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懷念母親》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懷念母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懷念母親》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在我心中”,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感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下面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懷念母親》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懷念母親》教案

  《懷念母親》教案一

一、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交流,你們知道“國寶”指什麼嗎?(是什麼?生:熊貓)對,是我們國家的大熊貓被稱爲國寶,然而在北京大學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也被稱爲“國寶”,你們知道他是誰嗎?(生:季羨林)回答得非常正確,正是季羨林老先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散文,題目是《懷念母親》。(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2、走進季羨林

對於季老先生,相信同學們應該不陌生。我們在五年級的時候曾經學過關於他的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還有他寫的《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那麼,誰能簡單地爲大家介紹一下季羨林先生呢?

在瞭解作者這一個環節中,學生都做了預習,手頭有有關季羨林的相關資料。在做彙報時,師應引導學生放下手頭資料,口頭表述自己所知道的季羨林,可以簡短,可以只說一點,忌學生照着資料讀。

【作者簡介:季羨林(1911。8。2~2009。7。11),字希逋(bu,一聲),又字齊奘,山東聊城市臨清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惟一的終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生的瞭解: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和文學翻譯家】

師: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所瞭解的季羨林,那麼退去我們剛纔所聽到的那些耀眼的光環,今天他是以一個兒子的身份出現的,我們要品味的是他平凡而真摯的情懷。

3、生字新詞

1)音

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中的生字詞,文中的生字詞會讀了嗎?好,那老師就要考一考你們了,同學們來看小黑板。請生讀:

真摯朦朧淒涼可見一斑

篇目薄暗棄養頻來入夢

沮喪奔喪寢不安席

心潮騰涌思潮起伏終天之恨

小結:多音字有奔;薄

(在講解多音字的時候要給學生解釋清楚,什麼時候讀什麼音)

奔:奔走;急跑;趕忙或趕急事;逃跑——讀一聲

直向目的地走去;年紀接近——讀四聲

薄:與厚相對應,薄板、薄紙——讀bao,二聲

合成詞,單薄,淺薄,紅顏薄命——讀bo,二聲

薄荷、薄荷糖——讀bo,四聲

師:大家讀的都非常準確,老師希望大家在讀的時候聲音可以放開,再響亮一點,好,我們來一起讀一遍。

2)形

同學們注意到加點的字了嗎?這是本課中的生字,我們在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誰能給大家提個醒呢?

小結:斑(班);朦朧(月字旁,指景象、事物模模糊糊,這是一個形聲字,用形聲字的方法識記漢字,這是一個好方法);篇(下面一橫);頻(不是少)

師:同學們現在打開語文書,翻到25頁生字表部分,就我們剛纔說的這幾個字,容易寫錯的,你在生字表旁邊的空白的地方一個字寫一個,要求清楚嗎?好,開始。(寫字的時候要注意坐姿,對)

3)意

寫完的同學擡頭,好,我們現在已經會讀會寫了,那文中的詞語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嗎?(小黑板加小三角號標註)

【真摯:(感情)真誠懇切;棄養:婉辭,指父母死亡;寢不安席:無法安然入睡;終天之恨:終身的遺恨;薄暗:昏暗;沮喪:灰心失望;思潮起伏:接二連三的思想活動。心潮騰涌:心情跳躍、涌動。】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小結:查字典是我們學習的好方法。我們對這些詞語的理解都是藉助了字典這個工具書來理解的,那麼接下來我們還要將這些詞語放在文章裏聯繫上下文做一個深入的理解。

這個環節的增加是爲了讓學生對相關詞語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爲課文探究環節的抓重點字詞理解字詞及情感打基礎、做準備。

4、課文探究

1)朗讀課文,梳理脈絡;

師:請同學們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在這篇課文裏,作者提到了幾位母親?並試着理清課文的層次,劃分段落

2)梳理課文脈絡,理清層次

師:好了,那老師想問問大家,文章的題目是懷念母親,那麼在這篇文章裏,作者提到了幾位母親呢?

生:提到了兩位,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

師:說得非常好,那麼他對這兩位母親懷着怎樣的感情呢?

生:“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師:很好,你能告訴大家你從哪找到的嗎?

生: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

師:生齊讀“我對這兩位母親……”,再讀:要讀得整齊,更要讀得有感情。

師: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他的生命中同等重要,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爲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也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那我們就可以將第一自然段作爲第一部分內容。課文接下來又講了什麼?該如何劃分呢?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一、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爲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二、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係: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應爲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併爲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爲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三、然後,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四、最後,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爲什麼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着重研究研究,季老對他的親生母親這種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下面請同學們看學習要求3。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從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親生母親的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朗讀課文的時候記得拿起筆來在書上做適當的批註、勾畫,還可以寫上自己的感受。要求清楚了嗎?好,開始。

師:如果你自學好了,就可以進行小組討論了。

師:好了,同學們,可以了嗎?誰來說一下。

【生讀課文相關語句。體會感情。答題思路:通過什麼(關鍵詞)體會到了什麼(感情)】

分析:

A“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母親的去世,讓作者感到無比的傷心,一連痛哭了好幾天,而且吃不下飯,睡不着覺,可見作者多麼愛自己的母親。

B“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恨”,終天之恨。作者當時是什麼心理?非常悔恨。他悔恨什麼呢?六歲離開,大二棄養,20歲,離開了母親多少年?十四年,相處時間很短,整整十四年幾乎沒有見過,當他想見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卻走了,還沒有等到孩子報答恩情母親就棄養了。他悔,悔自己爲什麼要離開故鄉離開母親,他恨,恨自己爲什麼沒有爲母親承擔更多的家務,爲什麼沒有替母親分擔更多的憂愁。

靈魂不全:母愛是我們自身靈魂的一部分,如果失去了母愛將會使靈魂殘缺。作者將失去的母愛看成是靈魂缺失的一部分,可見失去母親對作者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以至於讓作者抱憾終身。同樣,一個沒有了母親關心。嘮叨的人生活就也就變的毫無意義,一切都變的空虛和寂寞了。

在帶學生領會“終天之恨”時,讓學生出示自己課前預習蒐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寫母親的文章,師簡單點評,有學生出示了《賦得永久的悔》,師重點範讀第一和第四自然段及第五自然段的重點語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對母親去世的終身遺恨。

C“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是啊,作者一想到母親就淚流滿面,數十年如一日,在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的時候,他的腦海中會回想起什麼呢?

師總結:母親爲孩子付出了全部。可是在母親臨終的時候有沒有見到作者?沒有見上作者一面就永遠的離開了自己的孩子,離開了這個世界,所以作者的內心充滿了悔恨,充滿了痛苦。

(2)朗讀:

正像古人所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同學們交流的太好了。你們的發言讓老師感動,我們把這種感動變成我們的朗讀,我們來讀一讀這段文字,來體會此時的季羨林的心好嗎?

A,個別生讀(悔恨)

B,生齊讀“我痛哭了幾天……數十年如一日”。

師:孩子們讀的太好了,這裏我們深刻地體會到了作者失去母親之後的傷心、痛苦和悔恨。

5、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詞,瞭解了作者,主要學習了作者對親生母親的那份情,那麼作者對祖國母親又是怎樣的情?我們下一節課再來學習。

6、作業:繼續預習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

板書:

一、(1)開門見山引出下文

二、(2)懷念親生母親

三、(3~12)母親、祖國

四、(13)呼應開頭

  《懷念母親》教案二

教材分析:

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爲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係;然後,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也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後,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爲什麼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學情分析:

課文語言富有跳躍性,而且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實體驗。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板書課題:懷念母親。教師強調“懷”和“念”都有“心”,用心去感悟文章表達的情感。

2.文中懷念哪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作者有怎樣的感情?

二、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文中的哪些描寫中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用“”劃出相關的句子,用“△”標出句中的關鍵詞,在句旁簡要地批註下你的感受,並有感情地朗讀句子,讀出你的感受。(時間6分鐘)

三、展示點撥

(一)母親棄養—悔恨之心

重點理解:

1.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抓關鍵詞“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理解“恨”。

2.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抓關鍵詞“靈魂不全”、“終天之恨”理解“恨”。

3.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抓關鍵詞“一……就……”、“數十年如一”理解“恨”。

補充資料深入理解。

資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資料二:“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二)日記四則—思念之情

1.然而這淒涼卻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抓關鍵詞“淒涼”、“甜蜜”、“糊”理解“念”。

2.我看了她的神情,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臥着的母親,我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抓關鍵詞“我真想哭”理解“念”。

3.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裏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

抓關鍵詞“簡直”、“忍耐”理解“念”。

4.心裏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國了。

抓關鍵詞“思潮起伏”理解“念”。

(三)散文兩段—尋夢之路

1.夜裏夢到母親,我哭着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抓關鍵詞“捉”理解“尋”。

2.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裏,幻出母親的面影。

抓關鍵詞“幻”理解“尋”。

四、反思總結

1.課文開頭“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和結尾“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有什麼關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熱愛祖國,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同伴和睦”。

——2004年4月,93歲的季羨林先生通過《人民日報》寄語全國的中小學生

五、課堂檢測

找出課文中描寫作者對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句,抄下來,並運用抓關鍵詞體會句子表達情感的方法,賞析句子。(注意書寫要正確、端正、整潔。)

  《懷念母親》教案三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積累語言。

談話導入

1.瞭解作者。誰知道一般“國寶”是指什麼?(大熊貓)但是在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爲“國寶”,他是誰呢?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

2.呈現季羨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2)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3)出示課題。

季老的許多文章裏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

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讀出“懷念”的情感。

(4)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對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讀懂了什麼。

如,題目的雙重含義。

以下這些語言也可在初讀時結合課文相關內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品讀課文

(一)抓課文主線。

母親去逝後,季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後,母親還常常出現在夢中;留學德國,故國母親的一草一木也常會浮上心頭。請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讀一讀。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爲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離開她。不知道爲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親”?(兩個“頻來入夢”)

2.朗讀句子。質疑。(如,“頻來入夢”什麼意思?對於“頻來入夢”的初步理解應該聯繫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記中的時間可以反映經常懷念母親,文章的最後一節中的“沒有斷過”、“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讀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是爲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爲什麼。

課件出示資料1:到了中秋節──農民嘴裏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裏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爲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課件出示資料2:有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裏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1)學生瀏覽以上資料談體會。

(2)聯繫“11月18日”的日記談理解。

指讀或師範讀。

說說感受,談談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師相機引讀: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後來到了德國,來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爲什麼,母親頻來入夢。”

(三)品讀思國之情。

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涌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國母親)

1.動情地讀一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說說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裏有點酸酸的,有點淒涼。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談談體會,或是質疑。

(2)常人覺得淒涼,可能是因爲什麼事?

(3)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爲什麼事?再次細讀下文,從字裏行間尋找答案。

設計想象說話:

如,因爲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覺得有點淒涼。

(4)既然這思念是“淒涼”的,季爲什麼又說這淒涼是“甜蜜”的呢?學生交流。

設計想象說話: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彷彿覺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覺得這淒涼是甜蜜的。

(5)朗讀其他相關內容。

從交流中,我們體會到了遊子那誠摯的愛國心,請同學們深情朗讀,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讀:

──11月16日……

(讀中評議,評議後再讀)

這種思念是多麼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讀:

──11月20日……

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絲輕輕的驚動,也能勾起遊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讀:

──11月28日……

(四)抒發情感

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日記中找到許多許多,這樣的情懷在心中很濃很濃。母親成了遊子夢中一個重要的內容。讓我們縱情讀一讀(課件出示《尋夢》的開頭與結尾)。

1.讀着讀着,你彷彿聽到了什麼?

2.讀着讀着,你又彷彿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生母怎樣的面影?你又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

3.這是何等的魂系夢縈啊!你從這“開頭”“結尾”中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情感?4.從文中找出描寫這種情感的句子讀給大家好嗎?

拓展昇華

1.賞讀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懷念“母親”的有關語句:

“在夢裏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這面影纔出現的時候,四周灰濛濛的,母親彷彿從雲堆裏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驚心動魄的世界大戰,持續了6年,現在終於閉幕了。在我驚魂甫定之餘,我頓時想到了祖國,想到了家庭。我離開祖國已經10年了,我內心深處感到了祖國對我這個海外遊子的召喚。離開時,我頭也沒有敢回,登上美國的吉普。我在心裏套一首舊詩想成了一首詩:

留學德國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舊邦,

無端越境入瑞士,

客樹回望成故鄉。

2.小結:是母親養育了作者,作者也與母親的命運息息相連。這樣一個時刻將母親裝在心中的讓人起敬的學者、作家,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內,取得了崇高的地位,爲祖國母親贏得了巨大的榮譽。祖國母親怎麼能不稱之爲“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