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人教版語文課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人教版語文課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我的母親》課後反思湖州四中沈旦在12位選手中,我想我是最幸運的一個,不僅自己上了課,而且因爲是第一個上課就有了靜心聽11位同伴課的心情和時間。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學到了許多東西,也引發了我許多思考。“怎樣的課稱得上好課?”“我的這堂課與他們的距離在哪裏?”這些問題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之中。

人教版語文課胡適《我的母親》教學反思

反思一:王曜君老師的話好像是說給我聽的。從教有7個年頭了,“教師眼裏要有學生”這句話也聽了不知多少遍,但上完這堂不算成功的課之後,王特的這一句“教師眼裏要有學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反覆地回顧這堂課的每一個細節,最大的遺憾是:華茂如此優秀的學生竟沒有在我的課堂上展現他們的才華。究其根源就是“我的眼裏沒有你(學生),只有它(教案)”。

我想就兩個片斷談談這份遺憾:

片斷(一),在引導學生品讀“母親與家人相處時,作者感受到什麼?”

這一環節時,第一位學生就一下子把母親的性格全說出來了,當時我的心裏就一驚,接下去怎麼辦?情急之中就隨便敷衍了一句讓他坐下了,爲了讓課堂能沿着自己的預設進行下去,便請了另一位學生談母親一方面的性格,並沒有讓第一位學生具體地談談自己的感受。此時我發現他那失望的眼神,而且在之後的討論中他很少舉手。這應該是一位語文素養很高的學生,但是正是我的“無視”打擊了他的積極性,可能也打擊了許多學生的積極性。

片斷(二),在進行“用文中5—7段的相關內容仿照例句,說出胡適的心聲。”

這一環節時,站起來兩個學生都用8—12段的內容來回答,很明顯學生對這一環節的要求沒有明確,然而課堂上因爲急於趕時間,並沒有引導學生回到前一部分進行重新的思考,而是寥寥帶過,沒有讓學生的思維在這一環節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施展。我也錯失了讓課堂呈現精彩的機會。以上的兩個片斷留給我深深的遺憾,這不僅說明我教學機智的薄弱,更說明我在課堂上沒有真正地把學生裝在眼裏,放在心上,始終考慮和關注的僅僅是自己的教案。我想只要我們在課堂上能始終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發展的進程,就一定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對語文課的興趣,也一定會呈現活躍而生動的'課堂生命力。

反思二:曾有一位老師這樣說:“課不新就不要拿出來。”是的,循規蹈矩、平平淡淡的課有什麼必要給人看呢?反思我的課確有獨特之處,但與幾位優秀者相比,真的很難說出一個“新”字來。首先,文本解讀不夠獨特深刻,解讀的角度也不夠新穎。沒能真正體現教師的個性解讀,也就沒能更高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情感體驗。這堂課僅圍繞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來體驗和品讀,過於平面和膚淺;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進入課文的設計也較直接。然而,我雖認識這一點,卻因爲自身解讀能力的限制,讓學生還是始終停留在文本的淺層進行閱讀和感受,最終使這堂課顯得平淡無奇。由此我深感一名語文教師提高自己文本解讀能力的重要性,這真是任重而道遠。

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深入地鑽研教材,更要廣泛地閱讀來豐富自己的內涵、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只有這樣,在課堂上纔會出現教師獨特而深刻的解讀,才能引領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的情感。其次,主問題的設計不夠新穎,缺乏深度。整堂課圍繞兩個問題展開:“在作者的心中這是一種怎樣的做人訓練?”“母親與家人相處時,作者感受到什麼?”顯然這兩個問題形式的區分度不夠,難度不高,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強,這樣就很難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對第二部分的品讀也就達不到一個高潮。然而,在這堂課整個準備過程中始終找不到一個最佳的主問題,我想課堂呈現的一些不足就是問題的設計不佳造成的。

看來一堂課的成功關鍵是問題設計的成功,真正成功的問題設計應該是新穎而有深度的,能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和思維興趣,能真正起到“點燃”和“碰撞”的作用。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一些並不成熟的反思,一方面是爲了梳理自己在這段時間裏的一些思想碎片,能讓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更清醒地走好每一步;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機會能得到同行們的指點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