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莫泊桑拜師》教後反思新編

《莫泊桑拜師》教後反思新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8K 次

  《莫泊桑拜師》教後反思1

《莫泊桑拜師》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爲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爲師,得到了悉心指導的事。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該篇文章題目引導學生進行了閱讀預測與質疑,從課題開始嘗試着引導學生作閱讀探究。

《莫泊桑拜師》教後反思新編

一、抓住課題進行閱讀預測,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探究興趣

課堂上,學生由題目中的五個字,推測出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文章的重點是什麼,文章的結構是什麼等等。學生的這些閱讀預測,不是無根據的猜測,它是學生在相關的“背景知識”基礎上的感性推斷。開課之始給學生這樣一個閱讀預測的機會,學生的閱讀探究興趣一下子便被調動起來。

二、抓住課題進行閱讀質疑,可以指引學生的閱讀探究方向

疑問是思維之始,也是學生閱讀探究之始。學生對課題進行了一番閱讀預測之後,即產生了閱讀探究的濃厚興趣。教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扣題質疑,學生從剛纔感性的閱讀預測之中一下子就進入了理性的思維之中,這樣就爲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指明瞭方向。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外資料交流問題,使閱讀探究的問題既來自學生之中,又能依靠學生自己去探究解決,這樣的閱讀探究才能給學生真正的收穫。

  《莫泊桑拜師》教後反思2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的目標、任務、價值都是在師生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生成和實現的。讓學生的閱讀探究活動始終在教師、學生、文本之間不斷循環往復的.對話中遞進。從帶着問題走近文本,淺層次閱讀感悟到走進文本,品詞析句、個性化閱讀感悟;從互動交流交互式閱讀到以聲傳情,立體化閱讀。每一個過程都是學生思維飛躍和心靈昇華的過程。

在這節課教學設計中,我最滿意的就是第二次福樓拜對莫泊桑的指點,設計給了學生充分和文本、夥伴、教師對話的時間。我先引導學生自由地讀第8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看看從中發現了什麼?學生很快就能發現有8個問句。我接着說道:“是啊!這麼多的問句到底福樓拜想告訴莫泊桑什麼呢?下面,請同學再默讀認真思考思考。”這一次是學生充分和文本對話,進行閱讀思考,在全班交流中,知道了福樓拜要告訴莫泊桑有很多可寫的,並且要仔細觀察。師生交流到這裏,按說這個環節可以結束了,可是我並沒有到此爲止,而是又進行了追問:福樓拜的每一個問題都會引起莫泊桑內心什麼想法呢?引導學生再自由地讀讀這段話,讀完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一個同學讀福樓拜的每一個問句,另一個同學在他讀的每一個問句後面說說莫泊桑是怎麼想的?這一發問把問題引申到了體會文本內涵——體會福樓拜的發問用意和莫泊桑的勤奮好學,真可謂有畫龍點睛之妙。同學們各抒己見,紛紛議論開來。生和生充分地交流後,我說到:“剛纔老師仔細傾聽了你們的交流,我發現大家都能聯繫福樓拜的話,走入莫泊桑的內心世界!現在和你們一起合作地把這段讀好,你們讀福樓拜的問句,在你們讀的每一個問句後面我來補白莫泊桑的內心想法。”這是師生融洽和諧的交流過程,其實也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更是學生走進福樓拜這位大師心靈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迸發,大師和莫泊桑的形象得以昇華,一個充滿智慧、循循善誘的大師和勤奮好學莫泊桑形象彷彿就出現在同學們面前。同學們彷彿在聆聽着大師那不絕於耳的點化,從教師補白中更感受着大師充滿溫馨和智慧的諄諄教導,從而與大師有了一次完美的心靈對話。學生在交流對話中有效地突破了難點,深刻感受到福樓拜循循善誘和莫泊桑勤奮好學、心領神會的形象,爲後面感受莫泊桑全神貫注地觀察打下基礎。

  《莫泊桑拜師》教後反思3

昨天下午因爲要到外校參加一個活動,所以上午的一個教後記沒有來得及寫,今天補上。

《莫泊桑拜師》這篇課文的條理還是比較清晰的,因此我一開始讓學生找找莫泊桑向福樓拜請教了幾次,老師分別是怎樣教他的,這些問題孩子們沒有費多大功夫就解決了。

接下來進入到我想說的重點。學生通過解決上面的兩個問題已經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了,於是順勢提出課後的一道思考題:福樓拜是怎樣的老師?莫泊桑是怎樣的學生?

一開始舉手的人非常的少,我耐心等待,結果等來了一個很有價值的課堂討論。

導火索是張鈺鑰的發言。她用她那一貫的不緊不慢的語速說:“我覺得莫泊桑是一個有天賦的學生。”這個發言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爲大家都會圍繞“勤奮好學”來說,我說:“你爲什麼這樣認爲呢?”張鈺鑰接下來的發言更出乎我的意料:“你們看,當他第二次請教的時候,那時候還一無所獲,福樓拜只是接連提出了9個問題,到第三次請教的時候他就有了很大進步,這說明他在寫作上很有天賦。”

一石激起千層浪,她的發現是獨特的,說明他認真閱讀和思考了,不過反對的意見馬上就來了。

許高尚就說:“我不這樣認爲,因爲如果他的確很有天賦,那他應該第一次請教之後就全會了,爲什麼還要有後面的第二次請教?”

“我認爲張鈺鑰說得有道理。因爲書上說他從小就酷愛寫作,孜孜不倦地寫下了許多作品,他從小就喜愛 寫作,可以看出他有天賦。”有人支持張鈺鑰。

“可是他從小寫的那些作品,書上說是很平常,沒有特色的呀。”又一個反對的聲音。

爭辯越來越激烈。

這時我開始發言了。“其實,對於一個有成就的人來說,勤奮與天賦往往是分不開的。愛迪生有一個名言,是關於天才的,你們記得嗎?”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對。莫泊桑的成功從書上看,的確有他的天賦,這點是很重要的,我支持張鈺鑰的觀點,她看書很會思考,有的人即使經過老師的多次指導都不一定能有所進步,所以不要小看這三次請教啊。”

“不過。”我話鋒一轉,“光有天賦也是不行的,他的虛心請教與努力也是重要的原因。大家看看,三次請教以後,莫泊桑是怎樣做的?”

“莫泊桑把老師的話牢牢記在心頭,更加勤奮努力。他仔細觀察,用心揣摩,積累了許多素材,終於寫出了不少有世界影響的名著。”

“對,勤奮、仔細、用心,再加上他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