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阿房宮賦》練習精選

《阿房宮賦》練習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導語:多做練習可以有效鞏固課堂知識,有利於我們掌握所學知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阿房宮賦》練習精選,敬請同學們過來做一做。

《阿房宮賦》練習精選

8. 對句子的句式特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族秦者秦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朝歌夜弦,爲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都是判斷句。

B、“四海一、“函谷舉”,句子裏的動詞表被動。

C、“流入宮牆”、“剽掠其人”、“辭樓下殿”,句中都有“於”的省略 。

D、“歌臺暖響”、“多於南畝之農夫”,有介賓結構後置的現象。

9.加點的詞所用的修辭手法,不同類的一項是( )

A、長橋臥波 B、朝歌夜弦

C、蜂房水渦 D、奈何取之盡錙銖

10.下列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代著名詩人,爲別於杜甫,後人稱他爲“小杜”,又將他與李商隱並列,稱爲“小李杜”。

B.賦是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體裁,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誇張之能事,而於結尾部分往往發一點議論,以寄託諷喻之意。

C.賦大體上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等幾個發展階段。在晚唐時的古文運動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文賦”,句式參差,押韻比較隨便,重視清新流暢。杜牧的《阿房宮賦》是駢賦。

D.我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順序應該是詩經——楚辭——樂府——賦——辭——唐詩——宋詞——元曲。

11.對《阿房宮賦》的理解、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A、駢文講求句式的工整對仗,以整齊工妙爲美;散文則講求語句流暢、平易,以錯綜變化爲美。文中一方面大量運用四字句,而且大都排偶。比如“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另一方面,於整齊中又講求變化,在一連數句排偶之後,緊跟着一句散文化的句子。比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B、對於阿房宮裏的建築、人物、珍寶、秦朝的覆滅等,用墨如潑,洋洋灑灑,淋漓盡致。非繁筆不足以具體揭露秦始皇的荒淫奢靡。有的地方又用簡筆,以精練著稱,夠得上惜墨如金。如“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爲秦宮人”。

C、“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四句,僅用14個字便盡述秦朝覆滅的歷史過程,生動地表現了農民革命運動興起之速和摧枯拉朽、勢不可擋的聲威。“可憐焦土”四字正好與上文鋪敘描寫形成鮮明對比。

D、《阿房宮賦》雖然聲調悅耳,形象醒目,不折不扣是一篇抒情的美言語,但其末段從“滅六國者”起,卻由感性轉入理性,邏輯的氣勢勢如破竹,間有論史論政之慨。

[語段精讀]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2—20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12.下列兩句中的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①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②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A.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

B.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

C.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

D.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

13.加點詞意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人亦念其家(顧念) B、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全)

C、日益驕固 (喜歡) D、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傳遞)

14.互文,即“互文見義”。把本應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理解時又應合在一起。下面四個句子不屬於“互文”的一項是( )

A、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 B、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C、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15.句中加點的詞,指代不同的一項是( )

A、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使六國各愛其人

B、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C、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D、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16.加點的“其”字,用法不同類的一項是( )

A、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B、杳不知其所之也

C、輸來其間 D、人亦念其家

17.加點的詞古今詞義不同的一項是( )

A、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B、可憐焦土

C、感慨系之矣 D、才能不及中人

18.根據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①哀之;後人②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③而復哀後人④也”句中四處“後人”(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後的人;③是指當時的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後的人;③是指後人之後人,更後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後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當時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當時的人;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後的人。

19.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於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使秦迅速滅亡。

C.對於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燬,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進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於內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爲深刻。

E.這部分,由古及今,借古諷今,由一般到特殊地分析議論秦始皇驕奢淫逸終於導致滅亡的事實,暗寓李唐王朝切勿重蹈覆轍。不要讓“後人”哀嘆“前人”的悲劇重演。

F.在論述“秦愛紛奢”不恤民力必然導致滅亡的命運時,賦用的是推理分析的方法。

G.“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指出六國與秦滅亡的外力各不相同,但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誰也無法挽救六國和秦落得族滅的下場。

H.鋪寫秦王朝的窮奢極侈,連用了六個比喻。極度的誇張,有力地揭露了秦始皇掠奪天下財富的貪婪。飽含着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浸透着作者強烈的感情,即對封建統治者的醉生夢死、窮奢極欲的憤怒和批判。

20.翻譯句子

(1)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2)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拓展練習]

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21—25題。

太和初,禮部侍郎崔郾試進士京都,公卿鹹祖道長樂。武陵最後至,謂郾曰:“君方爲天子求奇材,敢獻所益。”因出袖中書,搢笏授郾讀之,乃杜牧所賦阿房宮。辭既警拔,而武陵音吐鴻暢,坐客大驚。武陵請曰:“牧方試有司,請以第一人處之。”郾謝已得其人;至第五,郾未對,武陵勃然曰:“不爾,宜以賦見還!”郾曰“如教。”牧果異等。(《新唐書•文藝傳•吳武陵傳》)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於是始皇以爲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閒,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爲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爲闕。爲複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發北山石槨,乃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於是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爲秦東門。因徙三萬家麗邑,五萬家雲陽,皆復不事十歲。(節自司馬遷《史記》)

21.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請以第一人處之(論處) B、敢獻所益(優秀)

C、郾謝已得其人(稱謝) D、屬之咸陽(命令)

22.下面五對句子加點的詞意義、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禮部侍郎崔郾試進士京都 牧方試有司

②吾聞周文王都豐 帝王之都也

③君方爲天子求奇材 周馳爲閣道

④乃杜牧所賦阿房宮 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

⑤始皇以爲咸陽人多 表南山之巔以爲闕

A、①⑤相同 B、②④相同

C、③相同 D、以上都不相同

23. 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不同類的的一項是( )

A、因出袖中書 B、公卿鹹祖道長樂

C、乃杜牧所賦阿房宮 D、表南山之巔以爲闕

24.翻譯語句

(1)不爾,宜以賦見還

(2)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

25.對上述兩段文字所透露出來的信息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吳武陵向崔郾推薦《阿房宮賦》時,當場朗誦了賦作。儘管如此,崔郾還是沒有聽從。但起碼說明一點,《阿房宮賦》在當時就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B、阿房宮之所以後來被人們叫做阿房宮,實因宮殿修建在阿房這個地方。阿房宮先建前殿,終始皇之世,全部工程並末完成。即使全部完成,也談不上《阿房宮賦》所說的“覆壓三百餘里”。

C、秦始皇三十五年纔開始修阿房宮,因而《阿房宮賦》說“宮人”們“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不符合事實。

D、從史料來看,《阿房宮賦》把阿房宮的興建完全歸因於“秦愛紛奢”,也不確切。這說明文賦並不拘泥於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作者的想象和誇張,其用意則在於借歷史題材來說今事。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26-30

餘玠

玠①大更敝政,遴選守宰,築招賢之館於府之左,供張一如帥所居,下令曰:“集衆思廣忠益,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謀以告我者,近則徑詣公府,遠則自言於郡,所在以禮遣之,高爵重賞,朝廷不吝以報功,豪傑之士趨期立事,今其時矣。”士之至者,玠不厭禮接,鹹得其歡心,言有可用,隨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遺謝之。

播州冉氏兄弟王進 、璞,有文武才,隱居蠻中,前後閫帥辟召,堅不肯起。聞玠賢,相謂曰:“是可與語矣。”遂詣府上,玠素聞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見之,與分庭抗禮,賓館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數月,無所言。玠 將謝之,乃爲設宴,玠 親主之。酒酣,坐客方紛紛競言所長,王進 兄弟飲食而已。玠 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 曰:“是觀我待士之禮何如耳。”明日,更別館以處之,且日使人窺其所爲。兄弟終日不言惟對踞以堊畫地爲山川城池之形起則漫②去如是又旬日請見玠 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禮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衆人也爲今日西蜀之計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 覺躍起,執其手曰:“此玠 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勝之地莫若釣魚山,請徙諸此,若任得其人,積粟以守之,賢於十萬師遠矣,巴蜀不足守也。” 玠大喜曰:“玠 固疑先生非淺士,先生之謀,玠 不敢掠以歸己。”遂不謀於衆,密以某謀聞於朝,請不次官之。昭以王進爲承事郎,璞爲承務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築青居、大獲、釣魚、雲頂凡十餘城,皆因山爲壘,棋佈星分,爲諸郡治所,屯兵聚糧爲必守計。又移金③戎於大獲,以護蜀口;移沔戎於青居;興戎先駐合州舊城,移守釣魚,共備內水④。移利戎於雲頂,以備外水。於是如臂使指,氣勢聯絡。又屬嘉定(知府)開屯田於成都,蜀以富實。

[注]①玠 ,即餘玠 ,南宋淳礻右 時曾任四川安撫制置使。②漫,抹掉。③金,金州;後文“沔”、“興”、“利”即沔州、興州、利州。④內水,蜀人以涪江爲內水,以岷江爲外水。

2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意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供張一如帥所居。供張:指陳設之物

B.所在以禮遣之。 遣:送

C.請不次官之。 不次:不差的

D.又移金戎於大獲。戎:軍隊、軍事力量

2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部分與現代漢語通常使用的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朝廷不吝以報功。B.王進 兄弟飲食而已。

C.玠 以微言挑之,卒默然。D.於是如臂使指,氣勢聯絡。

28.下列各組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玠 大更敝政 更.集衆思廣忠益,

B.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C.苟不可用,亦厚遺謝之。 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D.賢於十萬師遠矣。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29.對下列語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豪傑之士趨期立事,今其時矣。(豪傑之士隨時世而動建立功業,現在正是時機。)

B.刺入即出見之。(餘玠 見到名貼請冉氏兄弟進底邸並馬上出來會見他們。)

C.此玠 志也,但未得其所耳。(這正是我的意志,只是沒有得到合適的人選。)

D.皆因山爲壘,棋佈星分。(都依山勢修築堡寨,如棋子、星星一樣錯落分佈。)

30.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在朝廷的支持下,餘玠 鎮守蜀中廣開言路、重用人才,除弊興良,收到顯著成效。

B.在餘玠 賢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後,提出在西蜀合理佈防的策略。

C.“是觀我待士之禮何如耳。”這是餘玠 的內心獨白,他的耐心是出於對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認爲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餘玠 甚以爲然,於是將軍隊移至釣魚山一帶。

參考答案:

1.C

2.(1)四海一 蜀山兀 (2)長橋臥波 不霽何虹 高低冥迷 歌臺暖響 舞殿冷袖

3.D

4.C。A項“一”:統一;數詞 。B項“愛”:喜歡;吝嗇,吝惜。C項“取”:動詞,拿。D項“族”:名詞,家族;動詞,滅族。

5.D。A 項“焉”:形容詞詞尾;代詞,代宮女。B項“而”:前一個“而”連接兩個動作行爲;後一個“而”表修飾。C項“夫”:前一個“夫”名詞,……的人;後一個發語詞。D項的“於”都爲“比”。

6.C 7.C 8.A 9.C

10.C。《阿房宮賦》是文賦。11.B

12.B。兩個“之”前一個爲代詞,一爲結構助詞;兩個“而”都是連詞,前一個錶轉折,後一個承接。13.C 14.D 15.C 16.D 17.B 18.B.19.CG同情不正確

20.(1) 一個人的心思,也是千萬人的心思 (2) 戍邊的士兵們一聲吶喊,函谷關就被攻破,楚人放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宮便化成了一片焦土

21.D 22.D 23.A

24.(1)不這樣,你就乾脆把賦還給我

(2) 阿房宮還沒有造成,等造成了想另外選擇一個好的名字給它命名 25.A

26.C.不次,不必拘泥於等級。

27.A.報功,酬報有功的人。

28.D.兩個“於”字均爲介詞,表比較。A項,兩個“更”字分別解作“改革”、“更換”。B項,兩個“謝”字分別解作“感謝”、“告訴”。C項,前句“所以”表原因,後句“所以”即“用來……的”。

29.C.“但未得其所耳”,意思是“只是沒有想到合適的地方。

30.D.“冉氏史弟認爲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是對“巴蜀不足守也”的誤解,“不足守”是不難防守的意思。

參考譯文1

太和(唐文宗年號)初年,禮部侍郎(官職名)崔郾到東都洛陽主持進士科考,公卿大臣都到長樂宮送行,吳武陵最後到達,對崔郾說:「您就要替皇上選拔奇材,我謹推薦一個好人才。」並從袖內掏出一卷書,崔郾一看,原來是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言辭雄壯,警句頻出,吳武陵讀來聲音洪亮流暢,在座的人很是驚奇。吳武陵說:「杜牧剛參加了考試,請您把他點爲第一名。」崔郾推謝說第一名已有人選。一直到第五名,崔郾仍然沒有同意,吳武陵勃然大怒說:「既然不行,你應該把這首賦還給我。」崔郾說:「就按您說的辦吧。」杜牧果然被選爲優異

參考譯文2

三十五年,開始修築道路,經由九原一直修到雲陽,挖掉山峯填平河谷,筆直貫通。這時始皇認爲咸陽人口多,先王宮廷窄小,聽說周文王建都在豐,武王建都在鎬,豐、鎬兩城之間,纔是帝王的都城所在。於是就在渭水南上林苑內修建朝宮。先在阿房建前殿,東西長五百步,南北寬五十丈,宮中可以容納一萬人,下面可以樹立五丈高的大旗。四周架有天橋可供馳走,從宮殿之下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的頂峯修建門闕作爲標誌。又修造天橋,從阿房跨過渭水,與咸陽連接起來,以象徵天上的北極星、閣道星跨過銀河抵達營室星。阿房宮沒有建成;計劃等竣工之後,再選擇一個好名字給它命名。因爲是在阿房修築此宮,所以人們就稱它爲阿房宮,愛過宮刑、徒刑的七十多萬人,分別被派去修建阿房宮,有的去營建驪山。從北山開採來山石,從蜀地、荊地運來木料。關中總共建造宮殿三百座,關外建四百座。於是在東海邊的朐山上豎立大石,作爲秦朝國境的東門。爲此遷徙三萬家到驪邑,五萬家到雲陽,都免除十年的賦稅和徭役。

參考譯文3

餘玠大力改革弊政,遴選郡守縣宰,在自己的帥府旁修築招賢館,陳設完全同主帥的住所一樣,下令:“集衆思廣忠益,是諸葛孔明用來治理蜀地的辦法。有策謀想告訴我的人,在近處就徑直來公府,在遠處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談),官府要以禮相送。朝廷(也會)不吝惜以高爵重賞酬報的。豪傑之士隨時世而動要求建立功業,現在正是時機。”士人來到後,餘玠不厭其煩以禮接待。(來者)都得到餘玠的真誠歡迎,所獻策謀可採納的,(餘玠)按獻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採用,也贈厚禮對其表示感謝。

播州冉璡、冉璞兄弟倆,有文才武略,隱居在少數民族區域,前後經幾任外任的將帥徵召,堅決不肯就職。他們聽說餘玠賢明,相互商量:“這樣,可以與他談談。”於是前往帥府。餘玠素聞冉氏兄弟(之名),看到名片請冉氏兄弟進府邸並立即會見他們,施以平等的禮節,(給予)在賓館(休憩)的待遇。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態接受;過了數月,也沒有談什麼(建議)。餘玠準備向他們問候請教,於是爲他們設宴。餘玠親自主持宴會。酒喝到暢快的時候,在座的來客紛紛爭着講自己策謀的高明,而冉氏兄弟只是飲酒用餐而已。餘玠以含蓄的話語引導他們,最終(他們)還是默默無言。餘玠(心裏)說:“他們不過是在看我將怎樣禮待有識之士罷了。”第二天,讓(二人)換住另一處賓館,並派人天天在暗中觀察他們的作爲。(派去的人發現)冉氏兄弟終日不講話,只是面對面蹲着,用白堊土在地上畫些山川城池的圖形,起身後就塗抹掉。這樣,又過了十日,(二人)請求會見餘玠。(見面後)讓其他人退出,才說:“我們兄弟愧對明公的禮遇,所思謀的建議(對您)只有微小的幫助,所以不敢同衆人所言相比”。作爲今日(固守)西蜀之計,恐怕是在於遷移合州城(防務)吧?餘玠(聽罷)不覺一躍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說:“這正合我的心意,只是我沒有想到合適的地方。”(冉氏兄弟)說:“蜀中關隘,地勢優越的莫過於釣魚山,將合州城遷移至此,如用人得當,積貯糧食守住釣魚山,(那就)遠勝過十萬軍隊,巴蜀便不難防守了。”餘玠大喜說:“我始終相信先生非淺薄之士,先生的策謀,我不敢掠爲己有。”於是不再與衆人商議,祕密將這個計劃向朝廷報告,並請求不要拘泥等級授予他們兄弟官職。(朝廷)昭封冉璡爲承事郎,冉璞爲承務郎。遷城之事,全委任他們(督辦)……

最終建成青居、大獲、釣魚、雲頂共十餘座城池,都依山勢構築營壘,星羅棋佈,作爲各州郡治所,屯兵聚糧制定堅守的方案。又轉移金州的軍隊到大獲,以守護蜀中關隘;轉移沔州的軍隊到青居城;興州的能軍隊暫駐合州舊城,後移守釣魚城,共同防備內水一帶(的敵擾)。轉移利州軍隊到雲頂城,以防備外水一帶(的敵擾)。在這種佈防下,(調度兵力)如以臂控制使喚手指(一樣自如),(各成兵力的)氣勢聯通。餘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闢地屯墾,蜀中因此殷實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