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下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評課稿

二年級下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評課稿1:

二年級下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評課稿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向學生介紹自然科學常識的課文。它運用詩歌的形式,用通俗、流暢的語言向學生介紹辨別方向的方法。下面就談談聽了陳老師執教《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後的感觸。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陳老師的這節課能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尤其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體現在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和積累,如設計了仿照課文進行拓展練說,每一次的訓練都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文本,開放了學生的思維、教學內容,在創作中將課文的語言內化,將課文的內容昇華,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凸現了課堂教學的魅力。詩歌的教學應更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味道。陳老師努力地在嘗試,儘量做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而展開課堂教學活動。在導入課文時提出“春天到了,一羣小朋友到郊外去春遊,他們玩得可高興了,可是走着走着樹林越來越密,他們迷路了,怎麼辦呢?”就直接過渡到課題,由此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融入文中,親身體會。

接着初讀感知,這一環節設計了填寫表格形式爲下面的深入研讀課文做好了鋪墊,接下來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進行深入研讀,這一環節重點是讀好課文,感悟理解。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朗讀、自主學習的空間,給他們充分的.思考時間、空間和創新的機會,並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找出答案。而此時此刻的感情朗讀就不僅僅是手段了,它更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另外陳老師能恰到好處的運用了多媒體演示及簡筆畫,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最後拓展部分,陳老師:“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在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你還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針呢?”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祕,也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課後孩子們紛紛去查找資料,也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評課稿2:

這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爲題材的兒童詩歌,向孩子們介紹了在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這首詩歌易懂,很能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並使他們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只有細心的孩子才能觀察到。董老師的這節課有許多十分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聽課感受。

1.董老師的識字方法好。

董老師在教授課文生字時,並不是死板的進行教學,而是先讓學生讀認,之後學生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學生在介紹完識字方法後並沒有結束,而是教師對字詞語的延伸和相關鏈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竭力拓展學生思維。例如,在講“稠”的時候引入什麼是稠的?稠的意思是什麼?圖片顯示稠與稀,引出學生的生活經驗,颳風的時候樹葉一面多,一面少,多的那一面可以用“稠”來形容,少的那一面就是“稀”。之後把字放到具體的課文中,讓學生再讀,學生在反覆訓練後真的可以做到拿得出來認識,放得回去也認識。

2.勾畫方法好。

董老師把自己想要做的以另外一種口吻告訴學生,有一個小男孩他是這樣做的,老師覺得他做的特別好,你可以學學他,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模仿欲,學生在榜樣的示範下會做的更好。並且老師還總結出了小男孩勾畫的主要方法:什麼時候?誰?怎麼指點方向?學生有了這個線索的引導,會找的更快,更好。

3.板書好。

教學生在田字格書寫漢字時,偏旁、剩下的字、田字格用不同顏色粉筆表示。尤其是偏旁用醒目的紅色表示,區分的清楚明瞭。我覺得這也是老師平時的習慣,這個講授偏旁的方法運用的十分好,學生可以在老師不提醒的情況下,只要留心,就可以永遠記住這些漢字的偏旁。

4.“針”的講授特別好,古代他“鐵杵磨成繡花針”鐵杵是鐵做的,所以針是金字旁,引導的十分好。

建議:1.忠於祖國的人有哪些?這個問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是有些難度,學生的回答顯然沒有達到教師的預期?2.指南針的介紹如果不用課件顯示那麼多的字,而且有那麼生僻,而是採用教師用通俗生動的語言講授,是不是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