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書》卷一百二十八 列傳第五十三大綱 ◎蘇尹畢李鄭王許潘倪席齊蘇珦,雍州藍田人。中明經第,調鄠尉。時李義琰爲雍州長史,鄠多訟,日至長史府,恦裁決明辦,自是無訴者。義琰異之,顧聽事曰:"此公坐也,恨吾齒晚,不及見。"垂拱初,爲監察御史。武后殺韓、魯諸王,付珦密牒按訊......

  • 《新唐書》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大綱 ◎百官四下○王府官傅一人,從三品。掌輔正過失。諮議參軍事一人,正五品上。掌訏謀議事。友一人,從五品下。掌侍遊處,規諷道義。侍讀,無定員。文學一人,從六品上。掌校典籍,侍從文章。東、西閤祭酒各一人,從七品上。掌禮賢良、......

  •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五 列傳第九十大綱 ◎三鄭高權崔鄭餘慶,字居業,鄭州滎陽人,三世皆顯宦。餘慶少善屬文,擢進士第。嚴震帥山南西道,奏置幕府。貞元初,還朝,擢庫部郎中,爲翰林學士,以工部侍郎知吏部選。浮屠法湊以罪爲民訴闕下,詔御史中丞宇文邈、刑部侍郎張彧、大理......

  • 《新唐書》卷三十上 志第二十上大綱 ◎歷六上憲宗即位,司天徐昴上新曆,名曰《觀象》。起元和二年用之,然無蔀章之數。至於察斂啓閉之候,循用舊法,測驗不合。至穆宗立,以爲累世纘緒,必更曆紀,乃詔日官改撰歷術,名曰《宣明》。上元七曜,起赤道虛九度。其氣朔、發斂、......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九 列傳第四十四大綱 武李賈白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潁川郡王載德子也。博學,通《春秋》,工文辭。武后時,畏禍不敢與事,隱嵩山修浮圖法,屢詔不應。中宗復位,平一居母喪,迫召爲起居舍人,丐終制,不見聽。景龍二年,兼修文館直學士。時天子暗柔不君,韋后蒸亂,外......

  • 《新唐書》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六大綱 刑法古之爲國者,議事以制,不爲刑辟,懼民之知爭端也。後世作爲刑書,惟恐不備,俾民之知所避也。其爲法雖殊,而用心則一,蓋皆欲民之無犯也。然未知夫導之以德、齊之以禮,而可使民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唐之刑書有四,曰:律、令、格、......

  • 《新唐書》卷五十三 志第四十三大綱 食貨三唐都長安,而關中號稱沃野,然其土地狹,所出不足以給京師、備水旱,故常轉漕東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時,用物有節而易贍,水陸漕運,歲不過二十萬石,故漕事簡。自高宗已後,歲益增多,而功利繁興,民亦罹其弊矣。初,江淮漕租米至東都......

  • 《新唐書》卷一百六 列傳第三十一範例 智周所善義興蔣子慎,有客嘗視兩人,曰:高公位極人臣,而嗣少弱;蔣侯宦不達,後且興。子慎終達安尉。其子繒往見智周,智周方貴,以女妻之。生子挺,歷湖、延二州刺史。生子洌、渙,皆擢進士。洌爲尚書左丞。渙,永泰初歷鴻臚卿,日本使嘗......

  • 《新唐書》卷八十一 列傳第六範例 璡眉宇秀整,性謹絜,善射,帝愛之。封汝陽王,歷太僕卿。與賀知章、褚庭誨、樑涉等善。薨,贈太子太師。嗣莊幼有令名,爲太子諭德,封濟陰王。薨,贈幽州大都督。琳以祕書監爲嗣寧王,從天子幸蜀,薨。瑀早有材望,偉儀觀。始封隴西郡公。......

  • 《新唐書》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大綱 ◎五行二《五行傳》曰:"治宮室,飾臺榭,內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謂土失其性,則有水旱之災,草木百穀不熟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謂不聖。厥咎霧,厥罰常風,厥極兇短折。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有華孽、蠃蟲之孽,時則有牛......

  • 《新塘書》卷十八 志第八大綱 ◎禮樂八皇帝納皇后。制命太尉爲使,宗正卿爲副,吏部署承以戒之。前一日,有司展縣、設桉、陳車輿於太極殿廷,如元日。文武九品、朝集、蕃客之位,皆如冠禮。設使者受命位於大橫街南道東,西上,副少退,北面。侍中請"中嚴"。羣臣入......

  •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一百二大綱 ◎錢崔二韋二高馮三李盧封鄭敬錢徽,字蔚章。父起,附見《盧綸傳》。徽中進士第,居谷城。谷城令王郢善接僑士遊客,以財貸饋,坐是得罪。觀察使樊澤視其簿,獨徽無有,乃表署掌書記。蔡賊方熾,澤多募武士于軍。澤卒,士頗希賞,周澈主留......

  • 淺談《新唐書》的得失 上篇已談到過《新唐書》是爲區別《舊唐書》而得名的。北宋人認爲,《新唐書》要比《舊唐書》高明。他們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自以爲《新唐書》無論從體例、剪裁、文采等各方面都很......

  • 《新唐書》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大綱 宗室江夏王道宗廣寧縣公道興永安王孝基涵淮陽王道玄漢長平王叔良郇國公孝協彭國公思訓新興郡王晉長樂王幼良襄武王琛河間王孝恭晦漢陽王廬江王瑗淮安王神通膠東王道彥樑郡公孝逸國貞暠說齊物復襄邑王神符從晦隴西公博......

  • 《新唐書》附錄:進新唐書表 臣公亮言:竊惟唐有天下幾三百年,其君臣行事之始終,所以治亂興衰之跡,與其典章制度之英,宜其粲然著在簡冊。而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蓋又百有五十年,然後得以發揮幽沫,補緝闕亡,黜正僞繆,克備一家之史,以爲萬世之傳。......

  •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五 列傳第八十大綱 ◎馬渾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風,徙爲汝州郟城人。父季龍,舉孫吳倜儻善兵法科,仕至嵐州刺史。燧姿度魁傑,長六尺二寸。與諸兄學,輟策嘆曰:"方天下有事,丈夫當以功濟四海,渠老一儒哉?"更學兵書戰策,沈勇多算。安祿山反,使賈循守范陽......

  • 《新唐書》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大綱 藝文三丙部子錄,其類十七:一曰儒家類,二曰道家類,三曰法家類,四曰名家類,五曰墨家類,六曰縱橫家類,七曰雜家類,八曰農家類,九曰小說類,十曰天文類,十一曰歷算類,十二曰兵書類,十三曰五行類,十四曰雜藝術類,十五曰類書類,十六曰明堂經脈......

  •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新唐書》是北宋時期宋祁、歐陽修、範鎮、呂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記載唐朝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下面爲大家帶來了《新唐書》卷一百八十七列傳第一百一十二,歡迎大家參考!二王諸葛李孟王重榮,太原祁人。父縱......

  • 《新唐書》卷一百一十八 列傳第四十三大綱 張韋韓宋辛二李裴張廷珪,河南濟源人。慷慨有志尚。第進士,補白水尉。舉制科異等。累遷監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稅天下浮屠錢,營佛祠於白司馬阪,作大象,廷珪諫,以爲:傾四海之財,殫萬民之力,窮山之木爲塔,極冶之金爲象,然猶有爲之法......

  • 《新唐書》卷八十二 列傳第七大綱 十一宗諸子玄宗三十子:劉華妃生琮、第六子琬、第十二子璲,趙麗妃生瑛,元獻皇后生肅宗皇帝,錢妃生琰,皇甫德儀生瑤,劉才人生琚,武惠妃生一、第十五子敏、第十八子瑁、第二十一子琦,高婕妤生璬,郭順儀生璘,柳婕妤生玢,鍾美人生環,盧......

  • 《新唐書》卷一百七十八 列傳第一百三範例 ◎劉蕡劉蕡,字去華,幽州昌平人,客樑、汴間。明《春秋》,能言古興亡事,沈健於謀,浩然有救世意。擢進士第。元和後,權綱馳遷,神策中尉王守澄負弒逆罪,更二帝不能討,天下憤之。文宗即位,思洗元和宿恥,將翦落支黨。方宦人握兵,橫制海內......

  •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大綱 ◎藩鎮鎮冀李寶臣字爲輔,本范陽內屬奚也。善騎射。范陽將張鎖高畜爲假子,故冒其姓,名忠志。爲盧龍府果毅,常覘虜陰山,追騎及,射六人盡殪,乃還。爲安祿山射生,從入朝,留爲射生子弟,出入禁中。祿山反,遁歸,更爲祿山假子,使將驍騎十八......

  •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二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大綱 ◎南蠻中元和三年,異牟尋死,詔太常卿武少儀持節弔祭。子尋閣勸立,或謂夢湊,自稱"膘信",夷語君也。改賜元和印章。明年死,子勸龍晟立,淫肆不道,上下怨疾。十一年,爲弄棟節度王嵯巔所殺,立其弟勸利。詔少府少監李銑爲冊立弔祭使。......

  • 《新唐書》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大綱 ◎地理一自秦變古,王制亡,始郡縣天下。下更漢、晉,分裂爲南、北。至隋滅陳,天下始合爲一,乃改州爲郡,依漢制置太守,以司隸、刺史相統治,爲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

  • 《新唐書》卷十六 志第六大綱 ◎禮樂六二曰賓禮,以待四夷之君長與其使者。蕃國主來朝,遣使者迎勞。前一日,守宮設次於館門之外道右,南向。其日,使者就次,蕃主服其國服,立於東階下,西面。使者朝服出次,立於門西,東面;從者執束帛立於其南。有司出門,西面曰:"敢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