祀太清宮,又用丁謂奏,起通判亳州。遷殿中侍御史、權三司度支判官,改侍御史、益州路轉運使。民間以鐵錢重,私爲券以便交易,謂之"交子",而富家專之,數致爭訟。田請置交子務,以榷其出入,未報。及寇瑊守益州,卒奏用其議,蜀人便之。

就除陝西轉運使,進直昭文館、知河南府,復入度支爲副使。使契丹還,擢龍圖閣待制、知天雄軍。未幾,擢知開封府,以樞密直學士知益州,累遷左司郎中。代還,知審刑院。羌人內寇,特遷右諫議大夫、知延州。久之,以疾徙同州,又徙永興軍,辭不行,卒。

田性頗和厚,初以幹敏數爲大臣所稱,後屢更任使,所治無赫赫名。

寇瑊,字次公,汝州臨汝人。初,母夢神人授珠,吞之而娠,生而眉目美秀。擢進士,授蓬州軍事推官。李順餘黨謝才盛等復起爲盜,瑊設方略,擒送京師。

徙開封推官。會施州蠻叛,轉運使移瑊權領施州。先是,戍兵仰他州饋糧,瑊至,請募人入米,償以鹽,軍食遂足,而民力紓。復招諭高州刺史田彥伊子承寶入朝,得給印紙爲高州官族。未幾,溪南蠻復內寇,瑊率衆擒其酋領戮之,以白芀子弟數百人築柵,守其險要。

就除大理寺丞、知開州,遷殿中丞、通判河南府。坐解送諸料失實,降監晉州稅。以太常博士通判幷州,改監察御史。真宗祀汾陰,王嗣宗知永興,闢權通判,專領祠事。遷殿中侍御史,爲開封府判官。嘗奏事,帝詢施州備禦之術,因諭之曰:"東川控蠻夷,爾功已試,其爲朕鎮撫之。"命爲梓州路轉運使。

晏州多剛縣酋鬥望劫瀘州,燒淯井監,殺官吏。瑊趨富順監,命部兵多張旗幟,逾山西北趨戎州,盡取公私舟載糧甲,具音樂,合兩路兵至江安,誘納溪、藍、順史個鬆,南廣移、悅等州刺史及八姓烏蠻首領,使斷賊徑。用夷法,植竹爲誓門,橫竹系貓、犬、雞各一於其上,老夷人執刀劍,謂之"打誓",呼曰:"誓與漢家同心擊賊。"即刺牲血和酒而飲。瑊給鹽及酒食、針梳、衣服等,付以大榜,約大軍至,揭榜以別逆順,"不殺汝老少,不燒汝欄柵。"夷人大喜。帝遣內殿崇班王懷信議攻討招輯之宜,瑊奏:"夷人嘗於二年春燒淯井監,殺吏民。既赦貸其罪,復來寇邊,聲言朝廷且招安,得酒食衣服矣。若不討除,則戎、瀘、資、榮、富順監諸夷競起爲邊害矣。"詔發陝西兵,益以白芀子弟合六千三百人,緣淯井溪轉鬥,凡十一陣,破之。夷人相率來附,納牛羊、銅鼓、器械甚衆,而鬥望猶旅拒不從。瑊命懷信分兵拔其柵,與都巡檢使符承順進戰思晏江口,鬥望等始驚遽,勢稍卻,明日,復分三道來拒王師,懷信等格戰,瑊乘其後,大破之。鬥望衆萬餘,囂不能軍,溺死者衆,遂降。因籍軍之勇悍千人,分五都以隸禁軍,爲寧遠指揮,使守淯井監,更建砦柵,浚三壕以環之。就加侍御史,召爲三司鹽鐵判官,逾月,出爲河北轉運使。

天禧中,河決澶淵。瑊視役河上,堤墊數裏,衆皆奔潰,而瑊獨留自若。須臾,水爲折去,衆頗異之。遷工部郎中,上言:"契丹約和以來,河北減戍卒之半,而復刺土兵,其實益三分之一,而塞下軍儲不給。請行入中、鑿頭、便糴三說之法。"入爲三司度支副使。未幾,以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