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通用12篇)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去,是爲了以後。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通用12篇)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1

本文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涉習性,從而引起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同時也滲透了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文章中語言優美,描寫生動,插圖裏丹頂鶴色彩亮麗,姿態高雅。品文再賞圖,讓人賞心悅目,如果學生能看到(通過自己的想象)這樣美的畫面,那麼感受丹頂鶴的美及體驗丹頂鶴在人們的呵護下,在第二故鄉生活得自由,幸福等內容便易如反掌。如果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畫出這樣美的圖畫,將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也一定會促進他們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

一、以畫促讀

精讀部分以畫促讀,讀懂韻文,讀美韻文。作畫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是對文本語言進行創造的過程,讀懂方可畫好,畫好了自然會理解丹頂鶴的美麗與高雅,理解透了自然會讀出對丹頂鶴的讚美和喜愛。如果動腦讀書,動手畫畫相結合,那麼讀懂韻文內涵,理解重點語句,便是水到渠成之事。讓學生以畫促讀,在學文品句過程中,陶冶高雅的審美情操,培養良好道德品質。

二、以讀爲主

本篇教案設計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感悟丹頂鶴之美麗,激起他們喜愛丹頂鶴,自覺保護野生動物之情感。因此讀好韻文既是理解文本的一種手段,又是我們的一個教學目標。本篇教案設計了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讀書環節,意在讓學生充分地讀懂文本,從而感悟語言文學的魅力,受到高雅情操的薰陶。

三、開放自主

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而教學中通過有效的策略選擇,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思考。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大膽質疑;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動手作畫;解放學生的身體,讓他們活動自由!針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興趣特點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中讓他們通過自己思考,小組合作,大組交流等一系列開放自主的形式去自行解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四、拓展延伸

本次課外練習中,設計了三項作業。(可讓學生自由選擇)

一是觀察小動物並寫下來。目的是學習課文的寫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外形及生活習性,並練習寫話。

二是課後自己查找資料,說說我國還有哪些珍稀動物?它們有什麼特點?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意在拓展學生的實踐活動,拓寬他們的視野,激起他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三是想象並畫出丹頂鶴生活在第二故鄉的美麗畫面。既重現了鶴美、草綠、水清、魚蝦肥的美好畫面,又放飛了他們自由想象的翅膀。將人們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流淌於筆尖,對丹頂鶴的美好祝願定格在圖中。祝願丹頂鶴生活永遠幸福,家園永遠美麗……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2

本文課題中的“美麗”就是課文的“文眼”,全文都是在描述丹頂鶴的美麗高雅,從它們的外形到姿態到傳說。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有意將一、四兩自然段先拎出來和學生一起學習。希望通過先遠後近的觀察丹頂鶴。將二、三兩自然段作爲重點來教授。通過運用課件,圖與詞,圖與句對比,有針對性的提出重要的字、詞教授、範讀。最後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喚起學生保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品德。感人至深的畫外音,動人的歌曲,那悽美的旋律地震撼着學生的心靈。教室裏鴉雀無聲,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已經紅了眼眶,甚至流下了熱淚。學生有了很深的情感體驗,就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借用音樂或歌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音樂與文學都是藝術,在反映生活和表達感情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我們可以在特定的課堂環境下藉助音樂幫助我們深入理解課文,效果還是可以的。

爲了更好地落實文本語言的內化,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課文內容,在感情朗讀完第二小節後,結合《補充習題》上的相關內容,我順勢引導:你能根據第二小節的內容幫你手邊的丹頂鶴打扮一下嗎?畫畫是低年級學生的'最愛,他們當然欣然同意。在塗色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把課文的語言落實爲自己的語言。塗完顏色後再讓學生介紹丹頂鶴的樣子,更鞏固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本課的讀寫結合,從第4自然段入手,讓孩子通過觀察,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來寫寫,丹頂鶴在第二故鄉的生活畫面。從反饋來看,孩子能用上書中的“引吭高歌”“展翅飛翔”“高雅”等詞,也能展開想象。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3

《美麗的丹頂鶴》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色彩、修長的形體和高雅姿態,點示了黃海之濱是它的第二故鄉,讓人感到丹頂鶴十分逗人喜愛,生髮出保護丹頂鶴是我們應盡責任的強烈意念。

在教學最後一個自然段時,學生在自由讀完後提出了一個問題:“爲什麼說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第二故鄉?”這個問題恰好是個中心問題,本段就是圍繞着該問題進行敘述。我大肆表揚了這個會提問題的孩子,可並沒有即可予以解答,而是播放了一段丹頂鶴在鹽城自然保護區活動的視頻。通過細緻觀察,丹頂鶴在保護區蘆葦裏、溼地旁,成羣結隊嬉戲、追逐,自由自在生活的場景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 練習說話。然後回到課文再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劃出你認爲能表現丹頂鶴喜歡這裏的詞語。隨即,學生在品讀“丹頂鶴帶着自己的孩子來到這裏,它們三五成羣,無憂無慮地生活着,要在這兒度過整整一個冬天。”中品悟“成羣結隊、無憂無慮、整整”,從而明白正是因爲鹽城自然保護區有適合丹頂鶴生活的環境,在這裏生活非常安全,可以放心的`生兒育女繁衍後代。教學至此,理解“爲什麼說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第二故鄉?”這個問題已經水到渠成。學生自己就能解答開課時提出的疑問了。

本節課通過“自主質疑—感性認識—品讀詞句——品悟情感”這個學習路徑,讓學生逐漸學習抓住語言學語文,感受語言的魅力。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4

(一)“知識與能力”方面,重視並加強了語文的雙基訓練

讓學生讀書後給丹頂鶴塗色,模仿丹頂鶴的姿態,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並增強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通過師生對比讀,教會學生學會傾聽、比較,並初步感受語文文字的魅力及培養學生的語感。在學生理解了“三五成羣”的意思後,指導造句,以及創設情境:有人捕殺丹頂鶴,你想對他說什麼?這樣就豐富了學生說話內容,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上,注意增強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中,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讀自悟,給丹頂鶴塗色,體會顏色美,然後生生之間合作、探究體會丹頂鶴的體形美、姿態美。最後配動作朗讀,以讀悟美,以動悟美,然後師生合作背誦。通過人人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積極參與,樂於參與。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滲透了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我向學生介紹全世界僅剩1200餘隻野生丹頂鶴,並且指出有人捕殺丹頂鶴,對這種行爲,問學生該如何去勸止?並且以《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曲引出一個女大學生爲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而獻出了生命,來喚起學生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這樣在指導學生學好和運用祖國文字的同時,達到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整堂課下來,孩子們和我的情緒都非常高漲,並且孩子們甜美的.讀書聲、優美的動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之這一節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和活動的空間,給學生表現自我和成功的體驗,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足之處,教學的內容過多,略顯倉促。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5

《美麗的丹頂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第八單元中的課文。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丹頂鶴的形美、課文的插圖也很美,整篇課文充斥着各樣的美,因此我的教學設計也緊緊圍繞“美”字展開丹頂鶴的顏色美、姿態美、傳說美和故事美。

教學的第一環節是指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前提下,結合課文第二自然段給丹頂鶴塗色。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是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在學習中去發現、體會丹頂鶴的顏色美。當學生給丹頂鶴塗上顏色時,一隻栩栩如生的丹頂鶴不僅躍然紙上,更滲透進孩子們的內心。

教學第二環節是感悟丹頂鶴的姿態美。我安排了一組圖片來表現丹頂鶴的姿態美。並通過動作來表現,不僅激發了興趣而且加深對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理解。

教學第三環節是瞭解丹頂鶴美麗的傳說。藉助學生熟悉的太乙真人駕鶴,在學生心中樹立直觀的形象。在一系列感悟後組織學生也給丹頂鶴起個美麗的名字。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6

《美麗的丹頂鶴》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說明了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全文共有4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冬天快到了,美麗的丹頂鶴從北方飛到南方,暗示丹頂鶴是一種候鳥。

第二、三自然段寫丹頂鶴的外行美和姿態美。第四自然段講丹頂鶴每年到我國黃海之濱過冬。課文語言優美,適合朗讀。教學中,我利用圖片,進行教學。如教學“丹頂鶴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時出示圖片,使學生對丹頂鶴的特點一目瞭然。

第二、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具體描繪了丹頂鶴的美。教學時,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圖文對照,認真讀課文。透過重點詞語“逗人喜愛”“引吭高歌”等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丹頂鶴的特點,同時也積累了學生的語言。

教學的第四自然段,我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教師梳理問題並幫助學生解決。學生學得主動、活動。

教學最後,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要愛護它們,“曾經有位女孩爲了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或許,故事背景離他們太遙遠,但情節使他們感動。低年級教學(語文)應以生字教學爲重點,教學本課時,我覺得課文分析太細了,把學習生字的時間擠掉了不少。今後,低年級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生字的教學上。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7

看了自己上課的錄像,覺得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改進,尤其是教學設計、教學語言、肢體語言等細節問題,略顯青澀,不夠成熟、穩重,具體表現在這幾處地方。

1、上課體態語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動作過多,一會兒拿書,一會兒拿教鞭,一會兒走過來,一會兒走過去……顯得非常忙亂。這些無意義的走動和小動作影響學生更專心更投入學習。應該要求自己對每個教學環節和對學生的要求爛熟於心。

2、從教學第四自然段開始的教學環節有些倉促,補充閱讀的故事也沒來得及讀給學生聽,這就顯示出教學內容安排上存在的問題。主要在兩個地方浪費了時間:

(1)第一自然段可以放在第一教時,這樣就把第二課時學習的.重點放在理解體會丹頂鶴的美麗上,然後通過巧妙過渡教育學生愛護丹頂鶴、保護他們生存的環境。

(2)複習舊知時,齊讀的環節也浪費了過多時間。

3、讓學生給丹頂鶴塗顏色這一環節,部分學生還是沒有準確地給丹頂鶴的脖子翅膀邊兒塗色,看圖介紹丹頂鶴的外形,學生也不能結合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說一說。我認爲還是前面的教學不夠到位,學生沒有深入理解,充分朗讀感悟。這樣的指名讀和齊讀有“爲讀而讀”的嫌疑。如果能結合圖片順勢用手指出“脖子和翅膀邊兒”的準確位置,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感悟,待讀透之後再進行鞏固練習,自然水到渠成。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8

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出示教學掛圖,首先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印象,引發他們想了解丹頂鶴的興趣,教學中間的比較句子、第三節內容及資料都設計了天空的背景,帶給人一種空靈灑脫之美,不斷激起學生的新奇感。還有,課前先在黑板上畫上背景:藍天、白雲,青草地,清清的湖水,多麼清新自然呀!一副簡單而又漂亮的圖畫就映入眼簾,教學時,讓學生一邊飛一邊貼丹頂鶴圖,再用文中的語言介紹丹頂鶴在幹什麼,並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丹頂鶴,自由徜徉在湖邊的情境,體會它們歡快、喜悅的心情。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

另外,我認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最爲核心和最爲關鍵的環節。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像春雨一樣滋潤着我們的課堂,澆灌着孩子們懵懂的心靈。如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後提問:你從那些地方體會到了丹頂鶴的.美?然後根據課文內容給紙上的丹頂鶴塗上顏色,加深了對丹頂鶴顏色美的印象。最後,在此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所要傳達給人的感受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悟。又如在教學第三節時,在朗讀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丹頂鶴哪些地方逗人喜愛?通過交流,理清了這一重點段的層次,給接下來的背誦作好了鋪墊。這樣做,既保護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裏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孩子們也能愛上這樣的課題。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9

這節課主要是以讀爲主,在讀中理解詞語,去感受丹頂鶴的優雅和美麗,並結合圖片幫助學生去理解重點詞語以及課文內容。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第一環節我鋪設美麗的畫面,在導入課文播放丹頂鶴視頻,讓學生對丹頂鶴產生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後讓學生自己找出描寫丹頂鶴美麗的句子,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丹頂鶴的顏色美,並結合圖片讓學生理解“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丹頂鶴的形態美,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

整體來說這節課的`學習目標達成的還算不錯,學生基本上能流利地朗讀課文,並大致瞭解課文內容。但也發現了其中的不足:1、有的孩子對讀課文沒有興趣,只關注老師提出的問題,導致問題從書上找出來了,但課文沒有讀流暢,所以學習的順序和方法仍需滲透。2、有的孩子只知道順着老師和其他學生的思路走,而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導致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3、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爲我的教學準備不夠充分,導致小狀況頻出,因爲我的課堂經驗不足,對於偶發事件處理得也不夠完善、及時,從而有點耽誤了課堂的進程,有些重點沒有講透徹。

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多思考,認真準備每一節課,不斷彌補不足,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充分的學習。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10

課前讓學生們閱讀對應的拓展閱讀,初步瞭解丹頂鶴。上課時,我注重培養學生自學一篇課文的能力,和指導朗讀。一上課,首先讓學生看丹頂鶴圖,發現其身上三種不同的'顏色,指出“丹”就是紅的意思,在板書課題時,用紅粉筆寫“丹”字,學生們都清楚明白了。給學生15分鐘時間充分自學,先學後教,我在教室內巡視指導,考考這個學生的生字詞,聽聽另一位學生的課文朗讀……發現問題,及時點撥,通過巡視,發現這節課孩子們都能獨立的有步驟地進行自學,可能都想在自己的爸爸媽媽面前好好表現,學得很認真。

指導朗讀,我首先範讀課文,學生在自學時讀課文兩遍以上,全班交流時,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出示填空,給學生一個扶手,引導學生填空,瞭解全文大意。接着重點指導表現丹頂鶴美的句子,指名讀,看圖後,在腦海中有印象後再讀,給“小老師”展示讀等,讓學生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得更好。“引吭高歌”理解起來有點難,先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再出示圖看圖,“展翅飛翔”讓學生在腦海邊想象邊讀,再加上動作讀,學生們朗讀得更好了。

不過,這節課對生字指導不到位,低段語文寫字是重點,不但要教孩子學寫字的方法,還要不斷訓練讓孩子教難寫的字,老師做點評、做補充和範寫。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11

1、引導學生髮現美。讓學生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如:丹頂鶴到底美在哪裏,在課文中找一找看到美的地方就劃出來,多讀讀。

2、鼓勵學生說出美。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丹頂鶴的美?把你畫的句子說出來?

3、激發學生讀出美。爲了激發學生讀出丹頂鶴的美,抓住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品析和體會,如“潔白”、“鮮紅鮮紅”、“引吭高歌”、“展翅飛翔”、“高雅”、“優美”等等,讀好了重點詞語後再讓學生放在句中以及段中讀,層層遞進.並且採用了各種形式的讀:有範讀,自由讀,指名讀,同桌對讀、師生對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4、帶領學生感受美。美的畫面帶給孩子美的享受。大屏幕展現一幅幅潔白無瑕的丹頂鶴畫面,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初步感受了丹頂鶴的美。在學了丹頂鶴的顏色美之後,又帶領學生體會了丹頂鶴的姿態美及形體美。在學習”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時,老師又出示了兩副圖,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高雅美。最後又在“答疑解惑”環節,通過講述丹頂鶴和神仙的傳說,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傳說美。

當然,這堂課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待進一步完善。

1、從整體的過程來看,指導學生朗讀方法不靈活,缺乏簡練、精確的`語言。

2、在課文內容的理解上,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一節課的訓練點自己感覺還不夠,以後的教學中爭取做到精講精練。

3、在聽取其他授課教師的課堂展示後,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急需加強,自身素質還有待提高。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感覺自己像經過一次洗禮,在成長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次油,有很大收穫。

《美麗的丹頂鶴》教後反思 篇12

課文圖文並茂,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態,使人讀了如臨其境,頓生喜愛之心。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第一環節我鋪設美麗的畫面,在導入課文第一段時設置一幅羣鶴飛翔圖,首先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印象,引發他們想了解丹頂鶴的興趣;第二自然段找出寫丹頂鶴美麗的句子;第三段內容及資料都設計了天空的背景,不斷激起學生的新奇感;第四段中出示丹頂鶴無憂無慮的生活情景。

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後提問:你從哪些詞語知道丹頂鶴的顏色美?讓學生合作交流,圈圈畫畫。又如在教學第三節時,在朗讀後讓學生邊讀邊想:哪些詞語使你感受到丹頂鶴的美麗?通過交流,理清了這一重點段的層次,給接下來的背誦作好了鋪墊。同時也通過動作來感受丹頂鶴的形體美和姿態美。不僅激發了興趣而且加深對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理解。

通過講故事使學生產生對丹頂鶴的喜愛和保護之情。在此基礎上我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所要傳達給人的感受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悟。

最後,根據課文內容給紙上的丹頂鶴塗上顏色,加深了對丹頂鶴顏色美的印象。

整節課我注重朗讀和感悟。組織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以讀爲主線,以讀代講,讀中感悟,使學生讀的形式多,讀的時間長,讀的效果好,在閱讀實踐中培養語感。我想:在今後的課堂管理中我還應多下功夫,爭取把課上好,學生能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