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醜石》教案設計

六年級語文上冊《醜石》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醜石》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性散文。文中的“醜石”讓人悟出了關於人的豐富的價值觀念:美與醜,有用與無用,崇高與世俗,堅韌與曲解等。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上冊《醜石》教案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語文上冊《醜石》教案設計

  【《醜石》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加深對散文這一文學樣式的認識,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閱讀、鑑賞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學習抑揚先抑的手法。

3、領會文章的意蘊,獲得思想上的啓發,形成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課

一、導入:什麼是美,什麼是醜,我們能給其一個明確的界定嗎?是的,不能。因爲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麼對美醜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讓我們藉助賈平凹的一篇散文,來曾強我們對美醜的進一步認識。

二、作者介紹:原名賈平娃,1952年出生,陝西丹鳳人。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全國政協委員,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協會主席。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臘月·正月》獲中國作協第3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廢都》獲1997年法國費米娜文學獎;《浮躁》獲1987年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最近獲得由法國文化交流部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榮譽獎”。

三、指名朗讀課文,同學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聽到的感受。

四、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昨天我們初步熟悉了這篇課文,今天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其中的內容。

二、精讀課文。

1、迅速瀏覽一下課文。思考文章先寫了醜石什麼,又寫了醜石什麼?(各用一個字來概括)

理解:先寫了醜,又寫了美。

2、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寫到:“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醜石呢。”,作者“遺憾”它什麼,爲什麼“遺憾“呢?這一句的作用是什麼?

理解:從三個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臥在那裏(從顏色上說很暗,不着人喜歡);b、牛似的模樣(從形狀上說其蠢笨);c、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留在這裏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多礙地面(說其沒來歷,沒人關心,還礙地面)。起到了總起的作用。

3、外在條件不好,就要從內在去彌補,那麼醜石彌補了嗎?從哪些方面看出來的?

理解:突出了醜石的無用:壘不成山牆;壓不成臺階;鑿磨太細。

理解:用比較的方式證明醜石的無庸,就連花都嫌棄它,只有雜草眷顧它,而孩子們也不喜歡它。

4、總之,不僅外表不好看,還這麼地沒有用處,這是不是就證明了醜是真的就一點價值都沒有了呢?對,不是。終於被一個科學家慧眼識珠,發現了它的潛能,速讀第六段,思考你怎樣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眼光是無形的東西,拉直將無形化爲有形,生動、形象,作用是寫出了科學家那種意外的驚喜和全神貫注的神情被刻畫的活靈活現。體現了醜石的不同凡響和科學家的慧眼識珠。

5、“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的將它運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說明了什麼?

理解:醜石的價值體現。說明人們對這塊醜石是非常愛護、珍惜的,與我們對醜石的態度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6、“這使我們很驚奇”中的“者”指代的是什麼內容?

理解: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結合上下文看)

7、作者對醜石的感情也有一個大的變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寫法?

這叫做“先抑後揚”。(作者本意是要讚揚“醜石”,但他並不急着讚揚,而是首先極寫醜石的“醜”,寫它無一用處,人們是如何的討厭它,然後筆鋒一轉,說它原是一塊非同凡響的隕石,進而盛讚它的美妙和偉大之處。那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提問了幾個學生的看法,經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強烈的效果。)

8、分析了文章的思路與寫法特點後,請學生思考並討論:

討論: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對你有什麼啓發?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三、總結歸納:

這是一篇託物寄意、抒寫作者對生活哲理體驗的散文。作者通過對一塊“醜石”的描述,從人們對“醜石”認識的變化,生髮出許多感慨,並由此推想到社會上的此類現象,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認識事物不可限於表面,而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

四、作業:

1、本文最後一段,是作者的感悟。你能爲本文另外協議各結尾,表達你對醜石命運的感悟嗎?

2、片段練習:用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寫一個片段。

板書:

醜石

賈平凹

先寫了醜 無一用處——討厭它

欲揚先抑

又寫了美 非同凡響的隕石——盛讚

  【教學總結】

《醜石》一文通過發現一塊醜石其實是隕石的前前後後發生的故事,告訴我們:真美、大美可能深藏於大丑之內,不能完全用世俗的、淺陋的眼光去評判事物的美和醜。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做到了鑽研教材,爲學生創造思維、表達的寬鬆環境。在學習課文的伊始,我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課文是通過哪幾方面展示這塊石頭的醜的?作者都運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醜石的醜?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動腦思考,學生經過我的提問,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能舉手表達自己的意見,並且明白了,醜石的外表醜——“醜得不能再醜”。

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我又讓學生找出本文的兩個中心句“以醜爲美”和“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讓他們結合課文內容合作探究,理解句子意思,然後讓學生各抒己見,從而理解課文中心。最後讓學生根據文章先寫醜石的醜,再寫醜石的美使學生明白課文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法,這樣的課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爲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我樂意學”。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本節課課堂氣氛較爲活躍,但還有個別同學在學時不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還需要老師繼續多關注他們,並給予他們幫助,使他們也能成爲課堂的主人,快樂學習,暢所欲言。而作爲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做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學得更好。