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母親的恩情》教後反思三篇

《母親的恩情》教後反思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母親的恩情》教後反思1

蘇教版小語教材針對古詩教學難點,創生出一種新型的教材形式“文包詩”,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文包詩”課文《母親的恩情》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古詩雖是“文包詩”的重點,但它畢竟不是課文的全部,教學不能重詩輕文,而是既要讀文,又要誦詩,“文”“詩”應水乳般交融地閱讀,教學中力避割裂,詩與文的對應要自然適度。

《母親的恩情》教後反思三篇

《母親的恩情》一文中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體描述了古詩《遊子吟》的背景和內容,有對母親關愛子女的記敘,也有子女感悟母親思情後的抒情。教學中我這樣處理文本——

課前,我讓學生蒐集描寫媽媽的詩文,讓學生和自己的媽媽回憶一件使母女都感動的事情。上課一開始,首先從“媽媽”這個親切的詞語人手,然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媽媽是怎樣的媽媽。

學生通過原生態的課外閱讀,陶冶情感,積澱語言。生活中“母女回憶”是一個親子活動。在母女對話中,讓愛的暖流再次升溫。課堂上,“你的母親是什麼樣的母親?”給了學生表達的機會。學生說的熱情被激發後,一個個飽含讚美之情的詞語就在課堂上精彩紛呈,每一位學生都舉了手。

從課外閱讀的“書面語言”到“生活感悟”,再到課堂上學生的“口頭語言”;從積累,到內化,再到表達,喚起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情感經驗,最後一句“讓我們永遠地記住‘母親的恩情’”又把學生引入教材文本的語言。

“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動?”通過朗讀,初步觸摸文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有前面的鋪墊,再加上文字本身的情感和語言的魅力,字裏行間,無一處不撥動着學生內心深處的那根愛的.琴絃。就連“母親的恩情”這五個字,讀來也讓學生感動。

閉上眼睛,再次與自己的母親對話,想像母親帶着微笑的慈祥的臉。孩子們用這一首詩作爲對自己媽媽的心靈告白,反覆誦讀,似乎已經走進了孟郊的內心。

  《母親的恩情》教後反思2

這篇文章通過寫孟郊要出遠門,母親深夜縫衣、天明送別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陽光輝而觸景生情,聯想起母親的關懷之意,進而引出他50歲時寫的《遊子吟》,反映了詩人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抓住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母親的恩情。我從“出遠門”入手,指導學生對比現在出遠門的方便,古人出遠門的不易,來體會孟郊母親的“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心情,通過引導學生補白省略號所省去的母親的心裏話,來進一步體會母親的不捨。藉助“補”的手段能讓學生去感知,去縮短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從而排除閱讀障礙,深入文章的內核,正確透徹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遇到了障礙。理解句子“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眼睛溼潤了。”我指導學生說說這裏的他是指誰?學生都能正確回答:“孟郊”。“誰的眼睛溼潤了?”這個問題答案就不統一了,有的認爲是孟郊的眼睛溼潤了,有的認爲是母親的眼睛溼潤了,因爲母親不捨得孟郊的遠行。面對這些疑問,我想主要原因是學生還沒有認真研讀文本,沒有深入到孟郊以及他母親的內心深處去感受,去體驗,所以想之不深,體之不切。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並不急着去解釋,而是放手讓學生再讀課文,然後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辯論,各自圍繞自己的觀點說說理由,通過思辨,學生終於同意了“是孟郊看到母親的白髮後,不由得感動而眼睛溼潤”這一觀點。

有時,放手也是一種美!

  《母親的恩情》教後反思3

《母親的恩情》生動的展現了孟郊遠行,母親爲他操心、送行的情景,體現了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本文語言質樸,意境純美,感情真摯,適合學生閱讀.當學完課文後,我問學完了課文,你想到了誰?想到了什麼事?我班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我想到了我的媽媽,有一次,我得了急性闌尾炎,因爲很痛馬上要昏倒了,媽媽急忙把我送到了附近的醫院,由於當時情況緊急,媽媽忘了拿錢,於是她又急急忙忙地趕回家拿,當時她急得都要哭了。他說着也眼淚汪汪(我想:這個學生情商真高!)我也被她感染了,(想到有幾次自己的孩子才幾個月,高燒不退,在醫院吊水)忍不住眼圈紅了,此時教室裏鴉雀無聲,大概學生都被感動了,也許也勾起了自己的回憶,我說是呀,急兒女所急這就是媽媽的愛呀!接着我們又交流了下去,又一個學生說:“有一次,我身體不好,大便拉在身上了……”沒想到,還沒等他說完,小朋友都哈哈笑了起來,剛剛纔建立的感人氛圍一下子就被破壞了,我心裏很是惱火,很想破口就罵。可一想如果現在就罵學生個沒頭沒腦,很有可能待會兒的交流會陷入僵局,於是我沒有理睬他們,接着剛纔的同學問,後來誰幫你洗掉了贓物,他很認真地說是媽媽,我接着話鋒又說:“如果是別人,早就走得遠遠的了,是媽媽,還是媽媽,不嫌髒,不嫌臭地默默地幫你洗乾淨了。”(這時教室裏的笑聲已經小了一些)我抓住時機又說:“能理解媽媽,懂得媽媽這份愛的孩子,此時已經被媽媽感動了,再也笑不出來了。”聽到這話,剛纔笑的那部分孩子不再笑了,接着我們又交流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