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觀滄海》導學案彙編兩篇

《觀滄海》導學案彙編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觀滄海》導學案1

《觀滄海》導學案彙編兩篇

  學習目標

1.品味《觀滄海》這首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這首古詩。

 背景解讀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曹操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和詩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餘勢力,統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過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作者的心情:心情愉快,自信樂觀,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更加強烈,

 教學過程

  【自主性學習】

一、 學生課前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1.給加點字注音

.碣石( ) 澹澹( ) 蕭瑟( ) ( ) 竦峙(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東:向東,方位名詞做動詞(名詞意動用法)。臨,到。以,來。滄,水青綠色。觀,觀賞,有遊覽之意。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何,多麼。竦,通“聳”,高聳。峙,挺立。

(3)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蕭,淒涼冷落。瑟潔淨鮮明。蕭瑟,形容秋風聲。洪波,巨大的波浪。洪,大。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之,的。行,運行,運動。若,像。

(5)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星漢,銀河。裏,住地,鄉里。

(6)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甚很。至極點。以,用。

3.《觀滄海》的作者是 ,字 , 末年 家、 家、詩人。他的詩以 慷慨悲涼 見稱。

二、 朗讀,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1.抽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指出不妥之處並糾正。

2.全班齊讀,講究抑揚頓挫,鏗鏘有力,充滿豪情壯志誦讀。

  【合作性學習】

一、 整體感悟。用自己的話簡要說出詩意。

【註釋】

(1)臨:登上,有遊覽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徵烏桓時經過此地。

(3)滄:通“蒼”,青綠色。

(4)海:渤海

(5)何:多麼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聳立。竦 ,通聳,高。

(8)蕭瑟: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9)洪波:洶涌澎湃的波浪

(10)日月:太陽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漢:銀河。

(13)幸:慶幸。

(14)甚:極點。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慶幸。

(17)詠:歌吟

(18)詠志:即表達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詠志:以

詩歌表達心志或理想。

最後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係,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着巨大的波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詩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蒼茫的大海,波濤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詩人感到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美好的圖畫啊!看到太陽、月亮的運行離不開大海的懷抱,大海就彷彿是日月星辰的母親一樣,這是多麼博大的胸懷啊!

二、小組合作研討下列問題。

1.題目“觀滄海”能否改爲“觀大海”?爲什麼?

理解:不能。滄,指水青綠色。觀大海顯得單調,而觀滄海就顯得看的內容豐富多彩。

2: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理解:“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十句都是觀海所見。

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此句主要交代什麼?

理解:主要交代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彷彿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那種勃勃英姿。

4: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主要寫了哪些景色?顯示了什麼?)

理解:“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全是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盪漾的動態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這是多麼壯麗的意境,多麼美好的山河圖畫啊!

5: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從哪個字看出來的?(能說出這景象嗎?)

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全是寫虛景,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藉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6:實景是一幅美麗的山水圖畫,虛景能把我們帶進一個極其開闊,博大胸懷的境界,你能悟出詩人的感情嗎?

理解:詩人描寫實景實際上在謳歌祖國壯麗的河山,流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詩人目睹祖國山河壯麗景色後,更加激起要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虛景描寫是詩人實際藉助豐富奇特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願望,以滄海自比,勾畫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景象來表現詩人博大胸懷和豪邁氣魄。

7:詩中有哪些物象?其中哪些是靜態景象?哪些是動態景象?

8:給詩歌分層,並簡要歸納層意。

交代觀滄海的位置;具體描繪登山觀海所見之景;詩人想象之景。

 【探究性學習】

1:你能說出此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一統山河,建功立業)

理解:實景也能看出詩人的博大胸懷,但跟虛景比較,氣象略遜一籌,因爲詩人的意圖在虛景中,所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懷。

2.如何評價曹操這個人物?

 【小結】

背景:打完勝仗 登高望海

心情:自信樂觀 雄心勃勃

物象:大海高山 樹木百草 日月星漢

意境:充滿生機 氣吞乾坤

情感:統一中國,建功立業

特色:寓情於景 動靜結合 虛實相生

他的雄心勃勃正與大海的氣吞萬里的磅礴氣勢相契合,他的奮發樂觀正與草木的生機勃勃相吻合,情在景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

檢測案:1、背誦並默寫全詩。2、課外閱讀有關曹操詩句。

  《觀滄海》導學案2

  一、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品味詩歌語言,培養語感;

3、體會詩人昂揚奮發的精神,培養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方法:

朗讀法、品味法、情境聯想法、討論探究法、

 三、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青春我做主,走進《觀滄海》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預習:資料鏈接:①背景:《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徵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②作家作品:曹操今存詩二十首,都是樂府詩。其詩內容較爲豐富,風格蒼勁悲涼。有反映戰亂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個人政治抱負的《短歌行》;有寫景的《觀滄海》和抒情的《龜雖壽》等。其散文《讓縣自明本志令》表現了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雄偉氣魄和深謀遠慮。行文通脫,揮灑自如,對魏晉南北朝的文風有積極影響。

給加點的字注音:碣石、澹澹、竦峙;解釋實詞“東、何、至”和虛詞“以、之、其”

(2)思考本詩朗讀的節奏、重讀、語氣、語調(在書上標記);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品讀詩歌。

(1)讀前兩句,找出詩歌用哪個字領起景物描寫的?默讀全詩,說說全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都是實寫嗎?

(2)分析詩中的形容詞和動詞,說說滄海的整體特點。並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感情。

(3)用近義替換法推敲品味詩歌的語言,培養語感。

例如:“觀滄海”改爲“觀大海”好不好?最後一句改爲“幸甚至哉,一統天下”好不好?

用還原替換法推敲品味詩歌語言,培養語感。

例如:將“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還原爲秋風下實際所見的“樹木凋零,百草枯敝。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可好些?

溫馨提示: 解放思想,深入地品讀詩歌;有困惑寫下來;大膽地與同學、老師討論你的感悟和困惑,擴大視野,加深對詩歌的解讀。

  (二)交流展示------課堂亮劍,解讀《觀滄海》

展示經典成果,展示青春,展示自己!相信自己,最棒的就是你!

1. 朗讀展示。 2.詩歌解讀展示。 3.學習感悟與困惑展示。

 (三)激情背誦-----落霞與孤鶩齊飛

  (四)檢測與提高------牛刀小試

1、名句賞析:“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漢燦爛, 若出其裏”。

2、拓展:請找出2~3例登高觀景的詩句或文段。

3、質疑與研究:將你依然存在的疑問寫下來,並繼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