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二語文《訴衷情》教案設計

初二語文《訴衷情》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訴衷情》教案設計一

 教學目標:

初二語文《訴衷情》教案設計

1、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愛國情懷。

2、通過對詞句的品讀,培養學生對詞句的初步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我們都知道,唐詩、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對姐妹花,是我國文學繁榮的一個象徵。那麼,在我國古代衆多的詩人中,現存詩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詩人是誰呢?(學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學能背一背所學過的陸游的詩作?

從這些詩中你能體會出一種怎樣的情感?

是啊,他的詩充滿了愛國情懷,讓我們由衷地生出一種崇敬之情。

2、簡介陸游

當然,他不僅是一位愛國詩人,還是一位愛國詞人。今天,我們就走近陸游,走進他的《訴衷情》。板書課題

 二、整體讀詞,感悟情感

1、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開,自由朗讀《訴衷情》這首詞。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把詞中的生字讀正確。讀後兩遍的時候要爭取把它念通順,同時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聽清楚了嗎?好,自由讀《訴衷情》。

2、出示《訴衷情》

3、好,誰來讀一讀《訴衷情》,這首詞中共有三個生字,聽聽他有沒有讀錯。

學生讀,師隨機點評:侯、貂裘。

4、好的,誰再來讀一讀《訴衷情》。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她在讀詞句時,是怎麼停頓的?

5、真好,你們都聽出來了嗎?這就叫做讀得有板有眼。

6、同學們,我們讀古代的詩詞,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有儘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老師也來讀讀這首詞。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讓我們用心來感受這首詞。

7、師配樂讀(大提琴曲《往事》)

8、現在你的腦海裏留下了什麼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學生自由說)帶着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訴衷情》,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裏行間去。

 三、品讀詞句,入境悟情

1、好,訴衷情啊訴衷情!那麼,作者的內心到底有怎樣的一種情感要訴說呢?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書上的註釋,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觸動你的內心,把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詞句的旁邊。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訴衷情》。

2、誰願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們說一說?

(胡未滅……)

a、出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請同學們讀讀這三句話,再閉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麼畫面?

生自由說

好啊,我們讀出了一個“白髮早如秋霜”的陸游。

b、看看陸游鬢先秋,淚空流,那麼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他有這樣的情感宣泄呢?從那裏能看出來?

(課件出示: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誰對於這兩句詞還有體會,來說一說?(理解:覓、戍)

c、是啊,當年,陸游也是一名將軍,那樣的萬里沙場,他也曾匹馬戍梁州啊!那該是怎樣的場面啊!此刻,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陸游呢?(英姿勃發……)讀讀這句話。

d、可而今這樣的場景只能在哪兒能看到了?(板書:夢)你是從哪句詞看出來的?

是啊,此時陸游已年近七旬,追憶往昔,他不僅時常讓鐵馬冰河入夢來,還發出了“關河夢斷何處”的慨嘆,同學們想象一下,陸游的夢裏會時常出現什麼情景?你有怎樣的感受?帶着你的體會讀讀這句詞。

夢裏的這些情景說明他心裏仍有着一腔--(報國之情)可見這夢都是陸游的報國之夢啊!

慨嘆啊,因爲陸游的這種願望,這種奮勇殺敵、抗擊侵略的願望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而夢醒卻又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好,誰再來讀讀這句詞?

e、可夢境畢竟是夢境啊,回到現實卻讓人有種絲絲的悲涼,請同學們回到課文,再讀讀這首詞的上闋,你還對哪個字或哪個詞句有深入的體會?

(同學們,當年陸游在前線僅半年,就被調離,從此關塞河防,就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願望,而夢醒不知身在何處,只有舊時貂裘戎裝,而且已是塵封色暗。一個“暗”字向我們道出了歲月的流逝,道出了人事的消磨,這樣的佈滿灰塵的暗淡畫面,也道出了陸游那惆悵的心情。)

f、誰來讀讀這首詞的上闋?(前兩句讀出陸游的豪情,後兩句讀出陸游的悲涼)指名讀

g、同學們,看,我們就這樣讀着讀着,就讀出了那種意境,讀出了味道,真好!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首詞的上闋。

h、當年的陸游帶着萬丈豪情馳騁疆場,可如今的陸游卻身在何處呢?出示課件

(心在天山,身老滄州)天山是哪裏?滄州又是哪裏?

是啊,詩人的身雖隱居在山陰,可心卻依舊征戰沙場,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離,她該是怎樣的心情啊?你體會到了嗎?那就用你的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i、看看陸游的昔日與今朝,他由青絲變白髮,由單槍匹馬、馳騁疆場那英姿勃發的陸將軍到這滿頭白髮、老淚縱橫、壯志難酬卻又隱居山陰的陸游。我們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顏變了,但他唯一不變的是什麼?(滿腔的愛國熱情,滿腔的報國志向)

j、是啊,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這樣的感慨向我們呈現了詩人的理想與現實那強烈的落差。因爲詩人終究報國不得志啊!所以詩人“淚空流啊”!板書:淚

那麼,詩人老淚縱橫,那滴滴的淚是爲誰而流啊!(引導體會:爲自己而流,是遺憾的淚,無奈的淚。)

(引讀)1、是啊,如果陸游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即使他戰死沙場,也許他的人生也會少一些悲泣,因爲本來胡能滅,卻--胡未滅;本來鬢不秋,卻--鬢先秋;本來是淚不流,卻要淚空流……所以,陸游遺憾哪,也無奈啊!好,就把這遺憾、無奈都融進你的朗讀,讀:胡未滅……

2、如果陸游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許這首《訴衷情》會少一份悲涼,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齊讀,胡未滅……

k、同學們,陸游的淚是同情的淚、憤恨的淚、無奈的淚,可這飽含着這麼多意義的淚卻空流,(板書:空)爲什麼空流呢?這些淚怎麼就空流了呢?

l、是啊,陸游空有着一腔報國的熱情,卻一直報國無門,他那理想的夢破碎了,淚流盡了,所以留下了這千古絕唱--讀《訴衷情》。(配樂)

 四、整體感悟,歸納昇華

(看黑板總結)夢,那是陸游的報國之夢;淚,滴灑的是他那報國之淚;空是他理想與現實的強烈落差。訴衷情訴的也是陸游那濃濃的報國之情。

背誦《訴衷情》。

  《訴衷情》教案設計二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愛國情懷。

2、通過對詞句的品讀,培養學生對詞句的初步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通過對詞中運用的典故和創作背景的瞭解,藉助概括、品讀、聯想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詞句中所蘊涵的豐富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在悲憤之中透射出來的愛國情感。

  一、導入:侯老師很喜歡一首詞,大家想不想一塊來分享一下:

滿江紅 [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後面的大家一塊來)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詞的作者是誰?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的確,這首詞慷慨激昂,令人振奮,同時也表現作者熾熱的愛國之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南宋時期另一位傑出的愛國詞人——陸游的心靈深處,品讀他的這首《訴衷情》,與詞人做一次心靈的對話。

  二、介紹作者,瞭解背景。

1、請同學們說說你對詞人陸游有着怎樣的瞭解?可以簡潔地介紹一下他的生平經歷(也可以交流一下他的詩詞作品)。

2、在同學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明確:陸游(1125——1210)南宋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出生的第二年適逢靖康之亂,隨父離開中原南下,少年時就生活在戰亂和動盪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兩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罷職,退居山陰,寫下了大量的詩詞,迴盪着愛國憂民的激情。《訴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隱居山陰農村以後寫的。

 三、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1、小組內兩兩爲一組互相誦讀這首詞,互相糾正字詞的讀音,並作點評。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奏。最後請一個同學來朗讀一下這首詞。

2、請一個同學朗讀,教師點評,糾正字音、字形和節奏錯誤)

教師總結:1.衷:衷——衰——哀; 2. 戍shù:橫戌點戍戊中空

貂裘diāo qiú 鬢bīn 關河/夢斷/何處 塵暗/舊貂裘。

3、教師範讀,請同感受作者在詞中滲透了怎樣的情感?並說說作者在詞中描寫了怎樣的生活場景?

明確:悲傷、鬱悶、無奈——

明確:回顧自己當年在梁州參軍,渴望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往事,如今敵寇依舊,自己卻已年老體衰,悲憤不已。(或可以細化爲三個場景,但對三個場景的分析中涉及到相關的字詞,要注意):①回憶當年在梁州參加對敵戰鬥的場景;②睡夢中再現舊日戰鬥,醒來看到的戰袍卻早被塵土所封的場景;③晚年無力抗敵,獨自悲傷的場景。)

 四、品味詞句,入境悟情。

(一)自讀感悟。請同學們結合剛纔下發鏈接材料以及註釋進一步閱讀這首詞,別讀別在哪些最能觸動你的內心,你有所感悟和體會詞句做批註)4分鐘

(二)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與感悟。4分鐘

(三)班內交流

1、對比《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體會“夢”字,感悟詩人的報國之夢。

(1)陸游年近七旬,回憶起當年的戎馬生涯,發出了“關河夢斷何處”的慨嘆,想像一下,陸游的夢裏會時常出現什麼情景?

(2)出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爲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3)朗讀這首詩。

(4)這兩篇詩作中,都有一個“夢”字,它僅僅是指詩人夜裏做的夢嗎?(板書:夢)

(5)讀了“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中你看到了什麼樣的陸游?(英姿勃發……)

(6)在“鬢先秋,淚空流”你又看到了什麼樣的陸游?(人老體衰、無奈)

[師:英姿勃發也好,老態龍鍾也好,唯一不變的是什麼呢?通過朗讀來體會陸游報國之夢吧。]

(7)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訴衷情〉。

2、對比《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體會“淚”字,體驗詩人的憂國憂民。

1)詩人的夢想實現了嗎?

(2)詩人老淚縱橫,那滴滴的淚是爲什麼而流啊!(板書:淚)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爲自己而流,這是遺憾的淚,無奈的淚。

(3)在那個時代裏,流淚的不僅僅是詩人,我們再來看這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裏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

南望王師又一年。

明確:爲百姓而流,這是同情的淚,痛苦的淚;也爲昏庸無能的權臣、皇帝而流,這是失望的淚,氣憤的淚。

[學生有所體會,老師就會讓他帶着感覺去讀〈訴〉

(4)學生齊讀

(5)到此刻,你理解陸游的心嗎?,陸游此刻是怎樣的心情?

3、對比《示兒》,體會“空”字,傾聽詩人的滿腔激憤。

(1)指導朗讀,

[《訴》一讀:如果陸游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即使他戰死沙場,也許他的人生會少一些悲劇的色彩,陸游的情感多麼強烈呀!是呀,本來胡能滅,卻——胡未滅(生);本來是鬢不秋,卻——鬢先秋;本來是淚不流,卻要淚空流……把遺憾融進去,讀。

(2)《訴》二讀:

再讀:如果陸游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許這首《訴衷情》會少一份悲涼,多一份豪情。可惜呀,可惜,一——齊讀〈訴〉後闕]

(3)胡未滅,鬃先秋,淚空流。“空”字,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板書:空)

[67歲,而他活了85歲,算算還要空流多少年,整整18年,淚流盡了,所以留下了千古絕唱——讀〈訴衷情〉]

(4)十幾年過去了,陸游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在臨死之前,他給兒子留下了一首詩,就是千古絕唱〈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齊讀

(6)如果說“淚空流”是淚白白地流,這裏“萬事空”的“空”又是什麼意思?

(7)濃縮成三個字,“夢”使我們聯想到……;“淚”使我們聯想到……;“空”使我們不得不聯想到……

  五、整體感悟,歸納昇華。

  (1)齊讀三首詩

(2)現在,我們回過頭再看這三個字:衷——衰——哀,其實這三個字的意思都含在〈訴衷情〉這短短的44個字裏面,衷情——衰敗——哀傷,試着用一段話,說出這三個字。

(3)回扣題目:訴衷情:憤恨、失望、痛苦、濃濃報國之情

(5)陸游逝世後69年,(1279年)忽必烈就踏碎了南宋王朝,陸游已感知無法體會,但是,正是他的〈訴衷情〉讓歷史天空璀璨。[品味歷史]

(6)齊讀〈訴衷情〉。

 六、作業。

1、背誦全詞。

2、根據詞的意境,自己選配一首與《訴衷情》意境相似的樂曲,配樂誦讀。

古詩詞原來可以這樣教。

在本次教學觀摩研討會上,東北師大附小的王廷波老師做了古詩詞教學——陸游的《訴衷情》。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先講授作者簡介,然後逐個分析字、詞、句翻譯,學生明白了大致意思後,學生背誦。這是我在上學時便有的教學方式,在我們課改的大潮中,我們閱讀教學有了改變,教師注重了對文本的研讀感悟,但我們的古詩詞教學仍是一塊死角,至少在我們鄉鎮是這樣。但今天觀摩了王廷波老師的《訴衷情》使我茅塞頓開,原來詩詞教學可以這樣教。王廷波老師以補充式的教學模式,“舉一反三,以詩解詩”,抓住了這首詞中的“夢、淚、空”等關鍵字眼,旁徵博引出陸游的其他三篇詩作《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示兒》。通過壯年陸游和老年陸游的對比,感悟作者的衷心愛國之夢;通過南宋百姓的淚和陸游的淚對比,感悟南宋的腐敗,百姓的悽苦,作者的無奈與遺憾;通過“淚空流”的“空”和“萬事空”的“空”對比,感悟作者的豪邁與那顆衷心愛國的拳拳之心。整節古詩詞教學隨着老師藝術的引導,學生深入的感悟,蕩氣迴腸,使學生自然的走進了文本,和作者產生了深入的共鳴,從學生一遍又一遍充滿感情的誦讀,從學生那精彩的回答,從學生眼睛中那閃動的淚花,我們知道,古詩詞教學不難,離學生不遠,他需要的只是我們教師有思想的引,有意義的導。

王廷波老師不僅教學環節設計精彩,對學生教學方法指導也很到位,給了我很大啓迪。這首《訴衷情》是長春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所以我們秦皇島五年級的學生對他是相當陌生的。而且據王老師介紹,他事先給學生的文章中沒有連註解一起發過來,所以在最開始的環節,初步誦讀,揭示詞意時,學生的理解出現了障礙,這是王老師所始料不及的。面對這一教學事件,王老師沒有絲毫的慌亂,而是抓住這一課堂生成的資源,對學生進行了自學古詩詞方法的訓練。他指導學生第一步通讀整篇,把不懂的詞語圈下來,第二步,查看下面的提示及和同學交流,獲得有意義的信息,幫助自己解決障礙;第三步,自己試着把整句話理解下來。給了學生大致6分鐘的時間,他又以“匹馬戍梁州”爲例,指導學生如何理解整句詩。就這樣,正確的方法掌握了,學生們不過10多分鐘的時間便初步理解了不得詩句的意思,也正是這課上生成的教學事件成就了本節課堂最精彩的一點,成就了王老師課上最成功的一筆。在這樣規模的觀摩課當中,能欣賞到這樣本色的,常態的語文教學真的不容易,王老師的這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魅力我想對於所有觀摩的老師都是大有益處的。

最爲巧妙的點睛之筆。在王老師在上課伊始,對於題目《訴衷情》中的“衷”字,下足了功夫,讓學生分析了字形,並指出了其形近字衰、哀,把字均寫在黑板上。且讓學生記住了一句順口溜“橫戌點戍空點戊”當時我還有些費解,在這這個環境下的觀摩課上有必要對這三個字這樣大費周折嗎?但到最後真是爲王老師匠心獨運的設計所折服,在深入感悟體會了“夢、淚、空”三個關鍵字後,王老師把這三個字分別與衷、衰、哀一一對應,報國之夢體現了陸游的衷心,無奈遺憾的淚充分體現南宋的衰敗,“死後元知萬事空”的“空”充分展現了陸游一生的哀傷與淒涼。這一點睛之筆,整合了本課的教學資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對陸游的憂國憂民,對陸游的壯志末酬又多更深一層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