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八年級上第六單元複習要點:短文兩篇

人教版八年級上第六單元複習要點:短文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7K 次

  《記承天寺夜遊》

人教版八年級上第六單元複習要點:短文兩篇

  一、重點字詞:

【共】一起。【談】談論,欣賞。【交輝】交相輝映。【四時】四季。【歇】消散。【頹】墜落。【沉鱗】潛在水中的魚。鱗,借代魚。【競躍】爭相跳躍。競,爭着。【欲界】指人間。【仙都】指仙境。【復】再。【與(yù)】參與,這裏指欣賞。

 二、問題探究:

1.作者描寫景物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觀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顯而微;景物狀態:由靜而動;時間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諧、完整、統一。

2.“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內含作者什麼感情? 有高雅情懷的自豪感以及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運用仰觀俯察兩種視角,寫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的對偶句是什麼? “高峯入雲,清流見底”

4.講究色彩搭配,表現一年之美,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景象的對偶句是什麼?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

5.將聽覺、視覺結合,由靜入動,表現一日之美,傳達了生命氣息的對偶句是什麼?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6.“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7.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什麼?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8.分析“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歇”“頹”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爲,有過程,激發人的想像,充滿生命氣息。“鱗”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語言表現力,文學色彩濃厚。

  《記承天寺夜遊》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念:考慮,想到。 遂:於是。 至:到。

2、相與步於中庭。相與:共同,一起。

3、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但:只是。閒人:清閒的人。

4、亭下如積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交橫:交錯,縱橫。 蓋:原來是。

  二、翻譯句子:

1、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 翻譯:想到身邊沒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於是來到了承天寺。

2、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翻譯:懷民也沒有睡,於是我們一起到庭院散步。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翻譯: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滿地,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裏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翻譯: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哪一個地方沒有翠綠蒼柏?只是那裏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悠閒的人罷了。

 三、閱讀理解

1、蘇軾《記承天寺夜遊》中描寫月下之景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直接抒發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3、全文以“月光”爲線索,依據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設了一種清冷皎潔的意境,表達了作者的曠達心境。

4、全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

5、“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達了作者怎樣微妙複雜的感情?(文尾通過“閒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怎樣理解“閒人”的含義?)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喜悅、漫步的悠閒,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顯其中。(或表現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鬆愉快的複雜心情。既有賞月詠月而發的自豪自慰,又有爲“閒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

6、欣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句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麼特點,點染了一個怎麼樣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點染處一個空明澄清,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積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現了月光的皎潔、透明。“藻荇交橫”比喻月影。表現了月影斑駁,搖曳多姿。也表現了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

7.本文描寫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麼?

虛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實景:竹柏之影。襯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靜、淡雅和賞月者的恬靜、悠閒。

8.寫景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清靜、舒適、愉悅。

9.想像一下作者與張懷民散步是什麼心情。 悠閒自得、無憂無慮。

  四、習題精選:(一) 2007年浙江省(衢州卷) 《記承天寺夜遊》

19、解詞。

⑴遂至承天寺( ) ⑵懷民亦未寢( ) ⑶但少閒人(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1、“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2分)

22、本文寫於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你認爲文章表達了作者哪些微妙而複雜的感情?

(二)2008年江蘇省南京市 閱讀下面古文,完成7—12題。(12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 予初十日到郡,連夜遊虎丘①,月色甚美,遊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④,及佛燈隱現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於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遊虎丘小記》,有刪改)【注】①虎丘:蘇州名勝。 ②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 ③鉤月磯:在虎丘山頂。④風鐸:懸於檐下的風鈴。⑤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月色人戶 木蘭當戶織 B.然終不若山空人靜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時聞風鐸 隔簧竹,聞水聲 D.生平過虎丘才兩度 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於”字的用法和“與無際偕訪仲和於此”中的“於”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B.萬鍾於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 D.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9.用現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譯文:

10.用斜線(/)爲乙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標出兩處停頓。(2分)

不 復 飲 酒 亦 不 復 談 以 靜 意 對 之

11.用自己的話說說蘇軾是怎樣描寫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點?(2分)

答:

[!--]

第27課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一)2007年浙江省(衢州卷)

19、①遂:於是,就 ②寢:睡覺 ③但: 只3分,每題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寫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給分)

(二)2008年江蘇省南京市

7.(2分)D

8.(2分)A

9。(2分)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2分)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每處1分)

11.(2分)用比喻來描寫夜色。積水喻月光,藻荇交橫喻月下竹柏影。

12.(2分)月色美好;幽靜。(意思對即可)

予初十日到郡,連夜遊虎丘①,月色甚美,遊人尚稀,風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一兩隊點綴,亦復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往會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聞風鐸④,及佛燈隱現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於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不復飲酒亦不復談以靜意對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遊虎丘小記》,有刪改)【注】①虎丘:蘇州名勝。 ②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 ③鉤月磯:在虎丘山頂。④風鐸:懸於檐下的風鈴。⑤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

譯文:我於初十便到了郡中,當晚就遊覽了虎丘。月色很美,遊人也還不多,風吹過亭子月光灑落在樹間,偶爾有一兩隊歌女吹笙點綴,並不掃興。但還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時,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經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頂的釣月磯上,天色昏暗,無人往來,只有佛塔的風鈴之聲與佛燈在靜夜之中若隱若現。

還有就是今年春天,和無際舍侄一起拜訪仲和到此。半夜之時,月亮出來了,不見人影,我們盤膝坐於石臺之上,既不飲酒,也不交談,只靜靜地對坐着,便覺得悠然之心與周圍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訪虎丘,也就這兩次見到了虎丘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