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新唐書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二瑋 陸二李杜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六 列傳第四十一

王綝,字方慶,以字顯。其先自丹楊徙雍咸陽。父弘直,爲漢王元昌友。王好 畋遊,上書切諫,王稍止,然益疏斥。終荊王友。

方慶起家越王府參軍,受司馬遷、班固二史於記室任希古,希古它遷,就卒其 業。武后時,累遷廣州都督。南海歲有崑崙舶市外區琛琲,前都督路元睿冒取其貨, 舶酋不勝忿,殺之。方慶至,秋毫無所索。始,部中首領沓墨,民詣府訴,府曹素 相餉謝,未嘗治。方慶約官屬不得與交通,犯者痛論以法,境內清畏。議者謂治廣 未有如方慶者,號第一,下詔賜瑞錦、雜彩,以著善政。轉洛州長史,封石泉縣子。 遷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進鳳閣侍郎。

神功初,清邊道大總管武攸宜破契丹凱還,且獻俘,內史王及善以孝明帝忌月, 請鼓吹備而不作,方慶曰:“晉穆帝納後,當康帝忌月,時以爲疑。荀詢謂《禮》 有忌日無忌月,自月而推,則忌時忌年,俞無理據。世用其言。臣謂軍方大凱,作 樂無嫌。”詔可。武后幸玉泉祠,以山道險,欲御腰輿。方慶奏:“昔張猛諫漢元 帝‘乘船危,就橋安’。帝乃從橋。今山阿危峭,隥道曲狹,比於樓船,又復甚危, 陛下奈何輕踐畏塗哉?”後爲罷行。方慶嘗以“令,期及大功喪,未葬,不聽朝賀; 未除,弗豫享宴。比羣臣不遵用,頹紊教誼,不可長”。有詔申責,內外畏之。

後嘗就求義之書,方慶奏:“十世從祖義之書四十餘番,太宗求之,先臣番上 送,今所存惟一軸。並上十一世祖導、十世祖洽、九世祖珣、八世祖曇首、七世祖 僧綽、六世祖仲寶、五世祖騫、高祖規、曾祖褒並九世從祖獻之等凡二十八人書共 十篇。”後御武成殿遍示羣臣,詔中書舍人崔融序其代閥,號《寶章集》,復以賜 方慶,士人歆其寵。以老乞身,改麟臺監,脩國史。中宗復爲皇太子,拜方慶檢校 左庶子。

後欲季冬講武,有司不時辦,遂用明年孟春。方慶曰:“按《月令》‘孟冬, 天子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此乃三時務農,一時講武,安不忘危之道。孟 春不可以稱兵。兵,金也,金勝木。方春木王,而舉金以害盛德,逆生氣。孟春行 冬令,則水潦爲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今孟春講武,以陰政犯陽氣,害發生之 德,臣恐水潦敗物,霜雪損稼,夏麥不登。願陛下不違時令,前及孟冬,以順天道。” 手製褒允。

是歲,真拜左庶子,進封公,奉入同職事三品,兼侍太子,更‘弘’爲‘崇’; 沛王爲太子,讀書,方慶奏人臣於天子,未有斥子名者。晉山濤啓事,稱皇太子不 名,孝敬爲太子,更‘賢’爲‘文’。今東宮門殿名多嫌觸,請一改之,以協舊典。” 制可。長安二年卒,贈兗州都督,諡曰貞。中宗復位,以東宮舊臣,贈吏部尚書。

方慶博學,練朝章,著書二百餘篇,尤精《三禮》。學者有所諮質,酬復淵詣, 故門人次爲《雜禮答問》。家聚書多,不減祕府,圖畫皆異本。方慶歿後,諸子不 能業,隨皆散亡。

孫俌。六世孫璵,別傳。璵曾孫摶。

贊曰:李德裕著書稱:“方慶爲相時,子爲眉州司士參軍。武后曰:‘君在相 位,何子之遠?’對曰;‘盧陵是陛下愛子,今尚在遠,臣之子庸敢相近?’以比 倉唐悟文侯事。”嗟乎,君子哉!雖造次不忘悟君於善。及建言不斥太子名,以動 羣臣,示中興之漸,所謂人難言者,於方慶難乎哉!德裕之稱,爲不誣矣。

俌字靈龜。明經,調莫州參軍,闢范陽節度使張守珪幕府。時契丹屈烈部將謀 入寇,河北騷然。俌至虜中,脅說禍福,虜乃不入。安祿山叛,拜博陵、常山二太 守,副河北招討。卒,贈太常卿。自褒至俌,六世封石泉雲。俌孫遂。

遂好興利,操下以嚴。累遷鄧州刺史、太府卿、西北供軍使。與度支潘孟陽爭 營田事,憲宗怒,出遂爲柳州刺史。親吏韋行素、柳季常當受課料兩池,吏見遂斥, 即抵以罪。始,詔書出,左丞呂元膺劾:“遂補吏犯贓,法當坐,而詔稱‘清能業 官’,按遂犯有狀,不宜謂清。且柳,大州,不可使治。”帝喻之,乃下。會兵宿 淮西,亟財賦,藉遂幹強,拜宣歙觀察使。蔡已平,師東討李師道,召爲光祿卿、 淄青行營糧料使。辭卿職,換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始,調兵食歲三百萬, 俄而賊誅,遂簿羨貲百萬以獻,帝高其能。於時析齊爲三鎮,即拜遂沂兗海觀察使。

遂資褊刻,仗撲皆逾制。盛夏,治署舍牆垣,程督慘峭。將吏素悍戾,遂輒罵 曰:“反殘賊!”人人羞忿。裨校王弁與役人浴於川,語曰:“天方雨,牆且毀, 等罪耳!”乃謀亂。明日,遂方燕,弁率其黨挾兵進,遂驚,匿廁下,執而數其罪, 殺之。其副張敦實、官屬李矩甫皆死。弁自知留事。帝以沂、海新定,畏青、鄆亦 搖,乃拜弁開州刺史。至徐州,械送京師,斬東市。監軍上遂所制杖,出示於朝爲 戒雲。

摶字昭逸。擢進士第,闢佐王鐸滑州節度府,累遷蘇州刺史。久之,以戶部侍 郎判戶部。乾寧初,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董昌誅,出爲威勝節度使。未行,加檢 校尚書右僕射、浙東西宣撫使。會錢寔兼領二浙,故留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判度支。昭宗建嫡後,摶請因赦天下以尊大其禮。正拜右僕射,遷司空,封 魯國公。

初,中官權盛,帝欲翦抑之。自石門還,政一決宰相,羣宦不平,構籓鎮內脅 天子。摶曰:“人君務平心大體,御萬物,偏聽產亂,古所戒也。今奄人盜威福, 逼制君上,道路人皆知之。方朝廷多難,未可卒除,當徐以計去之。事急,且有變。” 崔胤與摶並位,素忌摶明達有謀,即劾摶爲中官外應。會胤罷宰相,疑摶擠斥,乃 厚結硃全忠薦己復輔政,即誣摶與樞密使宋道弼、景務脩交私,將危社稷。全忠因 顯疏其尤。光化三年,罷爲工部侍即,貶溪州刺史。又貶崖州司戶參軍事,賜死藍 田驛。

韋思謙,名仁約,以近武后父諱爲嫌,遂以字行。其先出雍州杜陵,後客襄陽, 更徙爲鄭州陽武人。八歲喪母,以孝聞。及進士第,累調應城令,負殿,不得進官。 吏部尚書高季輔曰:“予始得此一人,豈以小疵棄大德邪?”擢監察御史。常曰: “御史出使,不能動搖山嶽,震懾州縣,爲不任職。”中書令褚遂良市地不如直, 思謙劾之,罷爲同州刺史。及復相,出思謙清水令。或吊之,答曰:“吾狷直,觸 機輒發,暇恤身乎?丈夫當敢言地,要須明目張膽以報天子,焉能彔彔保妻子邪?” 沛王府長史皇甫公義引爲倉曹參軍,謂曰:“公非池中物,屈公爲數旬客,以重吾 府。”

改侍御史,高宗賢之,每召與語,雖甚倦,徙倚軒檻,猶數刻罷。疑獄劇事, 多與參裁。武候將軍田仁會誣奏御史張仁禕,帝廷詰,仁禕懦不得對。思謙爲辯其 枉,因言仁會營罔陷人不測者,詞旨詳暢,帝善之,仁禕得不坐。累遷右司郎中、 尚書左丞,振明綱轄,朝廷肅然。進御史大夫。

性謇諤,顏色莊重,不可犯。見王公,未嘗屈禮。或以爲譏,答曰:“耳目官 固當特立。雕、鶚、鷹、鸇,豈衆禽之偶,奈何屈以狎之?”帝崩,思謙扶疾入臨, 涕泗冰須,俯伏號絕,詔給扶侍。轉司屬卿,復爲右肅政大夫。故事,大夫與御史 鈞禮,思謙獨不答。或以爲疑,思謙曰:“班列固有差,奈何尚姑息邪?”垂拱初, 封博昌縣男,同鳳閣鸞臺三品。轉納言,辭疾,不許,詔肩輿以朝,聽子孫侍。以 太中大夫致仕,卒,贈幽州都督。

子承慶、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