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

《我的母親》是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一單元的課文都是追敘作者人生道路上的難忘經歷的文章,人文內涵豐富。

在講授這一課前,我和同學科的老師對這一課進行了集體備課,達成了共識,課堂採用“先學後教”的模式。在課堂上我又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比如,導入之後,我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母親,如果讓他們來寫這篇作文會如何做,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又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構思與課文進行比較,可提高學生作文的水平。

在課堂內容的設計上,我沒有想展現太多的東西,只把理清思路作爲重點,以此引出對母親性格特徵的把握。這樣,課堂上出現一個主問題,便於學生對課堂的把握,便於學生的理解。也避免了課堂上講的東西過多,學生什麼都設計了,最後也什麼都沒有弄明白。

在學生的回答上,我沒有爲了讓課堂進展的順利而刻意地去挑選好學生,而是把中下等學生作爲重點,如果他們回答不上來,再讓好一點的學生去補充。這樣既照顧了差學生,又兼顧了課堂。

因而,課堂上我表現的也比較輕鬆。當然,也存在不完備的地方,如學校要求的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的準確性、邏輯性,學生的自主性的培養等,這些還需要在以後的課堂上慢慢去做。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2

首先,文本解讀不夠獨特深刻,解讀的角度也不夠新穎。沒能真正體現教師的個性解讀,也就沒能更高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體驗。這堂課僅僅圍繞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來體驗和品讀,過於平面和膚淺;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進入課文的設計也較直接。然而,我雖然認識這一點,卻因爲自身解讀能力的限制,讓學生還是始終停留在文本的淺層進行閱讀和感受,最終使這堂課顯得平淡無奇。由此我深感一名語文教師提高自己文本解讀能力的重要性,這真是任重而道遠。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深入地鑽研教材,更要廣泛地閱讀來豐富自己的內涵、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只有這樣,在課堂上纔會出現教師獨特而深刻的解讀,才能引領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的情感。

其次,主要問題的設計不夠新穎,缺乏深度。整堂課圍繞兩個問題展開:“在作者的心中這是一種怎樣的做人訓練?”“母親與家人相處時,作者感受到什麼?”顯然這兩個問題形式的區分度不夠,難度不高,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這樣就很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對第二部分的品讀也就達不到一個高潮。然而,在這堂課整個準備過程中始終找不到一個最佳的主問題,我想課堂呈現的一些不足就是問題的設計不佳造成的。看來一堂課的成功關鍵是問題設計的成功,真正成功的問題設計應該是新穎而有深度的,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和思維興趣,能真正起到“點燃”和“碰撞”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一些並不成熟的反思,一方面是爲了梳理自己在這段時間裏的一些思想碎片,能讓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更清醒地走好每一步;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機會能得到同行們的指點和幫助。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3

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啓發和培養,讓學生接受情感的薰陶,感受感情世界的豐富多彩。在這種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二第一單元“體驗情感”的教學重點就放在情感的薰陶和感受上。本單元所選三篇課文分別是從親情、友情和鄉情三種不同情感來體驗。《我的母親》是屬於親情體驗的,這篇課文通過對母親形象的塑造表現了母親的優秀品質和對兒女無聲的愛,也表達了自己“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和悔恨。因此,本文的教學重點應該讓學生體驗母愛的偉大和作者的悔恨之情,在體驗之中促發感受,並把感受傾訴出來,在傾訴之中進一步帶動情感的發展。我把這個過程概括爲“以情促感,以感帶情”。接下來,我展開論述具體做法。

  一、利用豐富生動的導入創設氛圍

因爲這是一篇表現母愛的文章,所以,在進入新課前,我先蒐集了很多能夠表現母愛的資料,比如,圖片、俗語、詩詞、名言、節日等等,其中有古代的也有現代的,有人類的也有動物的,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有形象的,也有抽象的,可謂豐富而生動。然後再從中挑選一些較有代表性和表現力的製成課件並按順序投放給學生看,以此來創設濃厚的情感氛圍。當然,在每一種類型投放之前或之後我都會插入一些與母愛有關的較有感染力的話來引入或過渡或總結。比如,在投完一組圖片之後,我如是說:“看完這組圖片後同學們應該可以感受到,母愛是相通的,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都蘊含着深深的母愛。母愛也是偉大的,所以自古以來,母愛就一直成爲人們傳頌的話題,無論是高雅的詩詞,還是通俗的諺語,都涌現了不少歌頌母愛的作品。”這段話既揭示了圖片的意義,也增添了情感氛圍,讓學生從中受到啓發、受到感染。還能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在放完所有的資料後,我作這樣的總結:從以上資料可以感受到,母愛是不受時空的限制的。母愛可以說是天底下最無私最偉大的愛,我們每個人都有母愛,但每個人對母愛的表達方式又有所不同。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老舍的文章《我的母親》,來看看老舍先生是如何來表達母愛的偉大的。這段話既可以總結前面的內容,也可以開啓下面的內容,爲新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氛圍。

實踐證明,這種豐富生動的導入一方面能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一方面又能爲課堂創設濃厚的情感氛圍,爲新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真摯感人的內容體悟深情

《我的母親》是一篇洋溢着濃濃母愛的文章,作者老舍在文中通過幾個細節表現了母親的優秀品質和對兒女深深的愛,也通過樸實的文字表達了自己未能孝敬母親而帶來的深深的歉意和失去母親後內心的巨大悲痛。讀來令人心酸、令人感動。在教學中,我通過初讀、朗讀、品讀三個步驟逐步加深學生對於母親對兒女的愛和作者對母親的歉意這兩種情感的體悟,在體悟中促發內心的感受。具體做法如下:初讀:讓學生小聲初讀課文,然後概括出老舍母親的優秀品質,感受老舍母親的人格魅力。我發現學生在概括時都很激動。我原以爲是受老舍母親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震撼了。後來有一位學生直接說出了他們的心聲,原來,他們除了被老舍母親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震撼外,更爲重要的是,他們從中看到了自己母親的影子,發現自己的母親和老舍的母親一樣,是如此之優秀,如此之偉大。這種發現深深地震撼了他們的內心,使他們第一次從心底裏爲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因此顯得非常激動。

朗讀:讓學生深情朗讀課文,然後在文中找出表達母親對兒女們的感情的細節描寫,體悟母親對兒女內斂而又含蓄的愛,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這些細節描寫讓學生們認識到,老舍的母親其實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也是一位疼愛子女、關心子女的母親,儘管她不常表達出來,更多的是默默忍受和以淚代言,但正是如此,更顯其無私和偉大,也更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

品讀:讓學生靜默品讀課文,然後在文中找出一兩句給你印象最深或者能讓你產生共鳴的句子來細細咀嚼品味,以此更加深入地理解母愛和作者內心感受。這個環節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解讀文本,一方面還可以爲學生情感的表達醞釀情緒。

  三、利用自由輕鬆的氛圍表達情感

學生心裏有了感受之後,就要創造機會讓他們能夠及時表達出來。因此,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播放了閻維文的歌曲《母親》,讓學生邊聽歌曲邊想一想這個問題:你曾爲母親做了什麼,你打算以後怎麼做?由於這首歌感人至深,再加上前面對文本的感悟,不少學生眼睛裏都打溼了淚水,心中頓時也積滿了想法。在接下來的自由發言階段,不少學生都是噙着淚水錶達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他們之中有不少人的經歷跟老舍是相似的,都有一個時刻疼愛自己、關心自己的母親,但是自己卻沒有意識到甚至認爲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平時也就很少或者沒有想到如何去報答母親。而這篇課文無疑給他們敲了一個警鐘,讓他們意識到生前的孝順是多麼地重要,而“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結局則是一種無法挽回的悲劇。所以,他們的發言大都表示會在以後的日子裏對母親多一點關心、多一點照顧。盡最大努力爲母親謀幸福。聽了學生的發言之後,我也頗受感動,學生的發言是肺腑之言,是真情告白。通過情感的表達,使他們的感情得到了遷移和昇華,進一步帶動了情感的發展,也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最後,在一曲動人的歌曲《母親我爲你驕傲》中結束本課。讓學生通過歌聲進一步表達對母親的感謝和祝福。

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還有人文性,而情感教育是人文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貫穿這種教育,而情感教育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闡述的方法只是在教學《我的母親》這篇課文後總結出來的一種方法,可能還略顯淺顯,希望廣大的語文教師能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探討,總結出更多更實用的情感教育的方法,以供後人使用和借鑑。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4

  【案例描述】

我在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一文時,學生們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和參與熱情,尤其是針對作者母親的爲人、教子方式,談談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時,學生們的熱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紛紛各抒己見,課堂氣氛非常熱烈,這堂課,似乎就要圓滿結束了。但當我進一步把問題拓展延伸,問學生:文章在結尾寫到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到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這極大極深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親影響呢?。對於前一個問題,學生們的回答依然是那麼積極、熱烈,但對於後一個問題,便戛然而止。我於是讓學生們互相交流,然後再彙報,但結果還是不近人意,發言的人只有寥寥幾個,而且形成的答案跟課本的雷同。下課鈴響了,我只好佈置學生們回去練筆完成。

  【課後反思】

在這個世界上,母親是與我們的生命聯繫得最緊密的人,母親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位老師,母親的言行舉止,無不對我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們能在文中描述他們所感受到的母愛,但卻說不出母親的性格在哪些方面影響了自己。我百思不得其解。爲此,我找了學生談話,向他們瞭解家裏的情況,結果情況不容樂觀。

墾區地處偏遠,文化信息傳播渠道不夠通暢,數學生的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有些甚至連小學都沒畢業。他們整天忙於勞作,飽嘗生活的艱辛,因而越發不忍讓孩子受苦,極少讓孩子參加勞動。這不但沒有讓孩子們學到他們那種吃苦耐勞的好品格,也沒有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勤奮好學之人。而有的父母則熱衷於玩樂,整天無所事事,不是去喝酒,就是去,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和家人,他們的這種行爲,能讓孩子們學到什麼呢?長此以往,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豈不喪盡?要想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必須創造一種文化的氛圍,人人都讀書,人人都知書達禮。惟有這樣,才能改變這種現狀。由此,我更加意識到自己肩上所肩負的重擔。我一定儘自己的能力,讓今天的孩子成爲有文化、有道德、有修養的人,造福下一代的子孫。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5

胡適對母親的愛、母親對他的愛滿溢於全文,這是學後的最大感受。雖然作者的筆調很平實,並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與歌功頌德,但是正是因爲它的平實,所以才令此篇散文的光彩持久、柔和。看到他的母親想到自己的母親,雖然我現在早已成家,但她對我的關心更甚從前,每個星期的吃、用都是她準備好給拿來。昨天是二月二,打電話說給送糖豆。我說太冷別送了,但她堅持。我知道拗不過她,下午頂着風和爸一起除送來糖豆還有調好的餃子餡。我無言,這就是一個母親對子女永遠的牽掛與愛吧。愛,這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是我們感情中最最寶貴的發自內心的情感,是我們生命中完整的一部分。

我想如果一個人缺失了愛與被愛,那麼他的人生會有多麼的的遺憾與不堪啊!在胡適平實的筆調中見識了世間偉大母親的一種,這使我更加地珍惜、感恩現在的生活與所擁有的一切。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6

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此文比較通俗易懂,文筆細膩。通過老舍和母親之間的故事,塑造了母親的人物形象以及這樣一位母親對老舍的影響,再有就是老舍對母親情感的抒發。全文以晴爲出發點,比較能落實好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整節課我主要以學生的讀爲主,通過對文中細膩文字的品讀去理解課文,感受文中所蘊涵的情感,抒發自己的情感。尤其是一句“失了慈母便像花瓶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香有色,卻失了跟。”不僅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孩子們。他們從文中相關語句的品讀中,不僅領會到了老舍母親的品行,也感受到了老舍對母親深深的懷念!這些情感也調動了孩子們對自己的母親深深的理解和感恩。

帶着這種情感,我留下了作業,請你觀察媽媽的一言一行,感受媽媽對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並把你自己的感受記錄到日記本中。學生們在觀察和書寫中,不僅體會到了母親的偉大,也提升了對濃濃親情地珍視。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7

公開課上完了,終於鬆了一口氣。還沒有進行集體評課,不知道聽課的老師評價如何,不過聽了個別老師的評價,反應很好。回想整個課堂就像發了一場夢,但上課感覺還良好,讓我開心的是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其中,而且他們對母親的真情流露讓我感動不已,母愛這種情感的感染力也就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但回想了整個課堂,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引導不到位。在第一個環節學生自由朗讀喜歡的句子時,學生讀的聲音太小,像是不敢讀出聲。這導致在這個環節裏有點尷尬,那時內心很焦急,卻無可奈何。回想起來問題在於我,我沒有正確地引導學生讀。畢竟一般一篇課文學生自己真正喜歡的欣賞的句子也就那麼一兩句,對於同一句話,讀了一兩遍就不再想讀了,而我當時沒有想到,也就沒有用正確的語言去引導。

第二,對學生的朗讀沒有做出必要的指導。在賞析這個環節的時候,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時,我沒有進行必要的指導。例如,一個學生賞析文中最後一句“哎,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他賞析得很到位,還用了一個貼切的詞語“撕心裂肺”來形容。但他讀的時候卻沒有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賞析完如果他再讀一次的話,那麼就真正的是有感情地朗讀了。

第三,時間把握不好。上公開課,最忌的就是拖堂,而我延遲了兩分鐘下課。在讀賞這個環節超過了預期的時間,時間控制不好,本來可以控制的,但是學生還想回答,不想扼殺這種積極性,更不想扼殺學生情感的真摯流露。所以後面就省了一個“讀背名言名句”的環節。但時間還是超了。

以上都是我應該要注意的問題,但因經驗不足沒法考慮周全。還有其他問題,由於當局者迷,還沒能總結出。

附:學生課後在QQ空間發表的感想。

今天,學了老舍的《我的母親》這課,文章通過回憶母親的身世以及母親撐持家境的堅強與辛酸,終生的剛強與貧苦等。表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懷念及對失去母親的痛心。

在公開課上,同學們對母親的愛散佈整個教室。同學們教通過這機會抒發出了對母親的愛。看到同學們的真情實感及聽到他們說出的包含感情的語言時,我不禁熱淚盈眶。突然想起媽媽。她的額邊又多了些許銀絲,眼角旁布了幾裂皺紋。臉色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的`紅潤。昔日那雙纖細的雙手也消逝了。想着想着,淚珠滾下。心中涌出一種痛,但兼併着一股巨大的暖流,多少個日日夜夜,媽媽爲我做的一切全從我的心門涌出,呈現在腦海。媽媽,我想對你說:您用您的生命哺育了我,您賦予了我生命,賦予了我一切。您勞動的身影讓我永遠無法忘記,您慈祥的笑容將永遠銘刻在我心靈的深處。是您,在我迷途是您,忘返的時候給我指明前進的方向。是您,在我傷心落淚的時候給予我溫暖和快樂。您是我心中永遠不滅的太陽,您的光輝將陪伴我走向生命的盡頭。此時此刻,我只想對您說:媽媽,我愛你!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8

汲取《藤野先生》一課的教訓,我在上《我的母親》一課前仔細的分析了這一課的特點:《我的母親》一課在感情上可以說是《藤野先生》的延伸,在寫法上都是藉助兩三件相關的事來刻畫人物,同時正面側面相結合。不同的是《我的母親》這一課很接近學生的生活所以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因此,這一課我採用了對比閱讀的方式,再閱讀中兼有寫作。第一課節時我先讓學生讀完課文並按以下要求寫作:藉助兩三件相關的事來刻畫人物,同時正面側面相結合(可參照課文從學習、做人即爲人處世方面去寫)以《我的--》爲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第二課時我給每個學生髮了一篇朱德的《我的母親》,把學生習作,課文和朱德的《我的母親》三篇進行對比閱讀,通過對比閱讀,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加深了同學們對文本的理想以及文本所體現的思想情感的徹悟。同時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是:這樣的課充實,能學到真本領。從這一課我也懂得語文教學已經不在是守着一本課本縱橫天下的時代,課前課後我們要準備的有很多很多。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9

在教胡適的《我的母親》時,我課前讓學生欣賞了滿文軍的歌曲《懂你》,有的同學不自覺地跟着輕和着,那樣的投入,那樣的認真,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母愛,一個飽含溫柔深摯情意的永恆話題,的確,無論是年長年少,還是天涯海角,單飛後心和另一端永遠牽掛的是對母親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胡適的人生經歷,去感受對愛的力量。”現在,我們滿懷深情地出聲朗讀這篇飽含對母親感激、懷念的文章。

同學們放聲地朗讀着,不時也動着筆在書上圈點着,可我觀察到,大多數同學只是機械地讀着,甚至有的讀幾個自然段就停下來搞小動作,老師看時在裝模作樣地接着讀,一問,同學們說,反正一會兒老師分析課文時跟上記就行了。哪個自然段老師在結構分析中都有標註,何必浪費時間和感情去讀呢?我恍然大悟,原來學生是這麼想的,怪不得在考試中,語段分析看似很簡單,有些學生答得文不對題,我終於明白,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充當了“記者”的身份,沒有把自己當作是真正的“學者”,掌握了同學們的動向,我改變了以住的教學方法,嘗試着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首先,讓學生主動地憑着自己的閱讀敏感去認知,自主地帶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從文中感悟,從文中入情,用“讀”帶動“品”和“悟”。其次,教師不應該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原封不動地傳授給學生,而是承擔着閱讀指導的責任。教師不是傳授知識的權威,而是學生閱讀活動的夥伴和指導者。第三,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使閱讀過程發現、質疑、思考和探索,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使學生成爲真正的“讀者”。

語文《我的母親》教學反思10

我教完胡適《我的母親》一文,感想較多。

首先,課文的主題非常貼近學生實際。課文以質樸真切的敘述語言,再現了中國傳統社會一位既普通又偉大的母親形象,很好地表現了母親那無比誠摯的愛子之情和優秀的性格品質,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每個學生對母愛的感受盡管不同,但這一血濃於水的人間最愛在每個孩子的心中則是無價之寶。

其次,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進行教育教學。在上課前,我讓學生如實地介紹自己的母親的性格:有說溫柔善良的;有說焦躁潑辣的;有說任勞任怨的;也有說沒有主見的……學生衆說紛紜,引得大家捧腹大笑。然後,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以感知文意,進而在老師的點撥下歸納文中的母親性格。由於有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大家分析胡適母親的性格時絕大多數同學顯得得心應手。

最後,我在總結語中這樣說道:“如果我學得了不拿別人一針一線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丁點誠實守信的好品德,如果我能理解人,尊重人——我都得感謝我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慈母。”看着同學們伸頸、側目進而微笑的神情,不言而喻,大家的心田都被深深的母愛所滋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