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琵琶行》說課稿

高二語文《琵琶行》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一、教材分析

高二語文《琵琶行》說課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蘇教版第四冊的講讀課文。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古典詩歌理解。本詩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的敘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敘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在白居易死後,當時的皇帝唐憲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說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

(二)教學內容安排

本文擬用三課時完成。我說課的內容爲第三課時——小結課,前兩課時在學生整體感知和局部研讀的基礎上,本課時對本詩進行綜合領悟:包括分析詩歌的結構,概括中心思想,歸納寫作特點,並通過比較閱讀進行詩歌鑑賞能力的遷移提高。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並學習本詩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瞭解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

2、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學生概括課文的能力。③培養學生分析鑑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激發學生熱愛社會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構、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2、教學難點:

理解琵琶女和詩人的悲劇造成的.原因及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認識。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擬採用“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1)通讀:要求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出語氣、感情,初步瞭解全文。

(2)精度:重點閱讀第二詩段,思考:這一節作者是怎樣把無形的琵琶聲用文字描繪出來的?琵琶樂曲是怎樣變化的?

(3)解讀:通過板書結構分析及學生的討論分析,掌握本詩的特點。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導入課文。

教師充滿激情的吟頌唐憲宗的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並簡要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讓學生重新認識本詩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二)、板書小結課文結構。

通過學生對前兩節課的回顧複習,在整體閱讀、局部研讀的基礎上,分析本詩的明暗線交織的雙線式結構,要求學生順着本詩“詩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梳理全文,搞清本詩明暗對照式的類比式結構寫法。

(三)、概括分析寫作特點

在理清課文結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歸納本詩的寫作特點,並請學生找出例句加以說明,以加深理解。最後由教師進行板書歸納:

(1)結構嚴謹。全詩以人物爲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寸虛實相生。情緒表現波瀾起伏,過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3)音樂描寫出色。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

(三)、對比閱讀,遷移提高。

讓學生閱讀白居易的另一首五言古詩《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分小組討論它和《琵琶行》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相比較你更喜歡哪一首?爲什麼?通過比較,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詩歌的特點及表現手法。

(四)、佈置作業,拓展訓練,綜合領悟。

作業:1、熟讀本詩,背誦第二段。

2、完成思考練習和同步訓練。

3、自讀白居易的另一首長篇敘事詩《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