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二年級S版《筍芽兒》評課稿

小學二年級S版《筍芽兒》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篇一:小學二年級S版《筍芽兒》評課稿

小學二年級S版《筍芽兒》評課稿

在課堂上,老師親切的話語,親切的笑容讓學生不再拘束,一節課上,學生都融入在學習中,此時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我想要做到這一點,跟老師自身的素質是分不開的。

其次,袁老師在課堂上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識字,寫字。把本身枯燥的東西變得有趣了。如在教學:“揉、撫、扭”這三個生字時,袁老師讓學生邊表演邊體會,在情境中去認識這些字,並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手旁”這一識字規律。以此,學生舉一反三,用這一巧妙的識字方法學習了其他生字。在學習“扭動”這個詞語時,讓學生做一做“扭動”的動作。在教學“撒嬌”一詞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向誰撒過嬌,並模仿自己當時撒嬌的樣子和語氣。這又將識字與口語訓練結合在一起。袁老師讓孩子在讀中去感悟,讓孩子在識字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快樂。學生識記、鞏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復現。課堂中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提高了自主識字的質量。我想這是她這堂課的最大亮點,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文中有這樣一個重點段:“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這一段集中表現了筍芽奮發向上,頑強奮鬥的精神。爲了幫助學生理解筍芽的這種精神,我採用了反覆誦讀感悟的策略。我在第一教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儘管泥土很堅硬,但筍芽依然——生齊讀“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師:儘管堅硬地石頭刺疼了小筍芽,但筍芽依然——生齊讀“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師:筍芽想到馬上要見到明媚的春光了,於是——生齊讀“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在評議中蔣校長指出學生的誦讀沒有建立在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之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浮於表面。反覆誦讀的方式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老師在這一段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師:你們就是可愛的小筍芽,你們會遇到什麼困難?

生:石頭擋住了去路。

生:雨水的澆灌。(此時,老師如果及時地告訴學生,雨水不是他遇到的困難,如果有了雨水的滋潤小筍芽會鑽

生:扭動着身子向上鑽。

師:小筍芽們,扭動起你們的身子一個勁兒的向上鑽吧!

生做扭、鑽的動作。

師:扭呀扭,鑽呀鑽,儘管泥土很堅硬,但筍芽依然一個勁兒的向上鑽;儘管堅硬地石頭刺疼了小筍芽,但筍芽依然一個勁兒的向上鑽。(生做使勁鑽的動作。)筍芽想到馬上要見到明媚的春光了,於是筍芽兒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老師創設情境反覆誦讀的策略運用導語幫助學生理解筍芽奮發向上的精神。學生在誦讀中積累了語言。袁老師主要抓住:扭動、鑽、一個勁兒這三個重點詞,運用創設情景、做動作、比較辨析詞語等方法,加深了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與感悟,昇華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讓文本中看似平常的詞語活了起來、動了起來。學生品詞品得有滋有味,既品出了“一個勁兒”的表面詞義、又品出了詞的語境義和詞語內涵的深意。乾癟枯燥的詞語在學生心中鮮活了起來、豐滿了起來。但是在這裏老師如果隨機問一生:小筍芽,你累不累?

生:累。

師:你想停下來嗎?

生:不想停下來。

師:你爲什麼不想停下來,要一個勁的向上鑽?

生:……

師:咱們來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我想這段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在今天的整堂課中,老師採取了兩種方式讓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達到更豐富、更具體、更深刻:一是讓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筍芽兒去感受、體驗、思考、傳情。二則是讓學生通過體態實踐,做做筍芽兒的揉揉眼睛、伸伸懶腰、扭一扭、一個勁兒地向上鑽,撒嬌地說話、起立朗讀來使學生領悟筍芽兒的精神品質。這兩種方式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的更爲有效,也體現教師不可缺少的引導作用。在這兩種方式的引導下,學生的體會從筍芽兒的嬌氣,到筍芽兒的勇敢頑強、堅持不懈、努力向上,堅持不懈、勇敢頑強的精神,學生再帶着這種豐富的情感投入到個性體驗的表達中,有高興地讀、驚訝地讀、新鮮地讀、迷迷糊糊地讀、嬌氣地讀。不難看出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豐富到位,有些甚至超越了文本本身。

  篇二:小學二年級S版《筍芽兒》評課稿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突出學生閱讀行爲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而不只是純理性的,甚至機械的分析。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沒有受到感情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表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

在教學《筍芽兒》一課時,何老師結合新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上作了一些新的嘗試,改變過去重認知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感情。《筍芽兒》是一篇童話,寫了筍芽兒在春天裏破土而出成長爲一株強壯的竹子,告訴孩子只有從小敢於經風雨、見世面,鍛鍊自己,才能健康成長。內容淺顯易懂,語句優美。文中出現幾次筍芽兒跟竹媽媽的對話,表達了她從害怕到堅強的態度,是對學生進行有感情訓練的好題材。

這堂課改變了過去很流行的一種“談話法”的教學,教師設先預設好結論,千方百計引導學生猜測,我們該用何種語氣來朗讀課文,強行灌輸、消極接受,不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何老師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閱讀是學生個性話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整堂課上,何老師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在對話訓練中,何老師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角色,讀出自己的感受。正因爲學生有了興趣,纔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如在朗讀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嬌”、“嘮叨”、“沉不住氣”等詞的意思,朗讀訓練較紮實。

整堂課很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並能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表現出來。過程和方法: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一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朗讀中體會了筍芽兒從害怕到堅強的態度變化,懂得了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勇於鍛鍊,才能健康成長。

當然,在朗讀訓練方面,還有些問題值得我思考:

學生善於模仿,但朗讀的層次性不夠明顯,體會不深刻。如在朗讀筍芽兒鑽出地面這段話時,感情變化不明顯。筍芽兒的心情、小草弟弟說話時的語氣沒有很好的區分。

  篇三:小學二年級S版《筍芽兒》評課稿

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春雨的聲音是春姑娘彈奏的樂曲,春雷的聲音是雷公公敲響的大鼓,一層層的筍殼是竹媽媽給筍芽兒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課文描寫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課文描寫的筍芽兒真幸福啊:“春雨姑娘愛撫着她,滋潤着她。太陽公公照射着她,溫暖着她。”筍芽兒勇敢地“脫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幼小的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幫助下不斷努力,終於成長爲健壯的竹子,在反覆地朗讀課文中,我們一定會爲筍芽兒自豪,一定會擁有一份與筍芽兒一樣自豪的心情。課文描寫筍芽兒的成長過程也很美:春雨姑娘低聲喚醒她,雷公公大聲地呼喚她,竹媽媽百般呵護她,明亮而美麗的世界吸引着她,激勵着她,筍芽兒從開始的撒嬌,到鑽出地面,很快就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

在本堂課的設計與安排時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提倡與運用

一、注重創設輕鬆、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師注意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氣氛。以關心、接納的態度傾聽學生的表述,觀看學生的表演,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教師對學生的點滴發現給以支持和鼓勵。學生求知慾強,興趣高,參與積極,表現大膽,課堂上充滿生機與活力,較好地體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師成爲學習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

二、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自主的讀書,不懂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分組討論交流;加上動作朗讀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動口、動腦、動手,自主學習的空間、時間充裕,使學生的學習個性化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注重以讀爲主,讀中感悟。

閱讀教學以讀爲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整個課堂教學,教師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學生始終保持參與的角色意識,激發他們圍繞課文內容反覆閱讀、感受,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從學生讀的反饋看出,學生都讀得有情,有感,非常投入。

本教研組討論看法:由於時間關係,拓展部分可以省去。學生讀得是很多、很好,但希望每次讀的要求應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