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故鄉》說課稿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故鄉》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一、教材說明分析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故鄉》說課稿

1.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篇課文爲初中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本節課講授內容,是第二課時的內容,着重分析“閏土”這一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現的主題思想。該課書首先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及對小說的簡單鑑賞分析,學會併力求掌握從人物分析推知小說主題的鑑賞原則。再通過後面幾課的學習,構建小說鑑賞的基本框架,具備小說的基本鑑賞能力,爲今後的學習、鑑賞,乃至創作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掌握小說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力目標:掌握從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特徵,並由此推知主題的鑑賞方法

情感目標:理解人物形象的複雜感情

3.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物形象特徵及其形成原因

難點:從分析人物提升主題

二、教法、學法說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向學生教授知識時,自然要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我的教學對象是初三六班的學生,這是本學期重新組合的班級,除了十個優生,大部分同學基礎不好,學習的激情不高,尤其是對小說的鑑賞能力有限。《故鄉》的教學是本單元小說鑑賞的起始課,對後面的教學有着領起、示範作用。且《故鄉》一課容量較大。我擬訂四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對基礎知識和內容的整體把握,第二課時對重點人物分析及主題的把握,第三課時把握其他人物對錶現主題的作用,第四課時寫作手法、語言特點的體會。因此,我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必須認真預習課文,十分熟悉課文內容,認真組織排演情景劇,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積極思考,注意吸收,聯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努力讓學生觀察思考,模擬片段來把握人物形象,運用啓發式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多媒體演示。

三、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教學中,將圍繞“閏土”的形象展開分析,按“溫習舊知識-------講解知識點--------探究知識點----------聯想運用”的思路進行教學,過程如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

1.複習小說的三要素及本文寫作背景和情節結構

2.魯迅先生的故鄉是怎樣的故鄉?(朗讀2、12段)

由問題故鄉最大的變化是什麼?(人)點明本節課學習目標和重點,進入新課

小說是通過塑造人物來反映生活

(二)、合作探究——人物分析

1.誰是主人公(以辯論形式分析主人公是誰,“我”或“閏土”)

教師歸納:小說的主人公不取決於他在小說中佔的篇幅多少,而是看人物對錶現中心的作用。

舉例 《七根火柴》

2.分析閏土

(1) 讓劃出文中描寫閏土的語句,完成表格(多媒體顯示)學生初步把握人物形象,並掌握刻畫人物的各種方法

(2) 爲讓學生更深刻的把握人物特徵,更直觀的感受人物的變化,讓學生表演情景劇“少年閏土與‘我’”和“中年閏土與‘我’”。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析:閏土最大的變化是什麼?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從而把握的主題-------在鮮明的對比中,揭示了閏土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也揭示了閏土們悲慘命運的.深刻的社會原因是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是舊中國貧苦農民的典型。

3、簡析楊二嫂

因時間的關係讓學生以楊二嫂自我介紹的表演形式來了解人物形象的特點。通過學生討論分析“爲什麼要寫楊二嫂?”引導學生更深一步的對主題把握。

楊二嫂是當時社會既被侮辱、被損害,而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兩個意義: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來襯托閏土的純樸善良;二是用她的變化來說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從另一側面反映了農村經濟的破敗,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弊病。

(三)、拓展延伸

1.綜合前兩課的內容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或父母的故鄉的變化及感受。 以此聯繫既可提高學生對作品主題的挖掘能力(由小變化看社會大問題),又可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回憶你所知道的關於故鄉的詩句。以此積累文學知識,加深文學素養。

 教學反思:

這是魯迅先生一篇經典的短篇小說。由於課文內容離現今時代較遠,有些句子比較深奧,人物較多,學生在主題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考慮到以上因素,我在設計本篇教案時採用啓發式教學法, 在教學的實踐中,讓學生自主排演課文片段,深入把握、瞭解人物形象及人物身上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使真正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在教學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及能力,自主學習爲主,教師適當點撥。對一些細節問題的理解學生沒有深刻體驗,教師歸納的稍多這點我認爲是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對學生方面考慮欠缺,這些都暴露了自己的教學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