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教學目標】

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學設計

1、會寫8個生字,學寫“真摯、避免、朦朧、淒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課前準備】

季羨林生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回顧以前學過的課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誰?他就是在北京大學九十多歲的老人,被人稱爲“國寶”季羨林。

2、呈現季羨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⑴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⑵學生默讀,交流感受。

⑶出示課題。(讀出“懷念”的情感)

⑷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2、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讀懂了什麼。

如:題目的雙重含義。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三、品讀思母之情

重點讀第二自然段,感受對生母的懷念。

1、談感受。質疑。

2、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⑴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①理解“寢不安席”的意思。

②聯繫上下文,說說爲什麼作者會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是不是僅僅因爲母親的逝世?

⑵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①聯繫上下文理解:“我的願望”(隨母親於地下)“終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讓作者遺憾和痛恨的是什麼?(無法盡孝,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③補充資料,談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3、朗讀文中的佳句,回想母親。

四、作業

1、摘抄詞語。

2、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愛。

第二課時

一、回顧“親生母親”,感受敬慕

1、聽寫詞語:真摯、寢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詞語,說說我對生身母親的愛。

二、品讀思國之情

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涌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國母親。)

1、動情地讀一讀季老的幾段日記。

2、說說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

3、讀讀最讓你感動的一則日記,說說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第一則日記(1935年11月16日)

⑴談談體會,或是質疑。

⑵常人覺得淒涼,可能是因爲什麼事?

⑶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爲什麼事?再次細讀下文,從字裏行間尋找答案。

想象說話:如,因爲季老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覺得有點淒涼。

⑷既然這思念是“淒涼”的, 季爲什麼又說這淒涼是“甜蜜”的呢?

學生交流。

想象說話:如,他想到___________,彷彿覺得__________,所以覺得這淒涼是甜蜜的。

⑸朗讀其他相關內容:

從交流中,我們體會到了遊子那誠摯的愛國心,請同學們深情朗讀,再次走進老人的心田。

(讀中評議,評議後再讀。)

這種思念是多麼深切啊,他在異國他鄉想到故國的一切,讀:──11月20日……

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絲輕輕的驚動,也能勾起遊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讀:──11月28日……

想象說話:如,他想到__________,彷彿覺得__________,所以覺得這淒涼是甜蜜的。

三、抒發情感

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日記中找到許多許多,這樣的情懷在心中很濃很濃。母親成了遊子夢中一個重要的內容。讓我們縱情讀一讀《尋夢》的開頭與結尾)。

1、讀着讀着,你彷彿聽到了什麼?

2、讀着讀着,你又彷彿看到了什麼?你看到了生母怎樣的面影?你又見到了祖國母親怎樣的面影?

3、這是何等的魂系夢縈啊!你從這“開頭”“結尾”中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情感?

4、從文中找出描寫這種情感的句子讀給大家好嗎?

四、拓展昇華

1、賞讀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懷念“母親”的有關語句:

“在夢裏向我走來的就是這面影,我只記得,這面影纔出現的時候,四周灰濛濛的,母親彷彿從雲堆裏走下來。臉上的表情有點同平常不一樣,像笑,又像哭。但終於向我走來了。”

驚心動魄的世界大戰,持續了6年,現在終於閉幕了。在我驚魂甫定之餘,我頓時想到了祖國,想到了家庭。我離開祖國已經10年了,我內心深處感到了祖國對我這個海外遊子的召喚。離開時,我頭也沒有敢回,登上美國的.吉普。我在心裏套一首舊詩想成了一首詩:

留學德國已十霜;歸心日夜憶舊邦,無端越境入瑞士,客樹回望成故鄉。

2、小結:

是母親養育了作者,作者也與母親的命運息息相連。這樣一個時刻將母親裝在心中的讓人起敬的學者、作家,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內,取得了崇高的地位,爲祖國母親贏得了巨大的榮譽。祖國母親怎麼能不稱之爲“寶”呢?

五、閱讀資料補充

季羨林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我出生在魯西北一個極端貧困的村莊裏。家裏日子是怎樣過的,我年齡太小,說不清楚,反正吃得極壞。

我在母親身邊只呆到六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

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怎麼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裏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呵!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來,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永遠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熱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